收藏 分销(赏)

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148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2卷第3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32 No.32023年6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Jun.2023DOI:10.13887/ki.jccee.2023(3).1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杨永浦杨永浦1 1,薄薄海海2 2(1.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121001)摘要: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揆诸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坚持

2、在基层一线的调研中联系服务群众、在方式方法的创新中宣传教育群众、在主体地位的巩固中尊重依靠群众、在自我革命的推进中组织引导群众、在根本利益的维护中激励动员群众。群众工作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的建构过程。党的自身建设与群众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汲取百年群众工作的经验智慧,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加强党的领导与人民创造历史相结合,不断开创党的群众工作新局面。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群众工作;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787(2023)03-0113-0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

3、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1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密切党群关系、满足群众需求、保障群众利益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波澜壮阔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的百年奋斗史。也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才能赢民心、汇民智、聚民力,为中国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汲取磅礴伟力,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所谓群众工作,简单来说,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通过联系服务和宣传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同时

4、尊重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动员群众投身党所领导的各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对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进行回顾和梳理,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对加强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生命力和领导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收稿日期:2023-03-01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特征分析”(项目编号:L21BWT009)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杨永浦(1991),男,博士,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薄海(1982),男,博士,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

5、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32卷1下高楼、出深院:在基层一线的调研中联系服务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2。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内涵是与群众取得联系,并且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增进这种联系。与群众建立良好联系能够为组织引导群众、尊重依靠群众、激励动员群众等工作奠定重要基础,如果脱离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也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基础也会受到侵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发现,联系服务群众不是简单的单向沟通,而是一个以群众需求为重要切入,以基层调查研究为有效途径的长期的、深入的、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掌握群众需求是服务联系群众的重要切入点。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历

6、经战火洗礼和实践磨练,毛泽东就已深刻地认识到:“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阶段,这一观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指出,用“四个第一”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基本原则,即“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4。必须要强调的是,群众需求是多维的、动态的,因而“满足群众的需求,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5。从个体需求角度来看,人民群众不仅有生理安全的需要,有社交尊重的需要,更有实现自我价

7、值的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的需要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动态变化,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急难愁盼”也在动态变化,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便是最好的例证。需求变化的背后实际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这为我们党联系服务群众、制定政策方针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和方向指引。总而言之,唯有掌握群众的真实需求,而非“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才能真正掌握群众心理,才能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另一方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掌握群众真实需求最有效的途径。需求的产生和变化取决于特定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发展性要求我们唯有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才能获取准确而真实的群

8、众需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科学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可谓是进行基层调查研究的杰出代表和行家里手,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留下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等著名论断。毛泽东把调查研究视为获取一手资料、研判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问题,进而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他在调查撰写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等报告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现实国情和革命形势,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肯定广大人民群众在夺取战争胜利和民族独立中的历史性作用,带领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道

9、路。邓小平从反面强调了缺乏基层调研的危害,他指出:“不少机关的负责同志,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要求和研究他们的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秀传统,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了解群众真实状况、追寻群众真实困难、掌握群众真实需求。从武陵深山的湖南十八洞村到冰天雪地的吉林查干湖,从山陡沟深的四川大凉山到寒风如刃的内蒙古阿尔山,从庄台农户到快递小哥,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习近平总书记将察实情、解民意的脚步深入到每一寸土地,这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第一步”。2多渠道、重效果:在方式方法的创新中宣传教育群

10、众114杨永浦,等: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第3期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如果说掌握群众需求是我们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提,那么宣传教育则是让群众了解信任我们党,进而拥护爱戴我们党的重要方法。换言之,宣传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方针,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使群众的全部活动沿着自觉的阶级政策的道路前进”7。在宣传教育过程中,由于群众认知水平差异、理论与现实的张力等客观因素存在,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井冈山斗争初期,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沟通,“群众丝毫不懂红军是什么东西”,加之反动派的造谣污蔑和恐怖煽动,更有甚者,“把红军当作

11、土匪打”。对此,毛泽东十分反对依靠军事政治势力而忽视宣传的逼迫式工作方式,他指出,“过去边界各县的党,太没有注意宣传工作,妄以为只要几支枪就可以打出一个天下,不知道共产党是要在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8。刘少奇曾对口号进行专门论述,他认为:“在群众一切斗争中,口号的作用极大。它包括斗争中群众的要求和需要,它使群众的精神特别振作,特别一致,发生强有力的行动。”9在这里,口号就是宣传教育群众的重要载体和具体方法。为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红军建立宣传兵制度,军队的每一个机关派五个士兵担任宣传工作,其唯一职责就是宣传,通过口头演讲、书写标语、化装宣传等形式,将党的性质、纪律、政策等传

12、达给群众。良好的宣传教育工作极大增强了群众对党和军队的认识与信任,为凝聚广泛的群众力量、构筑深厚的军民情感、发展牢固的党群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宣传教育群众的方式方法要注重渠道的广泛性和效果的真实性,在顺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10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愈发多元化和个性化,信息传播也愈发便捷化和智能化,宣传教育群众的方式方法也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一方面,

13、注重宣教形式的灵活创新。“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能听得明白、听得进去,真正产生实际效果。”11通过组织社会精英、道德模范、青年代表等实现理论宣传的名人效应,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基于红色基地、革命旧址、文博场馆等的实践教育活动拓展宣传教育的多样形式,增强宣教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大众娱乐的元素使原本“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变得“接地气”,从而实现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手段的融合使用。在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群众工作也要积极主动地融合信息技术,发挥新兴媒体受众面广、信

14、息量大、传播性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占领舆论主阵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当前,主流媒体或发布自主平台、或入驻海内外社交平台,以技术赋能信息传播,凭借海量权威资源和一流制作水平主导舆论宣传的线上高地,从而获得更大的宣传教育的增效。为此,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媒体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学网、懂网、用网的本领,积极主动地回应网民关切、掌握群众思想动态。3循规律、聚伟力:在主体地位的巩固中尊重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客观要求。群众史观立足现实的人的本质、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及其发展必然性,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15、的科学结论。具体来说,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尊115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32卷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和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是激活人民力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被赋予主人翁的历史地位,潜藏深处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才能被充分唤醒。换言之,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群众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规定。需要指出的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或利益的差异会对创造历史的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精神文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先进的文化会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而消极落后的文

16、化则会削弱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将这些制约因素考虑在内,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既鼓励主动突破、大胆创新,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人民创造历史相结合,通过党在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先进性领导带动人民群众,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制约因素的消极影响。巩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能够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汇聚磅礴伟力。如果说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那么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激活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相信人民群众是真正值得依靠的坚强后盾。回顾党的革命、建设和改

17、革历史,从淮海战役的“小推车奇迹”,到小岗村的“生死契约”,到基层治理的“枫桥经验”,再到疫情防控背后的“人民力量”,人民群众总是能在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挺身而出,成为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坚实力量。毛泽东在总结抗战15个月的经验时,充分肯定了民众援助抗战的伟大力量,“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并认为“中国今后的进步,还必须充分表现在发动民众力量这一方面”12。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建设,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在改变,但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这一根本判断没有变。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

18、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14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充分尊重和持续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此过程中最大程度释放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惊天伟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4建制度、立规矩:在自我革命的推进中

19、组织引导群众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代表个人的党性和涵养,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的信服与拥护。因而从党建引领的角度来说,要想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有效地组织引导群众,首先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持续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15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危害认识不足,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重影响了党的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更有甚者,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纪律意识

20、薄弱,滥用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最终走上了腐败堕落、违法乱纪的道路。凡此种种,这些与群众意志和利益背道而驰的行为,不仅败坏群众对党的良好印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容易削弱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从而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权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16杨永浦,等: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第3期揆诸百年党史,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显著标志和宝贵经验,从“两个务必”到“三严三实”,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和政治勇气。事实也证明,正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才能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人民性,才能始终充当人民群众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及人民

21、福祉的创造者和捍卫者。毛泽东认为,整风运动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开展自我批评对党的威信会起到不减反增的效果。他还在中共七大上将党风概括为三条,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16他还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大会上深刻指出,干部特殊化是导致脱离群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17。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刻没有放松,为了有效化解面临的包含脱离群众在内的“四大危险”,我们党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

22、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18。制度建设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进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强保障。毛泽东主张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因为制度可以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减少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19。胡锦涛指出:“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20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诸如领导干部接待群众、信访联席会议、施政行为公开等重要的制度机制。整党运动、“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两学

23、一做”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具有制度规制功能的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新的问题,我们党不断推进党纪与国法的深度衔接,坚持挺纪在前,织就零容忍、高态势、无禁区的“法治之网”。凡此种种,都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常态化、制度化以保障群众工作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继续深化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将党的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并将其置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系之首,这是制度治党的又一重大创新,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5增福祉、厚民生:在根本利益的维护中激励动员群众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

24、,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1对人民群众而言,利益问题始终是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激励人民群众不断进取、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历史证明,人民群众在追求根本利益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精神和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譬如在军阀混战、列强入侵的年代,人民群众最渴望的是生存利益,为此前赴后继、舍身取义以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在物资匮乏、生活贫困的年代,人民群众渴望基本物质利益得到满足,为此思变求新、敢为人先以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足。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作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强领导,既要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归宿,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要充

25、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创造更多维、更广泛、更持久的群众利益,从而形成“维护利益动员群众维护更多利益动员更广大群众”的良性循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激励动员群众的本质要求和内生动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视为当时的中心任务,要想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要想号召群众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117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32卷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22。事实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26、化建设时期,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我们就能把群众广泛动员和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合力,共同去完成各项任务”23。作为源于实践又高于并指导群众实践的党的集体智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鲜明体现了增福祉、厚民生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由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不断深化,由传统民生领域向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等领域持续拓展

27、,由城镇向基层、农村以及困难群体延伸倾斜,进一步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贫困治理、生态治理、防疫救灾等各项事业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自豪感。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激励动员群众投身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这不仅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6结束语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会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但人民群众

28、是我们党的血脉和力量源泉的根本事实不会改变,民族复兴征程中所创造的诸多奇迹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客观事实不容置疑。这就要求我们党始终将群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在基层一线的调研中联系服务群众、在方式方法的创新中宣传教育群众、在主体地位的巩固中尊重依靠群众、在自我革命的推进中组织引导群众、在根本利益的维护中激励动员群众。需要强调的是,群众工作与党的自身建设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本质上讲,群众工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群良性互动的建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开展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应有之义,而党的自身建设则有利于党员淬炼信仰、激发担当、练就本领,从而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压

29、舱石”,而群众工作既是推动党建向纵深发展的“磨刀石”,更是检验党建成效的“试金石”。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其包含的群众工作智慧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置身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情境,我们应当充分汲取百年党史的群众工作智慧,并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这一智慧以时代内涵,不断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新局面,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加磅礴的伟力。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4-13.2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3 毛泽东选

30、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03.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04-405.118杨永浦,等:党建引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探赜第3期6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 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37.9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1

3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鼓舞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N.人民日报,2022-03-03(2).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7.1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81.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41.14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2-25(2).15 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 推进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4-9.16 邓小平

32、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9.17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59.18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014-1015.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2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22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06.责任编辑周丁力An Analysis on Experience of the CP

33、C in Mass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Party BuildingYANG Yongpu1,BO Hai2(1.School of Marxism,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 an Shaanxi 710119;2.School of Marxism,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zhou Liaoning 121001,China)Abstract:Mass work is the CPC s fine tradition and political advantage.I

34、n the centennial historyof the Party,the CPC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political posi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putting peoplefirst,which includes contacting and serving the masses in the research at the grass-roots level,educatingthe masses in the innovation of ways and methods,respecting and re

35、lying on the masses i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people s principal position,organizing and guiding the masses in the promotion of self-reformand inspiring the masses in the maintenance of fundamental interests.The process of mass work is th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

36、e CPC and the masses.There is a close internal link between the Party s self-reform and mass work.In the new situation,we should actively draw onthe experience and wisdom of the People s work over the past century,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Party s leadership and the people s pioneering spirit,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arty s leadership and the people s creation of history and constantly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the Party s mass work.Key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Party building;mass work;basic experience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