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pdf

上传人:mom****oy 文档编号:32103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3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喜欢动手的真正原因,那他就无法体会到孩子劳累之后满足而又愉悦的心情。这种快乐比 吃美食更要有效。为了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成人就必须做出牺牲,抛弃他的谨慎心理。即使孩子在拿东西过程中 真的打碎了什么,也不要大惊小怪,问问自己-难道孩子双手的锻炼和智力的成长还没有一只杯子重要吗? 重复练习-专注力培养 一个大约 3 岁的小女孩,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 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 奏。 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

2、观察她的老师便数了数她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 42 遍。所幸的是,周围都很安静, 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她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 从梦中醒来似的。 这个女孩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她。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 我们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的表 情。 这个小女孩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然 而,孩子一旦碰到吸引他们的事物,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并一再地重复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

3、。 孩子的手脏了,妈妈就要求他去洗干净。后来发现他的手已经洗得很干净了,但他还在不停地洗。到晚上睡觉 的时候,还去再洗一遍。过了几天妈妈发现,她的孩子现在会自觉地洗手了,孩子见人就会自豪地伸出于净的小手 给他们看。 其实孩子们的这种重复练习,正是其锻炼和学习的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得以完善,智 力也因此得到发展。只要一开始教得仔细,甚至细致到每个细节,那孩子们就会不断地重复这个练习。因为他在这 个过程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乐趣和满足,这些动作根本无需大人强迫,他们自己会完成得很好。 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孩子的能力才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这一重复练习的过程中,

4、他 们的注意力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这样对孩子智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由选择-让我自己做 孩子不喜欢被父母或老师人为地规定,渴望自己选择不同的事物和行动。这种自由选择,使我们能看到他们心 理的需要和倾向。只要有机会,而且保证大人们不去干涉他们,他们总会选择一些自己偏爱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把 小尺子,他们也会玩得不亦乐乎。 吉米是个 2 岁的孩子,妈妈总是买许多机器人的玩具给他玩,但其实吉米感兴趣的是积木,而妈妈认为积木太 死板,不适合男孩子玩,结果吉米面对一大堆小机器人总是三分钟热情,有时候还时不时地发呆,一句话都不说。 看着吉米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便来请教我。我于是建议她让吉米按照自

5、己的心愿去做事或者玩耍。没过 多久,妈妈发现吉米比原来机灵、活泼多了,而且吉米手中的积木总是像变魔术一样,能摆出各种各样超出妈妈想 象的东西。 - 2 - 当孩子一出生时,就具备了探索周围世界的潜能,对所有细小的事物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和内在潜力。当孩子 迸发学习的热情时,不仅对秩序、重复训练非常着迷,而且他们还有一种自由选择的需求。 有些孩子在家里,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小到晚餐吃什么,该看什么电视节目,大到是否参加培训班, 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总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快乐。 正因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 让孩

6、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们形成乐观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 主。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但有些事 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比如听任孩子画白马而不是画花草。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更重要 的事情。 请不要命令我,让我自己做。听到孩子的呐喊,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可轻易去干涉他们的选择,不要总是以为自 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处的,其实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去不厌其烦地花费精力去做。如果给孩子不喜欢 的东西,那只能给他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他们也得不到快乐。 家庭育儿小提示: 引起幼儿心理障

7、碍的原因 近来有研究者对 56 岁的幼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脾气坏占 15?72,性格古怪占 4?84,神经 质占 28?33,行为问题占 9?02%,社会交往不良占 2?86,情绪障碍占 10?33,低能占 0?66。此外还有偏食、 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调查发现,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发生在围产期,孕期母亲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 腹部外伤,小孩出生时窒息缺氧,难产或产伤;第二种是缺少幼儿园正规教育,家居的孩子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 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第三种是家庭环境因素。 在这些原因中,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

8、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 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其次,教育方法不当。 一种是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 育,使孩子变得胆怯和抑郁。还有,父母双方育儿方法、要求、态度的不一致,使幼儿有恃无恐或无所适从。 第四章孩子和父母的情感拉锯 大人们总是用错误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孩子,说他们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这所谓的蜜罐只不过是指衣食无忧、 吃喝不愁,可是在这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的内心却是苦的。 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心却是苦的 大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

9、里,因为物质很丰富。在一个家里,爸爸负责外出工作赚钱,妈妈负责洗 衣做饭,他们齐心协力照顾孩子的生活。正因为这样,他们认为,孩子一直以来享受着最好的照顾,住起来最舒服 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家。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却觉得自己并不幸福。 - 3 - 孩子是什么呢?孩子只是父母创造出来的物品,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丝毫不容他人侵犯。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意愿。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奴隶能像孩子被父母拥有 那样被奴隶主完全拥有,也没有一个仆人像孩子服从大人那样必须永远服从主人的指示。他们没有自己的意志和行 动,一切都被父母给代替了。他们盲目地服从父母的命令。至少

10、工人也有下班的时候,还可以找个地方消遣,而他 们却不能! 确实如此,大人们总是用错误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孩子,说他们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这所谓的蜜罐只不过是指 衣食无忧、吃喝不愁,可是在这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的内心却是苦的。 虽然他们生活好了、吃苦少,可奇怪的是自 由少了、内心的幸福感少了。他们看上去似乎拥有了很多很多,事实上他们的心灵仍一无所有,他们仍十分贫穷。 大多时候他们都不觉得自己生活在蜜罐里,因为他们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幸福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想过孩子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以及丰富的内心生活,他们并不是大人的附庸 和支配的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力量。 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

11、把 真烦、真没劲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变得神情冷漠,整天不愿说一句话,把自己关 在小房间里,拒绝与他人来往;小小年纪即有自杀念头;在压抑中成长,变得抑郁消沉、离家出走或厌学厌世 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教育的失败,不能不说是父母教育的失职。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一个人终生。他们认为,绝大多数的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 所受教育不当造成的。实际上,那些看似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心却是苦的。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并向 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保证他们毫无障碍地自我发展和成长。 究竟是谁在无理取闹 我们总会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在那时孩子脾气特别大,只要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而且很爱缠人。有人

12、 认为,这是因为平时太宠孩子了,这样下去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大。他们建议,如果孩子总是无理取闹,父母应该 试着拒绝他,哭闹几次他就会慢慢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孩子真的是在无理取闹吗? 一天晚上,一位好心的妈妈要孩子上床睡觉。 小男孩请求妈妈让他把已经做了一半的事完成后再去睡,但是这位妈妈一点也不肯做出让步。小男孩只得还是 乖乖地上床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想把事情做完。 小男孩的妈妈发现孩子竟然背着她偷偷溜下床,于是狠狠地骂了小男孩一顿。 小男孩对妈妈说:我没骗你啊,我跟你说过我想要把事情做完的。 妈妈不想再和孩子说下去,就叫小男孩说对不起。 - 4 - 可是这个小男

13、孩还想继续和妈妈理论,他并没有欺骗,就像之前他向妈妈坚持说要把事情做完才去睡一样。 小男孩解释说,因为他没有欺骗任何人,因此他不明白为什么他需要道歉。 好吧!小男孩的妈妈接着说:我知道了,原来你一点也不爱妈妈! 小男孩回答:妈妈,我真的很爱你,只是我并没有做错事,为什么要道歉呢? 通过以上对话,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孩子的谈吐才像大人,而这位妈妈的行为反而更像一个孩子那样无理取闹。 事实上,孩子的无理取闹大都是需求被父母忽视的表现,他们想要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情但被大人给阻止了。 大人不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一味地以自以为是的错误观点处罚孩子,这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大人的种种做

14、法,其实正是无理取闹的不理智行为。他们盲目地对待孩子的方式,给孩子的成长设置了许多障碍。 大人的虚伪和小孩的绝望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说谎这个问题。 我完全同意哲学家罗素的说法: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许多心理学家也认为:孩子说谎有种种原 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无奈。撒谎有时是家长逼的-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想到的。 一个和我熟悉的妈妈为了教导她的小女儿绝对不能说谎,向小女孩讲了许多说谎的坏处,她努力让孩子相信, 一次小小的谎言到最后会让人犯下一连串错误,好比一句谚语所言:说谎会让人失去理智。 然而这位妈妈自身又是怎样做的呢?一天, 她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邀请她去参加音乐会, 她委婉地推脱说

15、: 啊 ! 真不好意思,我头疼得厉害,实在没办法去。谁知,电话还没讲完的时刻,就听到隔壁房间里传来一声尖叫。她赶 紧冲过去,只见女儿双手捂脸,整个人痛苦地跌坐在地。宝贝,发生什么事了?小女儿连看都不看她,只是哭着 回答:妈妈说谎! 就这样,小女孩对妈妈的信任轻而易举地被摧毁了,一道隔离的高墙横亘在成人和小孩之间。这种隔膜日积月 累,越来越厚,直至代沟形成,从此孩子把父母的教训当作耳旁风,因为他们看到了大人在生活中言行不一的真相 。 事实上,那些总是不厌其烦教导孩子一定要养成诚实习惯的父母们,都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孩子包裹在层层 的谎言之中。这些谎言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可以看作是大人故意编织的谎言

16、圈套,其作用就是迷惑和欺骗自己的 孩子。比如许多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圣诞老人和妖魔是存在的,天上有神仙和小天使等。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不 仅没有任何促进,反而有很大的阻碍。 一个小女孩的爸爸是一名牧师,她每个礼拜天都会到教堂里听爸爸布道。牧师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 穷人和受苦难者也是上帝的子民,如果我们希望获得永生,对穷人和苦难之人就必须呵护。小女孩被牧师爸爸的布 道感动得泪流满面。 - 5 - 然而,当离开教堂在回家的路上,牧师的女儿看见路边有一个乞讨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身上有许多伤口。 牧师的小女儿跑过去,爱怜地拥抱和亲吻了这个小女孩。这时,牧师和他的太太简直吓坏了,一把抓回了他们穿

17、戴 整洁的漂亮女儿,一边急急忙忙走开,一边责骂孩子的行为。回到家,牧师太太赶紧帮小女孩洗了个澡,全身的衣 服也重新换了个遍。其结果呢?事情过后,小女孩再听她爸爸布道时,就像听其他故事一样,已不再有任何感动。 孩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大人自以为是的态度以及那些错误不当的行为,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大人是 虚伪的,这种虚伪让孩子感到了绝望。这些隐藏的冲突和矛盾,总有一天会引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在赢 得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对他们原有的信任,并且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一道消失。 在这种和大人的对立冲突中,孩子的心灵首先会受到伤害,然而许多父母仍然把对孩子的压迫误认为是爱的表 现,因此忽

18、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如今许多医生开始了解,孩子情绪失调的首要原因,源于幼儿时期受到的压抑。 孩子在幼儿期的一些征兆,例如失眠、做噩梦、消化不良和口吃等,通常都是情绪失调的结果,而这些伤害将伴随 孩子进入成年期。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受压制的精神重获自由,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和身体一样茁壮成长。 错误及改正方法 过去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和老师会揪笨孩子的耳朵,或者狠狠地敲打不听话孩子的手。这样的惩罚方式是残 酷的,而且可以想见,即使大人将孩子的耳朵揪红了、手指打肿了也很难让孩子变得真正听话。孩子并不能因此 而聪明起来,实际上孩子只有借助不断的锻炼与汲取操作的经验,能力才能增强。 我们处处可见那些批

19、评或奖赏孩子的做法。这样做的老师和父母都觉得这才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动力和健康成长 的保障。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多拿了几分会得到糖块,少拿了分数就会受到惩罚,父母和老师一般都采取着这种 做法。甚至,他们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夸奖和惩罚,这才是对付孩子的有效武器。 然而,经过大量的教育实验证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那就是以夸奖、惩罚或打 着改正孩子错误的旗号对孩子进行干涉。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你不以夸奖和惩罚的手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又如 何才能让他们走上正道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对孩子进行夸奖和惩罚的话,孩子就很容易丧失自我约束的能力,他无法拥有自

20、 动自发的做事激情,一切的动力和细节约束都必须依靠父母和老师来提供,否则他们就不喜欢自己在做的工作,就 会百无聊赖。这是一种有害孩子性格的做法,可以想象一下:当孩子豪情万丈地投入自己热爱的游戏和工作中时, 父母和老师不停地提供奖励或惩罚,这很容易影响孩子工作的纯粹性和积极性,最终会扰乱孩子工作时的专注力和 精神创造的自由。 孩子一旦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中,就会忘记一切。这时任何的奖励和惩罚都不能与他们手里的工作相比, 父母和老师的所有表扬和批评都只能打消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假设一个父母为了惩罚孩子,愤怒地指责他是多么 调皮和愚蠢,并用戒尺打他的脑袋。这不仅会在肉体上伤害他,更会在心灵上造成创伤

21、。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本 - 6 - 人不会有任何提高,即使孩子犯有错误,也不能因此而得到改正。要想让一个孩子改掉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 在工作中反复练习,直到应用自如、炉火纯青,光是靠呵斥和奖励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父母和老师的指责并不是对孩子错误的修正,只是在重复陈述连孩子自己都明白的缺点。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 帮助孩子进行主动训练并加以纠正。要知道,孩子完善自己的渴望甚至比我们的期待更要强烈,我们要做的工作就 是及时为孩子提供训练的工具和环境。 在具体的做法上,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故意安排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以此锻炼孩子敏锐的观察力,锻炼他 们发现错误的能力,从而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

22、,渐渐地让自己越来越完美。错误,对孩子而言,成了一件有趣 的事情。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孩子的兴趣所在。 一个小女孩在做按命令行事的游戏时,读到手中纸条上写着的这样的话:到外面去,关上门,然后回来。 这个小女孩仔细研究了这句话,然后依照命令行动起来,但是还没有完全完成动作,她就跑到老师面前问:如果我 把门关上了,我怎样才能回来呢? 你说得对,老师说,这是我的错,于是老师改写了作为命令的句子。好,女孩说,现在我可以完成了。 错误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可怕的。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可能犯错误,不仅孩子,即使父母和老师也 经常如此。正是由于错误的存在,孩子才变得越来熟练,在做事情的时候才变得越

23、来越准确无误。正所谓失败是成 功之母,许多错误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孩子在跌跌撞撞学习走路的时候,不免会犯下无数个 小错误,然而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力量克服了,并因此更健壮、更灵活。可以说,孩子正是通过改正一个个错误得以 成长和进步的。 一个孩子能否在成长过程中能力增强,主要由其自身改正错误的能力决定。一个孩子缺乏改正错误的能力,他 将很容易变得自卑和软弱。如果父母和老师总是尝试代替孩子改正错误,自以为是孩子一生的校对师,将剥夺和 破坏孩子自身的修正能力。 我只是想吻你们一下 有的孩子喜欢每天清晨早早起来,跑过去唤醒自己的父母。父母也许会抱怨说:我们已经跟你讲过多少次了! 不要天一

24、亮就来打扰我!孩子这时委屈地回答:我不想打扰你们,我只是想吻你们一下。 孩子天生就有一种爱的本能。这种爱是如此炽热,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父母,都是敏感而细腻的。而大人对 这美好的一切却麻木了。大人们需要孩子的拯救。天使一样的孩子正唤醒我们。每天都会热诚地呼唤我们:新的 一天开始了,学会更好地生活吧。是的,响应孩子的号召,醒来吧,感受爱的气息。 孩子拥有一双独特的眼睛,能看到日常生活中大人视而不见的东西,这正是因为孩子对生活本身的热爱,才让 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而不是像大人那样漠不关心。 - 7 - 孩子爱的另一个特殊对象就是父母。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吃穿用等物品,

25、并且只有从父母那里,他们才能得到 自我发展的东西。同时,在孩子看来,父母的嘴唇仿佛是一个喷泉,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他们学习语言所需要的词 汇。 孩子是时刻爱着我们的,尽管有时他们发脾气或拼命反抗,甚至对我们大爆粗口。孩子之所以会发脾气或反抗, 这只是因为他们想发挥自己创造的潜能,然而他们所热爱的父母却一直不能理解他们的需要,一味地忽视和漠不关 心。他们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就大发脾气。我们一定要明白,当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并不是孩子不爱我们 了,而是孩子对自己内心潜能的一种声嘶力竭的自我保护。 这时,父母必须警醒-自己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就像用刀子刻在石板上那样。

26、正因如此,父母一定要仔细斟酌自己所要对孩子说的话,要知道,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对孩子来说,都可能对其一生 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那些所谓的教育家们,手持教鞭教育孩子要爱祖国、爱人民、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小朋友, 然而,成人并不具备教导小孩的资格,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大人小丑一样的闹剧。因为小孩根本无需教育,他们天生 就有一种爱的本能,与之相比,那些教导他们的大人们却丢失了。 小孩经常会弄出一些小的响动,来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更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看着我!跟我呆在一块! 然而,孩子是真的无理取闹吗?不!这只是他们爱我们的体现。作为父母,请你想一下-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像孩 子那样对父母怀有

27、如此深沉的爱。这种爱甚至等孩子长大后,就会消失不见。到了那时,还有谁会在睡觉前呼喊我 们,并充满深情地说:不要走,和我在一起!相反,那个时候,他们只会礼貌而无关痛痒地对我们道一声:晚安 。 可以想象,没有孩子对我们的召唤,大人们都将萎靡不振,他好像在提醒我们:如果不努力超越自我,你的心 就会慢慢长出硬茧,最终变得麻木冷漠。 被生活抛弃的大人们习惯抱怨上帝:你为何不爱我们,让我们沦落至此!这时上帝回答:我爱你们。每天早 晨我都前来唤醒你们,但你们却拒绝我!神啊!我们什么时候拒绝过你?当孩子来喊你们时,他就是我! 爱让孩子以一种敏感的热情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内心那种不可抑制的冲动,促使孩子去认识、去

28、感受,孩子因 此而得到智力的发展。 这一点对大人来说也同样重要, 可以想象一下: 一个失去爱和激情的人将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失去活力,无精打采,如同行尸走肉 孩子就是上帝派给我们的天使,他们要让我们感觉到爱。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爱,有了爱的力量,我们才 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正因如此,先知才这样告诫世人:如果你们不变成如同小孩子一样,你们决不能进入 天国。 新式教育-不要熄灭冒烟的蜡烛 - 8 - 在饭厅里,一个大人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看到了一幅画了许多水果的画。他一边看着画,还一边做 出假装吃东西的样子。当时这个婴儿本来还在吃奶,由于他曾经看过大人吃水果的样子便模仿起来。抱婴儿

29、的大人 看见孩子模仿的那么开心又很有兴趣的样子,就抱着他站在画前,一直到婴儿兴趣索然才离开。 孩子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他们具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大人想象不到的事物,孩子可以想象到,大人 观察不到的事物,孩子都明察秋毫地看到了。 孩子借助模仿大人的机会进行最早的练习,故事中这个大人满足了孩子塑造自我能力的需求。他无意中的配合 动作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这个大人真是我们所称的教育家! 一个小孩看见大厅的芭蕾舞者雕像后,立刻跳起舞来,因为孩子曾经看过别人跳舞的样子,所以他知道雕像的 姿势就是跳舞的动作。 这就是孩子天生的模仿和学习能力。他们正是这样得以进步和提高的。他们的智能也是这样得以开发的。所

30、以, 成人一定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出孩子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其中让孩子参与我们的生活将是 首要的一项。 很多父母,乃至教育家们都认为,孩子就像软蜡一样可以任意塑造。大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任意塑造他们。 父母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成长。这样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致命的错误在于:大人可以像上帝造 人那样随时捏制孩子的软蜡。而事实上,孩子必须依靠自己来塑造。任何的强暴介入都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永久 创伤。就是把大人的这种干扰称为邪恶,也不为过。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小孩被父母刻意塑造为小大人,这种做法应该禁止,因为孩子必须依照自 己的天性去发展,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

31、育肯定会给孩子致命的伤害!不仅如此,更残酷的是,父母总是破坏孩子好 不容易塑造起来的自我。虽然孩子趁大人不注意之际,会将被大人破坏的自我重建,可是大人会再一次地将之破坏 殆尽。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冲突就这样一直僵持到孩子完全投降为止。 从此孩子变得畏畏缩缩,向大人完全服从,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和灵魂。他们甘心做大人的木偶,懒得发 表任何自己的意见,更不想出手去做本来自己想做的事。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无聊透顶,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 有趣的事了! 这是一桩多么残酷的悲剧!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时刻都在上演,作为父母仍在执迷不悟,孩子的理想前景仍未到 来。孩子呼唤着被拯救,而父母则需要反省。作为父母,一定要

32、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他们自己。 孩子的天性就像一只燃烧的蜡烛,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大人熄灭。即使这样,如果大人能顺应他们的天性,提供 好的环境和条件,正冒烟的蜡烛仍能复燃。而大人如果执迷不悟,再一次将冒烟的蜡烛狠狠熄灭,孩子就永无燃烧 的可能。孩子心中如汪洋一样浩瀚的潜就永远被埋葬了! 在教育方法上,我们提倡:不要毁掉孩子设计内在生命的软蜡。父母要像呵护风中蜡烛一样呵护孩子的天性, 而不能成为孩子发展的障碍。 - 9 - 家庭育儿小提示: 4 种亲子互动操 1? 爸爸累,我可以背着你-猜拳输了,背对方走 10 公尺。当然,在父母赢的情况下,只能施加适当的重量,陪 他走 10 公尺! 2? 爸

33、爸重,我可以推动你-玩相扑:双脚站稳,让孩子试着推动你。父母跟小孩互相被推动、被推倒,更能添 加游乐的趣味! 3? 爸爸高,我可以跳更高-抱住孩子的腋下,让孩子低蹲起跳,再顺势举高,配合着节奏,让孩子感受身体的 运动。 4? 爸爸躲,我可以抓住你-找一固定物,爸爸最好让孩子来抓,在左右躲闪挡人,训练孩子的反应。 第五章 孩子的自我需求 孩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小乐园。不用给他玩具,他需要的是一个家;不用给他洋娃娃,而是给 他一群同伴,让他们一起去体验生活,一起健康成长。 废墟上的奇迹 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墨西哥大地震后,人们在废墟上发现了 60 个无家可归的小孩。这些小孩 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叫什

34、么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他们的性格因这场灾难变得冷漠、恐惧、抑郁, 经常失眠甚至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每当夜晚降临,周围的人都能听到他们哭喊和嚎叫的声音。毫 无疑问,这是一群不幸而可怜的孩子。 意大利皇后为了表示对这群不幸孩子的关心,特意出资兴建了一座收容所,所内有美丽的花园、 清澈见底的池塘,适合他们玩耍的游乐园,还有漂亮的小家具,以及专供他们使用的刀叉、盘子、毛 巾、衣服、鞋子之类的生活用品。即使墙壁上也搞了精致的装饰,挂几幅适合小孩年龄的图画,窗台 上摆放着清香宜人的花束。不仅于此,还有像母亲一样关心疼爱他们的修女,她们承担着老师和母亲 的双重职责,由于这里的修女大多是贵族出身,她们凭借

35、记忆里的场景传授孩子上流社会的礼仪,指 导他们如何像王子一样举止高雅地生活。 奇迹出现了!这些孩子虽然食量没有大的增加,但是在精神上开始呈现出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他们每天都沉浸在兴奋和激情之中。他们求知若渴,每天在快乐中成长。不久,他们的身心都健康起 来,睡眠也完全进入正常状态。这一巨大的变化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需要父母发现孩子真正的本性,然后提供切实的帮助,从而让孩子在 - 10 - 成长过程中排除障碍,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用列表的方式写出孩子喜欢的行为和抵触的东西: 孩子喜欢的各种行为重复练习个人整洁自由选择感官训练控制错误与阅读分离的书 写分解运动书

36、写先于阅读良好的行为规范不用书本阅读环境中的秩序自由活动中的纪律 孩子抵触的东西奖励和惩罚教室的讲台单词拼写课本共同的课程玩具和糖果教学大纲和 考试其实,孩子想要的东西很简单-只是一个适合他们的环境,理解并支持他们的父母以及一些开发 智力的物品。那些需要用手摆弄东西的活动,就像神奇的魔杖一样,能敲开孩子天赋的智力之门。如 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还能展现孩子真正的特性。 我们看到孩子欣喜若狂、毫不疲倦地工作,因为他迫切地想学会使用那些能促使他心智发展的工 具,而不再对诸如奖品、玩具和糖果之类的东西感兴趣。他的各种行为有了秩序感和纪律性,并不断 去遵守和完善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看上去永远那么生机勃

37、勃、真诚可爱,还对所有人充满友 善,喜欢并适应所有他看到的东西。 3 岁孩子的需求 我的教育方式就是通过提供适合孩子力量、尺寸的用具,比如小香皂、小毛巾以及小自行车等, 以此引起他的兴趣。就好像成人在家或在田间工作的方式一样,孩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小乐园。不 用给他玩具,他需要的是一个家。不用给他洋娃娃,而是给他一群同伴,让他们一起去体验生活,一 起健康成长。 一旦给孩子真实的东西,孩子的反应可能出乎意料。孩子会拒绝大人的帮助,清楚地表示要独立 做事。父母、保姆、老师都会感到惊讶,这时候成人只能在一旁作观察者,因为现在孩子已经成了环 境的主人。 在我们所进行的早期教育实验中,发现三个有利因素能

38、促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第一,参加试验的家庭位于贫穷且生活比较艰难的城区边缘,那些孩子们虽然出身贫穷,但他们 却因此得到了自由的自然天地,从而能够使内心的潜能得到发挥和锻炼。 第二,参加试验的孩子的父母大都是文盲,这些家长虽然不能给予孩子知识上的指导,但至少也减少了用自以 为是的教育理念毒害孩子心灵的可能。 第三,试验中所任用的老师不是所谓的专业教师,所以他们在思想上是自由的,不曾抱有传统教育的偏见, 更能顺利地实施这种教育法。 - 11 - 如果在几十年前的美国,其结果可能相反,当时传统的教育法就是要找最好的老师,而所谓的好老师只不过 是扼杀孩子天性的刽子手,他们自己也承认在师范学校学了太多对

39、孩子没有帮助的东西,而且满脑子都是与孩子天 性相反的理念。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一味地把错误的教育理念强横地加在孩子身上,禁锢孩子的心灵,阻碍孩子的 成长。 可以说,一个自由的小孩,能够跟随自然的引导走向完善。他往往会把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做得很彻底。例如, 我们原本只期望他能擦桌面,但让人意外的是,他连桌脚、桌边、底面和缝隙都擦得干干净净。 3 岁的孩子具有一种自我成长的本能,他们的内心天生就有一位老师,始终无误地引导他。父母和老师所做的 努力就是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孩子的假累现象(1) 大人的另一个偏见就是对疲劳的看法。每当孩子忙碌一段时间后,就强迫他们去休息。其实当孩

40、子对某个活动 兴趣浓厚的时候,是不会觉得累的。如果大人强迫孩子每隔几分钟就休息一下,会使他失去兴趣,反而更容易感到 疲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人能有机会拥有最大可能的满足,而且通过做某件事他将挑战和征服自己,这个时 候无论多么累,他都会感到无比骄傲和快乐。这时,他在精神上会感到疲倦吗?不,事实上,他会感到自由和满足 的。 与之相比,很多人在工作了一天后,回家就说:我好累呀!难道他们是真的做了很多工作累的不行了吗?不 知你有没有注意过,过一会之后,他们就开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他们真的感到很累的话,就会马上上床睡觉 了。但是并没有,他们在自己的爱好上花费几个小时又几个小时,而且毫无怨言、

41、不知疲倦,这是因为他们在爱好 中获得了满足和精神上的放松。 正是由于在工作中无法满足成就感,他们才容易感到累,这只是一种假累而已。如果工作真的能够获取精神 上的满足,那么当他们完成手头的工作之后,一样会感到觉得轻松自如,因为这样的工作并不是负担,生命的激情 在工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如果一个人喜欢他的工作,把他的工作当作兴趣,每天都能以一种自我满足的心态积极工作,那 么对他来说工作就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了,而变成了轻松而享受的游戏。这不仅让他感到了快乐,而 且他的精神也会越来越好,根本不可能存在假累现象。 在孩子教育中,父母也往往忽视孩子疲劳背后的真相。在父母的强迫和阻拦下,孩子很难从事

42、自己热爱的活动,而父母提供的玩具又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当他们玩耍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这一玩 具失去热情,这时的表情是厌倦或疲惫,有时甚至烦躁不安,此刻父母一定会认为孩子累了,需要休 息了! 难道事实真是如此吗?这只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而已。孩子的这种表现理应引起他们的警 - 12 - 觉,而他们却采取错误的方法,促使孩子的成长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做了一些调查和实验发现,文化层次较低的父母比有钱的父母更配合我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写 出第一个字时,不识字的父母会高兴得把孩子举起来。然而有钱人家的父母,对孩子类似的表现反映 很冷淡, 还会询问学校有没有开设提高孩子修养品味方面的课程, 至于孩子是否能写

43、字似乎无关紧要 。 如果孩子想动手做些日常劳动,这类家长会说:这是下人的工作,我的孩子来学校可不是为学这些 低贱的工作的!他们不知道,这些工作对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意志力有着多么大的作用。 甚至,还有一些无知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太小,还不适合学算数,怕孩子的脑子用坏了。 在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有很复杂的情绪,他们既有优越感又有自卑感,可以说是心智上有一定的障碍。 事实上,精神疾病患者几乎没有一个是用脑过度产生的,大多都是对工作、学习失去兴趣,以及遭受 情感等打击造成的。 孩子的假累现象(2) 如果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练习或智力游戏上忙碌一段时间后,父母就会认为,孩子一 定是累了。他们做了

44、这么多,还没有休息一下呢!于是就打断他们的活动,强迫他们休息。然而,孩 子这时是真的累了吗? 一个对心理学一知半解的老师,也会理所当然地误认为,孩子做了那么多的事,他一定是累了。 所以,这个老师会打断孩子的活动,为了让孩子透透气,他会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玩。等孩子们在操 场溜达一圈或者玩耍一会后,老师才把孩子再带回教室。可此时孩子会比没到操场玩之前更好动,更 没有办法专心完成手头的工作。孩子会继续从一项活动转换到另一项活动,这种假累现象会一直持 续下去。 在上述情形下,很多老师都认为他们是对的,其实这是盲目、错误的。孩子的表现很明显,玩了一会儿之后, 又会开始烦躁起来。老师对此往往感到无可奈何,

45、他们感觉自己用尽了各种办法,想让孩子休息或换一个地方玩, 可似乎都不管用,孩子不但无法继续做原来的事,还变得更加不安起来。 这类父母和老师看上去很努力地迎合孩子,但实际上他们缺乏对孩子必备的信心,因为他们没有尊重孩子的自 主权。这些父母和老师虽然尽了全力,而且他们的每一项建议和计划也都非常完善,但他们没意识到,他们总是习 惯干预和指导孩子,结果反而阻碍了孩子的自然发展,妨碍了孩子原本能从中得到的启迪和智慧。 只有当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所以,如果父母和老师 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能够把所知道的东西暂时放置一边,谦虚一些,不把对孩子的指

46、导当成是必 要的;如果他们懂得耐心等待,就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惊人转变。 还要注意,如果孩子重新选的工作比之前的更容易,那他们不安的心情更不可能平静。想要再次完成这项新的 - 13 - 活动,就必须能够吸引孩子的全部注意力。与此同时,外界还不能轻易去打扰他。当孩子完成他的重要活动之后, 脸上会表现出和假累完全不同的表情。现在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很平静。整个人也似乎有了新的动力,而 且充满了朝气。 孩子也需要工作 我们大人都认为,孩子天生养尊处优,什么工作都不用干,每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然而事实真是如此 吗?其实,孩子也是个工作者和生产者。 这样说也许很多人很难理解,但孩子的工作却是

47、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孩子的工作与大人的工作截然不同。大人 的工作一般是为了实现一个愿望,比如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只是为了赚钱,而孩子的工作则不是这样,他们在工作 中并不怀有某种目的,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是为了完善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尽管如此,孩子在工作当中,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为了完善能力的,他们只是觉得好玩,觉得被某个活动某个 游戏某个事物给吸引了,觉得这个东西太有意思了!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心理上一直是无意识的,他们 就是在这无意识的过程中得以成长和提高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像一个认真的学生一样遵循自己的学习计划,不断协调自己的运动并且积累情感、智 力。同时,还不知疲倦地

48、学会说话、站立、行走和奔跑。孩子们还要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化解痛苦和成功战胜困难 等方式使自己不断地完善起来。 我们大人总是低估孩子的工作,事实上孩子的这一工作比我们大人的工作更为重要。大人的工作只是为了赚钱, 而小孩的工作则是发展自身,他们的工作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大人应该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游戏, 这就是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这些工作中健康成长和发展。 母爱是孩子最强烈的需要 我们常用这种想法来自欺欺人:我们已经给了孩子他们生活必需的,如漂亮的玩具、美味的佳肴,他们还缺什 么呢?是的,我们已经想得够周到的了,吃的喝的都面面俱到,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的了。然而真是如此吗? 在一家慈善

49、育儿机构里,有一位长得很丑的小男孩被母亲嫌弃。欣慰的是,那位看护他的阿姨非常喜欢他。一 天,这位善良的阿姨告诉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真是越来越漂亮了。听到这一消息后,妈妈便去看望那个小孩, 但失望的是,她发现她的孩子还是那么丑陋,一点也没改变。过了一段时间,看护阿姨又向那位孩子的妈妈说,她 的孩子又变漂亮了。这位妈妈又半信半疑地去看望孩子,发现孩子真的比以前精神多了,言语之间多了几分灵气和 活泼,看上去确实漂亮多了,这位妈妈不由感到震惊。也许孩子就是在伟大的爱的影响下改变了。 这个看护阿姨到底给了男孩什么?她好像什么都没有给,然而又什么都给了。而那个妈妈呢,看似提供了一切, 其实什么也没有给孩子。 是的,孩子缺少的是爱。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在爱的包围下才能健康成长。一旦爱的环境缺失,对于孩子来说, - 14 - 他受伤害的不仅是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