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生态批评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63941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生态批评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生态批评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生态批评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7 卷第1 期2024 年0 2 月doi:10.16018/32-1499/c.202401014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7 No.1Feb.2024城市生态批评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张延晏(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盐城2 2 4 0 5 1)摘要: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需求,城市生态批评再次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该批评方法揭示了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反城市倾向:其一是将城市描绘为自然的对立存在;其

2、二是忽视了由种族和阶级不平等而导致的城市空间发展不均衡性。这些反城市叙事不仅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而且对读者的认知以及城市生态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结合城市生态批评和中国道家思想,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并展示了其在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愿景方面的实际应用潜力。关键词:生态批评;城市生态批评;道家思想;生态社区;环境正义中图分类号:1 1 0 6城市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领域的一支,聚焦于“文化与环境之间相互建构的关系”。3 最初,这一概念相对模糊且鲜有深人研究,但随着城市的急速发展,城市生态批评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关注。根据奥珀曼的观点,城市生态批评关注城市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以及自

3、然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被重新塑造。2 1 2 5 9 3 城市生态批评借助文学作品探讨城市环境,以期重新理解城市空间。一、文献综述1.道家思想:中国的绿色宗教自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道家思想因其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独特见解受到关注。萨拉艾兰的水之道与德之端深入研究了中国早期哲学概念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吉拉多特、米勒和刘笑敢合著的道教与生态:宇宙景观的内在之道强调了道家思想与全球环境问题的天然关联。3 21世纪初,中国学者通过老子和庄子等经典文献,从道家视角探索了生态批评的新方向。鲁枢元的著作陶渊明的幽灵通过对诗人陶渊明的案例研究,开启了中西方理论的对话,将海德格尔、利奥塔和德里达的哲学思想与道

4、家和收稿日期:2 0 2 3-1 1-1 0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 0 2 1 SJA1925);盐城工学院教改研究课题项目(YKT2022B058)。作者简介:张延晏(1 9 8 1 一),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8-5 0 9 2(2 0 2 4)0 1-0 0 7 4-0 5陶渊明的思想相融合,跨越了时空界限。曾繁仁则基于道家和儒家的教义,提出了“生态存在论美学”理念,将道家思想与现代生态批评相结合,强调审美体验与存在的生态维度。尽管对道教与生态关系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显著进展,但其在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仍

5、处于早期阶段,4 1 2 6 3 5 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发展。4J20532.城市生态批评:从缺席到在场的转变自1 9 7 8 年威廉吕克特首次提出“生态批评”概念以来,生态批评已经历四次发展浪潮,从生态批评研究边缘到中心的转变。早期聚焦荒野文学,后关注城市影响,强调多维视角与环境正义。代表性作品包括默里布克金的没有城市的城市化:公民权的兴衰(1 9 9 1)和迈克尔本内特与大卫W蒂格合编的城市的本质:生态批评与城市环境(1 9 9 9)。随着2 1 世纪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批评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充分反映全球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和对环境改善的紧迫需求。因此,将城市纳入生

6、态系统研究,重新定义城市的生态属性,强调城市环境正义,建立更富生态意识的社区,将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第1 期展的重要举措。二、研究发现之两种城市异象1.反城市话语首先引起关注的是一种普遍的反城市化的趋势,似乎是由城市环境恶化所触发的。随着对更健康生态环境渴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对城市持有否定态度。布克钦指出人们对城市的不满可以追溯到圣经时代,并且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现在。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突显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城市常被描绘为罪恶的根源,与之相对的是宁静的乡村。布克钦将现代城市描述为“扭曲、充满恐惧、自私,且饱受各种环境问题困扰的”污水坑,5 从而将城市的不道德和自我中心

7、主义具象化。这种“反城市”的观念深植于早期生态批评,对后续的环境讨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人将城市视为一种非自然的存在,生活在其中则更易受到精神危机的侵扰。拉什比指出,“成千上万疲惫不堪、精神紧张、受过度文明压迫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回归山野即回家”,荒野是他们必需的避难所。这种反城市的偏见导致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为乡村被看作自然的代表,而城市则被视为人类文明衰败的象征。这一观念在许多城市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安德森1 9 1 9 年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温斯堡,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美国城市化进程,描绘了大城市的出现对小村落造成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中对城市化的反思部分源于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在通

8、商口岸设立之前,中国的城市结构深受封建体系的影响,城乡间并未形成显著的价值观分歧。7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城市化的批评相对较弱,主要作为一种手段来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然而,随着上海在2 0 世纪初成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城市,它也成为清末至民国时期许多小说的焦点,且常被塑造为邪恶的象征,新歇浦潮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将自然置于城市之上的观念催生了对城市的偏见,并在2 0 世纪7 0 年代引发了“城市逃离”现象。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向乡村迁移的愿望,将城市区域的资源转移至郊区,但这种做法牺牲了城市生态的改善,并将野生自然景观理想化。1 1 7 另一方面,人们在城市与郊区之间的长距离通勤消耗了大量时间

9、与能源,加剧了环境污染张延晏:城市生态批评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破坏了对新田园主义的理想。2.空间发展的不平衡空间发展在种族和阶级纬度上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在美国,城市成了有色人种和基层阶层的聚居地。白人中产阶级从种族多元的城市地区向种族更为同质的郊区大规模迁移,从而与城市中的贫民和少数族裔保持了距离,避免他们的孩子与被视为“不洁和低”群体的后代交往,试图保持自己种族纯净性。许多白人认为,城市文明无法驯化那些使城市沦为野蛮之地的少数族裔。这种对城市居民和城市空间的贬低与过去对印第安民族和他们的居住地的妖魔化有着相似之处。同时,本内特指出,城市贫民窟的形成其历史根源在于政府对

10、城市贫困居民住房资金的削减,同时转向对郊区中产阶级住房的大量投资。这种通过牺牲穷人为富人谋利的做法,构成了一种严重的环境不公正,侵犯了每个人享有清洁、安全和充足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这些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不仅反映在居住空间的分布上,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隔阅。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尽管商业化取得巨大进步,城市区域内经济资本的集中导致了新的社会阶层和价值观的形成。城市演变成了一个万物皆可交易、处处商品化的舞台,连人的生活也不例外。海上花(1 8 9 4)一书中的主角赵朴海,一个曾经纯朴的乡村青年,一踏入都市便迷失在浮华生活中。同样,老舍以城市为背景,塑造了“祥子”这一悲剧

11、角色。祥子最初被描绘为一个体面的、有志气的、强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但最终沦落为一个堕落的、不幸的、社会病态的产物。三、城市异象之解决方案1.城市生态特征的识别为了克服对城市的偏见,必须重新诠释城市的固有生态特性。在没有城市的城市化一书中,布克钦主张,构建生态社区是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首先,城市本身并非困境的根源,盲目地城市化导致诸多问题,如人口分布不均、资源分配不公,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以发展的视角.75问题。因此,这种生活方式并未为郊区居民提供他们所期望的诗意栖居之所,反而“无根”的现实76来看待城市,将其视为一个生态社区。在城市中创造一

12、个“第二自然”,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人工自然”。5 xii此外,城市是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体。与荒野相比,城市承载了更多的人类活动痕迹,这也是布克钦称其为“第二自然”的原因。城市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和荒野一样,都有水、空气和土壤这三种基本的自然资源。劳伦斯布伊尔在其著作为濒危的世界写作中提出,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应包括“自然”和“人造”两个方面。因此,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物质的集合体。8 1 阿什顿尼科尔斯将这种混合体称为“城市自然”,强调文化并没有使人类与自然疏远。9 最后,城市是一种物质化过程。新唯物主义是一种新兴的哲学探讨领域,旨在理解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联系。它已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中的

13、一种有影响力的概念。新唯物主义将城市视为“有机/无机和自然/人造物质最密集的地方,也是人类与其他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最为复杂和纠缠的地方”。1 0 x城市中所有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城市的能量流和生态足迹。将城市视为物质化过程的方法是研究环境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途径,它从社会意义上探讨了环境问题。因此,从唯物主义的视角看待城市空间,我们可以认识到城市既是自然和文化的融合体,又是人类与非人类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社区。这些互动在公共话语和文化想象中不断被重塑,并构成了城市创造和发展的物质化过程,使城市成为整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2.实现城市环境正义现有研究表明,为解决城市空间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城

14、市环境正义。亨利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空间的本质是社会关系1 1 2 8-2 0 因此,城市是不平等关系日益增长的典型社会环境。1 0 x白人中产阶级占据了社会话语的主导地位,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代理人。过去二十年有关环境正义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有害废物处理场所经常设在少数族裔和低收人社区附近。【1 2 因此,环境正义与环境保护不可分割,因为没有环境保护,物理环境将变得无法居住,而没有正义,社会环境同样会对人类生存造成灾难。许多文学作品也反映了环境监管不力、场地管理不善、废弃物及危险物质处理不当等问题。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例如,英德拉辛哈在其作品人们都叫我动物中,生动描绘了化工厂

15、泄露致命气体对人类的毁灭性影响。一个1 9 岁的孤儿来自卡夫普尔,他在1984 年博帕尔灾难前几天出生,由于脊柱扭曲,必须用四肢行走,即从一个人变成一只动物。辛哈的叙述不仅表达了对社会最弱势群体的同情,也是对环境不公正的强有力的控诉。城市决策者对环境问题的短视,或对边缘群体利益的忽视,不仅加剧了环境恶化,也剥夺了所有市民,包括少数族裔,争取环境正义的权利。权力的普遍性和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国家内部的深刻不平等。3.中国智慧:阴阳和谐之道前文提出了两种处理城市异象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与道家的阴阳理论不谋而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哲学的精髓在太极图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表现。太极图以白色象征阳,黑色代表阴。黑色

16、区域中嵌有白色圆点,而白色区域同样嵌有黑色圆点,这象征着阴阳的相互渗透和依存。图中的黑白色都似乎是一条鱼,它们互相追逐,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循环,这代表了阴阳之间永恒的能量流动和互动。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阴”字源于月亮,“阳”字源于太阳。在具体应用中,阴阳通常以隐喻的形式赋予实体或文化概念以意义,如太阳与阳性相联系,月亮则与阴性相联系。这种隐喻的使用贯穿于多个层面。例如,在描述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将城市视为阳的象征,乡村则象征阴。然而,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以社会性别角色为例,传统上男性与阳性相关,女性则与阴性相关,但这种分类并非一成不变。例如,那些为帝皇服务的官员,尽管主要是男性,

17、也会被视为阴性,因为他们相对于体现阳性的统治者而言是从属的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 3 1 2 1 4 宇宙的创造承载着阴的本质,推动着阳的力量;通过这些普遍原则的结合,它达到了和谐。城市与自然是宇宙“一”的平等产物,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它们促成了存在的三重境界。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应被视为惠及其中居住的人类和非人类的必要途径。老子的辩证法精妙地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第3 7 卷第1 期音声相和,前后相随。”。1 4 7-4 8 在然,或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时,显然它们并非对立存在。这一点对居住在这些空间

18、中的人类和非人类实体同样适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阴阳元素的交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城市生态批评对环境正义的追求与道家哲学中的“道”理念不谋而合。老子将“道”视为“万物之母”,1 3 1 4 5 从而确立了平等的根本原则。道体现了一种资源再分配的理念,旨在从特权阶层向贫困者转移资源。它的本质是无私与公正,旨在惠及所有生命,而无需依赖基督教中的上帝或儒家的“仁”概念中的刻意“善行”。道家文化强调整体和包容的视角,关照每一个个体的福祉。老子和庄子的教海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时必须保持节制和平衡。通过领悟他们的深邃见解,我们可以努力解决当代紧迫的危机,并培养一个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世界,

19、在这个世界中,所有人的福补优于对物质过剩的追求。尽管城市化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确实得到了提升。人类应当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和技术进步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生活水平。然而,这些努力必须与城市和自然固有的“道”保持一致。人类的行动应遵循平衡、和谐以及对自然秩序的尊重,确保以可持续和协调的方式实现进步。张延晏:城市生态批评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在审视城市与自具变革性的趋势之一。2 3 因此,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而选择乡村隐居生活则可能是一种自我欺骗的逃避。生态世界主义强调环境威胁是全球性的,与

20、城市化相关的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城市规划的不均衡、基础设施的不足和环境污染等具体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批评理论的框架下,融人中国传统的道家智慧,不仅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映射出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观。这种综合性的探索为我们营造一个更宜居、更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提供了宝贵的洞见。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期待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推动城市向着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发展。.77四、结论本文通过对选定文学作品的分析,揭示了关于城市的两种主要异象,并结合了道家思想与西方生态批评主义,提出了

21、对城市异象的双重响应。城市生态批评关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这在传统生态批评中常常被忽视。现今,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 0 5 0 年,预计全球城市人口将翻倍,使城市化成为2 1 世纪最参考文献:1 BENNETT M,DAVID W T.The nature of cities:Ecocriticism and urban environments M.Arizona:University of ArizonaPress,1999:3.2 OPPERMANN S.Istanbul is like a Judas Tree Urban Ecology and Fiction

22、s of IstanbulEB/OL/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Turkish Culture:Istanbul in Turkish and World Literature Proceedings.The Presidency of Atatiurk Cul-ture Center,Ankara,2011.(2023)2023-11-27.https:/www.academia.edu/2165056/_Istanbul_is_like_a_Judas_Tree_Urban_Ecology_and_Fictions_of_Istanbu

23、l_3 GIRARDOT N J,JAMES M,LIU X G.Daoism and ecology:Ways within a cosmic landscape M.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4 MILLER J.Ecology and religion:Ecology and Daoism.M.Second Edition.New York:Thomson Gale.2005.5 BOOKCHIN M.Urbanization without cities:The rise and decline of citizenship M.Black R

24、ose Books,1992.6 RUSHBY K.The elusive american wilderness:In search of my own private Idaho N/OL.The Guardian,2017,htps:/ 8 Aug2023.7 刘永丽.2 0 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城市话语 J.云南社会科学,2 0 1 0(6):1 6 2-1 6 6.8 BUELL L.Writing for an endangered world:Literature,culture,and environment in the US and beyond M.Cambridge:Ha

25、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789 NICHOLS A.Beyond romantic ecocriticism:Toward urbanatural roosting M.Berlin:Springer,2011.1O SCHLIEPHAKE C.Urban ecologies:city space,material agency,and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M.Middlesex:Lexington Books,2014.11 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

26、ace M.London:Routledge,2014.12 POST J M,PERRY L C,CYNTHINA L S.Spatial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in Lubbock,TexasJ.Current Research.Journal of Social.Science and Humanities,2018(1):1-12.13 LIN Yutang.The wisdom of laotse 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48.14 NATIONS U.Habitat II is the citizens confer

27、en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I United NationsEB/OL/United Nations.U-nited Nations,2015 2023-11-27.https:/www.un.org/en/chronicle/article/habitat-ii-citizens-conference-united-na-tions.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 7 卷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Ecocriticism and Taoist Thought:Building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

28、isionZHANG Yanya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Jiangsu 224051,China)Abstract:In China,urban ecocriticism has reemerged in response to the twin imperatives of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This critical approach reveals two com

29、mon anti urban tendencies in literary works:anti-urban biasesrooted in the binary opposition of nature and city,and neglected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These anti urban narra-tives are not only widely present in literary works worldwide,but als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readerscognition

30、 and the healthydevelopment of urban ecology.Combining urban ecocriticism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Taoism as a new concept,a new analyticalperspective is proposed,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constructing the vis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s dem-onstrated.this paper proposes

31、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address these anomalies and present an ecological vision of the city thatfavors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urban expansion.Ultimately,I posit the study of urban ecocriticism and Taoist philosophy is pivot-al to building sustainable urban ecological communities.Keywords:urban ecocriticism;Taoism;eco-community;urban environmental justice(责任编辑:沈建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