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例3.1】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18 000元,A、B、C三种产品的重量分别为1 200千克、800千克和3 000千克。
该企业按产品重量分配甲材料的计算如下:
甲材料费用分配率==3.6
A产品负担材料费用=1 100×3.6=3960 (元)
B产品负担材料费用=900×3.6=3240(元)
C产品负担材料费用=3 000×3.6=10800(元)
【例3.2】某车间生产A、B、C三种产品,共同领用甲材料2 090千克,每公斤单价40元,材料费用共计83 600元。A产品250件,消耗预算4千克;B产品200件,消耗预算4千克;C产品50件,消耗预算2千克。材料费用分配如下:
A产品材料预算消耗量=250×4=1 000(千克)
B产品材料预算消耗量=200×4=800(千克)
C产品材料预算消耗量=50×2=100(千克)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2090/(1000+800+100)=1.1
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1 000×1.1=l 100(千克)
B产品应分配的衬料数量=800x1.1=880(千克)
C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100×1.1=l10(千克)
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100×40=44000(元)
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880×40=35 200(元)
C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10×40=4 400(元) .
先分配材料实际消耗量,再乘以材料单价的计算方法,可以考核材料消耗预算的执行情
况,有利于成本控制。从减少计算程序看,也可以采用按预算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
用的方法。
【例3.3】接例3.2,按预算耗用量比例分配法计算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83600/(1000+800+100)=44
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 000×44=44 000(元)
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800×44=35 200(元)
C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00×44=4400(元)
【例3.4】假定例3.2 A、B、C三种产品共同领用甲、乙两种材料,共计算费用151410
元。A、B、C三种产品产量不变,甲材料的消耗预算不变。乙材料的消耗预算:A产品为30千克,B产品为40千克,C产品为50千克。甲、乙材料的计划单价分别为38元和4元。
材料费用分配如下:
A产品甲材料预算费用=250x4×38=38 000(元)
A产品乙材料预算费用=250x30×4=30 000(元)
合 计 =68 000(元)
B产品甲材料预算费用=200×4×38=30 400(元)
B产品乙材料预算费用=200×40×4=32 000(元)
合 计 =62 400(元)
C产品甲材料预算费用=50×2×38=3 800(元)
C产品乙材料预算费用=50×50×4=10 000(元)
合 计 =13 800(元)
材料费用分配率=
A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68 000×0x1.05=71400(元)
B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62 400×1.05=65 520(元)
C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13 800×1.05=14 490(元)
【例3.5】假设某制造企业第三车间201×年3月生产D、E、F三种产品,D产品产量200台,E产品产量400台,F产品产量200台。以D产品为标准,生产一台E产品相当于0.75台D产品,生产一台F产品相当于1.2台D产品。第三车间生产D、E、F三种产品共同领用丙材料37 000元。
该企业按标准产量比例分配丙材料的计算如下。
(1)标准产量的计算:
D产品折合标准产量=200×x1=200(台)
E产品折合标准产量=400×0.75=300(台)
F产品折合标准产量=200×1.2=240(台)
(2)单位标准产品的材料费用计算:
单位标准产品的材料费用=
(3)各种产品耗用材料计算:
D产品应分配材料费=200×50=10 000(元)
E产品应分配材料费=300×50=15 000(元)
F产品应分配材料费=240×50=12 000(元)
【例3.6】凯华工厂在5月份根据发料领退料凭证编制材料分配表见表3—1。
表3—1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20××年5月 (单位:元)
应借科目
成本或费用项目
直接计入
分配计入(分配率1.1)
原材料费用合计
基本生产
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原材料
原材料
72 000
63 000
22 000
11 000
94000
74 000
小计
135 000
33 000
168 000
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车间
原材料
3 000
3 000
运输车间
制造
费用
基本车间
机物料
7 000
7 000
机修车间
机物料
800
800
运输车间
机物料
1 000
1 000
小计
8 800
8 800
管理费用
行政部门
其他
500
500
合 计
147 300
33 000
180 300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转账凭证,据以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4000
—乙产品 74 0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 0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7 000
—机修车间 800
—运输车间 1 000
管理费用 500
贷:原材料 180 300
【例3.7】凯华工厂201×年5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16650元。甲产品本月生产500件,燃料消耗预算5千克;乙产品本月生产300件,燃料消耗预算4千克。按燃料预算消耗量比例分配如下:
甲产品燃料预算消耗量=500×x5=2 500(千克)
乙产品燃料预算消耗量=300×4=1 200(千克)
燃料费用分配率= =4.5
甲产品分配燃料费用=2 500×4.5=11250(元)
乙产品分配燃料费用=1 200×x4.5=5 400(元)
根据凯华工厂本月燃料的领、退料凭证和上述燃料费用分配的计算结果,编制的燃料费
用分配表见表3—2。
表3—2燃料费用分配表
凯华工厂 20 1 x 年 5 月 (单位: 元)
应借科目
成本或费用项目
直接计入
分配计入
燃料费用合计
预算消耗量
分配金额
(分配率4.5)
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燃料与动力
2 500
11250
11250
乙产品
燃料与动力
1 200
5 400
5 400
小计
3 700
16650
16650
辅助生产成本
运输
燃料与动力
12 800
12 800
管理费用
其他
4 600
4 600
合计
17 400
—
16650
34050
根据燃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1250
—乙产品 5 400
辅助生产成本 12 800
管理费用 4 600
贷:燃料 34050
【例3.11】凯华工厂在5月份根据有关凭证编制动力分配表,如表3—3所示。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应根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进行。现根据表3—3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500
—乙产品 30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9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400
—机修车间 200
—运输车间 600
管理费用 1 100
贷:应付账款 10 700
表3—3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
20 1 x 年 5 月
应借账户
分配标准
(机器工时)
分配率
分配额(元)
直接计入(元)
合计(元)
生产成本
基本生
成本
甲产品
1500
3
4500
4500
乙产品
1 000
3
3000
3000
小计
2500
7 500
7 500
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
900
900
运输
小计
900
900
制造费用
基本车间
400
400
机修车间
200
200
运输车间
600
600
小计
1 200
1 200
管理费用
200
3
600
500
1 100
合 计
2700
8 100
2 600
10 00
【例3.8】某工人月标准工资660元,在本月实际出勤18天,病假2天,事假1天,正常休假9天,病假工资率为90%,病事假期间无节假日。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计时工资如下。
(1)按30天算工资率,出勤天数算工资:
日工资率=660/30=22
计时工资=(18+9)×22+2×22x90%=633.6(元)
(2)按30天算工资率,缺勤天数扣工资
计时工资=660—1×22—2×22×10%=633.6(元)
(3)按20.92天算工资率,出勤天数算工资:
日工资率=660 =31.55
20.92
计时工资=18x31.55+2×31.55×90%=624.69(元)
(4)按20.92天算工资率,缺勤天数扣工资:
计时工资=660—1×31.55—2×31.55×10%
=622.14(元)
【例3.9】某企业生产A产品,产品工时预算为2.5小时,加工该产品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1.2元。工人王轩在本月加工出该产品160件,其中经验收合格品为155件,工废废品3件,料废废品2件;王轩还加工出B零件50个经验收合部合格,计件单价0.8元。其计件工资计算如下:
A产品计件单价=2.5×1.2=3(元/件)
计件工资=(155+2)×3+50×0.8=511(元)
为简化计算工作,例3.9也可采用另一方法计算。其做法是:将工人月内完成的各种产品折合为预算工时数,然后,乘以小时工资率。计算结果应与上列计算结果相同。
如果实行小组集体计件工资制,应将小组集体计件总工资额按照每人贡献大小在小组成
员间进行分配。其通常做法是按照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时间的综合比例进行分配。其
计算公式为
某人应得 = 集体计件工资总额 ×(某人按实际工作小时数
计件工资 每人按实际工作时数和 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工资)
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工资总和
【例3.10】本月第一班组的四名工人共同加工A产品300件,产品全部合格,计件单价
3.6元。四人实际工作时数、小时工资率和计件工资分配计算如表3—4所示。
表3—4计件工资分配计算表
姓名
工资等级
小时工资率
实际工作数(小时)
按实际工作时数和小时工资(元)率计算工资
分配率
计件工资(元)
甲
4
1.5
200
300
470.94
乙
3
1.1
160
176
276.28
丙
3
1.1
120
132
207.21
丁
2
0.8
100
80
125.57
688
1.5698
1080
计件工资总额=300x3.6=l 080(元)
分配率=1080/688=1.5698
【例3.11】凯华工厂所产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中,应直接计人的工资费用分别为3240元和1480元;需要间接计入的工资费用共为1230元,规定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分别为20500小时和10250小时。分配计算如下:
间接计人工资费用分配率=1230÷(20500+10250)=0.04
甲产品间接计人工资费用=20500×0.04=820(元)
乙产品间接计入工资费用=10250×0.04=410(元)
【例3.12】2010年6月,安邦公司当月应发工资200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直接生产
人员工资100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200万元;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工资360万元;
公司专设产品销售机构人员工资120万元;建造厂房人员工资200万元;内部开发存货管理
系统人员工资120万元。
根据所在地政府规定,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l0%、12%、2%和l0.5%计提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公司内设医务室,根据2009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情况,公司预计2010
年应承担的职工福利费义务金额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职工福利的受益对象为上述所有人
员。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假定公司存
货管理系统已处于开发阶段、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一一无形资产》资本化为无形资
产的条件。
应计人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
=l000+1000x(10%+12%+2%+l0.5%+2%十2%+1.5%)=1400(万元)
应计人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
=200+200x(10%+12%+2%+10.5%+2%+2%+1.5%)=280(万元)
应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
=360+360×(10%+12%+2%+10.5%+2%+2%+1.5%)=504(万元)
应计入销售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
=120+120×(10%+12%+2%+10.5%+2%+2%+1.5%)=168(万元)
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
=200+200×(10%+12%+2%+10.5%+2%+2%+1.5%)=280(万元)
应计人无形资产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
=120+120×(10%+12%+2%+10.5%+2%+2%+1.5%)=168(万元)
公司在分配工资、职工福利费、各种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
费等职工薪酬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基本生产成本 14000000
制造费用 2800000
管理费用 5040000
销售费用 1680000
在建工程 2800000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68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0000000
—职工福利 400000
—社会保险费 4800000
—住房公积金 2100000
—工会经费 400000
—职工教育经费 300000
【例3.13】 宏大公司为一家生产彩电的企业,共有职工100名,2011年2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5000元的液晶彩电和外购的不含税价格为500元的电暖气作为春节福利发放给公司职工。该型号液晶彩电的售价为每台8000元,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乙公司购买电暖气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100名职工中有85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15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
分析: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以
公允价值计量,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产品按照成本结转,但要根据相关税收规定,视同销售
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彩电的售价总额=8000×85+8000×15=680000+120000
=800000(元)
彩电的增值税销项税额=85×8000×17%+15×8000×17%
=115600+20400=136000(元)
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795600
管理费用 140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936000
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93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000
贷:库存商品 500000
电暖气的售价金额=85×500+15×500=42500+7500=50000(元)
电暖气的进项税额=85×500×17%+15×500×17%=7225+1275=8500(元)
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49752
管理费用 8775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8500
购买电暖气时,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一非货币性福利 58500
贷:银行存款 58500
【例3.14】表3—7所示为凯华工厂的折旧费用分配表。根据表3—10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56200
管理费用 16800
贷:累计折旧 73000
表3—7 折旧费用分配表
凯华工厂 201x年5月 (单位:元)
应借科目
车间、部门
4月固定资产折旧额
4月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4月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本月(5月)固定资产折旧额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24200
1600
1100
24700
机修车间
11300
1800
13100
运输车间
19700
1200
18500
小计
55200
3400
2300
56300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
15000
3700
1900
16800
合计
70200
7100
4200
73100
【例3.14】采用的折旧方法是使用年限法。由于企业每个月都要计算、分配折旧费用,因而当月的折旧额可以在上月折旧额的基础上加、减调整计算。又由于每月折旧额按月初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因此,该企业5月份的折旧额和折旧费用,可以在4月(即4月初)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基础上,加上4月份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减去4月份减少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计算求出。因为这样算出的折旧额,就是4月末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也就是5月初、5月份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折旧费用。
【例3.16】 凯华工厂在5月末预提本月负担的租赁费,编制租赁费用分配表,如
表3—9所示。
表3—9 租赁费用分配表
凯华工厂 201×年5月 (单位:元)
┏━━━━━┳━━━━━━━┳━━━━━━━┓
┃应借科目 ┃ 车间、部门 ┃本月预提费用 ┃
┣━━━━━╋━━━━━━━╋━━━━━━━┫
┃ ┃基本生产车间 ┃ 4 200 ┃
┃ ┣━━━━━━━╋━━━━━━━┫
┃ ┃机修车间 ┃ 600 ┃
┃制造费用 ┃ ┃ ┃
┃ ┣━━━━━━━╋━━━━━━━┫
┃ ┃运输车间 ┃ 2 400 ┃
┃ ┣━━━━━━━╋━━━━━━━┫
┃ ┃ 小计 ┃ 7 200 ┃
┣━━━━━╋━━━━━━━╋━━━━━━━┫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 ┃ 600 ┃
┣━━━━━┻━━━━━━━╋━━━━━━━┫
┃ 合 计 ┃ 7800 ┃
┗━━━━━━━━━━━━━┻━━━━━━━┛
根据所列预提租赁费用分配表,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4200
—运输车间 2400
—机修车间 600
管理费用 600
贷: 其他应付款 7800
【例3.17】
某公司第二车间本月生产甲产品1 000件,经验收入库发现不可修复废品100 件;合格品生产工时为26 600小时,废品工时为1 400小时,全部生产工时为28 000小时;合格品机器工时为5 747.5小时,废品机器工时为302.5小时,全部机器工时为6050小时。按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甲产品成本计算单(即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列合格品和废品的全部生产成本为:直接材料500 000元;直接燃料和动力12 100元;直接人工336 000元;制造费用134 400元,共计982 500元。废品残料回收入库价值1 500元,原材料于生产开工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按合格品数量和废品数量的比例分配;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如表3—10所示。
表3—10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按实际成本计算)
201×年×月
产品名称:甲产品
废品数量:50件
车间名称:第二车间 单位:元
项目
数量(件)
直接材料
生产工时(小时)
机器工时(小时)
直接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费用总额
1000
500000
28000
6050
12100
336000
134400
982500
费用 分配率
500
2
12
4.8
废品成本
100
50000
1400
302.5
605
16800
6720
74125
减:废品残料
1500
1500
废品损失
48500
605
16800
6720
72625
根据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结转废品成本(实际成本)。
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74125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50000
—直接燃料和动力 605
—直接人工 16800
—制造费用 6720
(2)回收废品残料入库价值。
借:原材料 150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500
(3)废品损失转入该种合格产品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 72625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72625
在完工以后发现的废品,其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成本应与该单位合格品
完全相同,可按合格品产量和废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各项生产成本,计算废品的实
际成本。
(2)按废品所耗预算费用计算的方法。
是按不可修复废品的数量和各项费用预算计算废品的预算成本,再将废品的预算
成本扣除废品残料回收价值,算出废品损失,而不考虑废品实际发生的费用。
【例3.18】
长湖公司201×年6月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的乙产品,在验收入库时发现不可
修复废品30件,按所耗预算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用预算为
300元,单件生产工时预算为30小时,单件机器工时预算为6小时。每机器工
时的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2.1元,每生产工时的费用预算为:直接人工12元,
制造费用4.8元。回收废品残值2 000元。
因为不可修复废品是在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产品验收入库时被发现的,所以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出单件乙产品的费用预算后,就可以根据各项费用预算和不可
修复废品件数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不可修复废品的各项费用预算为:
直接材料费用预算300元,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预算12.6元(2.11×6),直接人
工费用预算360元(12×30),制造费用预算144元(4.8×30)。编制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计算表,如表3—11所示。
表3—11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按预算成本汁算)
201×年6月 产品名称:乙产品
废品数量:30件
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 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费用预算
300
12.6
360
144
816.6
废品预算成本
9000
378
10800
4320
24498
减:回收残值
2000
2000
废品损失
7000
378
10800
4320
22498
根据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结转废品成本(预算成本)。
借:废品损失—乙产品 24 498
贷: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一直接材料 9 000
—直接燃料和动力 378
—直接人工 10 800
—制造费用 4 320
(2)回收废品残料价值。
借:原材料 2 00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2000
(3)废品损失转入该产品合格品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废品损失 22 498
贷:废品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