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章
一、名词解释
答案略
二、选择题
1
D
2
D
3
C
4
D
5
D
6
C
7
A
8
A
9
A
10
B
三、问答题
1.
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报酬递减法则,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续地等量地投入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数量之后,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所得到的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第Ⅰ阶段
第Ⅲ阶段
第Ⅱ阶段
C
B
A
C
A
0
L1
L2
L3
L
Q
TPL
B
APL
MPL
由图可见,当在固定的土地上增加秧苗的数量,最初边际产量大于零,粮食总产量增加。当秧苗数量增加到L3以后,如果继续增加秧苗数量,边际产量为负,粮食总产量绝对减少。
2.
答: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收益或产量的变动大致可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即产量(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各种要素投入(规模)增加的幅度。如劳力和资本的投入量都增加一倍,而产出量增加一倍以上,这种情况就称规模报酬递增。第二阶段,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在这一阶段,收益增加的幅度与规模扩大的幅度相等。如劳动与资本投入增加一倍,产出量也增加一倍。第三阶段,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在这一阶段,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甚至收益绝对减少。如投入的劳力和资本等都增加一倍,收益的增加却不到一倍,或者根本没有增长。
3.
答:生产三阶段的划分如下图:
第Ⅰ阶段
第Ⅲ阶段
第Ⅱ阶段
C
B
A
C
A
0
L1
L2
L3
L
Q
TPL
生产三阶段
B
APL
MPL
理性的生产者会选择第二阶段进行生产,因为相对其它阶段,在第二阶段生产者所获得的产量是最大的。但具体选择哪一点还要考虑到成本、收益和利润。
4.
答:更关注边际产量。原因是边际产出左右着平均产出。只要边际产出大于平均产出,平均产出就会增加。而且,根据生产的三阶段理论,企业生产的合理区间为第二生产阶段,在该区间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最大化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带来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用他。另外,厂商在生产时是根据MR=MC进行决策,而边际收益又与边际产量直接相关,所以厂商更关注边际产量。
四、计算题:
1.
解:
(1)
将L=7代入MPL中,得: MPL=135 。
(2)MPL最大时,其导数为零,即得:L=5时,边际产量MPL将开始递减。
2.
解:
(1)第一生产阶段:
(2)第二生产阶段:在C点,MPL=0
(3)第三生产阶段:L>20
3.
解:①规模报酬递减
②规模报酬递增
③规模报酬不变
4.
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最大时,MPL=APL,据此计算得:L=30;
(2)劳动的边际产量最大时,其导数为零,据此计算得:L=20;
(3)总产量最大时,MPL=0,据此计算得:L=41
5.
(1)
可变要素的
投入数量
可变要素的
总产量
可变要素的
平均产量
可变要素的
边际产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35/4
0
9
63
7
-7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收益递减,是从第5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