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新西湖十景”的命名及翻译——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谈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52911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西湖十景”的命名及翻译——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谈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新西湖十景”的命名及翻译——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谈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新西湖十景”的命名及翻译——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谈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13浅谈浅谈“新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的命名及翻译的命名及翻译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谈起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谈起刘旭凤(浙江工商大学,杭州,310018)【摘要】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景,以西湖为最佳。从南宋至今,围绕西湖周边景点的命名达六次之多。随着西湖申遗成功,许多国外游客也慕名而来。于是景点的英译名便成了他们了解西湖的第一扇窗。众多学者将目光着眼于最为著名的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却对之后一些景点翻译的系统研究并不多,因此译本众多。笔者试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出发,力求从中找出 1985 年版“新西湖十景”的命名特点,并对其译本提出建议。【关键

2、词】中国传统话语;文化范式;新西湖十景;命名;翻译一、引言一、引言2011 年 6 月 24 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从这一天起,美丽的西子湖,成为我国第四十一处世界遗产,也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宋代范成大在其吴郡志中这样写道:“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元朝奥敦周卿在蟾宫曲咏西湖也这样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由此可见,西湖自然景观之美自古就深深的印刻在国人的心中。然而,自 1999 年西湖申遗正式启动以来,数十年的坎坷征程后,最终西湖被世界文化遗产而非自然遗产所接受。难道说古人笔下的“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以及“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这样生动

3、优美的画面还不足以算得上自然遗产吗?然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网站上,有关于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主页上是这样描述的:自公元 9 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诚然,西湖自然景观给世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但西湖景区的亭台楼阁、文化古迹、名人故居,以及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西湖美景的命名却更能体现西湖,这个中国景观审美典型代表的人文价值。随

4、着西湖申遗成功,西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要想让国外的游客能够很快地明了西湖景色“天人合一”的境界,西湖的著名景点,如“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等的英语译本便成为了国外游客接触西湖的第一印象。“西湖十景”的命名源自于南宋时期,历经八个世纪,其英译版本已基本成熟。而“新西湖十景”是 1984 年由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浙江电视台、杭州市旅游总公司、园林与名胜杂志等五家单位发起,历

5、时 8 个多月,经 5 万余人评选而出的。虽说“新西湖十景”在取名上较之于“西湖十景”略逊一筹,影响也没有“西湖十景”来得深远,但这十处景色的命名却很好的传承了中国传统话语的神韵及意境。因此,要想做好“新西湖十景”的翻译,须得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做起。二、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二、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谈及“文化”,中西方对这一词汇均有很多研究。西方学术界关于“文化”一词的阐释源于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Burnett Tylor所著的Primitive Culture: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徐

6、君英,2001)。由此可见,这里的文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囊括了社会生活中的人类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回到中国古代文学当中,起初并无“文化”一词,“文”与“化”是分开来使用的。在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当中,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14两字首次同时使用:“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时的“文”已有人文与天文之分,即自然规律与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用此“文”来“察时变”与“化成天下”。后来,在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中首次出现“文化”一词:“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至此时,古汉语中“文化”

7、一词意义已经明了,即以文德治国和规范人民。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给文化下定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文化作为一个整合的概念,既体现了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一段时间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物质活动,更是民族精神的实质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而这民族精神的实质表现几乎都要凭借语言的媒介来表达与传递。语言是人类思维、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等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的传承首先要依靠的便是语言。语言的使用和语境有着“相互依存、转化、渗透的关系(施旭,2010)”,他们的共同作

8、用便形成了话语。中国传统的话语植根于传统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到秦国统一之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汉代学术的大一统,中国的传统文化用了数千年的时间杂糅了以儒家、道家为主的诸子百家思想。这样大一统的文化,形成了集儒家学术话语和道家学术话语等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话语。言说道德及伦理的儒家话语以“仁”为核心,强调在伦理方面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从政方面的“大一统”及“民本思想”,以及易传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形而上学思想。而作为人生论的道家话语,以“道”为本,自然无为,道使得使天地万物得以相生、相续、转化、发展,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9、为一(庄子齐物论)”,无为意为清净自守,合于道后而无不为。直到汉代政治一统,学术话语也得到了合并融合。至此,中国传统话语已基本成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上提到的“天人合一”思想即源于汉朝董仲舒。董仲舒虽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但他所倡导的“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宜,顺而相受(董仲舒春秋繁露)”。这里的“天”不仅包括儒家话语中作为道德原则的“天”,也包括道家话语中自然存在的“天”。“天”与“人”相类相通,无论是在自然规律还是道德准则上,“天”与“人”遵循的是同一理,并能够相互感应,影响彼此,最终能够统为一体。这样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无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及

10、审美特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话语体系处在一个自然与社会相互制衡的状态下。无论这种现象是否繁杂,中国的传统话语都能够以一种运动并发展的状态将其体现出来。这样的文化范式使得人们在文学创作上更加强调整体的感知,对情景交融意境的把握。三、三、“新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的命名及其翻译初探的命名及其翻译初探本文选取了“新西湖十景”较有影响的两个译本:第一个译本取自于陈刚编著的New Greater Hangzhou:A New Guide。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比较全面及权威的关于杭州的英文指南。第二个译本来自维基百科(Wikipedia)关于西湖(West Lake)的英文页面,维基百科也是国外使用最

11、多的百科类网站。其对“新西湖十景”的翻译见表 1:表 1.“新西湖十景”的翻译景点名称New Greater Hangzhou:ANew GuideWikipedia云栖竹径Bamboo-lined Path at YunqiCloud-Sustained Path in a Bamboo Grove满陇桂雨Sweet Osmanthus Rain at Manjuelong VillageSweet Osmanthus Rain at Manjuelong Village黄龙吐翠Yellow Dragon Cave Dressed in GreenYellow Dragon Cave Dre

12、ssed in Green虎跑梦泉Dreaming of Tiger Spring at Hupao ValleyDreams at Galloping Tiger Spring龙井问茶InquiringAbout Tea at Dragon WellInquiring about Tea at Dragon Well阮墩环碧Ruan Gong Islet Submerged in GreeneryRuans Mound Encircled by Greenness玉皇飞云Clouds Scurrying over Jade Emperor HillClouds Scurrying over

13、Jade Emperor Hill九溪烟树Nine Creeks Meandering Through a Misty ForestMisty Trees by Nine Streams吴山天风Heavenly Wind over Wu HillHeavenly Wind over Wushan Hill宝石流霞Precious Stone Hill Floating in Rosy Cloud/RosyClouds Floating over Precious Stone HillPrecious Stone Hill Floating in Rosy Clouds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1

14、5西湖十景”的命名无疑是中国传统话语文化范式的典型范例。“新西湖十景”同样沿袭了这一传统。先来看“云栖竹径”,由于此景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即五云山的云栖坞里,所以景点名称当中的“云栖”亦真亦幻,既是地点,又是云雾缭绕栖息在竹林中的景色。“径”是小路的意思。可以想象到一条小路蜿蜒于广阔的竹海当中,再伴以氤氲的云雾,幽静却又不乏生动。所示译本中以维基百科的译本最为形象。但是sustain一词只有保持之意,相对于“缭绕”来说少了一些动感。不妨以veil一词来替代。Veil有遮掩的意思,这样一来,茂密的竹林遮掩在云雾当中,一条小径幽幽而上的情景便展示了出来,因此,其翻译可变为:Bamboo-l

15、ined Path with a Clouded Veil。“满陇桂雨”一景的翻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景色位于满觉陇村,“满陇”一词既是地名又是桂树遍布整个村庄的景色描绘。桂花虽小,香味却极其甜美与浓郁。可这醉人的味道却用一个“雨”字表现了出来。“雨”一字亦可理解为动词,如此一来,桂花繁盛的景象,伴随着那浓郁的芳香,便表达得淋漓尽致了。这一景点的翻译两个版本虽一样,但是rain的使用却给这一景色蒙上了伤感的色彩。为与这一景色融合在一起,不妨避开“雨”这一意象的翻译,直接将景色描绘出来:Manjuelong Village in a Sweet Mass Bloom ofOsmanthus。“

16、黄龙吐翠”这一景亦是动静结合情景相融的典范。“黄龙”一词既是此景所在之地黄龙洞的简称,又将黄龙洞传说中的那条杀死作恶多端老黄龙的勇敢的小黄龙暗藏其中。动词“吐”,不仅将这一景背后的故事点活,更给这传奇的黄龙洞抹上了青翠的绿色,不管是洞内的喷涌而出的潭水还是四周环绕着的碧绿的丛林,四个字皆囊括其中。再加上清代的杭州西湖二十四景中便有此处的“黄龙积翠”,而“新西湖十景”当中叫做“黄龙吐翠”,不妨将这一景点译作:Yellow Dragon Cave Gushed Out Green。再看“虎跑梦泉”这一景点。仅仅四个字,便将这一天下名泉的来历描绘了出来。张岱在其西湖寻梦中这样写道:“先是,性空师为蒲

17、坂卢氏子,得法于百丈海,来游此山,乐其灵气郁盘,栖禅其中。苦于无水,意欲他徙。梦神人语曰:师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驱来。翼日,果见二虎跑地出泉,清香甘冽”。如此一来,这四个字当中,最觉传神的便是这个“梦”字,既有写实之意,又为这泉水营造了一个梦幻的意境;最富有动感的则是“跑”了,这个字在意义上与“刨”相同,所以可以尝试把这一景点译作Dreaming Spring Dug by Tigers。“龙井问茶”也是个精彩的名字。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茶相关的动作成百上千,如喝、吃、品、论等,所有这些词汇,都无法和这一个“问”字相比,一个问显出了品茶人的心切,龙井茶的清香、还有炒茶人那娴熟的技巧

18、等等与茶相关,与龙井相关的事情囊括其中。那么英文翻译也同样需要觅得这样一个词汇来表达这种感觉,三个版本全部采用了inquire一词,非常贴切。阮公墩是为纪念清嘉庆年间疏浚西湖的阮元而命名的。西湖的绿水悠悠,再加上阮公墩上的草木青青,使得“阮墩环碧”这一地点从高处望去宛若碧玉环绕一般。此景并非非译文所呈现的阮公墩掩映在碧绿的树丛当中。一个“环”字,让阮公墩仿佛漂游在碧波荡漾的西湖之上。由此,关于“环”的译法,可以不像encircle(环绕)那么直白、意境全无,不妨用emerge,即Ruan Gong Islet Emerged on Blue Waters。再说“玉皇飞云”与“九溪烟树”这两处景

19、色。若想欣赏这两处景色,须得在连日阴雨之后,烟雨蒙蒙中去探求。“飞”不仅让玉皇山上云朵飘摇的景象浮现在眼前,更让雨水在山中所形成的雾气飘荡在山间丛林里,使得整座玉皇山在一片雾气当中若隐若现。所以,可以翻译为Emperor Hill Enshrouded by Clouds。“烟”亦有同样的效果。“九溪烟树”实为九溪十八涧,这里的树木枝繁叶茂,山岗上一垄垄的茶树绵延不断,再加上其处于盆地这一特有的地势,常常雨后雾气无法及时散去,让雨后初霁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照射在团团雾气之上,树木与水雾在阳光中彼此交融。因此,“九溪烟树”并非完全指高耸起来的树木,树可以统称为trees,所以译本可以是这样:Ni

20、ne-creeks Meandering through Misty Trees。要说这十景当中,当以“吴山天风”和“宝石流霞”这两处景点名称取得最亦真亦幻,必须要游人用心来体味。吴山虽说不高,但却地处城中,登高望去,杭州城尽收眼底,好似凌空。再加上吴山之上历史遗迹颇多,是杭州人文气息较浓的一块土地。将这历史寄于“天”,人们的探寻比作“风”也是一篇佳作。因此译本中的over就略显欠妥,可以译为Heavenly Wind on Wu Hill。最后的“宝石流霞”也令人拍手称绝,由于宝石山山体中含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无论是朝是夕,霞光照射在山体上如同宝石一般闪闪发亮。本来这是一个静景,一个

21、流字,让这霞光流连忘返在宝石山,也在观赏者心里动了起来。因此,所提供的译本在解释上均有偏差,不应是宝石山在霞光中流动,而是Rosy Clouds Lingering on Precious Stone Hill。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16四、结语四、结语中国传统话语的根基在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集百家学说于一体,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并在不断壮大。因而中国的传统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停的变化,其文化范式亦然。因此,如何能够寻求到这样的一种范式便成为研究者们的目标。本文借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角度,分析了西湖新十景的命名及其翻译。所提出的译本,并不是最好版本,仅仅是建议而已。随着西湖申

22、遗的成功,加上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的成功举办,来杭州一睹西湖美景的国外游客也会越来越多。那么西湖景区里成百的景点名称的英语翻译也就需要各位译者的努力。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美丽的西子湖首先在语言上准确地呈现给世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Bassnett,Susan&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C.London:Pinter,1990.2Nida,Eugene.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3United Nations.West Lake Cultur

23、al Landscape of Hangzhou.20231024.http:/whc.unesco.org/en/list/1334/.4Wikipedia contributors.West Lake.20231019.http:/en.wikipedia.org/wiki/West_Lake.5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6陈刚.新大杭州旅游指南(插图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7董秋斯.论翻译理论的建设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贺爱军.中国译学三路向:文艺科学文化J.上海翻译,2008(3):2024.9刘宓

24、庆.流派初论迎接中国译坛流派纷呈的时代J.中国外语,2006(2):7276.10唐梅梅.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景点名称英译策略J.海外英语,2021(17):198199.11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许渊冲的译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2汪洪梅.国内旅游翻译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6):7679.13施旭.文化话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徐君英.文化预设翻译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1(2):6970.15徐应庚.西湖细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6曾文雄.“文化转向”核心问题与出路J.外语学刊,2006(2)

25、:9096.17李玲.从文化转向角度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J.文化学刊,2023(4):18919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旭凤(1984),女,硕士,浙江工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文化话语研究、翻译。E-mail:。ABrief Discussion On the Naming and Translation of“New Ten ScenicSpots of West Lake”from the Cultural Paradig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iscourseLiu Xufeng(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31

26、0018,China)Abstract Hangzhou is always regarded as the paradise on Earth.It is famous for the scene of West Lake.Since Southern Song,people conducted the naming of all those scenic spots for six times.As West Lake became one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more foreigners will come to visit this place.Th

27、ey will get their first view of West Lakethrough the English name of the scenic spots.A lot of scholars have already done their 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ionof the Ten Scenic Spots of West Lake which came from Southern Song Dynasty,there are few systematicalresearches done on the others.This paper a

28、ims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aming of the New Ten ScenicSpots of West Lake(1985 edi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paradig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discourse,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translation.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discourse;Cultural paradigm;New Ten Scenic Spots of West Lake(1985edition);Naming;Transl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