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151635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备课是教师在授课前对教课过程、环节、内容所作的必要的准备工作。而教案就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上课成功的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

2、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

3、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在2007年新组建的,现有人数为43人,其中男同学28人,女同学15人。大多数学生来自庄冲村,淳河村,唐冲村、秦咀村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4、。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

5、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

6、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

7、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人教版数学

8、三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

9、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

10、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11、?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12、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 (2)学生直接口答。 (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

13、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 说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 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立体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课前准备: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

14、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

15、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大小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作业 1.练习一第5、8、9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

16、正方体的表面积。 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6: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17、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

18、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

19、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P7例5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 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所

20、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回答。 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读题。 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集体交流订正。 2.出示练一练 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 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

21、面积之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5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 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 4.完成练习二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5、7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