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148438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伯牙绝弦评课稿伯牙绝弦听了曹老师的伯牙绝弦一课,我深受感动。现在,我想就曹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而且还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知音。在课堂上曹老师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曹老师注重以人为本,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灵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纯真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子期与伯牙之间难能可贵的友情。如: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再如,

2、让学生想象:伯牙在断绝弦的时候,还断了什么?如果你就是伯牙,假如能再见到子期,你最想说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写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 二、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文言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曹老师注重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整堂课,教师反复多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刚开始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想像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自愿读、范读还是通过填空帮

3、助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三、曹老师的教学语言、评价语言精当巧妙。课堂中老师自始至终都能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并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如:听了学生精彩的朗读后,及时夸奖: “读出了泰山的高,同时你的朗读水平也高了”;“很好,能读着下文,念着上文”;“能想着画面,读出韵味”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也幽默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叫人

4、感到无比佩服。 通过这次听课,使我获益良多,我将不断努力,把自己的所感所获运用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评课人:田萍 2017.10.12伯牙绝弦评课稿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曹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惋惜、悲叹。听后,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借鉴一、以读代讲回归自然古诗词的学习尤其需要意境的创设,不适宜直白地翻译,否则会打破这种意境。理解文言,感受文言,读,是重中之重。教学中,邵老师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扫除字音障碍、感知大意的初读,借助注解、练习停顿的试读,角色转换的悟读,配以音乐的诵读,每次的朗读并不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

5、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通,达到理解感悟的教学目标。二、抓住重点品出意境曹老师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整堂课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

6、到渠成。再如,让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琴吗?通过想象谈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三、课外拓展画龙点睛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外资料的环节。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达到了突显语文教学实效的目的。 评课人:梁菊花 2017. 10. 12伯牙绝弦评课稿段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一、练读课文抑扬顿挫展音韵对小学生来说,接触的文言文不多,文言词的

7、拗口是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第一道障碍。为了推开这个“拦路虎”,曹老师在读上下了狠功夫,整堂课,引导朗读的遍数不下十五遍。从刚开始接触时自读到指名读、老师范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在不经意间,老师和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令我印象最深是段妮老师那句话“同学们,我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文言文要做到音段而气不绝。”

8、的确,文言文的组词、造句、达义十分讲究凝练、音韵与节奏、气势,有着独特的辞采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杨老师这样一步步搭建朗读的阶梯,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指导得扎扎实实。真是用心良苦,实哉!二、抓住重点细嚼慢咽品意境“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段老师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

9、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整堂课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如让品味四个“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再如,在文言文中相同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字去表示如:“念”、 “志”都是表示心里想的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三、课外拓展画龙点睛掀高潮教学中,她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

10、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清风徐徐,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皑皑白雪”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她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闪动着智慧的回答中破解难点,扎实基础,提高了阅读理解。 另

11、外,多次设计了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环节。让学生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琴吗?通过想象谈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品味,让师生的情感都得到了升华:那就“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当伯牙再次与子期相遇不见其人只见到他的一座冰冷的墓碑。而“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老师的一大段饱含深情的过渡句学生反复的朗读,完全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在教学的结尾处再次掀起高潮,真是情景交融,美哉!一篇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

12、段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全体学生和听课教师们的心弦,让大家为之震撼、惋惜、悲叹。课堂上同学们是情景交融,老师们也是潸然泪下。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然而弦尽音未尽,那余音却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 评课人:田萍 2017.10.12伯牙绝弦评课稿我认为这一课体现了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从教课文转向教阅读的理念,同时,这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朗读古文的方法。让学生初读后,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学生感到阅读有难度时,段老师能及时给予帮助,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为学生示范读,还划分节

13、奏,帮助学生朗读,学生很快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老师还提醒学生,读古文,不但要读准字音,还应该读出古文的味道,读出其韵味,学生又像模像样地读起来。可见在古文教学中,老师应当给予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不仅能读通,还能为读懂打下基础。有了方法,学生读其他的古文也才能触类旁通。、教给学生理解古文词句的方法。古文语言凝练,难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方法十分重要。在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句、词句时,老师能再次为学生支架,告诉学生可以利用文中的“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可以通过“换词”来理解。如“善”字,前文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的“善”,老师让学生联系下文理解,是“善于

14、、擅长”的意思,而在下文中,出现的“善哉”,老师又让学生换词为今天所说的什么来理解。学生很快就答出是“妙、棒、好极了”。这样一来,老师是在告诉学生理解古文中的字词,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和换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为学生介绍人物背景,补充资料,这也是理解古文的一个好方法。 学生对于古文中出现的人物背景是相当陌生的,所以老师能及时出现俞伯牙的相关文献记载,为学生补充人物背景介绍,大量地拓展资料,让学生理解了俞伯牙的琴技之高超,为“知音”之情谊打下了铺垫,可见介绍人物背景,补充资料,这也不失为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一个好方法。 、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来理解古文的方法。 课堂中,老师关注学

15、习情境的创设。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老师的语言生动地渲染,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建构。在这一课中,不论是导读,引读,自读,还是配乐读,老师都始终让学生诵读不离语境,引读不脱导言。如“古人常将自己的琴言事,势将自己的心声融入到琴中去。这些话语都能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文本的气势,古文的韵味。 二、增强读写意识和语言积累意识。学习语文,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文本只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媒介,老师怎样通过这一媒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尤为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提供平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所以让学生在感悟大意的同时,不要忘了结合文本,找准切入点,进行语言训练,并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如课中除了安排课后练笔外,还结合内容进行了拓展训练: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_ 炊烟 _清风_伯牙鼓琴,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_!”这就是在用教材教学生运用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总之,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 教者得法,学者愉悦,教者授之以法,学者受益无穷。 评课人:梁菊花 2017. 10. 12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