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金融基础 专 业 执 笔 人 系 部 教 研 室 编制时间 课程定位在专业中的地位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总课时学 分其 他该课程是研究货币与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它是经济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更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金融基础作为金融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先行与后续”的关系,它是专业课的基础。543课程目标知识培养目标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我国金融体系的一般内容,了解我国的金融形势和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知
2、识准备。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习思考与讨论,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通过实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及操作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培养专业知识全面,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金融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方法与手段方 法 设 计1. 课堂讲授为主。2. 课堂思考与讨论。3. 实用案例分析。4. 课堂练习,巩固学习内容。技术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后学习设计作 业参考书网 站活 动其 他分章节布置作业,布置查阅资料。金融基础贺瑛主编http:/ 。考核形式笔 试口 试论 文设 计竞 赛其 他选选成绩评定考试考查作业(%)出勤(%)期末(%)其他(%)选20%10%60%
3、10%选用教材金融基础课 程 创 新 综 述该课程属于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理论性教强,依据高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本课程教学侧重知识讲解,以广度为主,深度为辅,在课程体系上力求完整,且将实操性较强的内容作为重点,而基本理论的讲授则本着“够用”的原则,在保证内容全面的前提下,注意控制深度和难度。该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要求密切结合金融形势和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并开展课堂讨论。教 学 课 时 分 配 章 节 名 称课时安排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6课时第二章:信用5课时3课时第三章:金融市场4课时2课时第四章:金融机构3课时1课时第五章:商业银行3课时1课时第六章:
4、中央银行3课时1课时第七章:金融监管2课时1课时第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5课时1课时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5课时1课时第十章:国际金融2课时1课时总复习4课时合计课时54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货币的含义、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形式的演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理解并掌握货币的流通规律;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及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类型、各自的特点及我国的货币制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种类和信用货币的含义,货币制度的内容、形式以及“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教学难点:信用货币的含义,“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货
5、币层次划分。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1.1 货币概述一、 货币的本质二、货币的产生三、货币形式的演变1.2 货币的职能一、 价值尺度二、 流通手段三、 贮藏手段四、 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1.3 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流通规律(一)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二)纸币和信用货币的流通规律1.4货币层次划分一、货币的范围二、货币层次的划分1.5货币制度一、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二、 货币制度的演变三、 我国的货币制度本章习题: 1、基础题 货币的概念和本质 货币的主要职能 货币制度的内容和结构 货币制度的类型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信用货币的概念2、思考题 如何理解货币职能的要点 如何理解信用货币 如何理解
6、“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怎样看待货币种类的发展演变第二章 信用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信用和利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利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利率的决定因素。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信用的概念和本质,信用形式的具体内容,利息的概念和本质,利率的功能、作用、种类、表示方法和计量方法,利率的市场化问题。教学难点:信用形式的分类及要点,利率的计量方法及其应用。教学时数:8课时教学内容:2.1 信用概述一、 信用的含义二、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2 信用形式一、 商业信用二、 银行信用三、 国家信用四、 消费信用五、 国际信用2.3 借贷资金与利息一、 借贷资金的基本特征二、 利息
7、三、 利率的概念及种类四、 影响利率的因素五、 我国利率制度改革本章习题: 1、基础题 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的特征 利息的含义和基本计算方法 利率的种类2、思考题 如何理解信用的本质和特征 如何理解商业信用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思考消费信用的作用与缺陷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利率水平变化的第三章 金融市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金融市场概貌的基础上,系统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力求使学生拓宽思路,知晓利用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方法,增强其高效运作资金的意识,并熟悉一些基本的金融工具。重点与难点: 教
8、学重点: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分类,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的金融工具,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本结构及重要概念。 教学难点:证券交易方式和证券收益率。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3.1 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三、 金融市场的分类四、金融市场的功能3.2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一、 金融工具的特征二、金融工具的分类三、短期金融工具四、长期金融工具3.3 货币市场一、 银行间拆借市场二、 票据市场三、 国库券市场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3.4 资本市场一、 证券市场的含义二、 股票市场三、 债券市场四、投资基金市场本章习题:1、基础题: 金融市场概念和分类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货
9、币市场及其构成资本市场及其构成证券发行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证券发行价格证券行市及其影响因素2、思考题 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大额可转让存单与银行定期存款的区别第四章 金融机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金融机构的有关知识,特别要区别各种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内容,了解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各种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内容,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教学难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4.1 金融机构概述一、 金融机构的含义二、 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4.2金融机构体系 一、 西方国家的金融
10、机构体系二、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4.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一. 投资银行二. 保险公司三. 信托投资公司四.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4.4国际金融机构一、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本章习题:1、基础题: 金融体系的内容 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构成 什么是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包括哪些业务 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和特点 商业银行的一般构成2、思考题 金融机构产生与发展的简要过程 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的一般功能 与一般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相比,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呈现出哪些特点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第五章 商业银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特
11、点、类型和内部组织结构,深入了解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熟悉并理解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商业银行的性质、特点、类型和内部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教学难点:新型商业银行业务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5.1 商业银行概述一、 商业银行的概念及性质二、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三、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5.2 商业银行的业务一、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二、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三、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四、 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5.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 “三性”原则二、 “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本章习题: 1、基础题: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征 商业银行
12、的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2、思考题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和联系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原则之间的关系第六章 中央银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及产生过程;了解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责范围,理解并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理解并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货币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加以分析。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央银行的概念、性质,中央银行制度及其类型,中央银行三大职能,中央银行基本业务。 教学难点: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对中央银行业务的理解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6.1 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二、中央银行性质三、中央银
13、行的职能四、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五、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六、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6.2 中央银行的业务一、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二、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分类三、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四、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五、 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6.3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含义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三、货币政策的工具四、货币政策的效应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本章习题:1、基础题: 中央银行和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及特点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基本内容2、思考题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第七章 金
14、融监管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金融监管的含义以及金融监管的原则和内容;了解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以及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熟悉我国银行业监管、保险业监管、证券业监管的主要内容,弄清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的监管职能;理解金融监管的目标及加强金融监管的意义。重点与难点:1.金融监管的目标2.金融监管的内容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7.1金融监管概述一、 金融监管的含义二、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三、 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内容7.2金融监管体制一、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及模式二、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本章习题:1、基础题:(1)什么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什么?(2)金融监管的原则有哪些?(
15、3)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2、课堂讨论题我国实行“一行两会”分业监管的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结合实际,谈一谈这种监管模式的优缺点,并展望我国未来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的概念;理解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熟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以及相关的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等重要概念。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的概念,货币供应量测算;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概念,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教学难点:对货币需求、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三个概念的理解,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
16、货币供给机制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8.1 货币需求一、 货币需求的定义二、 货币需求的分类三、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四、 货币需求的动机8.2 货币供给一、 货币供给的定义二、 商业银行与货币供给三、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本章习题:1、基础题:(1)简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2)货币需求的动机包括哪些?(3)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因素有哪些?(4)中央银行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2.课堂讨论题(1)假如某一时期社会上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0亿元,是否需要投入10亿货币用于流通?为什么?(2)如果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失衡,将会出现什么社会后果?对我们的生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第九章 通货膨
17、胀与通货紧缩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和成因,熟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和方法。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治理通胀的主要对策、方法和经验。 教学难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概念的理解和其成因的深入分析。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9.1 通货膨胀及治理对策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二、通货膨胀的测量三、 通货膨胀的类型四、 通货膨胀的成因五、 通货膨胀的影响六、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9.2通货紧缩及治理对侧一、
18、 通货紧缩的含义二、 通货紧缩的测量三、 通货紧缩的成因四、 通货紧缩的影响五、 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本章习题:1、基础题: 通货膨胀的定义,它通常有哪些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的成因 什么是工资推进型通货膨涨和利润推进型通货膨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危害通货紧缩的含义,它通常有哪些衡量指标 通货紧缩对经济危害2、思考题 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如何引起通货膨胀的 如何理解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如何认识通货膨胀效应 何谓“滞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1996年以来的通货紧缩是如何形成的,应如何治理第十章国际金融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国际储备、
19、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务。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收支平衡表,汇率的标价法和种类,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国际储备的结构和国际储备管理。 教学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理解,国际收支调节的措施和原则,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国际储备的结构和国际储备管理。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10.1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定义二、国际收支的调节三、 我国的国际收支10.2 外汇与汇率一、 外汇与汇率的定义二、 汇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三、 汇率制度四、 人民币汇率10.3 国际储备一、 国际储备的定义二、 国际储备的管理三、 中国的国际储备本章习题:1、基础题: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汇率的标价方法 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业务内容2、思考题 理解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措施 分析说明决定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课 程 内 容 及 要 求23第23页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