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液化气站应急救援预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14103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7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化气站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液化气站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液化气站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年 月 日 目 录 1.引言 1.1目的与意义 1.2适用范围 1.3引用文件 1.4定义 2.企业基本情况 2.1单位概况 2.2气站周边环境与总平面布置 2.3工艺流程简述 2.4主要设施 2.5辅助设施 2.6企业安全管理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1重大危险源辨识 3.2自然灾害 3.3物料特性 3.4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3.5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3.6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3.7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 4.液化气站应急预案 附:应急预案报警联络电话 应急救援小组名单 1、引言 1.1目的与意义 ××市××××液化气站,储存灌装的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搞好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是气站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确保气站、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条不紊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和各项管理制度。根据气站的实际情况,本着“快速反应、当机立断、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规定,特制定××市××××液化气站应急救援预案。所有员工都有义务执行本预案中各自的职责。 1.2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描述了紧急情况时设施、设备、组织、服务和必要的通讯联络,适用于本气站范围内可能发生的燃气泄漏、火灾、爆炸、雷击、设施抢修等重大事故。 1.3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文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 1.4定义 1.4.1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1.4.2危险化学品 指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或损害的化学品。 1.4.3事故 指人类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意愿的且表现出不利于实现目的的现象。 1.4..4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多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1.4.5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1.4.6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1.4.7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1.4.8预案 指事先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使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1.4.9分类 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1.4.10分级 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而划分的级别。 2.单位基本情况 2.1单位概况 ××市×××液化气站是经营瓶装液化石油气的股份制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方乃土,液化气站站址座落在×××× ,气站占地面积××m2,储存量为××m3,残液储存量为××m3,土地及经营储存设施产权自有,从业人员××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人,安全管理人员××人。 企业基本情况详见表2-1。 表2-1 燃气经营企业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市××××液化气站 注册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企业类型 非法人类别 分公司 口 办事机构 口 特别类型 个体工商户口 口 经济类型 全民所有制 口 集体所有制 口 股份制 主管单位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 登记机关 信州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 主管负责人 职工人数 技术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 注册资本 万元 经营地址 储存地址 设计单位名称 施工安装单位名称 主要管理制度名称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操作制度 经营范围 液化石油供应、代储等 液化气站现状安全综合比售货价报告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数量 生产厂家 备注 1 压缩机 2 烃泵 3 水泵 4 发电机 5 灭火器 6 报警器 7 紧急切断阀 8 紧急切断秤 9 贮罐 10 残液罐 11 经营方式 批发 零售 储存 2.2气站周边环境与总平面布置 2.2.1气站周边环境 ××市××××液化气站站址座落在××,气站占地面积约××m2,储存量为××m3,残液储存量为××m3,站区东、南、西侧为山地,北侧为农田。站区与周边环境之间无不良影响。 2.2.2总平面布置 气站用2m高的实体围墙与周边相隔,站区大门设在南侧,与站外乡间道路相通。站区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辅助区设在南侧,两者之间用高度为2m的实体围墙分隔。 生产区主要包括贮罐区、灌瓶区和汽车槽车装卸区。贮罐区布置在站区的东侧。 2.3工艺流程简述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运输来的液化气经循环压缩机卸入站内储罐,根据经营需要,储罐中的液化石油气经烃泵加压出管道输送到灌瓶间充装钢瓶。 液化石油气钢瓶内的残液可出循环压缩机抽至残液罐。 液化气压缩机卸车工艺流程风图2-1。 液化气烃泵灌瓶工艺流程见图2-2。 液化气残液回收工艺流程见图2-3。 槽车 贮罐 压缩机 气相管路 液相管路 图2-1液化气压缩机卸车工艺流程方框图 钢瓶检查 维修处理 送检或报废 贮罐 烃泵 灌瓶 充装 复秤 检漏 封口 出站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图2-2液化气烃泵灌瓶工艺流程方框图 残液罐 压缩机 钢瓶 气相管路 残液管路 图2-3液化气残液回收工艺流程方框图 2.4主要设施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施见主要设备一览表2-2 表2-2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数量 生产厂家 备注 1 压缩机 2 烃泵 3 水泵 4 发电机 5 灭火器 6 报警器 7 紧急切断阀 8 紧急切断秤 2.5辅助设施 2.5.1供水 ××市××××液化气站主要有消防用水和储罐喷淋冷却用水及生活用水。站内供水依靠自备水井提供,向气站的各用水设备、场所供水。消防栓用水,储罐的喷淋冷却水由环形管网供水。 2.5.2供配电 设置一台低压配电柜,主要用电设备有烃泵、循环压缩机、消防水泵、潜水泵和照明等。 站内生产用电负荷为“三级”,但消防水泵用电负荷应为“二级”。站内设有一台柴油发电机,满足消防设施用电。 2.5.3防雷及防静电 液化气站生产区主要建构筑均按第二类防雷设计,储罐区用罐体为接闪器,充装间屋面设置杆式避雷针。整个站区生产区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共用接地体。 2.6企业安全管理 2.6.1组织机构 ××市××××液化气站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气站负责人担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图如下: 气站负责人 值班员 操作工 技术负责人 气瓶出入库管理 气瓶充装操作 技术员 检查员 安全员 设备仪器仪表管理 气瓶充装前检查 操作安全检查 技术档案管理 气瓶充装后检查 消防器材管理 2.6.2工作制度 生产及辅助生产岗位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天数365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 2.6.3人员培训 为保证企业安全运行,上岗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使受培训人员了解本岗位的任务和工作内容,能熟练操作,处理一般技术问题和事故。 安全管理大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其培训取证情况如下: 类别 姓名 证号 发证单位 发证时间 燃气安全管理 燃气安全管理 易燃易爆驾驶押运 充装工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越多,系统潜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条件。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管理缺陷和环境因素等方面。 3.1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指出:品种符合《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以及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种类:数量达到《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以及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临界量;可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为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是指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标准进行辨识,本工程涉及的液化石油气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储存区域的液化石油气的临界量为10吨,生产区为2吨,根据本工程涉及的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场所及储存场所的储存量等情况,对本工程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见表3-1。 表3-1重大危险源辨识 序号 地点 危险物质 危险物质的储存量/临界量 辨识结果 备注 1 储罐区 液化石油气 Xt/10t 是 2 汽车槽车装卸台 液化石油气 Xt/10t 是 3 灌瓶间 液化石油气 <2t/2t 非 4 压缩机房泵房 液化石油气 <2t/2t 非 经辨识××市××××液化气站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有: 1、 储罐区; 2、 汽车槽车装卸台; 企业是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主体,对本企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负有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动态管理和监控、治理责任。具体主要包括十二个方面: 一是要按照安全监管部门关于辨识、申报、登记的要求如实申报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二是要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档案。 三是要建立健全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 四是要定期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等级和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 五是要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定期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测检验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六是要在重大危险源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害后果告知牌或标识。 七是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重大危险源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 八是要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和严重缺陷的重大危险源及时进行整改治理,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九是要确保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检测监控以及治理整改所必需的人财物的支持。 十是要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十一是要加强与重大危险源周边单位和人员的沟通联系,及时告知他们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和要采取的应急措施。 十二是要对一些危险性较大、容易发生事故的重大危险源以及一些重点部位和关键设施要逐步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动态监控、实时监控。 3.2自然灾害 本工程建设在南方多雷暴雨地区,因此站房、配电装置等在雷雨季节均有可能遭受雷击,产生火灾、爆炸、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伤害事故。如遇龙卷风、暴雨、雷暴、台风等袭击,有可能造成站区积水、淹没毁坏设备、站房;建筑物的吹落、甚至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等。 3.3物料的特性 品名:液化石油气 产品标准:GB11174 危险特性: 易燃易爆 液化石油气主要是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的,是饱和的和不饱和的烃类混合物,主要组分有丙烷(C3H8)、丙烯(C3H8)、正异丁烷(C1H10)、正异丁烯(C4H8)等烃类。其中含有三个碳原子的,俗称碳三;有四个碳原子的,俗称碳四。另外,含有少量的乙烷、戊烷及硫化物等杂质。纯净的液化石油气无气味,为了便于泄漏时及早发现,燃料用液化石油气常加有乙硫醇或四氢噻吩等加臭剂。 气态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为1.5-2(空气为1),液化石油气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气化后的气体就会象水一样往低洼处流动,并积存在低洼处不易被风吹散,或沿地面任意飘流,一旦达到爆炸浓度,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液化石油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是采用加压或降温的方法完成的。液态相对密度为0.5-0.6(4℃的水为1),液态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体积膨胀系数为水的15-20倍,常温下容器的体积充装系数为85%,如果超量充装,易引发容器的破裂事故(物理爆炸)。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约为2%-10%,气态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化学爆炸)。 液化石油气从液态变为气态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气化潜热),当吸收外部热量的速度赶不上蒸发速度时,气化潜热则由液体本身提供,使液体温度下降。操作时如果液体喷至人体肌肤,蒸发时从人体吸收大量的热量易引起冻伤。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等,重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仓间。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应设在仓外,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或附件破损。 灭火剂:雾状水、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危险性和毒性数据见表3-3。 表3-3液化石油气各组分危险性和毒性数据表 物料名称 危险性类别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分子量 沸点(℃) 闪点(℃) 自燃点(℃) 爆炸极限%(V/V) 火灾危险类别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最高容许浓度(mg/m3) 丙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0.585(-44.5℃) 44.09 -42.1 -104 450 2.3-9.5 甲 IV 未制定 丙烯 第2.1类 易燃气体 0.581(0℃) 42.1 -47.7 -108 460 2-11.1 甲 IV 4000ppm 正丁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0.599(0℃) 58.12 -0.5 -60 405 1.9-8.5 甲 IV 未制定 异丁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0.613(49℃) 58.12 -11.7 -82.78 462.2 1.9-8.5 甲 IV 未制定 1-丁烯 第2.1类 易燃气体 0.55(20℃) 56.11 -6.3 -80 384 1.6-10 甲 IV 100 异丁烯 第2.1类 易燃气体 0.668(℃) 56.11 -6.9 -77 465 1.8-9.6 甲 IV 100 2-丁烯(顺) 第2.1类 易燃气体 0.627(15℃) 56.11 1 -73 323.9 1.7-9 甲 IV 100 2-丁烯(反) 第2.1类 易燃气体 0.613(15℃) 56.11 2.5 -73 323.9 1.8-9.7 甲 IV 100 3.4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3.4.1火灾、爆炸危险 3.4.1.1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参见本报告“3.3物料的特性”。 (2)物料的扩散性:气态液化石油气因密度比空气大,能够在低洼处或排污沟中积聚,扩散到离泄漏点很远的地方,遇明火等能够爆燃并迅速传递火源到泄漏点。气体扩散使对火源难以控制,加大消防难度。 3.4.1.2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 (1)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机械撞击、高温物体热辐射等均可以直接导致火灾发生。 a、当储罐、设备及管道质量缺陷或密封不良、设备附件失效,如:压力表或安全阀等失效、超装、操作失误等都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这些泄漏的气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以后一旦遇到点火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b、在危险场所,如泵房、灌瓶间等场所,电气设备选型不当,防爆隔爆性能不符合要求,在安装、检修时未按规定接线;电气设备、设施未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产生电弧、电火花等;使用手机、固定电话等本质不防爆的通讯设备和使用不防爆的应急照明也可能产生电火花;作业人员在作业场所吸烟、金属物体发生机械撞击、雷电、静电产生火花均可造成火灾事故。 c、该工程明火除正常生产和检修用火外,存在机动车辆排烟带火、现场吸烟、违章动火等不安全用火。 (2)检修作业:检修作业时,设备、管道吹扫置换不干净、不彻底,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和腐蚀性介质,遇明火引起燃烧、爆炸和灼伤;进入储罐作业存在毒物、氧气不足等因素,引起中毒和窒息。 (3)开停车:开停车时,特别是在可燃性介质泄漏时,操作、处置不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储罐区、灌瓶间、压缩机房等会因泄漏而使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可能;易燃易爆物料在管路中输送和在贮罐内外装卸过程中,会因摩擦产生静电放出火花,可引起物料的起火和爆炸;储罐设施遇雷击会引起物料起火和爆炸。 (5)自然引发火灾爆炸。液化石油气中的杂质硫化氢会腐蚀贮罐内壁,生成褐色的硫化亚铁(FeS)粉末,附着在器壁上或沉积于贮罐底部,如果这种粉末随残液排出,或使空气大量进入排空液体的贮罐内,硫化亚铁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放热而自燃,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这种自燃现象也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3.4.1.3主要生产设备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 (1)储罐和相应管道及其安全附件 储罐安全附件如液位计等失灵,有可能因超装、超压、超温引起容器或管道的爆裂,易燃物质泄漏,处理不当,而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灼伤等事故。 储罐、配管等意外砸破,造成泄漏导致火灾、爆炸。 连接的管道不密封、连接软管老化损坏破裂,可引起泄漏。 储罐和相应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在使用过程中管理、维护、检测不到位;冷却水停供,储罐内压力、温度增加;可因安全附件失效导致过载运行、金属材料疲劳出现裂缝、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等原因,出现储罐、管道、阀门等破裂或渗漏,引起物料泄漏,以及诱发火灾、爆炸事故。 (2)泵类设备 物料输送泵、压缩机如果安装、使用不当,或材质、型号选择错误,因泵出口压力超过泵壳压力、泵被腐蚀或泵和管道连接处不紧密、牢固,有可能导致工艺中物料的外泄发生燃烧爆炸、冻伤事故。 泵类设备在防护设施不当可产生机械伤害。泵类设备还产生噪声。 (3)设备和管道 若管道和阀门在设计、选材、制造有缺陷,或管理、维护、检测不到位,或操作失误,可导致物料的泄漏,造成事故;连接公用系统的管道未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旁路阀设置不合理,因误操作,可能发生物料倒灌而诱发严重的事故。易燃易爆物料系统的管道法兰、阀门未设置静电引线,或静电引线断开,因静电积聚而诱发火灾爆炸事故。 3.4.2电气伤害 (1)漏电伤害。企业电气设备较多,且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动机具的操作人员,在江南地区多雨、潮湿、高温季节,有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特别是在检修时,有可能因安全组织措施或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备而造成触电事故。高压线断落地面可能造成跨步电压触电事故。 (2)违章作业触电事故。防护设施缺陷或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例如带负荷拉闸,带地线合闸,有电挂接地线,误入带电间隔,操作高压开关不使用绝缘工具,非专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均有触电或电弧烧伤的危险。在金属容器内焊接时因不可靠的防触电安全措施,可能造成焊工触电。 3.4.3静电伤害 液化石油气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易产生静电。由于容器内、管道中充满液体,电容很大。在液化气管道中流出时,因电容急剧减小,静电压急剧上升。这时易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贮罐 等容器的着火爆炸事故。因此,凡可燃气体的金属管道、贮罐等设备、金属管道、装卸台及鹤管、套筒等设备都应有可靠的接地。 装罐车或装储槽时,液体从管口喷出,如果从罐顶注入,必然要飞溅并撞击罐壁,使静电荷急剧增加,从而引起冲击喷溅起电。 静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人体也可能因静电电击引起精神紧张、摔倒、坠落,造成二次事故。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大多都是流速高造成的。如某炼油厂向铁路槽车装0号柴油时,由于流速高,四天内发生两次爆炸。装车一分钟就发生爆炸,火焰高达10m-20m。事故后该厂对装油槽车进行检测。在装油平均流速1.7m/s 时,测得电位580V,在装油流速增至2.6m/s时,静电位上升至2300V。流速越高起电量越大。静电的起电量与流速的1.5-2.0次方成正比。静电起电量还与管径有关,管径越大起电量越大。起电量与管径的3/4次方成正比例。 安全流速如下表。 表3-4不同管径的最高允许流速表 管径(英寸) 10(0.5) 20(1) 50(2) 100(4) 200(8) 400(16) 600(24) 最高允许流速(m/s) 8.0 4.9 3.5 2.5 1.8 1.3 1.0 3.4.4雷击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南方多雷雨区,生产场所及贮存区的建构筑物,由于接地下引线、接地网缺乏失效,均有可能遭受雷击,发生火灾、爆炸、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伤害事故。 3.4.5机械类伤害 工程涉及的机械设备包括压力容器、泵、运输车辆等。这些设备,尤其是特种设备,安全、调试、使用不当均可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安装、运行、检修中涉及到的机械设备非常多,某些设备的快速转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啮合部件等,若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有可能伤及操作人员的手、脚、头及身体部位。 3.4.6灼、烫伤 (1)低温冻伤。液化石油气液体气化吸热能使温度下降到-30℃左右。如果液态液化石油气喷至人体肌肤,其蒸发时需大量吸热,人体接触到此类物质时,接触部位可能造成冻伤。 (2)焊接作业时,气焊与气割火焰、焊接电弧、飞溅的金属熔滴、红热的焊条头、灼热的焊件和药皮熔渣等都有可能引起作业人员的灼烫。 3.4.7窒息 贮罐在进入检修前必须清洗。并使用氮气进行置换合格后通风处理。否则,作业人员进入设备内可能因通风不良、清洗不彻底等原因造成设备内氧含量降低,出现窒息危险。 3.5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3.5.1有害气体 生产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液化石油气介质外泄、逸出的环节,例如各种管道、阀门、安全附件等设备密封不良造成的泄漏,管道、阀室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导致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液化石油气装卸接口不正确或故障等引起的液化石油气泄漏,系统在检修或抢修时因防护不当等都会引起作业人员窒息或中毒,造成安全事故。 3.5.2高温 本项目所在地区最高气温达40℃以上,而且相对湿度也较大,操作人员处于高温环境中作业。高温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影响作业人员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当作业人员的热度调节发生障碍时,轻则影响人员的工作能力,重则可引起别的病变,如中暑。作业人员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血液浓缩、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这样就增加了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痉挛。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高温作业人员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还可以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作业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下降。 3.5.3噪声危害 噪声主要来源于循环压缩机、烃泵以及机械运转、振动等。 噪声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噪声干扰影响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率上升。 3.5.4不良采光照明 如果工作场所照明、采光不好,或者照明刺目耀眼都会使人的眼睛很快疲倦,易造成标识不清、人员的滑跌、坠落和误操作率增加的现象,从而导致工作速度和操作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大量的事实表明,劳动者长期在不良照明条件下工作,会造成视力衰退,即职业性近视,严重者可能会发生一种特殊的职业性眼病-眼球震颤。其主要症状是眼球急速地不自主地上下、左右或回旋式地震颤,并伴有视力减退、头疼、头晕、畏光等。 3.6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所有危险的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者可归结为存在能量和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的泄漏、挥发的结果,因此,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主要体现在设备不安全状态、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管理失误等五个方面。 (1) 设备不安全状态 设备和辅助设施的零部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降低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时,设备就不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储槽破裂;管道、阀门、法兰、垫片泄漏;设备及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产生泄漏;电气设备绝缘、保护装置失效等造成漏电;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不良等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另外,运行设备发生异常没有及时处理,可造成设备损坏;工艺控制条件不当引起正常生产条件破坏,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 虽然设备缺陷会造成不安全状态,且具有随机性、渐进性和突发性,但经过定期安全检查、维护、保养或其他预防性措施,是可以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的。 (2) 物料的危险有毒物性 (3) 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各类事故屡见不鲜。如;误合开关盒使设备带电而造成维修人员触电事故;设备、管道和阀门检修时使用钢制工具与设施碰撞产生火花而引发事故;不安全着装、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工作时精神不集中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应通过安全培训教育和加强管理来加以约束。 (4) 不良环境的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和外部作业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照明、噪声、色彩等因素的变化均可导致人的情绪异常而引发误操作,可能造成不同事故的发生;外部环境如风、雨、雷电、水文地质条件也可能引起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 1) 大风 大风能将高处未固定好的物体吹落造成物体打击,加大操作人员巡回检查或高处检修作业的危险性。另外,大风夹带的灰尘,影响作业场所空气质量。 2) 雷电 雷电能造成电机发生故障或对检测、控制信号产生干扰,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或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暴雨能将钢梯打滑、影响人的视线,增大巡回检查过程中的危险,雨水进入电气系统,有可能造成短路事故的发生;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3) 洪水 4) 相对湿度 5) 冰冻 冰冻则可能造成管道、设备冻裂,人员摔跌、高处检修时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5) 管理失误 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安全设施没有认真维修、检验,劳动保护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劳动保护用品及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正常发放和使用等,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 3.7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 通过对本工程工艺流程、操作条件的分析以及对危险源辨识和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找出了本项目危险、有害的分布部位。其主要生产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见表3-5。 表3-5主要生产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作业场所 危险有害类别 火灾 爆炸 电气伤害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车辆伤害 雷电 静电 冻伤 窒息 噪声 贮罐区 √ √ √ √ √ √ √ √ √ 灌瓶间 √ √ √ √ √ 压缩机泵房 √ √ √ √ √ √ √ √ √ 槽车卸车台 √ √ √ √ √ √ √ 配电房 √ √ √ 消防水泵房 √ √ √ √ √ 4.液化石油气站应急预案 为提高气站防范事故的能力,积累应急事故抢险抢救的经验,根据气站的设备及工艺特点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预警方案。定期组织站内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事故抢险演练和培训,使职工掌握事故处理的本领,以便站内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准确判明险情,抢救措施得当,及时排除事故,将突发事件消除在初始阶段,避免酿成大的灾害。 1、一般工艺管道破裂和阀门密封部位泄漏事故的应急方案。 生产区的工艺管线由于使用年限长和介质的腐蚀,或系统内因残余水分的存在,易在管线的最低与最末端部位受热胀冷缩或结冰而产生裂缝,阀门冻裂或密封部位老化,都会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安全巡查人员与操作人员发现泄漏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A、迅速查明泄漏点,立即关闭泄漏点两端管线上的阀门,切断泄漏处气源。 B、杜绝附近一切火源,禁止一切车辆在附近行驶。及时向站内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具体抢修措施。 C、站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停止一切操作活动,撤离无关人员,并安排人对已关闭的阀门进行监控。或泄漏量很大,一时难以控制,应扩大警戒线,切断电源,尽快拨打“119”报警,远距离监控。 D、漏点环境的气体经检验确认安全后,采取打卡子、拆卸,并将泄漏管线移至安全地点,焊接等方法进行检修,对阀门或密封垫应予更换。 2、与罐体直接相连的阀门、法兰密封处,出现泄漏时的应急抢救方案。 此类事故多是在冬季因阀体被冻裂所致,特别是储罐的排污阀,因其处于储罐的最低部,最容易被冻裂。法兰密封处因密封垫质量和储罐管件受到碰撞也会出现泄漏。由于这些部件与罐体直接相连,一旦出现险情,将会造成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全部漏出,因此是十分危险的。当这些部件发生泄漏时,应急抢救措施如下。 A、立即切断可能产生火花的一切着火源。 B、用湿棉被包住泄漏点,用水对其喷射冷却,使之冻成冰坨,以减少泄漏。 C、用压缩机抽吸相邻罐的气体,将泄漏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导入相邻空罐,待液体导完后,再用压缩机把泄漏罐的气相压力抽降至0.05Mpa以下。 D、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开启泄漏管的放散阀将罐内剩余气体排出。 E、经检测符合安全标准后,对损坏的阀门,垫片用相同的型号的产品更换,对损坏的管件予以修复。 在抢救中,若泄漏量很大,抢救无法控制,应迅速疏散生产区内的所有人员,扩大警戒线,拨打“119”报警,远距离监控。 3、罐车装卸台发生险情的应急抢救方案。 罐车装卸台处的险情一般是装卸连接管线或阀门出现泄漏事故,其抢救方案可参照上述第1款的内容。在罐车装卸中,管线出现泄漏时,罐车紧急切断阀可能不能自动关闭,这时应立即关闭手动阀门。 4、储罐区发生险情的应急抢救方案 出现的险情主要有:操作阀门损坏或密封部位泄漏、减压阀出现泄漏、与机械设备或气化器连接的接管处泄漏、设备上的压力表等装置泄漏等情况。 (1) 出现泄漏时的抢救措施为: A、立即关闭来自系统的进气阀门和有关气、液相阀门。 B、切断电源,并消除一切火源。 C、加强空气的流通,降低工作场所的气体浓度。 D、检验合格后,对漏点进行相应的抢修。 (2)发生着火时的抢救方案 A、采用干粉灭火器喷射着火处,直到灭火。 B、加强通风,降低液化石油气浓度。 C、达到安全指标后,进行检修。 5、抢险抢修工作的要求 (1)抢险抢修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静电隔热工作服装,戴好防护帽、防护手套和空气呼吸器。 (2)熄灭站内一切火种和火源,周围禁止一切车辆行驶。 (3)抢救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要避免金属物品的相互碰撞,不要乱扔物品。需照明时要使用防爆灯具。 (4)抢险抢修人员要听从统一指挥,不得蛮干,尽快处理。 (5)如有紧急情况,立即拨打“119”报警,请求支援。 事故防范方案的制定与演练,要与实际相结合,以消除事故为目的,在观察和排除事故隐患的日常工作中,要掌握以下几点: (1)对储罐、设备、管道及各类附件,液化石油气任何部位的泄漏,即使是微小的漏损也不能放过,都应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2)要经常注意观察和分析罐区常见故障排除后的状况,检查是否还有漏液、漏气的现象和隐患。 (3)根据气温的变化,设备运行状况,来调整各项作业方案和设备运行参数,并采取防冻或降温措施,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4)定期对液化石油气泄漏量、报警装置的检查和保养,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应急预案报警联络电话 总值班联系电话: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消防部门:119 医疗救护:120 公安部门:110 交警部门:122 ××自来水抢修: ××供电抢修: ××燃气抢修: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安全监督局: ××城市管理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 应急救援小组名单 为了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急救,特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其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