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毛乌素沙漠政府治理方案剖析.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138284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乌素沙漠政府治理方案剖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毛乌素沙漠政府治理方案剖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毛乌素沙漠政府治理方案剖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毛乌素沙漠政府治理方案剖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毛乌素沙漠政府治理方案剖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毛乌素沙漠治理方案剖析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席梦柳 指导老师:张捐社时间;2015年7月25号 地点: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摘要: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想通过对毛乌素沙漠治理方案的剖析了解到政府或者民间是如何运用自身的功能防沙治沙,从而能得出一般性结论,有助于运用到更多沙漠的治理过程中。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与分析,得出沙漠的治理方案,不仅要符合中国的政治背景环境,在最新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也要因地制宜,不断的创新,。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作为典型的案例,更有利于分析并得出结论。关键字: 毛乌素 沙漠治理 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 毛乌素沙漠1. 名称毛乌素沙漠(Mu U

2、s Desert,或 Maowusu Shamo)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 Desert)。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2. 地理位置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

3、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降水较多,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3. 地势地形 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 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上更新统湖积冲积

4、层。4. 气候沙区年均温6.08.5,1月均温9.5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20440毫米,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夏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最大日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沙地东部年降水量达400440毫米,属淡栗钙土干草原地带,流沙和巴拉(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广泛分布,西北部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属棕钙土半荒漠地带。5. 土地类型毛乌素沙区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过渡性特点。除向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外,向西南到盐池一带过渡为灰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

5、暖温带灰褐土森林草原地带。3 沙区土地利用类型较复杂,不同利用方式常交错分布在一起。农林牧用地的交错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呈明显地域差异,东南部自然条件较优越,人为破坏严重,流沙比重大;西北部除有流沙分布外,还有成片的半固定、固定沙地分布。东部和南部地区农田高度集中于河谷阶地和滩地,向西北则农地减少,草场分布增多。现有农、牧、林用地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 (二)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形成与西部的一些沙漠相比,毛乌素沙地的自然条件较优越,水热配合较好,水分条件相对优越,植被种类多。毛乌素沙漠至少是从第四纪早更新世后期以来逐渐形成和演变来的并强调了自然界环境演变规律的作用。公元5 世纪初唐代时的毛乌素沙地是水

6、草丰美,景物宜人的好地方。现如今在毛乌素沙区内还有不少汉、唐、宋诸朝代的遗址,如汉代的奢延、高望、唐代的宥州(城川)大石砭、白城子、古城界等,而这些古城目前都已在流沙之中。明后期在陕北长城沿线既无稳定的农业经营,又乏较长时间恢复植被的稳定期限,致使砂质地表在风力作用下发展成沙漠化土地。但清代初期的禁垦,使沙漠化土地的植被又有所恢复,成为固定沙丘及固定沙地。到17 世纪中叶,清王朝由禁垦改为放垦,允许陕北、晋北一带农民在边外合伙种地,所以稍有逆转的土地又被继续农垦。其后帝国主义势力利用传教方式侵入本区,在长城沿线的白泥井、柠条梁、红柳河、小桥畔与城川一带占地招人滥垦,加剧了草原植被的破坏。目前榆

7、林、定边间的流沙就是该时期滥垦草原的产物。当时在长城沿线的开垦主要是顺若干河流进行的,沙漠化也就是以这些河谷滩地垦区为中心向周围蔓延,导致长城沿线土地沙漠化的加剧,形成耕地与流沙、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交错分布的景观。 由上述可见,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土地,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随着统治民族的变化,农牧业生产方式也多次交替,经济活动强度也有差异,同时也受到降水量和生态上自我恢复“弹性”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使沙漠化土地处于一个蔓延与暂时稳定相互交替的复杂过程中。在多雨年份或封育后植被恢复的情况下,使沙漠化发展受到抑制,脆弱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而在干旱年份或在人为过度农牧利用的情况下,又导致稍有恢复

8、的土地上沙漠化又迅速蔓延。因此其沙漠化历史过程往往呈一波状曲折的模式,而这种波状发展模式的沙漠化土地,往往在其抑制阶段尚未达到逆转时,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又开始了不符合生态特点的土地利用,所以历史时期与现代过程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在毛乌素沙地往往交集在一起,而且还保留有承袭性的特征。所谓承袭性,是指在继承历史时期沙漠化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在地表景观特征上也有所反映,即除了沙丘内部保存有历史遗迹外,还呈现出大面积流沙,斑点状流沙与半固定、固定沙丘和耕地、牧场、居民点相互交错分布的特色。(三)毛乌素沙漠治沙成果1959年以来,已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21世纪初

9、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使毛乌素沙漠600多万亩流沙“止步”生绿。特别是历史上饱受风沙侵害的陕北榆林市,如今已建设成为“塞上绿洲”。静静的榆溪河流过繁华的市区,两岸杨柳葱郁;浩淼的红碱淖碧波荡漾,湖畔鸥鸟飞翔。榆林市已在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成片林165处,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每年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减少到不足10天。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土流失、沙化、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截止2005年仍有荒漠化土地4

10、480余万亩。特别是地处陕北的榆林、延安两市,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榆林市长期遭受北来风沙侵害,市区榆阳历史上曾3次被迫“南拓”。如今,榆林市176万亩基干林带、150万亩农田林网和230万亩零散林地将昔日肆虐的黄沙牢牢锁住。陕西省加大了生态治理力度,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8.8%提高到31%。陕西省林业厅2005年6月份公布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与1999年相比,陕西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89万亩,沙化土地减少30万亩,极重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1952万余亩。20世纪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纪初50公里以内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

11、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四)毛乌素沙漠治理模式1.牛玉琴模式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榆林人民治理荒沙、加速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潮中,以家庭为单位的治沙形式最为普遍,也极易成功,因为家庭是中国基本劳动单元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别适合绿化治沙这种工作的特点。几千年来,家庭一直是中国最基层独立核算的经济单元,每个成员的内部劳动是义务的,可以不计成本,其报酬当然是他在家庭中的生活权益。这一点与栽树种草治理沙漠的劳动特点相适应。每年春季栽树要求集中较多劳力,家庭劳力不足时可以采用雇工的方式解决,其余时候的草木抚育管理、收集种籽、栽播灌草、设立障蔽、看护林草、割草喂羊等众多活计则

12、是全天候的或随机而行的,也是男女老少咸宜的,都很难计算成本与价格,很难采用雇工形式完成;有些活计则是零星的、分散的和多项穿插在一起的,需要自觉来完成才能有超过成本的效益,无法采取集团的形式。以家庭形式却能充分发挥家庭内部成员中男女老幼的劳动能力,且家庭是最小的经济单位,其收益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亲身利益,故工作积极性最高。牛玉琴的公婆在其创业的艰难阶段,不顾年老体弱,吃住在沙窝里,看护幼苗收集各种草木种籽,阴雨天随时撒播下去,这种不分阴晴昼夜的劳作只能是家庭责任制的产物。而牛玉琴的孩子当时年纪尚少,但也利用放假时间进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总之,绿化治沙的劳动特点与我国农村传统经济特点相近,而在中

13、国传统农业时代,小农即家庭经济是促使其走向兴盛的基础,这也是中国的粮食问题为什么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迅速得以解决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知,当前植树种草治理沙漠的最普遍也最易成功的是家庭承包制的牛玉琴模式。牛玉琴模式剖析:首先为时代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证明这项决策是可行的,而且反响是不错的,因可以独立进行决策经营,极易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于是牛玉琴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对荒漠及沙漠进行承包,从而开始育苗造林。其次中国长久的小农经济,家庭集体劳动,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同时也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也为这一模式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两种方式的结合决定了牛玉琴治沙模式的成功。

14、但此种模式的缺点是人力投入大,家庭内部成员无论是年老者或是年幼者都需要进行劳作,劳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人力投入过大,是极其辛苦的。2.石光银模式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治沙道路,石光银创办的治沙公司把沙漠绿化事业推进到综合开发沙产业的高度,公司利用股份制筹集资金,利用现代企业方式经营沙产业,又用农户承包形式绿化治理沙漠,植树种草;利用综合开发积累的资金不断增加绿化治沙的投资,而治沙的成功又为沙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必要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是一种“林农牧厂多业并举,绿化治沙与综合开发相结合,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成功模式,是谓“石光银模式”。石光银模式剖析:石光

15、银与牛玉琴模式的基础是一样的,都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即以中国环境为基础进行努力。其次,石光银推进到公司股份制的高度上,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综合治理。运用现代企业方式经营沙产业,使得治沙发展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沿。他摒弃了牛玉琴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不仅资金到位,也免掉了过多的人力资源浪费,提高治理能力并且与开发并重,双重发展。因此,使得治沙拔到新的高度,不仅可以治理沙漠而且通过综合开发得到比较大的收益,既治理了环境,又从治理环境中的到财富。因此不仅治理了沙漠,而且更好的是实现了共同富裕,使得大多数人实现了小康生活。3.村集体治沙模式这种

16、形式与乡村最基层行政组织相结合,可以把全村的宅基、道路、水渠、农田、林牧场、沙地等进行统一规划,实行一个村庄的综合治理,并依据资金与劳力的投入按计划逐步地进行实施,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实现村民的共同富裕。村集体治沙模式剖析:将治沙与中国的政治制度相结合,不仅利用了当前的政治环境,同时一个村庄的治理有助于资源的整合,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此种模式整合性比较高,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同时也能达到共同富裕。4.榆林模式政策鼓励:以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治沙原则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动力,调动全社会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制定和实施了“谁承包、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拍卖荒沙、荒滩使用权,荒沙地承包治理

17、和股份制治沙造林等措施,明确了责、权、利。依靠科技:我们把科技摆在首要位置,作为治沙造林的首要保障,推广应用了多项抗旱造林技术,营造“窄林带,小网格”护田林网和“窄林带,大网格”护牧林网及片,带,网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组织科技承包团,实行行政技术双向承包责任制。强化领导:沙区各级领导全部实行治沙目标期责任制,明确任务,扛死责任,期限完成,严格兑现奖罚。同时,市、县主要领导坚持办点制度,抓点示范,指导全局。榆林沙区治理尽管成效显著,但总体治理水平很低。防风固沙林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低下,防护效益差。目前,很大一部分林木防护林退化,老化严重、沙区资源开发与治理矛盾突出。榆林模式剖析:榆林模式,主要

18、是运用最新的理论来制定治沙的大方向,为各个村庄的治理奠定基本的方向目标以及框架。整体分析:因为沙漠的地理位置决定周围并不是荒无人烟的地理环境,为了改变生态环境,争夺生存环境必须想办法治理。治理沙漠即要在合理的合法的环境与体制下治理。因此,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体制下,政府设定主要发展方向,以层级式的管理机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各个村庄运用自己的理念与模式来治理,放手治理,创新治理,从而使得毛乌素沙漠是西北沙漠治理的成功典范。因此,其他地区的沙漠治理也同样可以借鉴毛乌素沙漠政府治理的模式以及基层自治组织治理的方法模式。有助于改变中国沙漠化严重,以及各地区风沙天气数量的减少。参考文献:1 毛乌素沙漠 2 郭永平 王登记 治理沙漠造福人民 当代生态农业 2002年第一期3吴薇 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研究 中国沙漠2001年第二期4李令福 陕蒙地区治理沙漠的四种成功模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年第十七卷第三期 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题 目:毛乌素沙漠治理方案剖析学院(系):外语系学生号码: 2014015231专业年级:英语141学生姓名:席梦柳学 号:2014015231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