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承国学 任重道远读教师的国学素养有感大孙中心学校(小学部) 张立敏最近在读张振鹏老师的教师的国学素养一书。书中前言提到:本书旨在透过解读古圣先贤的教诲,解读国学经典,向教师普及、传播中华文化,使教师深入认识中华文化,感受国学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国学素养,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看到这时,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句话:在我们这个国家的今天来说,是要望德国人的项背而惭愧的。看到这句话,我想所有人都会问一句为什么,我亦如是!德国人有一个最大的民族脾气崇尚哲学。我们的哲学其实在古代已经很发达了,比如易经的阴阳学说,其实就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道德经更
2、是唯物主义的。正因为德国人知道中国古典哲学的伟大崇高与精明,所以德国人才把我们的道德经奉为他们的道德经,把我们的老子尊为他们的老子。德国人每个家庭都有他的书。我们说道家哲学消极,德国人说李耳天下第一等聪明人,不学他我们学谁。海德格尔读到李耳的书,书房挂着“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我们的书房挂的又是什么呢?叹息,我们没有德国人那样可以把别国的道德经影响到每个家庭,成为自觉装备的精神武器和“必备读物”。国学,中华名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它不仅仅存在于典籍之中,而且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先不谈书中对国学经典的解读与定位,单单是主旨所在已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吃饭,要读书,传承本属于我们的经典。我想这是每一个教师,甚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所在。书中关于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一章的解读,不仅仅是对韩愈的推崇,更是对师之责任的解读。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一篇进学解,于佛老推崇中力挽狂澜于儒道,对国学经典的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不是韩愈,却有着同样的责任。国学,中华先祖留下的伟大智慧。我们给予孩子什么样的今天,决定了孩子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明天。我们要力尽所能带领我们的孩子走进国学经典,一孩子为纽带,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个家庭,影响每个家庭,成为大众自觉装备的精神武器和“必备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