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开发老区寻找“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途径与方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014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老区寻找“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途径与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发老区寻找“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途径与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发老区寻找“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途径与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录 井 工 程第34卷第3期开发老区寻找“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途径与方法方 锡 贤(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北测控公司)方锡贤工程师,1964年生,1985年毕业于广东石油学校石油地质勘探专业,现在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北测控公司从事石油录井技术研究工作。通信地址:473132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大庆路录井公司。电话:(0377)60791310。Email:0引言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开发老区普遍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发现新的油气地质储量成为稳产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少、见效快、绿色生产的老井复查工作备受重视。由于原认识为“水层”的储层一般物性较好,试油(试采)产液量相对较高,在复查油区内部、构造

2、高部位、油干带附近储层含油性的同时,以“水区”及采油区“水层”为复查目标,实现水中找油,能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以HN油田开发老区部摘要相对于“干带”,开发老区中的“水区”储层物性较好,产液量较高,发现油层投产能够收到较好效益。为了在“水区”中发现油层,在介绍采油区内部查漏补缺、采油区周缘水区扩边、“空白层段”“空白带”“空白圈闭”寻找油层以发现“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采油区内部通过平面分析、纵向对比、完善解释图板、校正构造、细分小层等途径寻找“水区”油层,在采油区周缘“水区”通过分析成藏主控因素、油水界面实现油层扩边,在“空白层段”“空白带”“空白圈闭”通过运用成藏规律分析、微构

3、造分析、圈闭类比分析、加深钻进等发现油层的开发老区“水区”找油的可行技术方法。经试油验证,以上一些解释评价方法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在开发老区的“水区”寻找油气地质储量提供线索。关键词开发老区“水区”对比分析圈闭分析储量发现中图分类号:TE 132.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9803.2023.03.017Pathway and method in searching for water area oil and gas geologic reserves indeveloped old blocksFANG XixianNorth China Measurem

4、ent and Control Company of Sinopec Matrix Corporation,Nanyang,Henan 473132,China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dry belts,the reservoirs of the water areas in developed old blocks have good physicalproperties and high liquidproducing capacity and discovering oil layers for production can receive good ben

5、efits.In order tofind the oil layers in the water areas,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earching for the los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within the oilproducing regions,the water area expanding edges around the oil producing regions,and the blank interval black zoneblank trap looking for the oil layers to

6、 find oil and gas geologic reserves in the water areas,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earchfor water area oil layers within the oil producing regions through pathways such as plane analysis,longitudinal contrast,improving the interpretation charts,correcting the structure and subdividing the subzones.By a

7、nalyzing the main controlfactors of forming reservoirs and the oilwater interface in the peripheral water areas of the oil producing regions,the edgeexpansion of oil layers can be achieved.In blank intervals,blank zones and blank traps,the feasible technical methods forexploringoilinthewaterareasofd

8、evelopedoldblocksincludetheanalysisofhydrocarbonaccumulationrule,microstructure analysis,analogous analysis of traps and prolonged drilling.It is proved by oil testing that the above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have good application effects,and can provide clues for searching for oil and ga

9、sgeologic reserves in the water areas of developed old blocks.Key words:developed old block,water area,contrastive analysis,trap analysis,reserve discovery引用:方锡贤.开发老区寻找“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途径与方法J.录井工程,2023,34(3):107112.FANG Xixian.Pathway and method in searching for water area oil and gas geologic reserves in

10、 developed old blocksJ.MudLogging Engineering,2023,34(3):107112.107录 井 工 程地 质 研 究2023年9月分区块的老井复查为例,介绍开发老区“水区”寻找油气地质储量的方法。1“水区”中寻找油气地质储量的方向1.1在采油区内部查漏补缺充分发挥采油区井网密集、老井资料多的优势,以岩电矛盾层、油水分布矛盾层为主要线索,以测井资料为水层特征而录井资料为油层特征的油气显示层以及平面上未发现油层的储层为重点,逐井逐层复查寻找遗漏油层,通过老井试采验证其含油性,增加地质储量1。1.2在采油区周缘“水区”普查评价应用采油区新建立的解释标准普

11、查评价采油区周缘“水区”已钻井,以普查分析结果及电性异常层、岩电矛盾层、试油(试采)层为线索,对单砂体系统开展储层展布和含油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试油(试采)验证分析评价结果。当没有井可用于验证时,可以滚动部署新井评价落实含油性。1.3在“空白层段”与“空白圈闭”寻找油层针对单井可在纵向上面向“空白层、空白段”,平面上面向含油区之间“空白带”,构造上面向“空白区”,以成藏圈闭条件分析为主,通过录井、测井资料响应特征、成藏圈闭类比寻找、发现隐蔽油层。2“水区”中寻找油气地质储量的方法2.1采油区内部寻找“水区”油层的方法2.1.1平面分析法通常采油区内井网相对密集,录井、测井、试油(试采、采油

12、)资料众多,且相邻井(块)地质条件比较接近,开展复查评价具有天然优势。在应用录井、测井资料重新评价的基础上,将复查目标井层的录井、测井资料与已有试油(试采、采油)资料的邻井进行对比,能够精准地判断目标井层流体性质,有望获得发现。以BQ区块1221井为例,该井912小层与367井912小层均位于BQ区块号断层下盘断块,367井912小层位于断块东北侧高部位含油区内,1221井912小层位于断块西南侧低部位“油水界面”以下“水区”。按照BQ区块油、水层录井响应特征,两井912小层油气显示应有明显差异,但实际上两井912小层显示相近,均具有油层响应特征。以此为线索,对比分析两井测井资料,发现在其他测

13、井参数相近的情况下,1221 井 电 阻 率 为 19.02 m,367 井 电 阻 率 为17.51 m,1221井电阻率高于367井电阻率;由于367 井 912小层投产结果已证实为油层,据此认为1221井912小层也应为油层。开展成藏圈闭分析,精细对比地层后发现位于1221井东南向的118井钻遇一条次生断层,该断层与号断层相交形成独立小断块圈闭,1221 井位于该断块圈闭高部位,综合分析1221井912小层具有成藏圈闭条件。复查多种资料最终判断 1221 井 912小层为油层,依据复查结果投产,1221井912小层产油4.1 t/d,由此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含油断块。2.1.2纵向对比法同一

14、井使用的钻井液性能相近,录井条件相似,测井条件一致,资料可比性较强,将复查目标层的录井、测井资料与已有试油(试采、采油)资料的小层资料进行对比,可以较为精准地判断目标层流体性质并获得发现1。BQ区块试油(试采、采油)资料已证实,岩石热解录井资料是BQ区块油水层响应最为灵敏的资料。在复查该区资料时,发现区块第一口探井79井123小层岩石热解录井资料解释为油层,但测井解释为含油水层,岩石热解录井资料解释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存在矛盾,以此为线索,重新评价123小层。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同井的22小层试油产油40.3 t/d,不产水,将123小层与22小层的录井、测井参数进行对比发现,两层录井、测井参数

15、相近(表1),部分参数123小层优于22小层,既然22小层已获得高产工业油流,推断123小层也应为油层。进行成藏条件分析、井震结合进行地层对比时发现一条断层紧临123小层,123小层位于该断层切割所成断块的高部位,成藏条件优越。最终结合录井、测井资料响应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将123小层重新解释评价为油层,投产后产油44.0 t/d,为HN油田当年最高产量的油层。2.1.3完善解释图板法早期开发井注重的是响应特征明显的油层,其解释标准相对较高,应用这些解释标准对储层进行评价,客观上漏失了部分油气特征不明显的油层。进入开发后期,开发老区积累了大量的录井、测井、采油资料,应用这些资料重新进行“四性”

16、关系分析,对原有解释图板进行完善或选择新的参数分层、分段建立新的解释图板,应用新的解释图板对“水区”及原解释为水层的储层重新进行解释评价,能够获得新的发现23。108第34卷第3期方锡贤:开发老区寻找“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总结现有测井、采油资料重新建立SH、XM区块低阻油层束缚水饱和度与可动水饱和度、电阻率与可动水饱和度关系图板,低阻油层在新图板突破了原电阻率下限,其中SH区块低阻油层电阻率下限由45 m降至30 m,XM区块低阻油层电阻率下限由35 m降至16 m,拓展了测井评价的目标范围。通过运用新建立的解释图板对现有测井资料重新进行解释评价,发现油层64层,新增地质储量15

17、1.16104t。2.1.4校正构造法在同一圈闭,油气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应用多种资料完善构造图,确认不同井在构造中的位置,分析同一层中目标井与已有试油(试采)井的构造高低关系,依据油水分布规律及已知井层的试油(试采)资料,判断目标井层的储层流体性质,进而获得发现。以BQ区块7919井为例,该井51小层测井参数明显差于同一圈闭试油为油水同层的79井,测井解释为水层,但7919井51小层录井资料为油层响应特征,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及邻井认识存在矛盾,以这一矛盾为线索,重新评价7919井。在对录井、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后,重新计算各井 51小层的层面坐标及垂深,编制构造图。在新编制的51小层平

18、面图上,79井与7919井构造平缓,地层倾角极小,79井与7919井51小层顶海拔高度差仅为0.52 m,据此判断两井51小层流体性质相近。79井51小层测试产油15.74 t/d、产水7.7 m3/d,因此将7919井51小层重新解释评价为油水同层,投产后该层产油 6.2 t/d、产水 9.9 m3/d,“水区”出油证实重新绘制的构造图精准可信。2.1.5细分小层法由于认识、对比方法、资料等方面的原因,地层划分对比中存在着部分窜层、并层的现象。进入开发后期,采油、注水等动态资料不断增加,区块地质资料更加丰富。充分应用积累的多种资料,对小层进行精细对比细分,在原认识小层下进一步划分微层。通过对

19、这些微层编制高质量的微构造图、小层平面图,可以发现不同微层平面上变化及各井的高差关系,结合已知井层流体性质,发现误判为“水层”的油层,扩大含油面积,增加地质储量。SH区块106井区、9108井区5小层砂体相连,但原认识油水边界高度不一致,不符合该区油层分布规律。分析“水区”到油区各井电阻率,发现5小层电阻率与地层埋深具有相关性,埋深由低到高地层电阻率增大。电阻率这种变化符合构造由低到高、含油饱和度由低到高、流体性质由水层到油层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低部位“水区”录井显示较好且电阻率(3060 m)高于新建立解释评价标准的油层电阻率下限,这说明原认识可能存在错误。以此为线索,对该区进行精细地层对比

20、,依据岩性、电性将5小层细分为512小层、53小层、54小层。重新编制微构造图、砂体等厚图、多井对比图,发现512小层分布稳定,目前解释评价结论已反映地层含油性;53小层、54小层则向高部位尖灭,但54小层厚度过小,圈闭面积小(最近高部位邻井已尖灭,低部位邻井为水层),因此主要对53小层进行复查评价。重新对比分析发现,两井区的53小层电性特征一样,储层物性一致,实际应为同一含油圈闭,应具有统一油水界面,油层向低部位扩边连片。按照新的解释评价结果,在预测新增含油面积内由高到低顺序选择3口井进行试采验证,结果均为油层,3口井初期共产油25.3 t/d,证实推断的正确。2.2在采油区周缘“水区”普查

21、评价的方法2.2.1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法不同地区的成藏规律不同,成藏主控因素不同。以新解释评价结果为线索,精心进行砂体、断层的对比,分析评价目标井所在圈闭成藏主控因素,发现目标井实钻成藏主控因素与原认识的异同,并以认识差层位123小层22小层录井显示油迹细砂岩油迹细砂岩油砂含量/%383气测Tg/%0.170.040.260.09C1/%0.1380.0210.2040.044C2/%0.0270.0040.040.008C3/%0.0270.0040.0420.008岩石热解S0/(mg g-1)0.310.56S1/(mg g-1)10.0410.15S2/(mg g-1)2.683.53测

22、 井Rt/(m)14.213.8/%15.318.0K/mD0.0680.252Sw/%100.088.9表179井123小层与22小层的录井及测井参数对比109录 井 工 程地 质 研 究2023年9月异为起点,论证圈闭的变化,进而结合录井、测井资料及地层对比结果,分析原“水区”不同小层的成藏条件,在“水区”中寻找油层。38断块所在ZD区块成藏主控因素是断层,油层均位于断层下盘近断面高部位。号断层是一条倾向向北的正断层,已发现油层均位于断层下盘高部位,但多口新井在原认识的号断层上盘低部位“水区”发现多个录井、测井资料均为油层响应特征的储层。录井、测井资料响应特征与本区油层分布规律相矛盾,初步

23、判断地层与原认识存在着差异,为此井震结合进行精细的地层对比刻画。对比后发现本区新井1316井钻遇号断层断点比原认识上移32 m,新井1317井钻遇号断层断点比原认识上移24 m,录井、测井资料具有油层响应特征的油气显示层在剖面上均位于断点以下,圈闭位于号断层下盘高部位。以此为线索,对周围各井重新进行精细对比,发现号断层向北偏移205 m,原认识的断层上盘低部位“水区”实际为断层下盘高部位,应为油区。在新发现的断层下盘高部位新钻3口井,投产初期产油20.7 t/d,新增地质储量10.81104t。ZD区块成藏具有“前缘分支砂体发育,断-储联合控藏,条带富集”特征。为此,细化构造高部位是砂体成藏有

24、利目标区的认识,着力寻找原油水边界以外低部位侧缘封堵的断层-岩性油藏。在“油水边界”之外低部位“水区”内以油气显示、电性特征为线索,一方面开展分支砂体刻画,落实断层-岩性圈闭;另一方面精细地层对比寻找低级别次生断层,寻找小断块油藏,结果发现了44个小型断层-岩性圈闭、断块圈闭。在这44个小型圈闭中选择多口井进行试采,试采结果证实认识的正确。两年来,通过在“水区”中寻找小圈闭油藏,新增地质储量47104t。2.2.2油水界面分析法准确确定油水界面的关键是准确判别油、水层,合理划分油、水系统。油水界面确定的基础是系统、准确地录取资料,依据“四性”资料制定高精度的油、水层识别评价标准。总体上,经过细

25、致的工作,开发老区的油水界面较为精确,能够用于计算石油储量、编制油藏开发方案;但是客观上,原认识存在着部分油水界面不准确的问题,这为“水区”寻找油层提供可能。具体可从3方面进行深入分析。2.2.2.1分析是否为同一圈闭正常情况下,一个小层油水界面低部位的井应为水层,但是实践中常出现低部位录井、测井资料油层响应特征强于高部位的现象,这种录井、测井响应不符合正常油水分布规律的现象应予以重视。表象对比性很好的同一圈闭,同一小层油水关系却不符合正常油气水分布规律,那么实际可能属于不同圈闭。导致相邻井同一小层对比性很好但不属于同一圈闭的主要因素有:井之间存在着干带、井之间砂体尖灭、井之间存在断层。因此在

26、解释评价时既要考虑构造高低关系,又要不受表象之间高低关系的束缚。应特别重视低部位“水区”出现录井、测井资料为油气层响应特征显示的储层的解释评价。J区块的8621井是一口采油井,原认识该井3小层在低部位“水区”,但该层录井、测井资料与高部位124井3小层相近,而124井3小层产油4.4 t/d,产水0.2 m3/d,从录井、测井资料对比分析,8621井3小层应为油层。构造关系与录井、测井解释结果相矛盾,经过精细对比后,发现位于8621井高部位的80824井3小层为干层,8621井位于该岩性遮挡下的岩性圈闭,从而发现一个小含油圈闭。2.2.2.2分析试油资料与录井、测井资料矛盾之处试油(试采、采油

27、)资料是证实储层流体性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受工作制度不科学、钻井液密度较高、较多钻井液侵入地层、固井质量不好导致相邻水层与试油层没有分隔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试油(开发生产)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储层流体性质,可能会导致储层流体性质认识错误,油水界面判断错误3。位于BQ区块101断块高部位的第1口井是一口探井,该探井 9 小层投产后初产产油 3.0 t/d、产水0.0 m3/d,生产2年3个月后仍稳产产油2.9 t/d、产水0.0 m3/d。50井是 101断块的第 2口井,50井 9小层录井、测井资料油层响应虽然不及断块高部位的探井,但油层响应特征明显,因此50井完井后直接投产9小层,但投产结果却

28、为高产水层,这不仅与录井、测井资料相矛盾,也与高部位探井9小层产液量相矛盾。纵向对比分析发现,9小层上相邻层为厚水层,初步判断固井水泥环没能有效封隔目的层与上相邻厚水层。通过测井检测,确认相邻厚水层流体进入射孔井段,堵漏后50井9小层初产产油3.0 t/d,产水0.0 m3/d,既与邻井产液量相吻合,又与录井、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2.2.2.3分析无试油资料证实的油水界面基于井网及认识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小层只是依据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含油水层)的深度来确定油水界面深度,部分小层油水界面则为依据相关标准推110第34卷第3期方锡贤:开发老区寻找“水区”油气地质储量的途径与方法测所得。对这些没有试

29、油(试采、采油)资料证实的小层油水界面以下“水区”已钻井录井、测井资料重新普查评价,以新解释结果与原解释结果的差异层为线索,对差异层进行复查评价,有望获得发现。CZ区块14井83小层原测井解释为水层,依据这一解释结果确定该区油水界面深度。分析14井所在圈闭录井、测井资料发现,部分测井解释为水层、油水同层的小层录井资料却显示具有油层响应特征,测井解释结论与录井油气显示及油层、水层响应特征相矛盾。以此为线索对该区纵向不同小层重新复查评价,共发现3个小层原认识油水界面不准确,重新确定油水界面,对新油水界面以上的原认为“水层”的4口井进行试采,结果均为油层,证实重新解释评价结论的正确。2.3“空白层段

30、”“空白带”“空白圈闭”水区寻找油层的方法2.3.1运用成藏规律分析“空白层段”不同区块成藏规律不同,同一区块成藏规律基本接近。分析已试获工业油流井层成藏规律,将“空白层段”成藏要素与其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具有成藏条件,再对“空白层段”各小层录井、测井资料进行精细解释,有望获得发现。36井是BQ区块36断块第一口获得工业油流的井,该区存在低阻油层,测井油层响应特征不明显,依据录井资料确定完井方案后,对93小层等5个小层进行试油(试采)均获工业油流,证实为油层、油水同层,但断点与最高试油(试采)层之间,以及各试油(试采)层之间存在着“空白层段”,这些“空白层段”则是寻找新储量的着眼点。分析36井

31、所在BQ区块油层分布特点,油层分布受断层控制明显,砂层在断鼻或断块高点均能形成油层,油层平面上沿构造高部位呈“叠瓦状”展布,剖面上顺断层呈“屋脊状”分布4。36井是一口沿着断层断面钻探的大位移井,该井位于构造高部位。既然有多层处于构造高部位的油气显示层已获得工业油流,那么其他同样处于构造高部位的油气显示层也应为油层。岩石热解录井资料是识别本区油水层最重要的资料,对比上文所述“空白层段”的岩石热解录井资料与已试油层岩石热解录井资料发现,92小层等4个小层的岩石热解录井资料优于已试油(试采)的小层,这些小层测井资料也与相邻获得工业油流的小层接近。因此,将这些小层重新解释为油层,投产后单层抽汲产油均

32、大于10.0 t/d。2.3.2微构造分析在“空白带”寻找圈闭开发老区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构造明显圈闭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在以构造为成藏主控因素的地区,要想获得发现,将着眼点放在隐蔽细微构造上是一个选择。在对“空白区块”进行井震结合精细对比地层、精细刻画地层的基础上,应用最新的井斜处理程序统一对井斜资料重新处理,计算目标层的各井层面海拔深度、坐标,用小间距绘制大比例微构造图。当发现隐蔽细微构造后再进行成藏条件分析,应用新方法、新标准对录井、测井资料进行解释评价和验证。AP区块29井原试油没有获得工业油流,长期闲置。对该井重新进行解释评价,发现1小层录井、测井资料均具有油层响应特征,试油资料与录井、

33、测井资料存在着矛盾。重新编制微构造图后发现,该井1小层存在微细鼻状构造,该构造与砂体配置形成良好的上倾尖灭圈闭。成藏圈闭条件分析支持新的录井、测井解释成果,否定了原认识该层为水层并处于油水边界外的结论。结合成藏圈闭条件解释及录井、测井资料响应特征,对原认识为水层的1小层经重新解释确定为油层,再次试油自喷工业油流,并维持稳产23.7 t/d4。2.3.3圈闭类比分析“空白圈闭”相邻圈闭地质条件、油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均相似,如果其中有的圈闭已发现油层,那么其他圈闭成藏的可能性极高。以圈闭的对比分析为因素,通过对录井、测井资料的重新解释,能够较快获得发现。WG区块209井所在断块9小层为含油

34、圈闭,但209井相邻断块的16井9小层由于测井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大、油砂含量低被认为是标准水层。对比两个断块构造形态一样,油源条件一致,盖层及保存条件一致,16井所在断块9小层储层物性优于209井所在断块,据此判断16井所在断块9小层具有成藏条件。分析WG区块测井资料发现,该区测井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只反映储层物性而不反映储层含水性,依据WG区块9小层出油井测井资料响应特征,将16井9小层重新解释为油层;分析16井9小层岩屑资料,虽然含油岩屑含量极低,但含油较饱满,滴水不渗,为典型油层显示。综合分析后将16井9小层解释为油层,投产产油 5.0 t/d,证实了 16 井所在断块9小层的含油性。2.3.

35、4基于成藏圈闭条件分析加深钻进发现油层钻前通过细化研究资料,精细横向对比,如果判111录 井 工 程地 质 研 究2023年9月断设计油底以下地层具有成藏条件,则在钻井过程中注意做好随钻跟踪认识,及时修正构造,依据新的认识及时提出加深建议,在加深过程中做好随钻精细解释,依据解释结果精准确定完钻井深,既能够及时发现油层,又能够最大限度节约进尺,是“水区”寻找油层的一种重要手段5。3386、3388井是 XM 区块西部的两口采油井,22-42小层均在设计油底以下,两井均为断层-岩性圈闭,圈闭高部位为断层切割遮挡,侧缘均为干层,低部位为水层。钻前分析发现相邻断块22-42小层为水淹层、水层,预测 3

36、386、3388 井处于构造高部位,且其储层物性优于原地质设计,所以有可能发现油层。随钻跟踪结果与钻前分析一致,因此及时向决策部门建议加深钻进,两井分别加深53.0、63.0 m,在设计油底以下均发现高于区块油层响应特征的岩屑及气测异常显示,随钻录井解释为油层。虽然设计油底以下井段电性仍为水层特征,但研究部门在进行成藏圈闭条件论证后,采纳录井解释成果确定了投产层位,最终取得良好效果:3386井投产223小层,产油12.8 t/d,产水0.3 m3/d;3388井投产33小层,产油3.7 t/d,产水0.1 m3/d。投产结果结束了两口井所在断块223小层、33小层为水层(干层)的认识。3结论与

37、建议(1)开发老区原认识为“水区”的储层一般物性较好,试油(试采)产液量相对较高,以“水区”及采油区“水层”为复查目标,实现水中找油,能够取得较好效果。(2)“水区”找油方向主要为采油区内部依靠老井资料优势查漏补缺,采油区周边依据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对单砂体系统开展储层展布和含油性评价实现扩边,对“空白层段”“空白带”“空白圈闭”分析成藏圈闭条件,寻找隐蔽油层。(3)“水区”找油技术方法主要有平面分析法、纵向对比法、完善解释图板法、校正构造法、细分小层法、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法、油水界面分析法及成藏规律分析、微构造分析、圈闭类比分析,经试油(试采)验证,这些方法能够较好地在“水区”中发现油层。(

38、4)加深钻进在“水区”找油中作用特殊,建议钻前做好精细分析,钻中做好随钻精细对比,及时提出加深建议。参考文献 1 张明俊,刘行万,陈明胜.河南油田老井复查评价方法及应用效果J.录井工程,2011,22(1):3841.ZHANG Mingjun,LIU Xingwan,CHEN Mingsheng.Oldwellre checkingandevaluationmethodsandapplication effects in Henan OilfieldJ.Mud LoggingEngineering,2011,22(1):3841.2 方锡贤.砂岩储集层老井发现新储量探讨J.当代石油石化,20

39、19,27(2):3137.FANG Xixian.Discussion on discovery of new reserves inoilwellsofsandstonereservoirsJ.Petroleum&Petrochemical Today,2019,27(2):3137.3 方锡贤,董传杰,王岚.老井复查技术方法的应用与探讨J.录井工程,2006,17(增刊):14.FANG Xixian,DONG Chuanjie,WANG Lan.Applicationand discussion of technical methods of old well reevaluation

40、J.Mud Logging Engineering,2006,17(S):14.4 方锡贤,张明俊,熊玉芹.白秋地区Z 36井H210小层老井复查过程中的精细解释评价J.录井工程,2010,21(2):3134.FANG Xixian,ZHANG Mingjun,XIONG Yuqin.Fine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in rechecking of old wells inH2 10 subzone of well Z 36 in Baiqiu areaJ.MudLogging Engineering,2010,21(2):3134.5 方锡贤.录井寻找认识外储量的思考J.当代石油石化,2013,21(2):1317,23.FANG Xixian.Thinking of mud logging searching forunrecognizedreservesJ.Petroleum&PetrochemicalToday,2013,21(2):1317,23.(返修收稿日期20230215编辑王丙寅)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