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27290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44 第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旅游的发展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估与规划,大量的旅游开发商重视开发,而忽视了对旅游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旅游区域内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逐步失调,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摩擦1-2。当前,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成为旅游从业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根据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原理,结合旅游业发展规律,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文献3提出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大湘西风景道选线研究,文献4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时空分异及可持

2、续发展机制研究,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此部分方法存在片面性,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提出一种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核心思想的旅游风景区保护方法,试图通过可调节、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措施,达到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兼容发展的目标。1 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设计收稿日期:2022-07-12作者简介:李晓维,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李晓维(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文章针对当前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对于旅游目的地承载力保护

3、环节较为薄弱,导致旅游目的地承载力缩减较快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测算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确定旅游目的地的单日最大环境容量以及年度最大容量;然后选择物元评估方法,评估旅游地区污染物承载力。根据上述两部分计算结果,构建旅游环境保护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参数调试的方式,完成旅游环境保护;构建实验环节。经实验证实,此方法可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旅游环境容量;环境保护;游客容量;碳排放;生态敏感性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83(2023)-0044-05Study on Tourism

4、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Natural ScenicSpo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LI Xiao-wei(School of Tourism,Anhui Industry and Commerce Vocational College,Hefei,230000)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tour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thods of natural scenic tourism destinatio

5、n areweak in the prote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arrying capacity,resulting in the rapid redu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arrying capac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thods of natural scenic tourism destin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

6、he tourismeco-environmentalcapacity i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 one-day environmentalcapacityand the maximum annual capacity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wo parts of calculation results,a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constructed

7、,and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ccomplished by means ofparameter debugging,this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the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scenicspot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ouris

8、t capacity;carbon emis-sions;ecological sensitivity第 25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tyVol.25,No.1Apr.2023 45 在本次研究中,将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划分为三部分,并将可持续发展观应用到此方法的各个环节中。经过优化后的旅游环境保护方法具体流程如图 1 所示。图 1 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流程在本次研究中,将旅游地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结果作为后续环境保护方法设定的基础,将可持续发展观应用到旅游环境保护中,通过循环利用发展理念,

9、设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完成风景保护工作。1.1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测算在自然风景旅游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对旅游环境的环境容量以及物质容量进行测算。为保证本次研究的测算精度,首先确定环境容量与物质容量的计算公式,具体内容如公式(1)所示:(1)其中,Z1 表示旅游环境容量;Ci表示环境净化的污染物数量;Ti表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时间;n 表示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li表示每天可降解的污染物种类。由此公式得到旅游目的地的物质容量5:(2)其中,Z2 表示旅游地物质容量;Hi表示景区内道路容量;n 表示景区数量;m 表示景区内的景点个数;l 表示景区内道路的数量;M 表示旅游景区内可接纳旅游者的人数

10、。在本次研究中,将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划分为日环境容量以及年环境容量两类。对比多种方法后,采用旅游线路测算法6,完成环境容量的计算,则有:(3)其中,A表示日环境容量;B表示旅游路线长度;b表示游客占据的旅游线路长度;d表示旅客游览景区的时间占比。根据此公式,可得到该景区的年环境容量:(4)其中,Q表示景区年环境容量;N表示全年可旅游日期;R 表示旅游系数。对上述两公式进行整合,得到旅游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则有:(5)其中,表示旅游资源的空间规模;p 表示基础空间标准;E 表示此旅游资源每日开放时间。对上述公式进行整合,得到旅游地最大环境容量,将其作为后续环境保护的基础。1.2 旅游地区污染物承载

11、力评估在确定研究区域的旅游环境容量后,对此地区现存的旅游承载力进行评估,确定此地区的生态系统现状,并根据此评估结果设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比多种评估方法,此次研究中选择物元评估方法对给定区域进行评估7,8。将研究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信息设定为 A,该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设定为 B,生态系统量纲设定为C。如果此地区具有n个特征,则其对应的量值可以称为此地区的物元。此时则存在:(6)根据此公式,对旅游承载力评估模型进行细化设计。按照以往研究结果,此时旅游景区的交通承载力可表示为:李晓维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 46 第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7)其中

12、,表示旅游景区最大车辆数;表示每辆观光车可承载的最大人数;表示游客需要的平均服务时间;Ti表示平均每人往返旅游景区的时间。通过此公式可确定该地区的游客承载力。将其与公式(2)进行融合计算,得到此地区的污染物承载峰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8)其中,Pi表示此景区第 i 类污染物的污染指数;Zi表示此地区第 i 类污染物的实测浓度;Zni表示此地区第 i 类污染物标准值。由此公式,得到此旅游地区的综合污染物指数:(9)其中,Si表示此旅游地区第i个区块的综合污染指数;Pij表示旅游地区第j个区块的第i类污染物污染指数;n 表示参与分析评估的污染物种类。在此公式的基础上得到整个旅游地区的污染分担率计

13、算公式:(10)其中,P 表示此旅游地的污染分担率。将此计算结果与旅游地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融合,得到此地区的最大污染物承载力:(11)使用此公式对旅游地区的污染物承载力进行计算与评估,确定此旅游地区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可持续发展观对其进行优化与保护。1.3 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在上文设定内容的基础上,构建旅游环境保护动力学仿真模型9,10,通过参数调试的方式,完成旅游环境保护,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获取近些年此地区的游客数量,计算旅游人口增长率:(12)其中,r1表示研究年限的第一年数据;rn表示第n 年的数据;hn表示年均增长率。在年增长率计算完成后,使用历史数据对计算结果校正:(1

14、3)其中,On表示模型预测人口数值;On表示实测数据;xt表示计算结果偏离值。将公式(11)计算结果代入公式(5)中,得到此旅游景区的生态系统敏感度:(14)其中,yn与 yn表示模型中参数调整前后的数值;en与 en表示模型中参数调整前后的承载力预测结果。通过此公式,对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预测11,12,使用此预测结果,构建旅游环境保护目标函数,并根据其设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根据上文研究内容,此次研究的目标函数设定为:(15)其中,J 表示旅游环境保护目标;q 表示旅游环境容量与承载力;b()表示决策变量,可将其作为旅游环境发展的约束条件13-14;表示可使用环境保护参数的调节区间

15、。对上述公式进行整理,得到公式(14)的约束条件,则有:(16)其中,i表示旅游环境中某特定物质的消耗量;qi表示当前旅游环境保护效果;bi表示污染物质逗留时间;ai表示旅游环境生态资源总量15;E表示生态系统的实际利用率;W表示旅游环境最大承载力;Dh表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拓展程度。通过上述公式,对旅游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实现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后对上文中设定进行整理,至此,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设计完成。2 实证分析上文完成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方法理论设计部分,为证实此方法具有研究价值,且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我们构建实

16、验环节对此方法的应用效果加以分析。2.1 旅游目的地概况简述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选定我国某知名自然景区 47 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保护分析。为保证实验过程中设定的保护措施更加完善有效,对此实验对象的环境概况进行阐述。此次实验目的地地处我国黄河流域,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在城市的西北部建有机场,方便游客往来。此城市具有优质自然旅游资源,在此城市进行旅游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目的地自然环境如图 2 所示。图 2 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通过图 2 可以看出,此地区以山地景观为主,但由于此地区风沙较大,旅游环境极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旅游人口的影响。此城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大旅游”与“小旅游”同步发

17、展。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当地居民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旅游收入。此地区旅游者数量增幅如表 1 所示。表 1 目的地旅游者数量增幅年份旅游国内人口数量变动/万人次旅游入境人口数量变动/万人次20021703.0120041853.6520062604.0120083004.4720105742.6420128895.05201414355.98201621546.15201826314.56202013643.64对表 1 游客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此地区的游客人数在近二十年内持续提升。由于该地区旅游承载力是固定的,旅游人口增加后会造成旅游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优化。

18、2.2 实验方案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在 2002 年此旅游目的地存在 10 个自然旅游区。为了更好地完成环境保护实验,对当地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具体聚类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 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聚类分析序号旅游区序号自然资源密度(个/km2)资源类型丰富度/%平均品质1C16301.02C210500.83C315750.754C47350.85C58400.76C610500.657C79450.558C87350.409C96300.6110C108401.0根据表 2 内容可以确定,在 2002 年此旅游目的地整体环境水平较高,生态系统稳定。将上述数据作为基础,使用文中提出的保护

19、方法对此区域的环境进行保护,对比当前环境保护方法与文中保护方法对此旅游目的地进行为期 20 年的环境保护,并每五年对其进行测算,统计此 20 年中,此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缩减率、环境污染增长率,确定文中方法与当前保护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的差异性。2.3 实验结果分析图 3 生态环境承载力缩减率实验结果对图 3 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在文中方法使用后,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承载力在短时间内维持在现有水平,并未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但使用基础的环境保护方法并不能控制旅游承载力下降的问题。由此可见,文中方法对于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李晓维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 48 第

20、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图 4 环境污染增长率实验结果分析图 4 内容可以看出,在基础方法使用后,该地区环境污染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但在后期很长一段时间内,环境污染出现了增长的情况,可见此环境保护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年限。文中方法在使用后,虽然在短时间内无法对环境污染进行高效控制,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此方法使用后可保证环境污染情况趋于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的问题。与此同时,将生态环境承载力缩减率结果与此实验结果融合分析可以确定,文中方法使用后可保证旅游环境水土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整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文中方法的使用效果更加有

21、效。综括全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有效保护旅游资源,本次研究提出了一种应用可持续发展观的旅游环境保护方法。通过实验分析确定了此方法使用后可实现对水土资源与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由于本次研究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目标,因此自然风景旅游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在部分环节中存在不足,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对其进行完善与优化。参考文献:1邓世凯,高慧.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茶乡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衡阳市为例J.福建茶叶,2022,44(1):98-100.2皮鹏程,曾敏,黄长生,等.基于 SWOT-AHP 模型的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2、自然科学版),2022,56(1):127-139.3郑群明,黄雨睛,杨小亚,等.大湘西风景道选线研究基于旅游数字足迹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1,44(4):9-16.4杨秀成,宋立中,王倩.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时空分异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3):106-116.5叶宇.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1):64-67.6郎富平,于丹.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1):120-125.7王兆峰,赵松松.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环

23、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功能空间一致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5):1027-1039.8魏燕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北京乡村民宿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9):135-141.9刘胡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评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8):1739.10张彩红,薛伟,辛颖.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0,37(4):769-777.11邓秀勤,付钊林,韩光明.自然风光型旅游景区形象的游客感知以荔波小七孔景区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8(6):101-108.12庄小丽,程仕菊,常雪萍.基于文本挖掘的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20,37(1):106-117.13李眉洁.海龙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2):15-19.14赵正华,王欣,卫持,等.国排放对内燃机油性能要求J.润滑油,2020,35(6):60-64.15王冉.河南省“绿水青山”区域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3):8-13,18.(责任编辑:魏登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