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26674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外语教研WAIYU JIAOYAN教师TEACHER 0302023 年 11 月Nov.2023课程思政背景下,作为未来英语教育的主力军,英语师范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影响着中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目前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还存在不足之处,高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高校应该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师范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的“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模型,符合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目标,为高校跨文化思辨能力教学提供了参考。本文根据英

2、语师范生“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结合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模型和跨文化思辨教学法,从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路径。一、跨文化思辨能力研究现状跨文化思辨能力包括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维度的融合。对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学者们有不同的定义。Deardorff(2006)运用 Delphi方法对跨文化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发展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此基础上有效、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Paul 和 Elder(2006)则将思辨能力定义为“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认为跨文

3、化能力和思辨能力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伊蕊(2014)指出,“跨文化和思辨在能力范畴内有很多重叠之处”。段桂湘(2019)认为“跨文化思辨能力能进行不同文化的归纳、欣赏、评鉴和批判性思考,能对文化差异进行理解和评价实现跨文化的有效交流。”孙有中(2017)提出了跨文化思辨英语能力模型,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学术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这个模型认为,高阶语言能力不仅在语法层面上正确、逻辑论证上有效,同时还要具备跨越文化障碍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为培养师范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孙有中(2016)还提出了跨文化英语能力教学的五个原则:“思辨、反思、探究、共情、体验”

4、,以及思辨教学的八个原则:“对标、评价、操练、反思、探究、实现、融合、内容”。这些原则为跨文化思辨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原则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二、课程思政目标和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关于西方的价值观、生活理念和意识形态等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把控目标方向。跨文化思辨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可以相辅相成,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价值观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文化比较和思辨材料。学生面对世界多元文化,可能会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地

5、看待他国家文化,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思辨。通过文化对比,教师能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丁 慧摘 要:跨文化思辨能力作为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培养至关重要。文章概述了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内涵,分析了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问题,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层次多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培养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路径,为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提供些许参考。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3 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2023-JSJYYB-109)”的研

6、究成果。作者简介:丁 慧(1984),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8-3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31-0030-03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安阳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外语教研0312023 年 11 月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并帮助其建立文化自信和培养其民族自豪感;通过培养思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课程思政背景下,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时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以进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提高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同时实现思政目标。三

7、、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目前,一些英语师范生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学分离的现象,没有充分重视跨文化思辨教学,导致学生整体跨文化思辨能力比较薄弱。现行的培养模式无法培养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一)教学缺少跨文化思辨目标现在大多数跨文化教学仍然相对落后,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跨文化思辨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语言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缺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不论是教师上课还是教材编写,涉及的跨文化知识大多是零散和片段化的,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跨文化教学仍然停留在对异国文化的输入层面,学生只是学习和掌握了一些表层的

8、文化知识,并未深入探讨与主题相关的跨文化思辨内容。这使得跨文化思辨教学仅停留在对跨文化知识的表面理解上,而无法培养学生深度思辨的能力。(二)跨文化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目前,一些高校跨文化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单方面的口头讲授、对比分析,并配以文字、图片资源,灌输目标语言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片段式的跨文化知识,未能在真实的跨文化情景中进行体验、探究、评价及反思。跨文化活动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多样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因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三)跨文化教学测评体系不完善一些教师在评估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时

9、,只侧重于与跨文化知识相关的单一评估,而忽视与跨文化能力密切相关的作品创作和反思日志等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表现为评价频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期中和期末测试,而在其他时间段很少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卷面测评,不能准确评估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跨文化思辨能力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辨水平。四、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路径(一)教学目标体现跨文化思辨原则教学目标是跨文化思辨教学的依据和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融合语言目标和跨文化思辨目标。跨文化教学目标应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帮助学生构建跨文化认知体系,从全新的跨文化

10、角度认识世界。为此,教师应构建完善的跨文化教学理论框架,根据跨文化能力各方面的要求,把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开展跨文化教学实践,加强跨文化能力训练,以明确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跨文化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跨文化教学,结合跨文化思维训练,以及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从而达成跨文化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和文化元素教学内容是跨文化思辨教学的介质,为此教师应当整合零散的跨文化思辨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要素,提炼具有跨文化思辨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

11、分析、理解和反思,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和思维品质。首先,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和文化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处理文化差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警惕民族中心主义、刻板印象,并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入本国文化,实施双向融入,坚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表达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英语讲述好中国故事。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更丰富的素材,来拓展教学内容。在融媒体时代,教师应适当引入新闻热点或者合适的影视素材,让学生了解各国文化背景,引导他们以跨文化视角分析新闻的内容和价值,或体

12、验英语影视剧中的文化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最后,对英语师范生而言,教师的教学内容更要突出“立德树人”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忽视中国文化。通过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使师范生真正具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品质。(三)实施多模态跨文化教学教师应转变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先进的线上慕课教学平台和信息技术,并结合线下的翻转课堂,引入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开展多样化的跨文化思辨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学生在查找资料时进行选择和辨认信息,进而提高自身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

13、该鼓励学生分享和讨论研究成果。通过展示和交流,以及同伴互评、生生共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合作式和辩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跨文化比较,学生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思辨意识。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对跨文化内外语教研0322023 年 11 月容和行为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内化并形成跨文化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跨文化活动,如跨文化阅读分享、情景模拟、思辨写作、主题演讲和辩论等,引导学生对跨文化知识进行讨论、反思和评价,并深入思考中外文化现象,在提高学生

14、思辨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四)完善教学模式1.第一课堂进行价值引领,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根据孙有中教授所提出的跨文化思辨教学原则,教师应将思政教育和跨文化思辨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设计,重构教学流程,以协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线上阅读文本和观看慕课视频来积累知识,然后在虚拟空间(平台)上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教师分配的个人和小组任务来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和案例开发。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融合知识传授、跨文化能力培养和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法,通过跨文化任务驱动、课堂讨论、知识讲解进行价值观引导。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跨文化任务

15、,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性,比如,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对中西文化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在小组讨论和辩论中,教师针对隐性思政育人目标进行价值和情感引导。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跨文化体验进行反思和归纳。学生需要撰写反思日志,反思在跨文化交际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并探究分析自己的外在显性行为以及内隐行为(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等),以进行自我判断和剖析,同时更深刻地了解自身所属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最终实现个人的发展。此外,教师应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测量量表,对学生跨文化知识技能、在跨文化实践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提供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其思辨能力。2.第二课堂

16、实施协同育人,锻炼跨文化思辨实践能力教师应在第一课堂之外开设第二课堂,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第二课堂旨在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将跨文化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首先,教师可以组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将在跨文化交际任务中所学到的文化感知、跨文化能力和价值观进行创造性实践,加深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的外传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媒体、公众号等平台引入时事新闻和热点话题,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英语趣配音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大赛和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将思政元素和跨文化知识融入其中,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提升跨文化

17、交际能力。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当地博物馆和红色研学基地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精神,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基础。(五)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左玲玲(2019)指出,“有效的学习评价不仅具有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功能,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跨文化思辨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应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评估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评价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跨文化思辨和思政育人元素,并须注意题目的深度和广度。评价形式可以融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观察法和反思日

18、志等方式,而终结性评价则可以采用跨文化案例分析和情境再现等形式。此外,还可以通过个人自评和同伴互评等师生互动评价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学,建立师范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评价体系。五、结语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若要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跨文化能力,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水平,将跨文化思辨能力纳入教学目标,设计多种多样的跨文化教学活动。教师还应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文化元素和思政元素,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形成第一课堂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第二课堂锻炼学生跨文化思辨实践能力的协同育人途径。同时,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中的跨文化要素和思辨要素,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最终才能培养出具备跨文化思辨能力和师风师德修养的英

19、语师范生人才。参考文献:1 段桂湘.基于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161-162.2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孙有中.人文英语教育论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6):859-870.4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3):1,17-22.5 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 J.中国外语,2015(2):1,23.6 王云洁,黄 文.跨文化思辨视域下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探究 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1(2):28-31.7 伊 蕊.在跨文化比较中培养思辨能力“中西文明比较”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J.中国外语,2014(3):91-98.8 左玲玲.在英语课堂中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途径探究 J.大学教育,2019(1):127-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