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思政理念下广西非遗文化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23748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3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理念下广西非遗文化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理念下广西非遗文化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理念下广西非遗文化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17 课程思政理念下广西非遗文化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 莫玉秀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摘要: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与责任。随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和任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既能满足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又能促进非遗项目实现传承与发展。文章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2、,以期推动高职艺术教育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关键词: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广西非遗文化;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712 广西非物质文化是广西各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广西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且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进。但是,目前广西非遗文化的现状依然十分严峻,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工作依然十分繁重。高职院校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创新平台,必须承担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可以把非遗文化作为一种

3、优秀的艺术教育资源,对于推动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就非常具备艺术性,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特有的生存性、流变功能,赋予非遗文化独特的特征与价值,并通过创新文化价值的原动力来丰富设计专业的学术素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与促进协调发展,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载体,并为环境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1。1 广西非遗文化融入环境设计艺术教学的课程思政价值分析 1.1 推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标准和教学要求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和发展,从单纯注重课程规划和课程标准的固定教学模式,转变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

4、教育走向,弘扬传统民间优秀文化,既可以实现教育的全新变革,又能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建设,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设,促进传统和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在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赋予现代教学新的思维,也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必须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1.2 满足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要 八桂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民族生活、环境和人文素质通过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是长期社会实践和发展下凝聚而成的文化符号。因此,将广西非遗文化与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现有机结合,为推动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改革注入新活力。从当代社会的发展演变来看,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正在走

5、向多元化,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交融与交错日趋明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环境艺术设计本质教学角度分析,环境艺术设计的凸显与地方教育内容、方向密切相关,如何构建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教师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把广西非遗文化与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与创新企业和满足人才需求的平衡点,有利于优化课程,提高教学质量。1.3 厚植与传承非遗文化艺术精神 将广西非遗文化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持续优化课堂教学中提高文化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让文化艺术精神得到厚植与传承。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18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

6、不仅肩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的责任,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在课堂专业技能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中融入非遗文化,落实德育教育,达到预期课堂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贯彻工匠精神。2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设计学科的建设也在发生着改变,从“室内装饰”到“建筑装饰”再到“室内设计”,再到“环境艺术”,这些都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 2012 年开始,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环境艺术设计”改为“环境设计”,至此,“设计”又回到了“本质属性”,也就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在中国 60 年的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7、和限制,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环境意识的多元化理念一直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环境设计专业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对自身研究定位不够自信。到 2012 年,全国共有将近 800 所高校开设环境美术设计专业(其中有 395 所本科,393 所高职高专)2。随着高校实施扩招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其教育劣势也越来越明显,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点:(1)专业定位不明确。当前,环境设计专业主要有室内和室外两大类。一些地方院校由于受到传统美术设计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进一步地细化与定位专业方向时出现了不合理定位专业现象。与此同时,学校受教育资源、办学水平等主客观因素影响,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加上对社

8、会和市场需要缺乏重视,导致专业定位出现盲目攀高、表面光鲜内部却极其混乱的现象。(2)缺少一个特色教育系统。由于地域经济、地理位置、学校资源等原因,使得高职院校在设置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和后续教学中出现了课程名称混杂、教学内容落后、师资结构不完善、地方文化资源利用度低等问题。虽然各大院校都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了教育改革,但是,环境设计教育还处于“美术化”教学体系的影响范畴,缺乏个性发展。(3)缺乏创新型应用人才。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从“以就业为导向”的角度,积极地进行“实践性教学”和“技能技巧”的培训,没有重视“文化素养”和“学科理论”等方面的教学。“重技术、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新”已成了社会的主流

9、,大量的毕业生因毕业后的设计水准较低,最终的工作性质成为一个“画图工匠”,导致了高质量设计人才极度紧缺。环境设计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既要重视本土文化与专业特色的结合,又要把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作为主要目的;同时,要注重文化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面对新的变化和问题,并不断地改进和丰富环境设计的教育系统,使其从根本上提高行业质量,推动专业实现多维度、多元化发展。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把握教育与科研的发展趋势 环境设计是一种跨学科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

10、在教学理念上,要重视与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尤其要将地方非遗文化资源利用好。非遗文化融入教育中,可以从文化背景、历史、变迁过程、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非物质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然后再打造成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专业课程,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蓬勃发展。3.2 融地域文化资源于课程教学 地域特色课程是把当地独有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内容以课程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其特征是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当地非遗文化。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仍然是以教师的理论授课为主,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且形式单一,难以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因此,将地方文化

11、资源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才能让课堂更具有活力。首先,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要在总体教材的大框架下,充实教材的内容,并积极组织校内外的老师、专业人员(要求了解当地非遗文化和掌握专业知识)进行教材编写,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实用性和有用性,让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运用生动的教学案例,使之与各大高校教材相协调,同时也能体现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色。比如西安的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19 铁空间就是一个融合了陕西地域文化的典型范例,通过平构、立构、色构陕西民间艺术元素“马勺”的形态,并在地铁空间中运用多种组合形式,传递着平安祥和的寓意,赋予地铁空间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人

12、与文化、地域、空间均能和谐共处的艺术美感3。高职院校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与领导者,不仅要充实课程体系,更要重视师资的培养。通过组织学术交流、专家讲座、现场体验等形式,提高教师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能充分融入当地非遗文化。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教学素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3.3 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平台 通过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大力推进“引进来”的平台建设理念。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学生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教学模式,所以学校可以

13、请当地的民间艺术家、环境艺术设计团队、艺术设计师等来参与讲课,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认识本地的非遗文化魅力和使用方法,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更多设计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要建立一个“走出去”的教育平台。学校要鼓励学生到户外活动,例如组织他们参观广西博物馆、艺术馆、电影资料馆、人文遗址,考察非遗遗址和发源地,走访民间非遗继承人,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当地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本地学生更容易产生归属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到民间艺人工作地方去寻求体验感,比如在现场观摩他们的创作,了解他们的创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最后,构建网络教学的现代化平台,在“互联

14、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将广西非遗文化与环境艺术教学相结合。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授课,并邀请专业人士通过抖音或其他平台进行直播讲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使用更多的资讯科技。例如,可以运用虚拟技术进行虚拟场景设计,刺激学生多重感官,加深对地域非遗文化的认知,获取不一样的情感体验。3.4 加强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高度重视实践性设计能力的学科,学科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服务,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将在本地工作。要促进地域非遗文化与环境设计学科实现融合发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有利于培养适应

15、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设计,并通过实际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认识到观众的设计需要,并通过自己的亲身设计来提高工作参与感,体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复杂性和艺术性,便于后续学习课程时能应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二是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总的来说,面向市场的环境艺术设计企业可以深入挖掘出符合当地非遗文化的元素,并用于作品设计中,受众有较高认可度。通过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引进企业中优秀的设计人员来提高和学生的交流水平,让他们能有更多实践机会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状况,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

16、我国环境设计教育要想跟上新时代发展进程,就必须在传统文化中寻求一个切入点,把非遗文化与教学相结合,寻找二者的联系来展开教学,建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专业,推动设计行业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张钰.环境艺术设计中客家文化的融入研究J.文化产业,2022(32):166-168.2梁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09):64-66.3郑海霞.地域文化传承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08):33-35.基金项目:桂职院(2022)133 号 223212,课程思政背景下广西非遗特色元素融入高职设计类课程的应用研究与实践-以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为例。桂教科学 202140 号 2021ZJY1585,广西教育科学规划 2021 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