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89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9卷(总第3 6 4期)郭晓玲,等:“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第3 9卷 第6期V o l.3 9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 OUR NA LO FCHE N G DU NO RMA LUN I V E R S I T Y2 0 2 3年6月J u n.2 0 2 3“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郭晓玲1,吴 凯2(1.贵州医科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2.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摘 要:“数字利维坦”以信息释放来建立行为控制,以技术释放渗入到数字生活,以价值释放来控制数据治理,其实质是数据技术的异化

2、。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传播和治理层面可以与“数字利维坦”建立关联,它以一种软性力量发挥作用,可以防止“数字利维坦”的渗透。“数字利维坦”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制于数据,主要表现为:以“数据杀熟”分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共识基础、以数据偏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阻力、以数据垄断挤压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空间。要切实增进思想政治教育预见洞察数据的能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组织数据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治理数据的能力,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规避“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关键词:“数字利维坦”;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数据治理d o i:1 0.3 9 6 9/j.i s s n.2 0 9 5

3、-5 6 4 2.2 0 2 3.0 6.0 0 3中图分类号:G 4 0-0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0 9 5-5 6 4 2(2 0 2 3)0 6-0 0 1 7-0 8托马斯霍布斯(T h o m a sH o b b e s)的 利维坦 一书一经问世,就引发了人们对强势国家的关注、讨论和批判。当人们用“利维坦”来形容数据时,通常意味着数据会成为强势的工具,人们既在数据中发现和利用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同时又被数据所驱使和控制。这样,人们在数据洪流中逐渐丧失了掌控能力,造成了社会的分裂与危机,这种现象被称为“数字利维坦”。“数字利维坦”的形成,离不开以大数据技术为核

4、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由此衍生出的数据杀熟、数据偏好、数据垄断及数据霸权等现象,无不折射出大数据技术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者认为:“数字利维坦 在逐渐消解虚拟社会的基础上,也给现代社会带来新的危机 对社会分裂不断地推波助澜。”1可见,“数字利维坦”一旦形成,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就会伴随数据洪流成为阻挡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实际上,数据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善恶之分,关键在于数据的用途,这就涉及人们如何使用它的问题。在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内在优势,从算法视角出发,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发展2,又要解决“数字思政”遭遇的现实难题,即“要平衡数字技术的碎片化形态与教育目标的共性

5、价值、数字技术的动态敏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连续、数字技术的虚拟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旨归之间的矛盾”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数字空间施展其价值引领力和影响力,并积极应对“数字利维坦”带来的风险。一、“数字利维坦”的技术实质“数字利维坦”以技术的可操纵性来完成对社会发展的控制,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众多精神产品都笼罩在“数字利维坦”的阴影之中。立足数字技术的“数字利维坦”,其实质是数据异化,它可以通过信息释放、技术释放和价值释放的形式对人们进行控制。71*收稿日期:2 0 2 2-1 1-0 9 修回日期:2 0 2 3-0 2-2 4 基金项目:2 0 1 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

6、年项目(1 9 C K S 0 3 9)作者简介:郭晓玲(1 9 9 0),女,布依族,贵州清镇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吴 凯(1 9 8 8),男,河南桐柏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第一,“数字利维坦”以信息释放来建立它对人们的行为控制。就单个数据而言,它尚不足以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数据的使用简化了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分析过程,它在互联网端口将人们的行为分析视为一组可计算的信息,在释放过程中进行编码交易,借助计算结果完成对行为的进一步控制。但信息释放并不能完整说明行为的最初动向,也不能确保行为背后个人或群体思

7、想动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行为分析而言,“数字利维坦”通过大量数据的关联作用,根据用户和市场的需要,聚焦于能够产生大数据现象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可以在信息释放中产生数据循环效应的行为,并对其实施控制。显然,“数字利维坦”将一切行为都变得可计算、可交易和可重组,忽视了人在数据面前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实践性。第二,“数字利维坦”以技术释放渗入数字生活。数据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基于数据平台进行加工、开发与应用,可带来巨大的价值,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4。在技术释放过程中,终端不仅可以将人们生活需要的数据进行定制和加工,而且可以在持续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改写表现形式,使人们的生活数字化。

8、数字使其与人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段经历和每一个目标都发生深度关联,使数据的技术维度与人们的生活服务体验相融合。从技术层面来讲,“数字利维坦”利用生活的外围环境,使人们笼罩在数据关系的氛围之中,似乎一切生活体验都是为数据而生,都是数据转换的结果,唯有数据才能揭示生活体验的内涵。从生活体验层面来讲,“数字利维坦”将人们与现实生活相剥离,人们的日常行为都被数据记录下来,在不断深入数字空间的同时,与其他非数据应用工具愈发疏远。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会失去生活的层次感和主题感,而在数字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单向满足数据赋予生活的技术需求。第三,“数字利维坦”以价值释放来强化数据治理。没有价值的数据不仅

9、不会被人们重视和利用,而且极有可能导致数据治理效率低下。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需要将它投入到生产、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并在大规模数据统计、分析和预测中释放数据红利,使人们能迅捷地识别数据、利用数据和处理数据。“数字利维坦”的价值释放受制于数据的处理时间长短,一般而言,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处理的数据会释放大量的价值,此类数据价值最为纯粹和有效,因为它们不仅传输的速度快,而且有利于数据治理精准定位。“数字利维坦”对数据处理的时效追求是天然的,它并不会因人们主观需求的存在而发生改变。这一逻辑建立在两个方面的基础之上:一是控制数据处理的算法基础,通过算法赋能数据处理,使数据处理更具稳定性和隐秘性,

10、甚至通过算法监视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二是控制数据处理的深度挖掘,建立流程化的多源数据网络,这是确保其直接为“数字利维坦”服务的重要途径。二、“数字利维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已被应用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利用数据不断扩大与人交往的范围。当数据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时,它也必将接受社会的检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人进行思想引领、文化培塑和价值建构的实践活动,在观念、传播和治理层面,可以与“数字利维坦”建立关联。第一,在价值观念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算法赋予“数字利维坦”价值理性,尽可能弱化“数字利维坦”的单向度输出,创建一个安全、平等、自由和友善的网

11、络交往空间。“观念是能够在令人费解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义。”5也就是说,观念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抽象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通过判断工具转化为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为人们立足观念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开辟新的道路,使人们的实践行为具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不可否认,数据有其合理性,它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率,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数字空间的呈现方式。但凌驾在数据之上的“利维坦”却主张算法高于一切,试图依靠算法解读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变化规律,过分强调算法预测在数据赋能和信息转化过程的作用,使技术成为分析人们思想与行为变化规律的主导性工具。如果一切知识、思想和价值均需要经过算法处理后才会

12、产生实际功用,就丧失了数据本应有的人文情怀和价值温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数字利维坦”而言,并不仅仅是81第3 9卷(总第3 6 4期)郭晓玲,等:“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一种软性力量的入场,不会试图通过思想观念的力量对“数字利维坦”进行改写,而是倡导在算法介入之前,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数据之中,以代码形式使数据蕴含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数据传输过程体现更多的价值理性,唤起人们在数字空间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数据在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确立人们对数据进行理性选择与运用的能力,避免“数字利维坦”对人们思想与行为的负面诱导,释放现实个人作为行

13、为主体的数据理解力和行动力。第二,在信息传播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算法在数字空间进行价值的正向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时空对话、空间交往和关系塑造开展有针对性的育人实践,形成基于社会现实的交流圈、兴趣圈、爱好圈和职业圈等,使深受“数字利维坦”影响的人们尽可能免受算法霸权和算法黑箱的困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价值、目标的传播实践”6,这是一种新的交流形式,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强化人际交往的行动效果,实现对用户政治思想的浸润、价值的传播和灵魂的浇筑。然而,“数字利维坦”技术至上的理念极易导致数据传输陷入绝对权威的境地,如用数据分析的竞争法则剔除掉那些不

14、被人们看好的信息。这种运行规则会不断强化特定群体的数据传输偏好,通过数字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捆绑销售,以满足“数字利维坦”强大的利益侵占需要,最终导致数据滥用和数据霸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利维坦”关联的存在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数据发送、接收和转换的全过程,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与数据传输形成良性互动的循环系统;另一方面,是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价值引导人们理性规避“数字利维坦”的算法倾向,从事前、事中、事后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分嵌入,并使这一过程转化为对数据有启迪、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的过程。这种带有温度且有别于“数字利维坦”的传播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

15、人们在数字空间的情感、利益及认同需求。面对“数字利维坦”的冷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形象化的方式增加其亲和力,使之更有人情味,更加接地气,让人们感受到来自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和意义。第三,在数据治理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议题设置在数字空间形成舆论场,通过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尽可能弱化“数字利维坦”对舆论的操控,以积极、正向、亲民和多元的内容不断反映人们的诉求,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同。数据治理有多种用法,人们对治理也有多种理解方式。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的治理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能够介入“数字利维坦”并对其发挥作用,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利维坦”直截了当地以算法划定人们的

16、行为角色和行动界限,不再考虑作为现实生命个体背后的能动意识和主体自觉。也就是说,人们在“数字利维坦”的目标管控之下是一种单向度的个体,并不具备主动参与数据治理的条件和能力,数据的发送、接收和转化都是强加给个人的。与强势的“数字利维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更多强调软性力量的无声浸润,虽然其约束能力有限,不具有法律法规上的强制力,但却可以利用人们对数据的需求,尤其是结合人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主动建立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相关议题,遵循数字空间的运行机制对内容进行设计,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空间的育人作用。如思想政治教育及时跟进重大网络热点事件,保持与传统媒体、自媒体和智媒体的密切互动,发挥

17、意见领袖的号召力、作用力和影响力,使与该议题相关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实现最大范围的有效传播。除了积极回应负面舆情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可借助事件设置新议题,引领舆论导向,掌握舆论领导权和话语权。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从治理原则、参与主体、行动框架和治理目标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增加数据攸关方同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协商与互动,在满足人们数据需要的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对数据信息和意识形态的掌控能力。三、“数字利维坦”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风险“数字利维坦”使个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制于数据,个人很难自主利用数据展开有利于自身的行为实践,只能勉强在数据杀熟、数据偏好和数据垄断中寻找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也给

18、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91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一)数据杀熟分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共识基础数据杀熟是指平台(如电子媒介、互联网等)在数据发送、接收和转换过程中,对数据涉及的内容、知识和信息进行区分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目标用户群体的数据推送获取更大的利益。实际上,数据杀熟潜藏着一套成熟的运行规则,即人们使用的数据越多,在数据中留下的痕迹就越多,因而越容易被数据感知、记录和分析,越容易被数据算计,沦为“数字利维坦”技术转变之下的工具。第一,数据杀熟惯用“老数据”分析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它并不会立即与“新数据”充分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共识面临“非结构化数据”的困境。

19、价值共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空间凝聚人心的基础,如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和文化培塑都可以视为价值共识的重要构成。数据杀熟将人们对数据的严重依赖纳入其扩大数据源的关键步骤,利用“数据+算法”对现有目标群体进行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分析和提取,并尽可能地绕过“新数据”来确保“老数据”在数据杀熟中的稳固地位。在这样的数据环境中,因数据衍生出的思想、知识和价值完全受制于“数字利维坦”的杀熟需要,导致诸多数据既不能从客观立场反映人的思想与行为变化,也不能利用数据发送、接收和转换的过程为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在数字空间发挥思想引导、价值导向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新数据”不断被“老数据”压

20、制,尤其是当数据成为杀熟工具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从“新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很难通过数据融合、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追踪和分析,只能被迫依靠“老数据”进行信息推导,从而出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困境。第二,数据杀熟采用“数据标注”“隐私窥探”的手段,抬高了人际交往的信任成本,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共识处于数据发送、接收和转化的“阴影化过程”7之中。“数据标注”和“隐私窥探”是数据杀熟的惯用伎俩,尽管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数字利维坦”在资本市场的利益需要,但却无法满足人们对海量数据的质量需求,不能根据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动态变化来揭示“数据发生了什么”“数据为什么发生”和“数据将会

21、发生什么”等问题。实际上,“数据标注”和“隐私窥探”难以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信任关系,因为在“老数据”面前,任何个人都可以被“数字利维坦”所利用,都可以成为数据发送、接收和转换过程的利用对象,其后果就是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利用的数据,逐渐成为被“数据标注”“隐私窥探”的“二手数据”。此类二手数据通常缺少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不仅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凝聚人心提供价值共识,而且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与漏洞,缺少对思想与行为的客观分析能力,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数字利维坦”控制的尴尬境地。(二)数据偏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阻力数据偏好是指数据在发送、接收和转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愿望、态度、情感和选择。在

22、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利用数据偏好可以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需要的信息。然而,“在过滤结果之外,还有太多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全知的东西”8,这就是“数字利维坦”下数据偏好带来的缺陷。第一,数据偏好无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难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要着眼于公众的兴趣点,以及如何利用兴趣点增加数据的“悦读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数据中的人文情怀。然而,数据偏好往往采用一种满足自我需求的过滤方法,将有利于“数字利维坦”的信息推送到前端,借助算法规则任意调整数据的增减排序,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深入程度。这样一来,“数字利维坦”就会利用数据偏好造成公

23、众的情感体验、情绪反应和利益诉求均走向“失真”,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冲破“数字利维坦”的“数据迷雾”来获取最客观、最真实、最全面的效果,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极有可能在“失真”数据中逐渐丧失有效性与实效性。一旦内容设置难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在海量数据中占有主动权和领导权,而涉及重大政策或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则会被“数字利维坦”湮没在数字海洋之中。第二,数据偏好弱化了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全样本数据的敏感度。从育人效果来看,内容设置谋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们对数据的关注、理解和接受程度,需要充分发挥数据的注意力效应,在数据内容方面进行议题强化。然而,数据偏好的“以

24、管窥天”不断激发“数字利维坦”的02第3 9卷(总第3 6 4期)郭晓玲,等:“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利益动机,它或明或暗地通过数据推送来刺激人们的紧张情绪,赋予“数字利维坦”引领舆论的主导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数据偏好的纠偏能力,甚至可能采用夸张和歪曲等手法描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诱导人们对其产生抵抗情绪和防御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海量数据支持,以数据的普遍性、广泛性和代表性来确保内容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数字空间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数据偏好打破了这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会逐渐丧失对数据敏感度的把握,人们就会在数据偏好的诱导之下丧失

25、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影响其实效性。(三)数据垄断挤压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的空间数据垄断是指数据经过算法技术加工之后,经由网络媒介等平台发送、接收和转化,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垄断现象。数据垄断存在两种类型:一是平台垄断,平台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数据进行流量控制;二是算法垄断,算法按照黑箱操作直接决定什么样的数据可以应用于平台,甚至通过加密手段禁止平台、用户和市场获取数据。数据垄断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被截留在表层,难以激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对“数字利维坦”的抑制作用,给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带来负面影响。第一,数据垄断遮蔽了数据发送、接收和转

26、化的可视化进程,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大数据“日益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厘定了一条从数据写真、渲染、交互、表达到数据可视化的改革进路”9,强调通过深度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思想、观念、立场和价值,利用可视化手段将其完整展现出来,以增强数据的传播效果。然而,数据垄断却利用平台、算法等技术优势,在内容获取、信息编码和版面设计方面对数据实施垄断,导致数据缺少形象化的信息图示及一定的美感,使人们的需求同数据传输处于割裂的二分状态。这将会产生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充分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人们展开鲜活、生动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难以在海量数据中挖掘优秀案例对人们展开具有针对性的

27、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的数据获取途径;另一方面,数据垄断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根据教育对象的需要来选择精准的数据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服从于数据垄断。此外,教育对象在数据变化中无法感知可视化的内容趋向,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的数据流畅度。第二,数据垄断难以完整地呈现事关国家政策、社会福祉和人民利益的数据信息,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数据选题的精准把握。数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数据能否对公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解释力,也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利用数据积极开辟精准发挥作用的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必须以广泛收集、有效转化、智能分析教育大数据为基础”1

28、 0,立足数据选择综合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的空间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空间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从数据的价值存在而言,数据来源的多源性、广泛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开放性数据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才得以进行数据甄别和筛选,为其精准发挥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然而,一旦数据处于垄断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数据结构和沟通机制就会被压制,数据选择就会成为服务于“数字利维坦”的单向度存在,无法在思想性、政治性、社会性和价值性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提供空间支持。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所获取的数据,只不过是经历了“数字

29、利维坦”之后的弃用数据,不仅没有普遍说服力,而且极有可能丧失客观性和代表性,难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四、应对“数字利维坦”的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数字利维坦”旨在使数据成为服务于技术的统治工具,它不仅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数据发送、接收和转化过程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建构,对算法的崇拜也将会弱化人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数字利维坦”进行较为深刻的批评、分析和重构,提升其洞察数据、组织数据和治理数据的能力。(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预见的数据洞察能力洞察数据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和数据内容的优质,以预见的方法提高数据选12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择的

30、适切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预见具体数据生成的动态过程,并深入对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知识和事件的考量,还要关注人们如何在数据中发现现实和价值。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预见要洞察数据背后的“人”“事”关系,应以适切的方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数据的关系维度。数据可以表征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做事,人形成多样的社会关系”1 1,当人进入数据世界,就相当投身于符号化的社会关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对数据的洞察,实质上就是对寄身于数据世界中的人的社会关系的考察。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预见要洞察关于“人”的数据,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从数据分析中提炼出来,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向度规定“人”在数据世

31、界的行为动向,并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预见的作用要素;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预见要洞察关于“事”的数据,把“事”外化为人在数据世界的行事原则,提升人在“事”中的主体自觉,以“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预见的作用范畴。“人”在“事”中交往,“事”因“人”而存在,“人”与“事”在数据世界的结合,可以避免数据杀熟对个人利益的侵害。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预见要洞察数据的发送、接收和转化过程,应以适切的方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对数据的监督机制。数据需要被监督,失去制约的数据不仅会对整个数据世界造成危害,而且极有可能给思想政治教育发出错误信号,产生不可控的行为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预见对数据的洞察,就是对

32、数据进行监督,使其保持客观性、真实性和一致性。在数据发送、接收、转化过程始终遵从价值理性的规约,既要依靠数据自动化程序作出分析和判断,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预见的指引下设计和处理数据,最大程度避免“数字利维坦”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预见要洞察数据背后的隐秘信息,运用识别、评估、筛查和过滤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预见要洞察数据背后的关联信息,利用价值共识在用户和市场之间建立“强关系”,实现数据效益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同步达成。将数据置于监督之下,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预见对数据的掌握、运用和处理能力,也避免了数据杀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共识的破坏。(二)优化思想政

33、治教育叙事的数据组织能力组织数据主要是指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把数据表现在现实世界,使其作为一种语言和符号向人们呈现出来。在数据世界,语言和符号利用各自的媒介优势为人们展现具象的、大容量的内容,也为人们观察事件、表达情绪及参与体验提供了窗口,是数据延伸至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媒介工具。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要聚焦数据语符关系的政治担当,构建数据世界的政治话语。政治担当意味着数据除了要通过语言、符号、图像和文字来传递一定的信息,还要立足数据本身为政治活动服务,推动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价值彰显。从语言角度来讲,数据要以可视化的方式将政治价值、政治文明和主流意识形态嵌入计算机语言中,并与

34、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联系起来,构建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实践场域。从符号角度来讲,数据要直接同政治权利建立联系。对于政治权利及其他政治活动进行分析和挖掘的数据,通过符号使其获得一定的表现能力,并着眼于数据发送、接收和转发过程的政治意蕴。语言和符号赋予了数据政治化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中,要围绕语言和符号对政治生活进行数据传输,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用政治话语阐释数据,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在数据世界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要呈现数据在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政治意义,用主流意识形态掌握数据。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要重视意

35、见领袖对数据语符关系的传播影响,制定分众化的内容架构。数据语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意见领袖对人们的作用与影响,如果任由“数字利维坦”对意见领袖进行控制和误导,人们极有可能陷入盲目追求阅读率、曝光率和吸引率等技术化、工具化的境地之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对数据的组织,要力图冲破“数字利维坦”的狭隘视界,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叙事方式,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数据的引导力和作用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要寻找数据语符关系中易变的媒介要素,揭示此类要素同意见领袖、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联系,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对意见领袖22第3 9卷(总第3 6 4期)郭晓玲,等:“数字利维坦”的风险

36、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影响,提出分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要建立传播机制,确保数据的正当性,使数据语符关系始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下予以呈现,为人们提供直观、积极向上的信息内容。这不仅有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而且有助于增加分众化内容对用户的数据黏性。(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的数据治理能力治理数据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对“数字利维坦”的治理过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数据杀熟、数据偏好、数据垄断的引导、纠偏作用。从结果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提升数据的加工能力,就是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的价值观能够在数据发送、接收和转化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把更多的数据纳入思

37、想政治教育作用范畴,以达成其治理数据的目标。第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数据的解释原则,使数据加工凸显内容对用户的接近性,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要依据数据的发送、接收和转化方式,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解释原则,在治理过程中阐释、说明、判断和分析数据的立场、方向和观念,既要对劣质数据及时进行干预;又要借助数据预测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作出趋势性解读,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精确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开展。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要寻求从多角度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尤其是要对数据来源进行甄别和筛选,清楚掌握数据的结构、内容、格式及变量的位置,使数据加工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因

38、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数据的加工能力,一方面,要聚焦数据世界的风险变化,全面呈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动态融合;另一方面,要强化数据流转,打通数据世界的内部壁垒,将可控制、可量化及可变现的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作用下逐步开放和共享。第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数据的体系化建设,提升数据加工和利用效率。数据治理体系化建设致力于打破数据霸权和消解数据鸿沟,用组织化的方式培养数据主体的学习能力、参与能力、沟通能力和运用能力,因为“对能力发展的要求一直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要求”1 2。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数据要打破平台和流量对数据加工的垄断局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数据挖掘的驾驭能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

39、原理与方法分析人们的行为,扩充数据加工的活动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成为大容量、高质量数据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治理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数据要使人们普遍感受到数据世界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价值性,促使数据主体选择独特的加工方式和具有宏观视野的传播方式,并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化来带动治理数据的深入。良好的形象可以激发人们关于数据世界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助推数据加工迈向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治理的视野。五、结语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数据垄断、数据霸权和数据黑箱等问题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数字利维坦”是大

40、数据走向“异化”的结果表现,它在内容、知识、信息的生产、发送、接收和转化过程中,不断地对人们施加影响,使人们陷入“数据异化”的境地。对“数字利维坦”风险的治理措施有多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应对手段,在思想引领、文化培塑和价值导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一种软性力量应对“数字利维坦”的风险。由于大数据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数字利维坦”风险的应对过程也将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空间的作用将会受到限制,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如能积极参与到数字空间的治理过程,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空间的现代转型,通过议题设置、提升传播力和拓展应用场景等方式,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空间的作

41、用实效。参考文献:1 郧彦辉.数字利维坦:信息社会的新型危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 0 1 5,1 9(3):4 6-5 1.2 张驰.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发展的算法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 0 2 2(9):4 5-5 1.32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3 汤潮,赖致远.“数字思政”的内涵生成与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 0 2 2(1 0):9 7-1 0 1.4 梅宏.数据治理之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2 0:1 6.5 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2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 0 1 5:1 1 9.6 吴凯.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研究D.

4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 0 2 0:2 6.7 巴赫曼,肯珀,格尔策.大数据时代下半场:数据治理、驱动与变现M.刘志刚,刘源,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 0 1 7:1 0 0.8 温伯格.知识的边界M.胡泳,高美,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 0 1 4:2 2.9 王丽鸽.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发展的阈论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 0 2 0(9):5 8-6 3.1 0 丁凯,宋林泽.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机理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 0 2 0(6):1 0 1-1 0 5.1 1 杨国荣.人与世界:以事观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2 1:6 8.1 2 库尔巴

43、里贾.互联网治理M.鲁传颖,惠志斌,刘越,译.7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1 9:2 1 5.T h eR i s k so f D i g i t a lL e v i a t h a n a n dI t s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R e s p o n s eG U OX i a o l i n g1 WUK a i2 1 S t u d e n tW o r kD e p a r t m e n to f t h eP a r t yC o mm i t t e e G u i

44、z h o u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5 5 0 0 2 5 C 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 G u i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5 5 0 0 2 5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e s s e n c eo f d i g i t a lL e v i a t h a n i st h er e s u l to fd a t a

45、t e c h n o l o g ya l i e n a t i o n w h i c he s t a b l i s h e sb e h a v i o r a l c o n t r o lw i t h 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l e a s e i n f i l t r a t e sd i g i t a l l i f ew i t ht e c h n o l o g yr e l e a s e a n dc o n t r o l sd a t ag o v e r n a n c ew i t hv a l u er e l e a s

46、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c a nb e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h e d i g i t a lL e v i a t h a n a t t h ec o n c e p t u a l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a l a n dg o v e r n i n gl e v e l s a n di tw o r k sa sas o f t f o r c et op r e v e n t t h e i n f i l t

47、 r a t i o no f t h e d i g i t a lL e v i a t h a n T h e d i g i t a lL e v i a t h a n m a k e sa l l t h et h o u g h t sa n da c t i o n so f i n d i v i d u a l s s u b j e c t t od a t aa n ds u b s e r v i e n t t od a t a D a t ak i l l i n gd i v i d e s t h ev a l u ec o n s e n s u sb a

48、s e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D a t ap r e f e r e n c ei n c r e a s e st h er e s i s t a n c e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c o n t e n t s e t t i n g D a t am o n o p o l ys q u e e z e s t h es p a c e f o r i d e o l o g

49、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t op l a ya c c u r a t e l y T oa v o i dt h er i s ko f d i g i t a lL e v i a t h a n a t t h e l e v e l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t i sn e c e s s a r yt oi m p r o v et h ea b i l i t yo fi d e o l o g

50、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t of o r e s e et h ei n s i g h to fd a t a o p t i m i z e t h ea b i l i t y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n a r r a t i v e t oo r g a n i z ed a t a a n de n h a n c e t h ea b i l i t y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