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交易成本经济学范式的多国企业经济理论评述.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11813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易成本经济学范式的多国企业经济理论评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交易成本经济学范式的多国企业经济理论评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交易成本经济学范式的多国企业经济理论评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交易成本经济学范式的多国企业经济理论评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交易成本经济学范式的多国企业经济理论评述2010-05-20 17:32:34摘要 威廉姆森于2009年成为交易成本理论学界又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源自其使有关治理问题和企业边界问题的研究在过去30年中成为经济学研究热点和理论前沿的贡献。其实,从多国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更能明显地辨识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轨迹。本文以交易成本概念、科斯交易成本思想和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为线索,对多国企业理论发展的学术脉络和内在联系进行了重新梳理。(联合论坛北京)2009年,威廉姆森继科斯、诺斯之后,于2009年再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交易成本理论对于经济学发展的贡献得到全面肯定。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奠基人

2、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雏形,交易成本分析方法而后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标准分析方法。威廉姆森本人算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重要发展者和集大成者,他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努力将交易成本经济学推向顶峰和辉煌。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的,威廉姆森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开创性贡献在于,发展了一种崭新的理论,将企业视为解决冲突之结构,使有关治理问题和企业边界问题的研究在过去30年里成为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理论前沿。事实上,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以交易作为分析单位,将制度作为考察对象,可以轻易地应用于其他能够以制度作为解释变量或被解释变量的研究主题,其应用与影响范围之广泛,无疑是其获得认可和殊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个20

3、世纪70年代,多国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明显带有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烙印,科斯与威廉姆森的概念、框架和思想的影响在多国企业理论内部的竞争中更体现出解释力和竞争力。多国企业理论,俗称跨国公司理论,确立于上世纪60年代,时属国际经济学范畴,研究多国企业的存在并用以解释国际投资的方向和动因。此阶段的多国企业理论属于新古典方法的产业组织理论范式时期。从60年代末开始,科斯与威廉姆森的思想逐渐渗透人多国企业理论领域,尤其自70年代中期以来,基本形成了以Buchley&Casson(1976)与Rug-man(1981,2003)为代表的以交易成本为核心概念的多国企业内部化论和以Hymer (1968)与Hen-

4、nart(1982,2000)为代表的由交易成本框架组织起来的多国企业交易成本论,总共四个分支、两个基本理论方向。其中,Hymer基本沿袭了科斯的思想传统和分析框架,而Hennart则是典型地继承了威廉姆森版本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思想传统。这些貌似但实际相互竞争的理论历经了约30年的发展,除Hymer在70年代英年早逝外,其余的三个分支至今依然不断丰富和改进。本文即是在威廉姆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令世人重温交易成本经济学思想光辉的时代背景下,就该学派对多国企业理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做最新的梳理和评析。一、交易成本与新古典方法的内部化理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交易成本概念已经明确地进入了多国企业理论

5、的构建和发展。Buckley& Casson(1976,1998a,b)和Rugman(1981,2003)是多国企业内部化论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其各自的内部化观点中都承认科斯的影响。虽然,事实上,他们从科斯那里继承的只是交易成本的概念内涵和分析模式,并非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一)交易成本概念与Buckley&Casson的内部化理论Buckley&Casson(1976)在论述其“市场内部化经济学”时认为,由于“在一定条件(如规模收益非递增)下”,通过完全竞争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因此企业以寻求效率为动机进行市场内部化的必要条件是外部市场不完善。内部化规避了不完善的外部市场,避免了因市场

6、不完善导致的低效率,进而产生了内部化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成本会抵消潜在的利益,因此,企业的最优规模被确定在进一步内部化的成本与利益相等的那一点。企业跨越国界进行内部化时创造了多国企业。这就是他们解释多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逻辑。学术渊源上,Buckley&Casson的内部化观点源于科斯在企业的性质(1937)-文中将企业解释为节约交易成本所产生的组织形式。他们也承认其“市场内部化的经济学”得益于科斯等人的经典分析,同样以“企业替代市场”的逻辑为基础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照此逻辑,他们的内部化理论是将跨国公司解释为出于节约交易成本的效率动机而产生的经济组织。需要强调的是,二人

7、将替代市场的企业等同于内部市场,认为多国企业相当于内部市场,内部价格的协调作用是效率改进的来源。这一点同科斯对劳动合同和管理协调的关注显著不同,也有别于Hennart(1982,2000)将企业视为等级结构。不过,Buckley&Casson在分析模式上同科斯的开山之作一脉相承确是显然的。(二)交易成本概念与Rugman的内部化理论Rugman(1981)将经济理论应用于国际投资问题,其内部化观点建立在极强的假设之上,他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国际贸易纯理论相反,自由贸易被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所破坏,并由多国企业取而代之。在Rugman看来,针对外部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或外部市场的缺失,相应的

8、解决方案是以管理指令制定内部(转移)价格,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即所谓的内部化。他指出“科斯(1937)在其原创论文中显示国内公司可以规避常规市场并利用内部价格以克服外部市场上过度的交易成本,为避免这些成本,企业的管理团队可以使用管理命令确定内部(转移)价格。”但令人遗憾的是,Rugman未能明确意识到科斯(1937)强调以权威的协调功能替代市场价格来引导资源配置,在自己的著作中肆意篡改并杜撰了科斯(1937)的相关论点,更未能阐明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的充分理由。这说明Rugman的内部化论点同科斯(1937)的真正观点并无联系,不过是使用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而已。(三)内部化理论中的交易成

9、本概念内部化学者Buckley&Casson(1976)和Rug-man(1981)虽都认为多国企业的存在即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企业替代市场,但他们所说的企业在内涵上只是作为外部市场替代物的内部市场。尽管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和分析模式在他们的理论构建中都有使用,但科斯意义上的企业概念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有,Buckley&Casson(1976)与Rugman(1981)的内部化观点都以市场为分析单位,着眼于市场不完善对配置效率的影响,其推理依赖新古典经济学,最终提出以(内部的)市场替代(常规的外部)市场。所以说,他们的内部化理论虽然使用、并在其理论构建中严重依赖交易成本概念,但是依旧以市

10、场作为分析单位,依赖新古典的理论方法,最终使得多国企业内部化论从理论方法和学术渊源上有别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真正受到交易成本理论影响的多国企业理论包括科斯思想传统下的Hymer观点和威廉姆森思想传统下的Hennart观点,以下分别进行介绍。二、科斯思想传统下的多国企业理论(一)Hymer的多国企业理论介绍Hymer作为多国企业理论的开创者,其早年博士论文(1960)的观点早已进入教科书,并被冠以产业组织方法的标签。然而,Hymer(1968)的交易成本思想被世人发现至今仅20年,且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传播。Hymer是最早将科斯(1937)的交易成本观点应用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研究的。在沉寂了大约

11、30年之后,该论文最初的法文版被Horaguchi&Toyne (1990)与Casson(1990)等人发现并刊行英文版译文。至此确立了Hymer作为直接投资理论交易成本方法先驱的地位。例如HoraguchiToyne (1990)指出,“通读Hymer的博士论文和其有关科斯的著作”可以发现Hymer运用“科斯的企业与市场理论”并同时考虑“管理资源”的作用以解释多国企业。Hymer(1968)在其引言中明确界定了该文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即吸收并明确地运用科斯(1937)的思想,以企业作为研究角度,将企业视作协调生产活动的组织,企业家的“管理”与“市场”是相互替代的协调方式,并将企业理论和寡

12、占理论共同运用于贸易与国际投资问题。照其说法,之所以企业家协调生产活动更为有利可图是由于市场不完善。依据新古典边际分析方法,企业的最优规模由(管理的)边际规模优势为其边际管理成本抵消这一条件确定。同样在Hymer(1968)看来,企业或市场是制度选择问题,利用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对于选择协调生产活动的方式,进而对于企业规模和范围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Hymer列举出利用市场所涉及的若干典型成本,如发现顾客、议定价格、控制质量及组织运输和交货等活动所需耗费的经济资源,此外,隐含的信息不对称还可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Hymer提及的这些成本以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术语表述即所谓的搜寻与议价成本、监督与执行合

13、同等形式的交易成本。Hymer认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成为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的障碍;其二是通过市场方式,即许可转让方式利用优势存在许多缺点。实际上,Hymer在其早年的博士论文(1960)中也曾集中阐述了以许可转让形式利用优势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其中,以许可转让的劣势作为部分理由来阐述直接投资的部分反映了其早期的交易成本思想。Hymer(1960)就曾明确提出“企业将市场内部化或取而代之”。这种观点的实质就是“市场与企业”二分法。正是基于“市场与企业”的二分法,Hymer将市场许可转让和企业直接投资看成是利用优势的替代方式。Hymer(1968)在“大企业发现

14、了如何发展”这一部分中,首先从典型的美国公司整体的规模成长人手,阐述企业家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企业规模成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内在逻辑上,这些内容紧密结合其将(管理的)规模经济简化为信息效率问题的观点,旨在进一步阐发其提出的(管理的)规模经济效果在企业规模确定中所起作用的论点。在以欠发达国家市场不完善的例子结束这一部分之前,Hymer做出了如下经典总结:“如果市场完善,则上述原因无一存在只有当市场不完善且企业规模大到足以意识到诸不完善时,才需以多国企业的管理结构替代市场联系。”(二)Hymer交易成本思想的学术渊源从以上回顾可以看到,科斯思想和分析模式在Hymer的多国企业理论中体现得非常完整。也不难

15、看出,在学术渊源上,Hymer的内部化观点同科斯(1937)的思想联系密切。虽然Hymer在其博士论文中并未明确提及科斯(1937),但提出的观点“企业将市场内部化或取而代之”与之类似;而Hymer(1968)后来则明确引用了科斯(1937)的观点,并将其文章第一部分的标题命名为“企业是节约市场成本的工具”。可见,Hymer沿袭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市场与企业”二分法,也基本遵循了科斯(1937)从企业“是否有利可图”的角度选择交易模式的思路,明确指出从企业的角度研究问题。总之,同科斯(1937) -样,Hymer(1968)体现出原始粗糙的交易成本思想。这同Hennart的多国企业理论所体现的

16、威廉姆森思想具有显著的差异。三、威廉姆森思想传统下的多国企业理论(一)Hennart的多国企业理论介绍Hennart是跨国公司理论内部化交易成本方法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在早期的时候使用“内部化”一词(1982),后期则改作“交易成本理论方法”的提法(2000)。其观点以交易作为分析单位,对给定的交易进行分析。Hennart认为,对于给定的交易,不同制度(市场或企业)以不同的方式(价格或等级结构)组织交易会经受不同的成本,内部化理论应当解释为何企业在组织交换上是更有效率的制度。Hennart指出,价格制度可以无成本地完成任何组织制度都必须完成的三个任务,即告知每个人以他人的需要、补偿其生产性质

17、的行为和抑制议价。但是,知识的不完善造成人的“有限理性”,使得交换标的的价值不能准确度量,进而导致价格信号的瑕疵,价格体系无法将社会产品最大化。有限理性使得价格信号存在瑕疵,进而产生高额的度量成本。以有限理性为基础,机会主义意味着“欺诈”的可能和执行成本。加之不完善的信息分割了市场,只有少数的买主和卖主(小数条件),使得市场价格内生。此时,利用市场制度以价格方式组织交易就会在确定与度量产权、度量产量、形成价格上产生信息成本、执行成本和议价成本。为减少上述成本,尤其是减少机会主义导致的“欺诈”动机,需要以等级结构的指令替代有瑕疵的市场价格,切断产量与业绩之间的联系,即市场不完善的解决方案是以等级

18、结构作为组织方式,这是因为内部化转移了动机并提供了“正确的”信息。当然,等级结构作为一种与价格不同的激励结构会引发“偷懒”,这就成为利用企业制度的成本。而可能的企业失灵与等级结构失灵同时存在意味着显著的交易成本本身并不是内部化的充分条件。由于使用单一的组织方式(价格或等级结构)受到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二者兼用是最为现实的组织方式。在Hennart看来,多国企业的边界最终由此决定。(二)Hennart多国企业理论的学理特征Hennart对多国企业的解释是强调基于“自然的”市场不完善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具体地讲,是指信息成本、执行成本、议价成本等形式的交易成本。从学理上看,虽然Hennart同样注意

19、到确立、执行与转移产权的成本,但根据其理论对产权的确定与执行成本的重视,可以判断Hennart的理论体系中所讲的主要的交易成本属于产权学派的交易成本概念,即确定与维持产权的成本。虽然Hennart在其理论中运用威廉姆森类型的交易成本概念,同属产权学派的交易成本观点,而且对交易成本的解释同威廉姆森(1975,1985) -样基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概念,分析模式如出一辙,但是Hennart( 2000)强调其理论并不完全依赖,只是时而取用“资产专用性”这一标志威廉姆森版本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特征的概念。因此可以认为,Hennart的理论虽是威廉姆森的思想传统,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四、交易成本理论

20、对多国企业理论的影响(一)交易成本理论对多国企业理论发展的贡献 上文指出,在交易成本理论真正对多国企业理论发展产生影响之前,交易成本概念首先进入了多国企业理论的发展,体现为以Buckley&Casson(1976)和Rugman(1981)为代表的内部化理论。这些内部化学说使用了交易成本概念,甚至直接引用科斯的著作,但实为关注市场的新古典理论方法。内部化学说关注到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提出多国企业内部市场的观点,相对于以前的市场势力观点算得上是跨越性的进步。但是,内部市场作为解决方案并不能解释多国企业存在的本质。比如,Hen-nart(2000)曾指出,将内部(转移)价格的运用作为内部市场效率来

21、源的观点模糊了内部化的特征。其原因在于,多数雇员的生产性活动不是由价格,而是靠指令来指导;在部门层次,内部价格的作用有限;上下游的生产活动如果由转移价格作为协调机制会重新产生企业在市场关系中希望避免的议价情况。之所以企业能够优于市场是因为它以等级结构作为组织模式转移了动机并提供了“正确的”信息。可以说,多国企业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多国企业的本质问题,在交易成本理论出现之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和回答。相比起来,Hymer和Hennart的学说恰恰阐述了多国企业的本质并不是内部市场,他们从协调和激励的角度,提出管理结构和等级结构作为市场不完善的解决方案。Hymer(1968)吸收并明确运用了科斯

22、(1937)的思想,即所谓企业理论,也将企业视作协调生产活动的组织,企业家的“管理”与“市场”是相互替代的协调方式。Hymer指出“只有当市场不完善且企业规模大到足以意识到诸(市场)不完善时,才需以多国企业的管理结构替代市场联系。”简言之,Hymer以企业作为解决方案是基于企业的管理结构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活动这一认识。Hennart对存在多国企业的解释是基于“自然的”市场不完善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具体地讲,是信息成本、执行成本、议价成本等形式的交易成本。为减少上述交易成本,尤其是减少机会主义导致的“欺诈”动机,需要以等级结构的指令替代有瑕疵的市场价格,切断产量与业绩的联系,即市场不完善的解决方案

23、是以企业制度的等级结构作为组织方式。这样,由于内部化转移了动机,校正了错误的激励并提供了“正确的”信息,企业借助等级结构能够比市场利用价格更好地组织交换。 Hymer与Hennart将企业作为解决方案的观点看似相近但实则不同,关键的差异在于二者对于交易成本的内容有不同的侧重。交易成本有“新古典”和“产权”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产权转移导致的成本,而后者指的是确立和维护产权的成本。虽然前者提及产权,但交易成本只在交换产权时发生。从不同的交易成本概念出发,Hymer与Hennart自然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Hymer强调建立市场的成本,并不重视机会主义的影响,所以突出企业管理结构在节约建立

24、市场成本上的作用;而Hennart依赖机会主义的概念,着眼于企业等级结构克服机会主义的功能。总之,科斯与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思想进入多国企业理论后,Hymer与Hennart轻松地回应了内部化论中瑕疵明显的观点,有力地推动了多国企业理论的发展和进步,从协调和激励两个方面,清晰地解释了多国企业的存在。(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挑战与理论的发展交易成本理论推动了多国企业理论的发展,解决了多国企业经济理论发展中遗留的问题,使得该领域的理论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迅速达到鼎盛。然而,理论顶峰的到来也往往伴随着挑战的出现和衰落的开始。一方面,从80年代初开始,多国企业理论的关注焦点发生变

25、化,从多国企业的存在及其福利含义等70年代亟须回答的经济学问题向管理方向转移,比如从战略角度对以往借助交易成本与委托代理等经济理论解释的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以及市场进入等问题进行研究。从此,国际管理方法开始逐渐取代国际经济学方法成为多国企业理论的主流方法。这一转变对于基于交易成本概念搭建的内部化理论的倡导者们非但不是冲击,反而带来了契机。上文已经提到内部化论的缺陷明显,内部化论者面对Hennart的批评根本无法予以正面回应,但在沉默的同时,内部化论者Buckley、Casson和Rugman都试图将其各自的理论同国际管理的方法和研究主题相结合,或是试图借助更有活力的框架(如整合与响应模型)来支持

26、自己原始论点的解释力(Rugman 8LVerbeke,1992; 2003),或是谋求引入新的元素(如灵活性)来丰富其原始框架的内容( BuckleyCasson,1998a),亦或试图对一般性问题(如国外市场进入战略)进行重新解释来增强其原始观点的解释力(Buckley&Casson,1998b)。然而,这一切努力都不能改变内部化论的颓废之势和其相对于交易成本经济学传统的多国企业理论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经济学传统的多国企业理论无法应对交易成本理论固有的缺陷所面临的挑战。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中,交易在其分析框架中自然是给定的,交易的组织方式是研究对象。深受其影响的Hennart

27、在其多国企业交易成本论中自然也是将交易视为既定的。这样,以前的理论所关注到的垄断动机和直接投资的对象与方向问题也就很难回答。很多学者注意到Hennart是以给定的交易作为分析单位,因此其内部化观点只能解释模式,而不能解释方向,或者说,Hennart只是在给定方向的前提下解释模式。虽然理论总有其意在解决的核心问题,关注问题的一个方面并非真正的缺陷,但Hennart -直以来都坚持认为直接投资无需优势,只需市场不完善就可以做出解释,交易成本理论是通论,这就不免使其陷入困境。相比起来,Hymer英年早逝,未曾经历威廉姆森时代交易成本理论的辉煌,但其从早年就综合借鉴新古典寡占理论和科斯版本的交易成本经

28、济学,却使之几乎独具慧眼地认识到多国企业存在的多方位原因。基于这样的局限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在战略管理领域产生影响的非主流经济学资源基础论开始进入多国企业理论,直至90年代末初步形成了资源基础论视角的多国企业经济理论。但到目前为止,从影响力上看,在多国企业的经济理论领域里,仍然是内部化论、交易成本论和资源基础论大致三分天下的格局。多国企业理论能够不断发展至今离不开Hymer与Hennart的贡献,而其背后实际是科斯和威廉姆森思想的光辉。科斯的思想看似原始,但在多国企业理论这一问题上却体现出更强的解释力和严谨性。威廉姆森理论的方向有别于科斯,在理论发展上可谓登峰造极,其分析深入、见解深刻,但局限性也很突出。可毕竟“瑕不掩瑜”,正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思想对多国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 经济学动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王炜瀚)作者:王炜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