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117526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一、中国食品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一)国际食品产业发展态势食品产业在国际上被喻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与人口、环境、能源一起被列为当今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研究主题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把食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加以扶持,而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占所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所创造的价值均位于各工业行业前列,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国别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卫生、方便、感官等均提出日益严格的要求。1、食品产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产业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密切相关,是人类的生命产业。食品产业关联农

2、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与农业和服务业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紧密相关,是全球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的食品产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欧洲,20世纪70年代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实现了有机联合,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始向跨国公司发展;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农产品颇受消费者关注;90年代,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食品也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法国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出口国,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其工业产值的20.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从业人数占其工业从业人数的20%。

3、农产品加工是法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行业。德国食品产品的品种最为齐全和多样化。2002年德国食品行业总营业额达到1254亿欧元,出口额为247亿欧元。美国是玉米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每年出口1000多亿美元的玉米朊粉和玉米朊饲料。玉米加工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006年,世界食品工业总销售额约为4.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约8000亿美元,占19.0%;欧洲约6000亿美元,占14.0%;日本约4000亿美元,占9.5%;中国约3500亿美元,占8.5%。发达国家食品加工增值比例达到2.03.71.0。作为食品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食品工业已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

4、,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2、全球食品生产贸易一体化趋势明显食品市场的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是全球贸易的增加,而且带动了资本和高新技术投资的国际化。海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食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食品加工企业,例如Campbell Soup和General Mills等,在欧洲建立加工厂;而国外大型食品企业,如Nestle和Uniliever,也在美国食品市场上占有大比例份额。2000年美国海外食品加工厂的总销售额达到1500亿美元,远超过其300亿美元的加工食品和饮料出口贸易额。2006年,美国食品制造业的海外投资额比2002年增加了73.1%,食品零售和服务业海外投资同比也增

5、加了25.5%。随着发达国家食品产业的海外投资增加,有利于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向食品原料原产地扩散,有利于全球食品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全球食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食品消费进入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将在世界食品贸易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发展中国家收入的不断增加将会造成对高价值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和对基本产品的需求量减少,促进加工食品的贸易。20年前,谷物和含油种子的贸易量占农业贸易的大部分,而近年来加工食品和半加工食品已经占据农业贸易的2/3。发达国家的高收入以及中等收入的消费者要求食品种类更丰富、食品附加值更高。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营养

6、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各国食品生产和加工法规之间的差异和各贸易伙伴国在接受新标准上的差异可能会给全球食品贸易带来挑战。一些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些挑战,并且正在努力制定多边协议。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担忧和世界各国最终可能达成的解决食品质量问题的多边协议,将会成为决定全球未来食品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3、全球性食品安全检测和保障体系正在建立近几年, 国际上发生了二恶英、疯牛病、口蹄疫、李斯特菌、丙烯酰胺、禽流感、三聚氰胺等对食物的污染和禽畜疾病, 为免受其害, 各国纷纷在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进出口上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 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然而

7、,伴随食品生产贸易的全球化一体化趋势,食品安全也早已不是一个地区或一国之内的问题,因此,亟需建立全球性的食品安全检测和保障体系。目前,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建立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INFOSAN)等组织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ISO 22000(食品安全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5年发布,对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统一标准)、BRC(食品技术标准,由英国零售商发起并制定。英国和北欧大部分零售商只接受通过BRC认证的供货商)、IFS(国际食品标准,由德国零售商联盟和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发起并制定的食品供应商质量标准。德国、

8、法国和部分欧盟国家只接受通过IFS认证的供货商)、SQF2000(北美、日本均要求食品供应商通过SQF2000标准)、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标准,重点关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链中的可追溯性)、BAP(水产养殖规范)、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作业规范)等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当前,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建立全球性食品安全检测和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且正在付诸积极行动。这种趋势必将为各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更规范的指导和更严格的要求将渗入未来食品生产的各环节,对食品企业将提出更高的生产要求,高新食品技术的需求将更为热烈。4、发达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技术占据优势发达国家应用先进的技

9、术、装备和管理,不仅使得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统一、可靠,很好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还具有原料利用率高,能源动力与水消耗低的优点。例如,美国从橘子皮、苹果渣中提取得到果胶产品,利用玉米加工淀粉糖无废渣、废水或废气排出。日本每生产1吨罐头食品耗水量为我国的1/3。在产品创新方面,发达国家在政府的鼓励和倡导下,不断根据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开发方便、健康和多样化的产品。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食品企业一方面引入不同民族风味的食品加工,另一方面积极推出方便食品,如“保鲜餐”、“全餐配备”、“速配餐”、“即食汤”等等,以及各种低脂、低盐、低糖等健康食品

10、和瘦身特餐等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采购和销售渠道上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在发达国家,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购买和配送效率。一个由美国50多家著名食品公司组成的“TRANSORA”网络市场,其联合采购能力达到4000亿美元。这个网络除了用来采购原料外,还能用来监控库存和管理工厂。通过网络采购与配送,食品公司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发达国家完善的互联网络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食品销售网上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5、营养和方便休闲食品发展迅速从上世纪80年代起,健康食品已经开始逐渐涌现。1988年,美国的保健食品已达2000多种,销售金额72亿美元以上。日本从1980年起以每年50

11、亿日元的速度增长,1989年达到6500亿日元的市场规模。随着大制造商的加入,保健食品将迅速地发展,并达食品销售额的5(欧洲每年市场零售额将达300亿美元,美国200亿美元,全球1000亿美元)。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保健食品将继续主导市场,维生素、矿物质类保健食品所占比例稳定,小麦胚油、深海鱼油、卵磷脂、鲨鱼软骨、鱼鲨烯等软胶囊制剂类新产品销量增加,“素食”及植物性保健食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保健茶、中草药保健食品继续风行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期望从繁杂、琐碎的家庭厨房劳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休闲、娱乐和工作、学习

12、。食品生产商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懒人食品”,如开袋即食的调理食品、微波食品和经简单加工即可食用的冷冻主食(米面制品)、冷冻蔬菜、干燥蔬菜等食品半成品。在国际市场上花样繁多的净菜、配菜、方便米饭及各种冷冻、微波、旅游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 全世界方便食品的品种已超过了1.5 万种, 有向主流食品发展的趋势。冷冻食品向小包装、多品种、调理简单方便的家庭化方向发展。对于很多衣食无忧的现代人来说,食品已经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已成为一种愉悦的享受。食品业中的“奢侈品”正在悄然崛起,并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一理念在巧克力、糕点以及奶酪生产和消费中体现明显。巧克力产业正向着多种形式、多种口味的

13、方向发展,市场上不断涌现巧克力火锅,佐酒巧克力以及添加各种新鲜可口果仁的巧克力产品。 6、能源产业与食品产业竞争原料当今世界经济可以说是“石油经济”,即全世界的发展以消耗石油为代价。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寻找新能源已迫在眉睫。对食品产业来说,这既是一个严峻挑战,也是一片发展的新空间。从挑战来说,“食物或燃料”(Food or Fuel)的争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世界范围内,玉米、甘蔗、植物油产量都很大,它们不仅是多种食品的原料,同时也可以作为生物燃料。美国从2006年开始专门开辟玉米种植地,生产生物燃料;2007年,美国玉米总产量的25%被用于生产乙醇。这些食品原料大量用作生产新

14、能源,对食品产业产生明显冲击。能源紧张对食品产业的影响还直接体现在对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耗能问题。能耗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主要成本,特别对于需要热处理或冷处理的单元操作(如热杀菌、冷冻等),能耗量更大。例如,美国水果和蔬菜加工业,包括果蔬制罐、冷冻、干燥和脱水等工艺,每年消耗燃料和电量达到8亿美元以上。能源危机要求世界食品产业进行一场技术革新,向节能减排、“吃干榨尽”的方向发展。从发展新空间来说,随着“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生物燃料的开发,食品加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小麦秸秆、玉米茎、木质素等,通过生物技术,可用于生产生物氢气、生物甲醇等;而废弃植物油、动物脂肪

15、等食品加工废料也可作为生物柴油机的燃料,进行废物利用。这些进步也为食品产业的副产品和废弃物提供了新的利用途径。7、现代科技快速推动食品产业技术升级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增加、能源枯竭、环境恶化、全球化及城市化等等问题均给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这就迫使世界各国进行技术革新,以现代科技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以应对来自消费市场的新需求和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提高竞争性。各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应用于食品产业,乃至整个农业产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分子蒸馏、超微粉碎、微胶囊、真空处理、冻结浓缩、品质评价、食品掺假鉴定、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

16、术在食品工业生产和产品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等已贯穿于从原料加工到食品安全消费的各个环节中。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保证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方便、快捷、风味多样和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 与传统食品工业技术相比, 具有巨大的优势。在众多的高新技术中,生物技术与食品产业的结合尤其成功。从1995年到2005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近50倍。很多食品是由转基因作物为原料而生产的,如各种食用油、面粉等。与转基因农作物相比,转基因家畜和鱼类等的比例还很小。杂交和人工受精等第一代生物技术仍然是改造猪、牛、羊、鸡、鱼等的主要手段。在未来,随着分子标记选育等第

17、二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一场“生物技术革命”将席卷包括食品产业在内的整个农业产业。用生物技术生产转基因食品,将是食品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也是食品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8、各国政府纷纷制定食品产业及相关发展计划,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应对严峻挑战,各国政府、学术界、企业均制定了食品发展计划,包括发展营养健康食品、食品加工技术、保障弱势群体获得食品的权利、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教育等,目的在于提高公民身体素质,让每个人吃的“更安全、更营养”。典型的食品计划有:(1) 英国“饮食,食品和健康关联计划”(Eating, Food and Health LINK Programme UK):由英国卫生部、

18、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经济和社会研究会(ESRC)、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会(BBSRC)共同发起,为交叉学科的研究以及学术成果的工业化转化提供资助,目的在于为消费公众提供更健康的食品并引导健康饮食的理念。资助范围包括:饮食中的有益成分研究、食欲和能量平衡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健康风险和食品革新、劳动力市场和消费需求研究等。(2) 英国“学校食品计划”(Food in Schools programme, FiS):由英国卫生部和教育和技能部共同发起,对象为中小学生,将食品科学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并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概念。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开设食品课程

19、(如食品制作、食品卫生、食品成分分析等);举办烹饪竞赛;建立食品社团(如健康早餐社团、成长社团);为校园内提供卫生包装材料和设备(如午餐盒、自动售货机);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午餐;权威机构和专家为学生讲解食品科学知识等。至今,该计划仍然在进行中并不断扩展。(3) 英国“高水平食品研究战略”(high-level food research strategy):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BBSRC)计划2007年-2012年实行的计划,旨在加强从“原材料供应”、到“食品加工与制造”、到“消费行为”、直至“对健康的生理影响”整个纵链的研究。该计划确定的未来研究领域包括:食品中对健康有利的生物活性成

20、分的分配、健康食品、食品对人类生理、代谢、健康和行为的影响以及食品研究的手段和技术等四大方面。优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产物种的基因组和代谢组、食品物化结构、人类肠胃道、膳食、生命进程、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安全、食品研究技术等。(4) 美国农业部联台研究教育和推广局计划(CSREES):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农业(包括食品)科技的推进不遗余力。美国农业部(USDA)下属联台研究教育和推广局(CSREES)已经成立共60个大类、涵盖农业产业各方面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包括农作物、动物、生物技术、基于生物技术的产业、生态和环境、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家庭、纳米技术等等。其中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大类为:

21、食品安全与生物安全性、食品科学与技术、健康和营养等。以食品科学与技术计划为例,该计划为食品技术研究和活动提供资助,目的是发展食品加工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重点鼓励:能提高食品质量和增加食品营养的高新技术、高价值组分的分离纯化技术、食品加工和制造的高级计算机建模和数学建模;提高食品制造效率以及保藏营养成分的动力学研究、对食品的分子水平认识和功能性研究、有利于控制食品质量的高级风味技术、生物(催化)加工技术、节能食品加工技术等。(5) 加拿大埃尔伯特技术革新计划(Alberta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ATIP):自2007年4月1日开始,为期5年

22、,由加拿大食品和饮料局(Food Beverage Canada)发起。该计划为埃尔伯特地区的食品企业提供资助,致力于与企业和产业化相关的食品技术革新和发展,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技术;消费者需求研究;环境保护;食品生产技术、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技术开发;应急装备研发;现有技术装备改进和最大化提升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行可持续发展。(6) 欧洲食品研究“第7框架计划”(Framework Programme 7):该计划下设两个食品专题:“健康”与“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规划未来研究重点领域为:营养、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和安全、环境影响及整个食物链。(二)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国内

23、外差距1、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概况(1)食品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食品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发展成规模巨大的产业。2007年,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的产值分别达到3.27万亿和1.6万亿,单食品工业产值可列国民经济制造业第二位(仅次于IT产业),并在过去16年中连续居第一位。从2000年以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15.4%,2006年为22.8%、2007年达到34%,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GDP的4.6%。预计2008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5万亿,到2010年与整个农业总产值持平,同时餐饮业将达到2

24、万亿,食品产业将居于第一大产业,食品产业经济的整体战略地位充分显现。食品产业已成为解决城乡人口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2005年,食品工业全行业从业人数达 950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17.95%;餐饮业就业人数达到2000多万。(2)食品产业结构已成规模并不断优化从行业结构来看,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形成28大类(共525种):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

25、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及其他食品。2006年食品产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为:小麦粉5193万吨、食用植物油1985.5万吨、鲜冷藏冻肉1112.5万吨、乳制品1459.6万吨、啤酒3515.2万千升、软饮料4219.8万吨,与前一年相比同比分别增长28.2%、17.5%、24.0%、23.5%、14.7%和21.5%。到2007年,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鲜冷藏冻肉、饼干、果汁及果汁饮料、啤酒、方便面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或世界前列。2007年,我国的啤酒产量占到世界主要国家啤酒总产量的34.7%,超过了欧洲的32.8%,连续6年稳居世界首位;生产方便面489亿包,实现产值357亿元,方

26、便面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苹果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鲜苹果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达到101.9万吨和5.127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五位。苹果浓缩汁出口量104.27万吨,出口金额12.45亿美元,占有60的国际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位。早在2003年,味精的产量达到119万吨,占世界产量的70左右;柠檬酸产量45万吨,出口30万吨,创汇2.36亿美元,产量和贸易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食品产品结构趋于优化。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不断上升。例如,液体乳产量占到乳制品总量的85%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

27、态势。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大大促进了食品产品的出口。2006年,中国出口食品2417.3万吨,出口额为266.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29%和16.0%。(3)大中型企业已成为产业的主体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2%,产量和销售收入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2006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586.95亿元人民币(不含烟草),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8%,同比增长23.5%。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

28、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缩短了中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目前共有10.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2006年,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食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比重达24.9%;乳制品行业1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4.7%;饮料行

29、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39.5%;制糖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43.6%;肉制品50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量占整个行业的70%;啤酒行业中100万千升以上的8家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葡萄酒产量前10位的企业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62.1%;方便面行业中最大的3家中国名牌企业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76%。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优良。(4)食品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形成从“六五”开始,我国政府就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对食品产业中科技创新的投入,重视科技创新队伍的培养和构造。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于2006年5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食品行业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众多知名企业,如五粮液

30、集团、银象集团、王致和集团、娃哈哈集团、剑南春集团和雨润集团等推行企业科技创新计划。据统计,首批全国食品行业创新型试点企业2005年度研发经费所占总销售额比例平均为3.82%,个别企业达到8.84%,通过技术性投入带来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所占当年总收入比例大幅提高,有的甚至达到100%。试点企业中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4家、经地方政府认定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13家、其余的则拥有同行业先进的研发仪器与设备,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国家有关部委课题研究或国家、行业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在同行业科研、生产以及技术等方面保持领先水平。2008年3月,针对食品行业中国有骨干企

31、业、知名转制科研院所、民营食品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依靠技术创新发展的企业,科技部又组织进行了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申报,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力量,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校是创新性人才的摇篮。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有食品学科和工程专业的高校为156个,其中的68个设有硕士点院校、18个设有博士点院校。这些院校在食品科学研究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2004年食品高校的毕业生约万多人,约占全国毕业生280万人中的4。据对40所院校调查统计,平均本科生3065人,硕士研究生803人,博士生197人,三者比例1:0.26:0.06。2、国内外差距(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国际

32、竞争力不强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国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1.51至21,其中美国为3.71、日本为2.21。2007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671。从工业食品占食品消费量的比重来看,发达国家为90%,发展中国家低于38%,而中国仅为20%,略高于发展中国家一半的水平,不到发达国家的1/4。2006年,世界食品工业销售额约4.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约8000亿美元,占19.0%;欧洲约6000亿美元,占14.0%;日本约4000亿美元,占9.50%。中国约3500亿美元,占8.50%而中国人口却占世界的1/5。可见,中国食品工业与农业

33、产值之比、工业食品消费比重和人均食品工业产值,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有的指标还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发展中国家水平。这些都反映了中国食品工业与国际食品工业先进水平差距相当大,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国的粮食、蔬菜、果品、肉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加工程度浅,半成品多,制成品少。深加工用粮不到总产量的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在70%以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蔬菜都经过商品化加工处理后进入流通领域,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30%左右;德国的苹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而中国仅为10%;美国、巴西的柑橘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而中国不到10%;中国虽为肉类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34、1/4,但加工量只有5%左右。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食品产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出口的食品,与发达国家的食品企业直接竞争。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同样面对发达国家食品跨国公司直接竞争。国内外竞争实力的悬殊差距,反映了中国食品产业依然比较落后,需要奋起直追。(2)中小企业多,生产效能普遍不高中国食品产业囊括的行业门类众多,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分割,造成了数量众多、规模狭小、布局分散的格局。如前所述,在总数44.8万家的食品企业中,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有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而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有35.3万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却只有9.3%。因企业规模小、数量众

35、多,多数食品行业生产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多,经济效益低。例如,啤酒生产企业平均年生产规模为3.43万吨,葡萄酒企业平均年生产规模为1000吨,浓缩苹果汁厂平均年生产规模为2000吨,但它们的生产厂点众多。食品企业的这种规模状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众多小规模企业的存在,降低了食品产业的集中度,制约了整个食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数相当多中小食品企业,生产设备水平依然落后,物耗、能耗偏高。中国食品企业的能耗、物耗都大大高于国外先进企业。例如,甜菜糖平均耗煤率为7%7.5%,比国外高1倍多;每吨甜菜糖用水10吨,国外仅用12吨。2002年,中国酒精制造业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只有25.1%,啤酒

36、制造业为39.4%;同年,前9家饮料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只有31.4%。即使生产集中度较高的淀粉行业,2001年前5位企业生产集中度也只有41.3%。(3)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缺乏长效机制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与消费者的期望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仍缺乏信心。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之间,还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冲突,源头性污染短期内尚无法彻底根除。主要的源头性污染包括:化肥、农药残留;抗生素、激素与有害物残留;病疫性生物污染;动植物中毒素过敏污染;转基因食品原料的负面反应以及环境污染等。目前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还缺乏针对性,对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形成机理、变化规律和

37、控制技术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缺乏有效的在线检测技术和装备;在物流安全方面相关研究严重滞后,距离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还有不小的差距。食品生产经营领域存在众多食品安全隐患。我国食品行业还缺乏生产加工环节的强制性安全标准,也缺乏相应的外部力量驻厂监督机制,主要靠企业内部实施食品质量监控。这就为一些企业特别是管理不够规范的中小型食品企业,逃避食品安全责任留下了制度监管漏洞。一些企业无视法规、唯利是图,营养成分随意变动,滥用各种添加剂,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甚至有毒食品。食品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近些年来,中国借鉴国际经验,从事后处罚向事前监督和事后处罚并举过渡,正在着手建立食品安全市场准

38、入机制。目前,主要针对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酱油、醋等五大类食品,基本建立了市场准入机制;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新十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亦已建立。但是,目前的市场准入机制覆盖的食品种类和区域有限,具有局部性特征。(4)食品产业链的整体规划与衔接不够,竞争力提升受限一个国家食品产业的发达程度取决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各环节的竞争力,不仅决定于食品加工企业组织效能和技术研发能力,还取决于产业链前向的原料生产与品质控制及后向的包装与配送,以及相关的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中国食品加工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尚处于初级的供

39、需阶段,即农业生产什么,食品工业就加工什么,没有进行很好的食品产业规划,农产品品种改良和品质的提高,没有与市场消费和食品加工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中国啤酒所需300万吨大麦的60%依赖于进口,葡萄种植基地提供的原料不足酿酒原料的10%。可喜的是,从农产品加工到食品加工,再到食品产业的政府的指导思想正在发生变化,食品产业化布局已经开始。然而,这种思路的转变才刚刚开始,目前针对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布局还很不完善,必需尽快制定涵盖整个食品产业整体发展的规划。(5)装备技术相对落后,严重影响食品产业的技术升级中国食品装备的制造水平低、种类少,只能制造一些低附加值的普通机械设备。技术含量高、可带动食品工业技

40、术升级的关键设备主要从国外引进。传统的技术装备生产出的传统食品,只能拥有不断萎缩的传统市场,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市场需求。食品装备制造业落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不发达在食品行业的反映。装备制造业是决定一国工业实力的核心,其所涉及的工业门类广泛、产业环节众多、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集成度高。没有雄厚的现代工业基础作支撑,是不可能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工业体系尚在建立之中,工业基础还不够雄厚,数控机床、精密铸造、精细化制造和高技能产业工人等制造业的关键环节还比较薄弱,制约了包括食品在内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为保持本国食品装备和制造技术的领先地位,凭借其垄断优势,在一定

41、时期内不允许将一些先进的食品装备和制造技术转让,势必延缓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进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食品冷加工技术与装备、连续工业色谱分离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依然较少,大型装备技术整体研发能力不高,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度高,一些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技术缺乏,产业高端的主体技术仍依靠从国外进口,因此,急需在食品装备关键重大技术与大型成套装备方面取得突破。(6)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不够,食品行业能耗等指标偏高由于我国食品产业整体是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而来,虽然全国大、中型食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10%,但是70的小企业普遍生产技术落后,节能减排新技

42、术、新工艺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而这方面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日本每生产1吨罐头食品耗水量为我国的1/3,采用高效热风干燥技术每生产1吨干制食品耗电量是采用传统冷冻干制技术的1/201/30。因此,我国的食品产业总体来说仍然属于资源高耗型产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这对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急需用高新技术全面改变目前的“粗加工、低利用、高能耗”的状况。而食品产业节能减排技术在目前的计划中还没有被提到战略高度来组织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7)科技投入不足,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难以支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预计为2360亿元,占

43、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为1.3,不仅低于发达国家2%3%和新兴工业化国家1.5%2%的水平。每年鉴定的科技成果多达数万项,但真正实现转化的不到5%。我国食品产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完全独立的产业体系,成为集农业、制造业、现代流通服务业于一体的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长期以来,对食品产业的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食品产业技术创新不足,从而造成产品品种少、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的局面。近年来,国家对食品科技的投入有所增加,“十一五”前三年国家在科技支撑计划中对食品产业的总投入达到5亿元,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资金为15亿,总

44、投入达到20亿元,但与食品产业创造着我国4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承载着十三亿人的基本食物需求与营养健康保障相比,科技投入水平还是远远不够。(三)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刺激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食品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93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400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也达到4000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119%和83.8%。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食品消费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食品产业也将进

45、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需求和食品消费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8年我国城市化率已接近50%,城市型消费人群已占总人口数的65%,以超市和现代商业为基本特征的现代零售业已成为我国食品零售市场的主体,工业食品和经商业化预处理或预加工后的食品在国民食物消费中占约70%的比重。以现代食品供应链为特征的现代食品产业已成为与社会稳定和国民健康素质高度关联的“现代餐桌子工程”,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和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基础产业。进入全面小康阶段,食品的核心价值在于营养,食品产业的使命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营养全面的食品,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因此,食品产业应该将营养价

46、值放在食品生产的核心位置,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等因素区分对待,设计合适的食品配方,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食品产业经过持续快速增长,已具备健康较快发展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完成“解决13亿人口温饱问题”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具备了发展的物质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1.4,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发展水平。 “十一五”期间,食品产业继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食品工业实现产值达到3.27万亿元,实现利税5482亿元。我国的食品产业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

47、国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鲜冷藏冻肉、饼干、果汁及果汁饮料、啤酒、方便面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或世界前列。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优良。2006年,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食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比重达24.9%;乳制品行业1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4.7%;饮料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39.5%;制糖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43.6%;肉制品50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量占整个行业的70%;啤酒行业中100万千升以上的8家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葡萄酒产量前10位的企业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62.1%;方便面行业中最大的3家中国名牌企业

48、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76%。大中型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发展意识和能力,是推动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3、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有了较好的科技支撑保证从“六五”开始,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在国家攻关计划中安排了果蔬产地贮藏保鲜技术、罐头品种选育与加工技术等项目。“七五”期间,重点对粮食干燥节能技术、专用粉生产技术与设备、植物油连续精炼技术、玉米薯类淀粉加工设备、果蔬贮藏、加工、流通技术等进行了攻关研究。“八五”期间,国家自然基金及各部委科研计划重点对果蔬产地保鲜、主要农特产品加工等技术进行了研究。“九五”期间,对谷物机械制冷低温储藏技术与装备、果品贮藏保鲜技术、果

49、汁加工关键技术装备与肉类制品综合保藏技术等进行了产业开发研究。通过“六五”至“九五”的攻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单项研究成果。如选育了一批农作物专用品种,引进了一批食品加工生产线,研制了一批食品加工设备,建立了一批食品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实验室和示范基地,制定了一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十五”期间,科技部安排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3个有关食品加工科技发展方面的研究开发项目,国家科技专项经费的投入达到5个亿,带动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资金15个亿,主要用于重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以及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创新。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攻克了一批深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