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qy_英国科幻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上篇)英国文化特质与英国科幻文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65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6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y_英国科幻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上篇)英国文化特质与英国科幻文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qy_英国科幻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上篇)英国文化特质与英国科幻文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qy_英国科幻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上篇)英国文化特质与英国科幻文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英国科幻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上英国科幻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上篇):英国文化特质与英国科幻文学篇):英国文化特质与英国科幻文学 2023-05-30 13:24英弗朗西斯吉恩罗爱尔兰马辰吕广钊 科幻世界 2023 年 1 期 关键词:科幻 英国文化 英弗朗西斯吉恩罗 爱尔兰马辰 吕广钊 开栏语开栏语 科幻世界始终致力于推广科幻文化,除了刊载国内外优秀科幻作品,也希望提供一个让读者了解世界科幻历史、最新发展情况和走向的窗口。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幻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蓬勃势态,具备全球视野的年轻科幻迷也迫切希望了解世界科幻发展的整体状况。以历史之深厚为镜,方可知兴替;以世界之广阔为鉴,方可展宏图。在

2、第 81 届世界科幻大会即将于 2023 年走进中国、走进成都之际,本刊特开设“世界科幻巡礼”栏目,邀请海内外科幻学者,以国别和地域为专题,从历史缘起、当下概况、佳作介绍、明日发展等方面,为广大科幻爱好者全面介绍世界各地的科幻文化,向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献礼。众所周知,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率先将科学幻想元素结合到小说当中,她于1818 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公认为世界首部科幻小说,英国也因此成为科幻小说的发源地。鉴于此,本栏目将英国作为巡礼首站,特邀弗朗西斯吉恩罗、马辰和吕广钊三位资深英国科幻研究者,从英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出发,介绍英国的科幻历史、现狀及发展趋势。英国科幻小说历史悠久。诸如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3、和阿瑟克拉克这样的英国作家,直至今日依然具有不可比拟的全球影响力。然而,与美国科幻相比,英国科幻缺乏一个具有历史连贯性的通俗文学杂志平台;与近年来寻求文本多样性、突飞猛进式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科幻相比,当代英国科幻似乎又显得进取心不足。本文试图从英国独有的文化历史因素出发,阐明英国科幻小说的核心特质,尽可能还原出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英国科幻,探讨其发展脉络和方向。首先需要承认的是,试图概述英国科幻小说的特点是十分困难的。抛开其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产出模式不谈,英国作为一个国家,本身的文化复杂性就带来了显著的定义困难。英国文化由四个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构成: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英国科幻更多

4、受到联盟中较强势的英格兰和苏格兰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文化也持续参与着英国科幻语境的建构。诸如帕特卡迪根、特里西娅沙利文、约翰克鲁特和吉奥夫瑞曼等活跃在英国科幻界的科幻创作者和评论家便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很多时候,英国科幻都呈现得像一个混乱的集合体。弗兰肯斯坦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公认的说法将 1818 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和 19 世纪末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作品视为英国科幻小说的奠基之作。这两位作家都见证了英国技术革新和帝国工业力量在全球的崛起。除此之外,19 世纪的乌托邦社会主义(威尔斯是其中的一个典范)、童话和儿童文学也对英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事实上,直到 20 世纪下

5、半叶,“科幻小说”一词才在英国真正流行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雪莱的作品被认为是哥特式或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而威尔斯的大部分作品则被贴上了“科学浪漫主义”的标签。从 20 世纪初至中期,新兴崛起的粉丝群体和越来越多的科幻广播、电视和漫画作品,让科幻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英国科幻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既受到美国科幻市场的影响,又与之形成有趣的对照。20 世纪 60 年代是英国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此时的科幻文学呈现出多种实验性视野,掀起了日后影响深远的英国科幻新浪潮。许多科幻作家都参与推动了这场浪潮:包括英国的迈克尔莫尔科克、J.G.巴拉德、布莱恩阿尔迪斯、约翰布鲁纳,以及来访英国的美国作家托马斯迪施、约翰

6、斯莱德克、帕拉佐林、诺曼斯宾拉德等。从那时起,特别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科幻创作者和从业者身份以及科幻作品的主题均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同种族性别的人参与其中,也折射了英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日益多元化。有四个关键概念对理解英国科幻与英国文化至关重要。首先是英国对其前帝国历史的自我认知与反思。长久以来,英国人深陷后帝国时代的身份认同危机之中。这样的挣扎催生了一系列文化反应:怀旧、民族主义情绪(包括二战语境催生的“闪电战精神”,强调在冲突之中寻求坚韧不拔与团结的信念)以及孕育多元文化,对构建去殖民化的现在和未来的渴望。笼统地说,英国文化惯于认定价值来源于继承的过去(这种定义亟须修正)

7、。大英帝国已经灭亡,人们面临着无可挽回地失去中心地位,或陷入旷日持久的焦虑,或选择一种戏谑的方式假意接受。这与美国人将未来性与前瞻性作为衡量价值的关键尺度的做法大相径庭。因此,英国的科幻作品往往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衰落、悲观、灾难、反高潮、谦逊与讽刺的矛盾式交融。外观上,英国科幻小说可能会显得十分灰暗。这种灰暗象征着现实主义和讽刺精神的奇妙交织,既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对待,也提醒我们在审视的目光中加入一缕戏谑的色彩。第二个关键概念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阶级在英国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英国社会等级森严,阶级的差别通过词汇、口音、地理位置、职业、教育、政治观点等方面传达出来,而来自其他文化的群体通常很难准确捕

8、捉其中的细枝末节。和阶级有关的叙事其实在英国科幻小说中很常见。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人物大多面临着与自己原有的阶级身份抗争的境遇。许多文本都在探寻打破阶级壁垒的可能性。与景观相关的叙事也时常打上阶级的烙印:英国的乡村往往被描绘成田园诗般的富饶之地,象征着对帝国的怀旧,而城市地区则被刻画成工人阶级集中的反乌托邦式场所。英国人对讽刺的偏爱与这种复杂的阶级语境交相呼应,使得英国式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繁复:一个简单的句式很可能具有双重甚至三重的含义。礼貌可能是蔑视下级的武器,而粗鲁也可以是信任和亲密的标志。布莱恩阿尔迪斯曾经用“舒适的灾难”(cosy catastrophe)来描述约翰温德姆作品中充满中

9、产阶级特征的灾难场景:英式讽刺色彩和田园风光在原本的灾难叙事中完成了某种奇妙共振,将中产阶级的空想与逃避主义刻画得淋漓尽致。约翰温德姆作品 第三个关键概念是西方例外主义语境下的英国民族中心主义。帝国历史让英国习惯将自己摆在世界中心的位置,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优于其他国家和民族。最近的一个例子是脱欧。在英国试图离开欧盟的漫长谈判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國和其他欧洲国家之间长久以来的不稳定关系。英国民族中心主义的成因复杂,但其中已知的关键一点源于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英国人感到即便出了国门,在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国家,他们还是可以继续使用英语。与此同时,英语的中心地位与另一个与英国有着复杂联系的国家美国

10、有关。一方面,英国和美国的战略盟友关系让英国认为自己受益于与美国的某种“特殊关系”之中。美国的流行文化在英国被广泛接受和消费,在科幻领域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美国崛起的力量及其奠定的文化基调又不断引起英国人的反感,因为这种美式的直接与乐观主义与他们后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格格不入。一个与科幻有关的例子是,英国广播电台(BBC)在 20 世纪50 年代甚至拒绝使用“科幻”一词。它认为美国科幻非常肤浅,关注点在娱乐而不是教育。事实上,英国的大众文化市场一直比美国的小得多,利润也低得多,英国的科幻创作者往往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美国的文化模式,以确保他们的作品能在美国市场上受到欢迎。同时

11、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的科幻作品也一直在积极颠覆和破坏美国科幻中的霸权主义元素。最后一个关键概念是英国正在成为,甚至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异质化的多民族社会。英国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移民和离散文化,其中有许多来自前殖民历史的遗留,其文化产业近些年的变化更凸显了这一特征。尽管保守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依然统领着英国所谓的高端文化,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色人种的创作者越来越多,马洛里布莱克曼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有一种趋势变得越来越清晰:英国旧有的文化结构正在解体,一种更加碎片化、多元化的新式英国文化正在崛起。科幻作品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这些变化:创作者、主题以及对帝国的态度。科学技术的成就可以

12、描绘成帝国压迫的工具,也可以是支持反霸权主义的手段。外星社会有时被想象成单一的殖民者家园,但在神秘博士或银河系漫游指南等文本中,也被描述成一个包容不同文化、民族、派别的高度多样化的空间。马洛里布莱克曼的作品 神秘博士 主题与范式主题与范式 英国科幻是一个多样化且多变的领域。它受到一系列复杂的、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混杂性的特质。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将英国科幻常见的主题和题材划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太空歌剧,这种经典的范式受到大量创作者的模仿和修改,其中伊恩班克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第二类是历史和时间,它折射着英国与已逝过去的纠缠不清。这一类别中的常见题材包括时间旅行(最著名

13、的是神秘博士)、历史剧、异种考古学、去殖民化比如四角形与十字架(Noughts&Crosses),还有蒸汽朋克与维多利亚式奇幻(比如非凡绅士联盟)。第三类是灾难和后启示录,这类题材不仅在冷战时期尤为受欢迎,在后来也有如男人的孩子(2006 年)一般的佳作,为这类主题赋予了更多属于当代的表达。第四类是反乌托邦与社会控制,英国社会的等级属性和高人口密度强化了社会内部的压迫感和幽闭感。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9 年)和奥尔德斯赫胥黎的勇敢新世界(1932 年)开创了英国反乌托邦叙事的先河。这个主题在 21 世纪得到进一步探索,突出的例子包括V 字仇杀队(2005 年)和黑镜(2011 年)。第五

14、类是喜剧和讽刺,这类题材在英国文化中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英国科幻小说的本质都是讽刺。最典型的讽刺性喜剧文本可能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搭车指南系列、特里普拉切特的碟形世界系列以及电视剧红矮星号(19881999 年、2009 年至今)。黑镜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他们在英国科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包括玛丽雪莱(Mary Shelley)、H.G.威尔斯(H.G.Wells)、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布莱恩奥尔迪斯(Br

15、ian Aldiss)、J.G.巴拉德等等。除此之外,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英国科幻迎来了一股新的热潮,佳作频出,这一阶段也被称为“英国科幻热”(The British SF Boom),其中代表作家包括伊恩M.班克斯(Iain M.Banks)、史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M.约翰哈里森(M.John Harrison)、格温妮丝琼斯(Gwyneth Jones)、肯麦克劳德(Ken MacLeod)、柴那米耶维(China Miville)、杰夫努恩(Jeff Noon)、亚当罗伯茨(Adam Roberts)、贾斯汀娜罗伯森(Justina Robson)以及

16、查尔斯斯特罗斯(Charles Stross)。当然,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期待的新作者和新作品,比如艾玛纽曼(Emma Newman)的城市奇幻、蒸汽朋克以及外星科幻作品,阿德里安柴可夫斯基(Adrian Tchaikovsky)笔下的非人类种族,还有塔德汤普森(Tade Thompson)书写的恐怖故事和非洲未来主义视角下的真菌科幻。艾瑪纽曼科幻作品 同时,虽然英国科幻没有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杂志平台,但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区间(Interzone),该杂志于 1982 年创办,并且凭一己之力培养了诸多名噪一时的科幻作者。此外,各大科幻奖项也为英国科幻注入了勃

17、勃生机,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始于 1970 年的“英国科幻协会奖”(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始于 1987 年的“阿瑟C.克拉克奖”(Arthur C.Clarke Award)以及始于 2009 年的“通俗文艺奖”(The Kitschies)。结语结语 对各类主题和范式的科幻文本研究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和许多国家的情况类似,它常被视作不入流,充其量是对经典文学研究的某种补充。除了对英国文本的研究之外,英国科幻研究界也对美国科幻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伴随着近年来英国文化和种族的多元性讨论,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来自西方世界以

18、外的全球范围内的科幻作品。在英国,科幻文学研究是半学术化的。很多时候,最突出的贡献常来自非学术界人士甚至是科幻作家本人(布莱恩阿尔迪斯和格温妮丝琼斯就是很好的例子)。英国专注于科幻研究的主要机构包括利物浦大学和科幻基金会(1971 年成立),以及最近成立的伦敦科幻研究团体。与科幻研究关系密切的英国学术出版商包括 Gylphi(它出版了伊恩M.班克斯、亚当罗伯茨和柴纳米耶维等人的编辑集)和利物浦大学出版社。同时,英国有三种著名的科幻学术期刊:矢量(Vector,成立于1958 年)、推断(Extrapolation,成立于 1959 年)和奠基:国际科幻小说评论(Foundation:The I

19、nternational Review of Science Fiction,1972 年创办)。矢量 中华景观 过去几年,在科幻文本和学术交流方面,中英之间的合作已经越来越紧密。2016 年,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巡回书展在伦敦、牛津和格拉斯哥获得广泛好评。刘慈欣本人也全方位参与了与英国读者形式多样的讨论与交流活动。2019年,曼彻斯特文学节邀请了夏笳和陈楸帆为英国读者介绍中国科幻。英国的矢量杂志在 2021 年初出版了中国科幻研究专刊。同一年的春天,由倪雪亭翻译编辑的中国科幻小说选集中华景观(Sinopticon)在英国出版,并立刻受到英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外,伦敦科幻研究协会在过去几年的年会

20、中都引入了固定的中国科幻专场,吸引了大量来自英国、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和学者参与讨论中国科幻文本。与此同时,伦敦中国科幻研读小组每月举办的读书会也鼓励了更多英国以及来自其他地方的读者和中国科幻作家定期交流。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英两国的科幻作者、学者在文学和学术层面的交流将在更多的平台展开,找到更多的文化共通点,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灵感的碰撞。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弗朗西斯弗朗西斯吉恩吉恩罗(罗(Francis John Guillem GeneFrancis John Guillem Gene-RoweRowe)是伦敦科幻研究社区的核心负责人。目前,他在萨里大学开设科幻小说课程,并担任英国

21、科幻小说协会理事。他的学术研究兴趣包括菲利普迪克、厄休拉勒古恩、威廉布莱克、生态学、道家思想、桌面游戏、石油文化、科幻诗歌、反种族主义/多元未来主义、赛博朋克和批判性的乌托邦主义。他将于 2023 年担任阿瑟克拉克奖的评委。马辰,马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研究生,伦敦科幻研究协会(London Science Fiction Research Community,LSFRC)联合负责人,英中教育基金会伦敦大学中国委员会(Universities China Committee in London)中国研究专项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生态批评和科幻小说。论文收录于Routledg

22、e、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等出版的学术论文专著中,及推断矢量文艺报科幻研究协会评论(SFRA Review)等刊物中。她最近的研究重点着眼于科幻对医学人文议题的前瞻性探索,以及中国科幻小说如何挑战欧洲中心主义的后人类主体建构体系。吕广钊,吕广钊,伦敦大学学院(UCL)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伦敦中国科幻协会(London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Group,LCSFG)创始人,科普创作评论特约书评人,世界科幻动态特约编辑,曾任伦敦科幻研究协会联合负责人(20192021 年),并入选科幻研究协会(Science Fiction Research Associat

23、ion,SFRA)20212022 年度“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责任编辑:竹 子】如需进一步阅读,推荐布莱恩奥尔迪斯和亚当罗伯茨分别于 1986 年和2005 年创作的科幻史。见哈里森(Harrison)和金凯德(Kincaid)所著英国科幻与奇幻:二十年,两项调查(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Twenty Years,Two Surveys,2010)。见巴特勒(Butler)的看待英国繁荣的十三种方式(Thirteen Ways of Looking at the British Boom,2003)。见奥康奈尔(OConnell)的英国科幻的繁荣:后帝国主义、后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未来趋势:导论(The British Science Fiction Boom:Tracking the Currents of the Future between Postimperialism,Postnationalism,and Globalization:Editorial Introduction,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