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龙树菩萨《亲友书》.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11147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树菩萨《亲友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龙树菩萨《亲友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龙树菩萨《亲友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龙树菩萨《亲友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龙树菩萨《亲友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58 龙树菩萨亲友书一 宗萨钦哲仁波切主讲(视频字幕录入)首先调整发心,调整你的动机,这一修持是佛陀所有教法中最根本的教法。几乎可以说,这是佛法独有的修行,在声闻乘,我们调整发心主要是透过出离心,还有慈心和悲心,在大乘中是藉由希望每一位众生都能证悟来调整发心。在金刚乘,主要是透过净观来调整发心。造成缘结的就是发心和动机,所以,你一开始带着什么样的发心,无论你是做什么,只要你带着特定的发心去做,就会带你通往特定的果。因此,你我二者都要调整我们的发心。如果讲法的人,教授佛法的人,如果这个人是为了名利或受人尊敬而传法,如果这个人真的从中获利或变得有名,那么这一切都变成了“邪命”(做不如法之事而生

2、活)。受法者也必须拥有正确的发心,至少应该以这样的发心来听闻佛法,至少你听闻佛法,不是为了利用佛法知识,来让世俗生活变得更好。这可能有点过于夸张,但是,如果任何的佛法活动,包括世俗生活有用时,那就不是件好事。理想上,无论你做什么跟佛法有关的事,理想上,无论你从事什么佛法活动,都必须成为对这个世俗生活的障碍。2/58 在最为实际的层面,修持生起正确的发心,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甚至是我们刚刚讨论的,将佛法活动转为对世俗生活的障碍,甚至那,也很难去落实。忘了那所有高深的部分,总之,能够在这里,能够在世上的这个地方,对我个人而言,一直是很大的加持。我们被教导,在金刚乘的道途中,忆念上师是最重要

3、的。自发地忆念上师,在这个时代,似乎是件相当困难的事,但即使是在开车上来这里的途中,或是开车下山,看见这一切,树木,是转弯,都让我想起,怙主钦哲仁波切、敦珠仁波切和很多伟大的上师,这是莫大的加持,对我个人而言。因此,我会咽下这痛苦,在这里的某些人面前出丑的痛苦。修持发心,大概是我们现在能做的唯一 一件事。钦。龙钦。饶绛巴曾说,对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而言,究竟菩提心很困难,所以,相对菩提心是我们能够修持的。而在相对菩提心中,要能够完全修持行菩提心,也是困难的。所以,愿菩提心是我们能做的,这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我之前所说,当你发心正确时,无论你做什么,真的都非常取决于发心。发心会产生

4、缘结,接着会带你通往彼处。生起正确的发心,在某种程度上和愿菩提心很类似。所以,请大家在听闻龙树菩萨亲友书等大乘经论时,要有这样的发心,我们听法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不只是给他们食物或遮风避雨的地方,或是暂时性的帮助,而是真正驱除他们的无明,安置他们在佛果中。我是从洛卓。桑波堪布那里获得这部亲友书的教法,他是一位萨迦派的堪布,同时,也是钦哲。确吉。罗卓的弟子。3/58 (仁波切念诵),标题之后,接着是礼敬文殊,在一部经中,弥勒曾说,即使是和弥勒同一地的菩萨,也就是十地菩萨,也无法真正明白文殊行事的方式和目的,文殊菩萨其实是诸佛智慧的化身,此文的译者向文殊顶礼!不只是译者,在此即将进行

5、闻思的我们也一样,顶礼文殊!不应该用非常局限的方式,来理解文殊菩萨,当然,我们有象征性的文殊,持剑,捧书,从某些观点看来是居住在中国,这全都很重要。象征性的参照或教法非常重要,有时候,文殊也被称作“诸佛之父”,有时候这点甚至是字面上的解释,象是释迦牟尼佛的亲生父亲,净饭王是文殊的化现,就是这么解释的,但是如我已说过的,一个人不应该对文殊菩萨的理解局限在这个层次,文殊是一切智慧,是诸佛大悲的体现,从这个观点上来讲,可以说文殊有时也化现作提醒者,一位强调者,例如,在我曾读过的一部教文中说,甚至悉达多太子所见到的年老、病、死景象,也全都是文殊的示现,当然这可以作字面上的理解,不过,我们大家一直都眼看

6、着年老、疾病、死亡,这些完全不能提醒我们,这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对悉达多太子而言,可以说,初见老、病、死就提示了他,这个世俗存有的虚幻徒然。因此,对这个提醒者,对这智慧,对这位菩萨,对这本尊,我们顶礼!以令自己不只是能明白无量无边的大乘教,而且能在自心和行动中,实际运用这些教法。(仁波切念诵),在第一偈中,他请他的友人倾听,他即将写下或说出的这首歌或信,“为令堪德善妙者”,“希福我依佛尊说”。“稍许集成圣梵音”,4/58“汝当恭敬而谛听”。(译注:汉译偈句皆摘自索达吉堪布译本)我必须说,当代的作家和过去的作家,有莫大的分别,这里有对上师的极大尊崇,并且非常谦逊,在第一偈中,龙树礼敬圣众,

7、说这些极为卓越的教言来自诸如来,他不过是从中撷取,以便易于理解和传诵,这非常让人赞叹,因为当今很多作家,你读他们的东西时,你会发现他们不只是剽窃,根本就是剪贴或照抄原文而已,而他们竟然声称这是他们躺在加州海边等地方时所得到的启示。接着,在下两偈中,你可以看到极大的谦逊,但同时又充满了信心,第二偈确实涵盖了很多大乘的要点,如果你读金刚经,在最后,佛陀自己说过,“以形色见我”,“以声音闻我的人”,不具正见。佛陀和须菩提间有个讨论,其中有像是这样的问题,“佛陀我有传法吗”,而须菩提说“没有”,我在这里的翻译是很概略的,顺便一提,这是约三十页的教法,当须菩提说“没有”的时候,佛说“对,正确”,“佛从来

8、没有传过法”,类似的,还有这样的言论,“佛陀是否庄严”,以三十二大人相庄严等等,当须菩提说“没有”的时候,佛陀对那回答十分满意,就这观点而言,佛陀不能被复制,你不能复制一尊佛,我们不能用任何象征物来代表佛。就象是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所说,当他陈述,对佛的譬喻或象征时,他是用佛本身来代表佛,因为没有和佛等同者,那是在究竟的层次。但在相对的层次上,例如在这第二偈中,明确宣说了,甚至是木头也不是最好的,因为木头是很平凡的,不是那么贵重,所以不能代表佛身。但对于智者,即使是用平凡物质所做的佛陀象征,例如用木头做的也是可以的,智者会对此顶礼!所以,佛法也是一样。这是个例子。佛法超越言表,凡俗言语,凡俗逻辑

9、,凡俗的沟通方式,都无法全然表达出佛法的义理。但在相对层次上,甚至是我这几句话,即使它们很拙劣,因为是尝试表述佛法,所以不应该轻蔑它们。虽然这封信的收信人,过去已经听闻或理解了许多佛陀的教法,然而,就象是月光会令涂上石灰的房子变得更加明亮,所以即使你过去,或许已经听闻过佛法,但这只会让你对佛法的知识和理解更为明晰(通透)。5/58 “如来殷切而告言”,“佛陀妙法与僧众”,“施戒天尊六随念”,“各功德资常忆念”。从第四偈开始,我们进入教文的正文,开始了最重要的修行。修持正念,佛陀教过六种不同的正念,对佛、法、僧、布施、持戒、天神具正念。这是我的解读,我不一定是对的,对天神具正念,我想(这是我的译

10、解),我有两个方式,首先,龙树写给他朋友的信,他朋友是个国王,在印度,特别是在历史上,人和神相处得很和谐。在此我们不是在讲创世之神,我们讲的是来自天界的诸神,和天神和谐相处的人,受到高度尊重,(这也是我的解读)。对我来讲,听起来,天神和阿修罗似乎是主要对手,他们不是那么合得来,但天神和人类的关系就好多了,他们可以是好朋友,特别是,(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神话),但是在印度,在过去,王、王后被认为和兜率天的天神有关,有时候甚至听起来像是,天界的福祉有赖于人类的行为良好,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我相信很多人又会认为这是神话),但是,天神的儿女和阿修罗的儿女在一起时,两方家族都非常不喜欢这样的事,史诗里

11、有一场战争就是因此开打的。但是,神的儿女和人类的儿女在一起,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天神对这种交往就比较能理解。甚至是佛法,当释迦牟尼佛在示现自己证悟之后,在菩提树下开悟之后,他说,他知道实相不可言传,等等,因为无人能够理解他,所以他决定在森林中维持静默,其实是天神之王帝释天和梵天第一个请佛转法轮,所以可以说,有来自天界的关注。还有,在印度所谓较好的投生,6/58 是和良好道德等善行息息相关,因此,像是国王等领导人,被指望要有那种神性,要有天界的戒律或功德,所以,要诚实,要慈悲,要公平,这全都被认为非常神圣,是和天界高度关联的品德。所以我在这里说的是两个东西,一是标准的,就是他请求国王,记得投生善

12、趣需要藉由行善,这是应该记取的。还有,责任。责任可能不是正确的字眼,但我想不出别的字眼了,有责任要做对的事情,使得天神,天界众生,能够获得利益。这主要是我的解读,这第六个正念,你们某些人听起来可能极为古旧,但我觉得,这是当代世界所缺失的。我们现在谈很多的管理,管理课程,公司管理,时间管理,商业管理,领导力。这之后会讲到,现在只是给你一个概念而已,菩萨的领导力,功德或特质,例如,菩萨必须具备的四种不能缺少的功德,菩萨必须具备的这四个不可或缺的功德,这些是和他人如何相处有关。例如,第一项是布施,布施时间,布施实物,让别人听你的话很重要,我们在这里讲的是管理,什么都平均分担(制),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

13、,基本上就是要慷慨,要布施。讲话温和(爱语),这是第二项,其实这些东西,我相信,甚至是管理书籍里也有,像是老板必须一直赞扬员工的成就,而不是批评他们。接着的两项,行为一致(同事),和按别人的需要说话(利他),这两项之后会讲,这两项很重要,我不认为,你在管理书籍中能找到这些。7/58 现在,我要强调这个忆念天神,因为,如我之前所讲,这一项可能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在印度,他们非常记得天神,例如,孔雀王朝顾问考底利耶,所著的政事论,基本上是关于领导管理,正当过生活的指示。你们有些人或许听过,我对孔夫子颇有微词,但事实上,孔夫子的很多看法非常必要,而这可能是,现代社会所欠缺的,例如,尊敬长者、尊重家族

14、、作为客人如何行止、怎么做个主人、报答、你得做点事情,如果有人对你做了好事,你不能只是随便地说声“谢谢”,然后什么都不做。因为“谢谢”不花你一毛钱,那很好,非常好,甚至是说声谢谢也很好,但是,如果有人真的给你很多,特别是年轻的一辈,或许小孩子,这很重要,即使是在西藏,我们有“喀确帕鲁”一说,跟佛法没什么关系,当然做为法道,可能间接会有帮助。但仅就此而言,更多是在说,要按照世俗观点合宜地过生活(生活要符合世间法)。绝大部分的建议也都相当自然,因为如果你的主人说,请来我这里住下,把这儿当你自己家。你必须有点常识,不去睡在他伴侣的床上。这很重要,其实非常重要,因为你能明白,现代人,若是缺少这种觉知,

15、这种正念,会陷入多大的麻烦。米滂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甚至是对如何养育小孩都有美妙的教示,妙极了,用很少的字眼,米滂仁波切对养育小孩的教示,首先,要关爱,接着,下一个阶段,必须对待他们像是敌人一样,然后对待他们像是朋友,这些是技巧。你们可以见到,伟大的龙树是如此特别的一个人,这是他的朋友,一位国王,而他明白身为国王会需要这些“管理”。龙树菩萨亲友书二 宗萨钦哲仁波切主讲(视频字幕录入)第四偈是个总结,现在我们要对这些正念一 一详述,从后三个正念开始,天神的正念,布施的正念,伦理道德的正念,这里会解释,当我们谈论对天神的正念时,其实是在说导致神圣经验天道体验,良好感受的善行或善业。8/58“身语意

16、门当常依”,“奉行十种善业道”,“杜绝一切醇美酒”,“欢喜贤妙之维生”。为了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十恶念和十恶行中转移,就必须努力修十善念和十善行,避免杀生,偷盗,邪淫,说谎(妄语),诋毁(两舌),恶语和闲谈(绮语),还有不贪,不起伤害的念头(不嗔),远离邪见,特别因为你正试图生起正念,故亦当远离造成缺乏正念的酒等毒品。并且享用正确的或贤善的生计(正命),基本上,正命就是不直接或间接伤害他人。“知财动摇无实质”,“如理施比丘梵志”,“亲朋贫者为他世”,“施外无余胜亲友”。知道食物、住所等世间财产,全都是徒劳无用,并且不具实质,就象是炼金术士,把平凡物质转变成非凡物质,同样的,要知道,世间财产也是徒

17、劳无用且不具实质。不过,可以把这些无用且不具实质之物,当作实质有价值之物来使用。方法是将其布施给僧人、婆罗门、仙人、实语者,病患或有需要的人,也供养给那些教授佛法的人,以及父母亲。因为今生来世,都没有比慷慨布施更大的善友,透过布施,不只是自己积聚了福德,能够在下一辈子享用结果,甚至在此生布施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布施的喜乐。9/58 “汝戒未失无缺憾”,“未混未染当依之”,“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你必须珍惜戒律或道德,因为道德或戒律,就如同培植一切功德的沃土,你持守的戒律,不应该与基本法则或基础真理抵触,那是最重要的,不违反基础法则或真理。这里又讲了很多,例如,佛教僧人的出离心修

18、持,举例而言,一位僧人或是一位尼师都一样的,一位僧人必须出离对世俗生活的执着,或者说对所欲对境的执着,僧人必须有厌离心或出离心,当他看着喜好之物,例如一个美丽的女孩,这僧人应该要有出离心,不只是因为这个美丽女孩吸引人,具诱惑力,令人分心散乱,是邪恶的化身,恶魔的显现,罪恶的。在究竟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究竟上僧人必须对这些所欲对境无有贪执,因为并没有美丽、魅力、女孩、男孩等任何东西,没有这些东西,不违反此基础真理或实相,才是戒律的精髓。接着,不仅必须不违反基础法则或真理,还必须不违反支分,象是大乘行者应吃荤,其实那不算是支分,可以说是基础。但我们说,大乘行者不应该吃荤,这需要被持守。僧人、比

19、丘或比丘尼,应该过午不食,基本上,你不能认为只要我不违反基本法则、真理、戒律,我就能够对少数支分戒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不建议这么做,并且,一个人持戒,不应该有为了获得持守净戒名声的动机,如同世间八法,就象我们今早详细讲过的,修行动机或发心,持戒,必须是因为这个正确的发心,因为这是如此神圣的法门,如果你是要让人觉得自己不错,或是受人尊敬,用这种浅薄世俗的动机来修这个法门,实在是太浪费了。10/58 “施戒安忍精进禅”,“如是无量智慧度”,“圆满趋向有海岸”,“成就如来正等觉”。这是简要地解释六波罗蜜,龙树建议要增长这六波罗蜜,因为唯有透过修行六度,才能度脱轮回,到达彼岸。唯有藉此,才能成

20、为调御丈夫(佛),我确定关于六波罗蜜,你们已经听多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是如此,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谈六波罗蜜时,忽略了这个词,“超越”,“超越布施”,不是说,我们应该小气吝啬,这可能又有点夸张,但你会注意到,整条佛道都是自我消蚀的,这极为重要。这是佛道的特色,可以说,佛道必须具有这相互抵消的特色。在我们听到布施,或布施波罗蜜时,我们的情感,我们的串习心,会不由自主的从要布施很多的观点来思考,但事实上,布施波罗蜜,不只是超越骄慢,还超越行头、仪式、物品、行为、结果、动机等等,事实上是超越一切。月称说,甚至是布施、施主、布施之物、接受布施的人等观念,这些都应该超越,才是圆满的布施。我还想引述

21、弥勒的大乘经庄严论,你可能会奇怪,为何有六波罗蜜,为何不是五个,四个,为何不是九个,依据弥勒,弥勒总是说,一切善行的对头或障碍,可以归结成六种喜爱,简言之,针对一切善念、善行,有六个敌人,这六个敌人阻止你有善念或善行。它们让你离开正道,令你分心,转移你对善行的注意力。这六种不同的喜爱,或说是喜好,其中第一种是,这么说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例如,收藏,一种嗜好,我们有收藏的嗜好,我们喜好收集东西,像是有一种老鼠,林鼠,它们只收集东西,这有很多层面,想着有一天会用得上。像是在我的行季箱里,我发现,有些东西已经环游四大洲了,而我还没有用过,我甚至没有看看它们,我不知道,不过我确定你们知道的,鞋、包、领带

22、,我们认为有一天会需要的东西,这种对11/58 收集的喜好,是头号敌人,你必须反抗它,为此而有布施,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要布施,它比捐赠汤、面包等单纯的慈善行为,更为含义深远。它其实是针对这收集嗜好的反击。接着我们有做坏事的喜好,我们对于使坏甚至有点骄傲,有些人对于作坏人非常自豪,我们对坏事有着基本的喜好,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好象我们认为这么做很叛逆,这么做很时髦,我们认为,这很时尚,就好象,若是有个禁止进入的标志,你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过去,我想象着,在聊天室里,我想这经常发生,当然你不需要完全暴露自己,可以用假身份,然后就有各式各样的事情,对,喜好使坏,我们想要做好人,我们认为自己想要做好人

23、,但是这里有个矛盾,我们其实喜爱做坏人,对此的对治就是戒律。我们所具有的第三种喜好或爱好,就是喜好置身于麻烦当中,从搅和事情中得到某种满足感,对此的对治就是,忍辱或耐心。第四种喜好是漫不经心,就像是你的卧房里,门锁着,窗帘拉上,然后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我们挺喜欢这类事情,这只是给你举个例子。基本上,我们喜欢,漫不经心,或不受限制,不遵守某个规则,基本上,我们喜欢不专注,不具正念,专注或正念太痛苦了,过于限制我们的心,令你受限,你不能伸展,对这种喜好的对治,就是精进。第五个是,我们喜好被命令,被娱乐,特别是现代人,我们全都谈论自己有多么独立,我们努力获取自己的空间,我们努力工作以变得独立自主,我

24、们不喜欢受人使唤,那就是我们心里想的,但其实,我们喜爱12/58 被其他事物所主宰,我们喜爱受到其他事物的支配,我们总是寻求对自己发号施令的人,这是一个主要的喜好,对此的对治,就是专注或正念。最后,我们喜好错误的见地(邪见),像是我们喜欢这么想,明天我还会活着,或者我们明年见,你这么说,是因为对邪见的喜好,其实你永远不能确知,在现实中,何者会先来,明天,明年,还是下一辈子,虽然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能接受因、缘、果,例如若种下一粒万寿菊种子,在适当的条件环境下,就会长出万寿菊,这个程度我们能理解。但是,有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和有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情,我们却容易具有错误的见地。例如福德这个概念,染垢能

25、被移除的概念,像是烦恼情绪,我们认为若是某人非常有侵略性,或是某人非常情绪化,基本上,我们有这个错误的见地,认为此人性格如此,不会改变,这个邪见关闭了各种善德之门,例如悲心,你就无法具有悲心。当然还有那基本的,一直存在的错误见地,总是将显相和空性分开的错误见地,当你见到显相时,你因为它而散乱,于是完全忘了空性,并且变得非常兴奋,而有时候当你见到空性,你又因为它而完全分心,于是,低估了显相,而变得沮丧,所有这些我们都称作邪见,我们具有对邪见的喜好,为了对治,就需要智慧。龙树菩萨亲友书二 宗萨钦哲仁波切主讲(视频字幕录入)13/58 第四偈是个总结,现在我们要对这些正念一 一详述,从后三个正念开始

26、,天神的正念,布施的正念,伦理道德的正念,这里会解释,当我们谈论对天神的正念时,其实是在说导致神圣经验天道体验,良好感受的善行或善业。“身语意门当常依”,“奉行十种善业道”,“杜绝一切醇美酒”,“欢喜贤妙之维生”。为了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十恶念和十恶行中转移,就必须努力修十善念和十善行,避免杀生,偷盗,邪淫,说谎(妄语),诋毁(两舌),恶语和闲谈(绮语),还有不贪,不起伤害的念头(不嗔),远离邪见,特别因为你正试图生起正念,故亦当远离造成缺乏正念的酒等毒品。并且享用正确的或贤善的生计(正命),基本上,正命就是不直接或间接伤害他人。“知财动摇无实质”,“如理施比丘梵志”,“亲朋贫者为他世”,“施外

27、无余胜亲友”。14/58 知道食物、住所等世间财产,全都是徒劳无用,并且不具实质,就象是炼金术士,把平凡物质转变成非凡物质,同样的,要知道,世间财产也是徒劳无用且不具实质。不过,可以把这些无用且不具实质之物,当作实质有价值之物来使用。方法是将其布施给僧人、婆罗门、仙人、实语者,病患或有需要的人,也供养给那些教授佛法的人,以及父母亲。因为今生来世,都没有比慷慨布施更大的善友,透过布施,不只是自己积聚了福德,能够在下一辈子享用结果,甚至在此生布施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布施的喜乐。“汝戒未失无缺憾”,“未混未染当依之”,“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你必须珍惜戒律或道德,因为道德或戒律,就如

28、同培植一切功德的沃土,你持守的戒律,不应该与基本法则或基础真理抵触,那是最重要的,不违反基础法则或真理。这里又讲了很多,例如,佛教僧人的出离心修持,举例而言,一位僧人或是一位尼师都一样的,一位僧人必须出离对世俗生活的执着,或者说对所欲对境的执着,僧人必须有厌离心或出离心,当他看着喜好之物,例如一个美丽的女孩,这僧人应该要有出离心,不只是因为这个美丽女孩吸引人,具诱惑力,令人分心散乱,是邪恶的化身,恶魔的显现,罪恶的。在究竟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究竟上僧人必须对这些所欲对境无有贪执,因为并没有美丽、魅力、女孩、男孩等任何东西,没有这些东西,不违反此基础真理或实相,才是戒律的精髓。接着,不仅必须

29、不违反基础法则或真理,还必须不违反支分,象是大乘行者应吃荤,其实那不算是支分,可以说是基础。但我们说,大乘行者不应该吃荤,这需要被持守。僧人、比丘或比丘尼,应该过午不食,基本上,你不能认为只要我不违反基本法则、真理、戒律,我就能够对少数支分戒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不建议这么做,并且,一个人持戒,不应该有为了获得持守净戒名声的动机,如同世间八法,就15/58 象我们今早详细讲过的,修行动机或发心,持戒,必须是因为这个正确的发心,因为这是如此神圣的法门,如果你是要让人觉得自己不错,或是受人尊敬,用这种浅薄世俗的动机来修这个法门,实在是太浪费了。“施戒安忍精进禅”,“如是无量智慧度”,“圆满趋

30、向有海岸”,“成就如来正等觉”。这是简要地解释六波罗蜜,龙树建议要增长这六波罗蜜,因为唯有透过修行六度,才能度脱轮回,到达彼岸。唯有藉此,才能成为调御丈夫(佛),我确定关于六波罗蜜,你们已经听多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是如此,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谈六波罗蜜时,忽略了这个词,“超越”,“超越布施”,不是说,我们应该小气吝啬,这可能又有点夸张,但你会注意到,整条佛道都是自我消蚀的,这极为重要。这是佛道的特色,可以说,佛道必须具有这相互抵消的特色。在我们听到布施,或布施波罗蜜时,我们的情感,我们的串习心,会不由自主的从要布施很多的观点来思考,但事实上,布施波罗蜜,不只是超越骄慢,还超越行头、仪式、

31、物品、行为、结果、动机等等,事实上是超越一切。月称说,甚至是布施、施主、布施之物、接受布施的人等观念,这些都应该超越,才是圆满的布施。我还想引述弥勒的大乘经庄严论,你可能会奇怪,为何有六波罗蜜,为何不是五个,四个,为何不是九个,依据弥勒,弥勒总是说,一切善行的对头或障碍,可以归结成六种喜爱,简言之,针对一切善念、善行,有六个敌人,这六个敌人阻止你有善念或善行。它们让你离开正道,令你分心,转移你对善行的注意力。16/58 这六种不同的喜爱,或说是喜好,其中第一种是,这么说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例如,收藏,一种嗜好,我们有收藏的嗜好,我们喜好收集东西,像是有一种老鼠,林鼠,它们只收集东西,这有很多层面

32、,想着有一天会用得上。像是在我的行季箱里,我发现,有些东西已经环游四大洲了,而我还没有用过,我甚至没有看看它们,我不知道,不过我确定你们知道的,鞋、包、领带,我们认为有一天会需要的东西,这种对收集的喜好,是头号敌人,你必须反抗它,为此而有布施,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要布施,它比捐赠汤、面包等单纯的慈善行为,更为含义深远。它其实是针对这收集嗜好的反击。接着我们有做坏事的喜好,我们对于使坏甚至有点骄傲,有些人对于作坏人非常自豪,我们对坏事有着基本的喜好,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好象我们认为这么做很叛逆,这么做很时髦,我们认为,这很时尚,就好象,若是有个禁止进入的标志,你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过去,我想象着,

33、在聊天室里,我想这经常发生,当然你不需要完全暴露自己,可以用假身份,然后就有各式各样的事情,对,喜好使坏,我们想要做好人,我们认为自己想要做好人,但是这里有个矛盾,我们其实喜爱做坏人,对此的对治就是戒律。我们所具有的第三种喜好或爱好,就是喜好置身于麻烦当中,从搅和事情中得到某种满足感,对此的对治就是,忍辱或耐心。第四种喜好是漫不经心,就像是你的卧房里,门锁着,窗帘拉上,然后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我们挺喜欢这类事情,这只是给你举个例子。基本上,我们喜欢,漫不经心,或不受限制,不遵守某个规则,基本上,我们喜欢不专注,不具正念,专注或正念太痛苦了,过于限制我们的心,令你受限,你不能伸展,对这种喜好的对

34、治,就是精进。17/58 第五个是,我们喜好被命令,被娱乐,特别是现代人,我们全都谈论自己有多么独立,我们努力获取自己的空间,我们努力工作以变得独立自主,我们不喜欢受人使唤,那就是我们心里想的,但其实,我们喜爱被其他事物所主宰,我们喜爱受到其他事物的支配,我们总是寻求对自己发号施令的人,这是一个主要的喜好,对此的对治,就是专注或正念。最后,我们喜好错误的见地(邪见),像是我们喜欢这么想,明天我还会活着,或者我们明年见,你这么说,是因为对邪见的喜好,其实你永远不能确知,在现实中,何者会先来,明天,明年,还是下一辈子,虽然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能接受因、缘、果,例如若种下一粒万寿菊种子,在适当的条件环

35、境下,就会长出万寿菊,这个程度我们能理解。但是,有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和有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情,我们却容易具有错误的见地。例如福德这个概念,染垢能被移除的概念,像是烦恼情绪,我们认为若是某人非常有侵略性,或是某人非常情绪化,基本上,我们有这个错误的见地,认为此人性格如此,不会改变,这个邪见关闭了各种善德之门,例如悲心,你就无法具有悲心。当然还有那基本的,一直存在的错误见地,总是将显相和空性分开的错误见地,当你见到显相时,你因为它而散乱,于是完全忘了空性,并且变得非常兴奋,而有时候当你见到空性,你又因为它而完全分心,于是,低估了显相,而变得沮丧,所有这些我们都称作邪见,我们具有对邪见的喜好,为了对

36、治,就需要智慧。龙树菩萨亲友书三 宗萨钦哲仁波切主讲 18/58(视频字幕录入)我们从第九偈开始:“何者孝敬父母亲”,“彼族具梵阿阇黎”,“供养彼等今名扬”,“他世亦转善趣中”。我们在讲正念或专注,概括而言,我们应当小心提防的主要障碍,不是别的,根本上就是,这持续不断的散乱,这是一个非常概括性的说法,可以说,主要的问题,一切问题的主要根源,就是所谓的散乱,因此,主要的对治,显然,就是散乱的对立面,也就是正念或专注。这双方争战的策略、规划就是我们所说的灵修之道。当我们讲散乱的时候,是在讲一个非常大的东西,当然,我们讲粗显层次有散乱,因世俗事物而散乱,像是看电视,读八卦杂志,当然我们讲那种散乱,但

37、不只如此,我们其实也讲最细微层次的散乱。在最细微层次上,甚至,像这种猜疑的情况,或许我的注意力会散乱,或我的注意力正在散乱,甚至,这也被认为是散乱,类似的情况。当我们讲正念时,当然我们是讲,能够获得正念的技巧,从最明显粗重的形式,例如过午不食,甚或看来非常仪式性的点灯、供香,一直到最深层次的正念。其中,正念的主客体,也就是心和心所缘,明白这二者非二,到那个层次时,我们就圆成了自己的正念。那算是正念的最深奥技巧。我们人类的心总是喜欢,19/58 最好,最快,最不痛的。当然,最深奥的技巧,正念的最高层次技巧,当然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就智识层次而言,我们只能非常模糊地理解。此前,我去了一些东欧国家,其

38、实不只是东欧,西方也一样,我多次听到人们旁敲侧击地说,为何我和上师们要浪费时间,浪费是他们用的字眼,为何不一开始就传授大手印或大圆满,为什么要经过前行等其他步骤,他们甚至暗示,这前行可能是很文化性的东西,是一种西藏文化,有些人甚至表示,如果我这么做,就能成功聚焦更多弟子,这些人其实相当博学多闻,他们有些人会引用一些大伏藏师的话,如噶玛林巴、惹纳林巴在五浊恶世应当公开讲授大圆满教法,对我而言,噶玛林巴或惹纳林巴的这些话,我们一直在做解读,但我的解读略有不同,顺带一提,确实有些上师,一开始就教大圆满或大手印,我是好奇心很重的人,当我问说,你有没有做一些菩提心或别的修行,没有,完全没有,我们直接趋入

39、如胜。那是个非常非常高的教法,像怙主敦珠仁波切,或顶果钦哲仁波切等这样的大师,我想,他们若讲授大圆满,或任何其它教法,那么,和他们有缘的众生,至少我们知道,对这些众生而言,轮回必然会终结,但藏文里有句话说,狮子跳跃的地方,狐狸不应该试着去跳,因为如果它们这么做,肋骨会出问题。另一个理解的方式是,这些伟大的大圆满的教法,例如桑杰策期续等,你可以诵读,我见过一些上师,这非常具启发性,他们诵读大圆满密续,密续教文,给牛等动物听,闻即解脱,对此,如果听闻者,没有真正的专一虔心,至少,它们必须是百分之百的白痴,不幸的如你我等人,我们不是百分之百的白痴,我们有部分是聪明的,而这聪明带来很多的问题,还有,对

40、待大手印、大圆满等教法的方式,非常令人困惑,因为大手印与大圆满的美妙和加持,很多是在于它的简单,或说是非概念性的面向,对于不具格的上师,会有一种危险,他们教导的大圆满或大手印,最终可能变成非常的繁复,以至于,学生、弟子会有额外的包袱,必须脱离这个繁复的盒子。当巴楚仁波切对纽舒.隆多说,你能看见天上的星星吗,你能听见狗的叫声吗,纽舒.隆多基本上就开悟了,轮回与涅槃之网,以某种方式被永远毁坏,纽舒.隆多说,此前,他一直觉得自己被很多绳索束缚着,在听20/58 到这些话之后,他有一种完全的松解,我刚才说了,你能看见天上的星星吗,你能听见狗的叫声吗,对你我而言却什么也没发生。此外,如果我们不谨慎,若是

41、有人问,佛教的最高教法为何,或是,到底什么是佛教,可能会有人回答说,哦,佛教就是,你能看见天上的星星吗,你能听见狗叫声吗,与此类似的是,其实可能比这更糟的是,我不停听到有人说,在心性中放松,为了要放松,你必须知道什么是心,什么是心性,等等。总之,放松是什么意思,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解说什么是放松,跟你们分享一个窍诀,这是在我十七岁的时候,从一个美国女孩那里获得的,我对电脑完全不行,到今天还是这样,在纽约的一间麦金塔电脑店里,他们派这个女孩指导我,她大约花了十分钟的时间,跟这个一无所知的人交谈,这个人虽然真的是一无所知,却想问非常高深的问题,于是她说,好,回到基础上来,她说,回到基础,她所做的就

42、是,一直把我带回基础,回到基本的逻辑,真的,那对我起了一点帮助,我们研读像这样的教文很重要,这真的是基础。总之,对于大手印和大圆满,如果你做了什么,你就是在犯错,我们不知道如何不做事情,那很难,我们有点知道怎么去做事情,可以说,努力是我们的第二天性,我们说着努力的语言,声闻乘和大乘之道是可行的,所以为了你自己的修行道途,为了佛教在世间的兴盛,特别是在西方,我真的请求你们,总是回到基础,回到基础,龙树做的好极了,特别是在这篇教文中,我们甚至会讲一些,看似非常世俗的事情,像是孝敬父母,记得我们是从六种不同正念的三摩地开始的,其中有,对天人的正念,或生起神圣觉受的正念,所以从非常基础的培养正念的技巧

43、开始,有些表述、类比乍看之下,可能让我们觉得有点过时,但如果仔细的探究,其实并不过时,我想这对我们会有帮助,知道他是在跟一位国王讲话,一位印度国王,在差不多二千多年前。21/58 “何者孝敬父母亲”,“彼族具梵阿阇黎”,“供养彼等今名扬”,“他世亦转善趣中”。第九偈,我们现在开始,孝敬父母,父母也教导儿女,要对双亲展现敬意、感激、尊敬,我们不是在说,孩子是愚蠢的,我们的意思不是这样,孩子像是空白的画布,对这些孩子有影响力的第一个人或第一个众生,必须负起很大的责任。如果一头吃着草的牛,即将跌落悬崖,这么想是不对的,牛有权力去任何它想去的地方。不惜一切,只要能利益这头牛,我们都应该去做,象是引诱它

44、去一个安全的地方,或者,或是态度略微坚定,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缘起的理解,明白事物如何相互依存。在这教文里说孝敬父母,还有礼敬指引我们的上师,如我先前所讲,乍看之下,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印度文化,但若你深入探究,它不见得是限于某个文化,而是能为所有这么做的人带来善德。通过礼敬父母或长者,比如上师,一个人不只是会变得有名,而且在来世也会获得善生。这在我们现代可能有点困难,因为,如前所说,缺乏对缘起的了解,当然还有非常强烈的自我珍视,因此,我们全都深陷于持守政治正确作法的忧惧中。此外,我觉得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受到很大的疏离之苦,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愈来愈少,非常少,甚至不好的联系都很少,

45、甚至于都没有,完全没有联系,不管身体上的,情绪上的,或精神上的,任何种类的联系都没有,变得困难的原因还有一个,不是所有父母都慈祥且慈悲,因为他们自己在小时候,可能从来没有过好的境遇,而且我们也居住在,打小孩前得三思的境况中,会紧张兮兮。如果你问我怎么办,如果做父母的这么问我,我会说,让孩子去做、去学很多没用的事,这或许不是个坏主意,例如,诗、音乐,因为这也许会带来,某种内在的情感。22/58 我们都知道,这确实是当代社会的一大问题,东西方皆然。甚至是,在孝敬父母等价值观上,具有良好基础的社会,也在受苦,我记得曾收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弟子的信,她经历了很多,折磨痛苦,因为她的父母依据她的学习成绩而

46、评断,衡量她,当然,那是出于爱。总之,我们在讲正念,如一开始说过的,最大的过失就是不具正念,而培养这个正念的其中一个方式,从一开始就是要礼敬父母和上师。接着,还有不时的受特定的戒。“损害盗夺与淫行”,“妄语贪酒非时餐”,“喜高广床与歌唱”,“舞蹈花鬘皆当断”。时不时的为了清净不善的念头和行为,也为了重振善念和善行,这有点像是充电,能够受戒会很好,我认为,受戒很重要,受戒像是某种投资,你投资,然后在你睡觉的时候,就在赚钱。所以你不必一直检查自己的钱财是否无恙,那就是誓戒运作的方式。倒如,现在,像是你和我,我们不会四处杀人,这不一定是因为我们有慈悲心,只是因为我们很懒,我们没有胆子这么做,我们没有

47、武器这么做,那需要很多的力气,而且有点危险,你可能会被杀,这是件麻烦事,我们没有杀人,但不会因此而积聚任何福德,但是如果我们受戒,我不应该杀人,这辈子或直到下一世之前,或直到日出之前,多少时间都可以,那么在此期间,当你在睡觉时,你就在累积福德。受戒,其实比新年许下心愿更有意义,它不是要让你有负罪感,感到害怕,或神经兮兮,而真的是为了使你,善德和福德成倍增长。记得昨天下午我们谈过福德,因为我们需要大量的福德,而受这些戒真的是一件容易又不痛苦的事,所以,经常受戒不伤害其他众生。像是,不杀生,不偷盗,我们很多人自认为不偷盗,但我23/58 们不应该太快下结论,基本上,偷盗是拿别人没有给的东西(不予取

48、),接着是,邪淫,妄语,意指不说谎,还有法国人很难抗拒的酒(俄罗斯人也很难抗拒),然后是非时食,高床,歌唱,舞蹈,装饰,香水,以各种香水涂饰,这些称作八支分戒(八关斋戒)。如此,追随阿罗汉的脚步,就会培养和强化你的善德,并净化你所有的恶业。当然,这会立即产生悦人的容貌,并且,在来世生为天人。“随行罗汉之戒律”,“若具此等八斋戒”,“持长净转欲天身”,“当赐善男善女人”。如今早所说,你们可能认为这有些内容很印度,是的,甚至在某些吠陀仪式,吠陀修行中,不食非时食物,不坐高床,等等,然而,若你仔细想想,这确实具有令人惊叹的作用,吃太多绝对不好,原因很多,这里,主要是为了生起正念。而吃得过多,在你进食

49、之前,在你进食的时候,在你进食之后,这都是造成丧失正念的因,而且,不过于饱足的身体,总是比较有警觉,还有,像是香水,装饰等东西,这有点像是伪装。我最近注意到这件事,有一位尼师在澳洲传法,顺便一提,我也想对很多其他的老师这么做,像是,欧雷.尼达尔,苏里亚.达斯等,我戴着一顶假发,去参加教学,但我无法专心,因为大多数时间,我都在担心,有人注意我,总之,伪装,会让你非常紧张。但是,别忘了,这是基于时间的戒,以时间为基础,所以只有那段时间内,之后,尽可能化妆,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这是基于时间的戒。特别鼓励在家修行人,受这种戒,你应该经常受这种戒,或许一个月一次,或其他频率。或许不完全是戒,也许只是做些改

50、变,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换一张床,或食物,那真的能令人非常警觉,基本上,任何能够增长正念的都行。还有,别忘了,这是给国王的信,我相信国王必须坐24/58 在王座上,国王必须穿戴各种装饰和王冠,手持各式权杖,但是龙树说,为了引发你的正念,你应该经常做这件事(具持八戒)。“悭吝谄诳贪懈怠”,“贪欲嗔恨增上慢”,“及以种貌闻韶华”,“权势而骄视如敌”。多么优美,龙树建议他的国王朋友说,你应该把下列这些视作敌人,你应该视悭吝为摧毁你的真正敌人,还有狡诈,贪欲,懒散,骄傲,渴求,嗔恨,和种姓。龙树非常勇敢,他对国王说,你不应该因所属的国王血统而骄傲等等,例如相貌美好,博学多闻,青春年华,影响力,你应该把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