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医药前沿 2024年5月 第14卷第14期 临床医学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20 年 4 月2022 年 5 月于曹县县立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 94 例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男 34 例,女 13 例;年龄 61 80 岁,平均(71.272.08)岁;病程 2 11 h,平均(5.981.17)h;狭窄程度:轻度 26 例,中度 21 例;狭窄部位:椎动脉 13 例,颈动脉 15 例,基底动脉 11 例,大脑中动脉 8 例。观察组男 36 例,女 11 例;年龄 60 78 岁,平均(71.
2、532.15)岁;病程 2 12 h,平均(6.261.34)h;狭窄程度:轻度 24 例,中度 23 例;狭窄部位:椎动脉 14 例,颈动脉 12 例,基底动脉 9 例,大脑中动脉 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经头颅 CT、颈动脉 B超等检查确诊;(2)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8 分;(4)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以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85为拟定依据;(5)均行静脉溶栓治疗;(6)本研究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
3、除标准:颅内动脉狭窄多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是影响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现阶段,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伴颅内动脉狭窄的情况越来越多,临床多表现为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脑部缺血症状,或失语、偏瘫、昏迷、脑神经损伤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该疾病有极高的致残、致死风险,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1。该疾病在临床上多第一时间对闭塞血管进行疏通,以使脑组织供血供氧能够正常循环,这对缺血半暗带濒死脑组织的挽救效果显著,有助于受损神经组织的快速修复2。阿托伐他汀作为基础性防治药物,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对血脂及炎性应激反应有良
4、好的调节和抑制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速度的延缓有积极影响。丁苯酞是近年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新型药物,其可加快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促使缺血病灶缺血状态得以缓解,进而减轻神经损伤和脑组织坏死程度;该药物的协同作用还有助于炎性因子水平的下降,在短暂性脑缺血损伤后表现出的影响更为显著、持久3。基于此,本研究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给予丁苯酞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丁苯酞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 动脉狭窄的效果李 云(曹县县立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 菏泽 274400)【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
5、动脉狭窄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2022 年 5 月于曹县县立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 94 例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丁苯酞 20 mg/d 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 40 mg/d 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代谢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及颅内血液流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大脑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无
7、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大脑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给予丁苯酞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血脂的有效控制,对炎性因子水平及颅内血液流速的降低有积极影响。【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丁苯酞;阿托伐他汀;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24)14-0080-04医药前沿 2024年5月 第14卷第14期 临床医学 81脂代谢情况。分别于治疗前、2 周后,采集两组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
8、3 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血脂代谢指标进行测定,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2 周后,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6 及 IL-8 水平进行测定。(4)颅内血液流速检测。分别于治疗前、2 周后
9、,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颅内血液流速进行检测,包括大脑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1.4 统计学方法使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2.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
10、,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 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1)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有不良反应者;(2)合并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3)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者;(4)有脑出血既往史者。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抗感染、脑炎性反应的控制、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等,为抑制血小板聚集还需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在患者发病后 48 h 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取本品 100 mL 与 0.
11、9%的氯化钠溶液 100 mL 混合滴注,滴注时长不低于 50 min,2 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 福建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43,规格:10 mg(按 C33H35FN2O5 计),2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次,1 次/d。两组均 2 周为 1 个疗程。1.3 观察指标(1)神经功能。分别于治疗前、2 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量表包括意识水平、肢体运动、语言等共 11 个条目
12、,评分范围 0 42 分,分数高低与神经受损程度成正比。(2)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判定以 NIHSS 评分下降率为依据划分为 4 个等级,治愈:临床典型症状如头晕、头痛等基本消失,NIHSS 评分下降率 90%;显效:临床典型症状缓解明显,46%NIHSS 评分下降率 90%;有效:临床典型症状有所改善,18%NIHSS评分下降率 45%;无效:临床典型症状无任何缓解甚至加重,NIHSS 评分下降率 17%。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 100%。(2)血表 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NIHSS 评分(x s,分)临床疗效 n(%)治疗前治疗 2 周后治愈显效
13、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4713.912.287.151.4916(34.04)15(31.91)12(25.53)4(8.51)43(91.49)对照组4713.772.059.041.6312(25.53)11(23.40)8(17.02)16(34.04)31(65.96)t/20.3135.8679.146P0.7550.0010.002表 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x s,mmol/L)组别例数TCTGHDL-CLDL-C治疗前治疗 2 周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观察组476.041.173.860.793.570.851.760.551.220.241
14、.930.413.840.732.120.43对照组476.101.134.680.953.540.632.380.471.190.311.520.343.800.782.730.65t0.2534.5500.1945.8750.5255.2770.2575.366P0.8010.0010.8460.0010.6010.0010.7980.00182 医药前沿 2024年5月 第14卷第14期 临床医学损伤程度降到最低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 2 周后,观察组 TC、TG、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所具有的
15、调脂效果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有一定的延缓作用,通过维持斑块的稳定达到血脂代谢改善的目的;但观察组 TC、TG、LDL-C 水平下降程度及 HDL-C 水平上升程度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患者血脂代谢水平的增强,血液脂质出现沉积的现象大幅减少,还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 2 周后,观察组 IL-2、IL-6、IL-8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丁苯酞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效果显著。颅内动脉狭窄的形成过程受 TNF-的影响会加快促炎因子IL-2、IL-6、IL-8 的合成及释放速度,随着异常表达持续上升,血管内皮细胞得以激活进而造成
16、血管出现收缩,血栓及血管阻塞的发生风险随之上升,给脑组织供血供氧带来了不利影响。现代药理学证实,阿托伐他汀对聚集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细胞有良好的削弱效果,能够促使炎性因子分泌的大幅减少,与丁苯酞相结合可对脑缺血再灌注而引发的炎性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 2 周后,观察组大脑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低于对照组,3 讨论颅内动脉的粥样斑块是造成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会引发管腔狭窄,减缓血液流速及循环不畅。流行病学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颅内动脉狭窄的占比高达 50%6。相关研究显示,约 70%的脑血管病与脑组织缺血有密切联系,颅内动脉狭窄后由于
17、血流减少易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最终直接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此外氧自由基的不断释放会使神经元受到一定的损害,因此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及时、有效诊治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7。由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脑梗死后出现能量代谢异常、兴奋性毒性、梗死周围缺氧去极化现象等一系列级联反应相互作用,使得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通过多种措施来有效控制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 2 周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用药的近远期治疗获益更加明显,有助于受损
18、神经组织的快速修复及预后效果的改善。丁苯酞作为近几年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新型药物,可加快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促使梗死病灶血液灌注量不断上升,缓解颅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并将颅脑神经2.4 两组颅内血液流速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大脑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上述动脉血液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4。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 2 周后,观察组 IL-2、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19、5),见表 3。表 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 s,ng/L)组别例数IL-2IL-6IL-8治疗前治疗 2 周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观察组4715.012.058.031.318.231.373.061.105.341.012.180.84对照组4715.592.0711.171.788.441.435.251.235.391.043.641.12t1.3659.7400.7279.0990.2367.149P0.1760.0010.4690.0010.8140.001表 4 两组颅内血液流速情况比较(x s,cm/s)组别例数大脑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治疗前
20、治疗 2 周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观察组4763.025.3746.583.4987.886.6176.794.4227.154.1818.573.09130.267.87111.285.13对照组4763.055.4653.744.4287.936.2280.144.2327.364.4423.622.76130.487.94122.356.06t0.0278.7160.0383.7540.2368.3560.1359.558P0.9790.0010.9700.0010.8140.0010.8930.001医药前沿 2024年5月 第14卷第14期 临
21、床医学 83842-844.7 李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9):22-24.8 闵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J江西医药,2022,57(3):252-253,256.9 侯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7):79-81.10 石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清CRP 水平的影响探讨 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164-166.医学,2023,43(1):103-105.3 赵涛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
22、临床效果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127-129.4 崔晓飞,赵俊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对APTT、PA、PT 水平的影响 J中外医疗,2022,41(34):129-133.5 杜丰丰,赵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7):71-73.6 陈豪,罗洁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比较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用药对血管狭窄及血液流速的改善效果明显。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的主要机制为抗炎、抗氧化应
23、激等,通过对脑微循环的改善,能够对血小板聚集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起到协同的抑制及延缓效果,进而实现血管狭窄及血液流速的显著改善。这与刘少霓等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给予丁苯酞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联合治疗优势明显,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血脂的有效控制,对炎性因子水平及颅内血液流速的降低有积极影响。【参考文献】1 吴静静,贾琳,王云玲,等颅内动脉狭窄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J磁共振成像,2019,10(12):881-884.2 吕晨铃,陈超,张震中,等ADAMTS-1 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J中
24、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10):997-1002.3 王月娟,冯士轩,胡瑾,等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23-26.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5 李宝民,缪中荣,王拥军,等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8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6):594-604.6 贾鸿宁,范桂梅,李广从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5、,2021,19(1):145-147.7 单薪宇,李成豪,姜美子,等缺血性卒中脑血管反应性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 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0):46-50.8 欧阳欣,胡巧霞,高大鹏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及血清 Hcy 和 CysC 水平的影响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2):2485-2487.9 李军涛,霍会永,曹凌,等伴颅内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外周血 TNF 和 IL-6 的变化 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26(9):543-546.10 刘少霓,林楚生,张晓璇,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研究 J黑龙江医药,2022,35(1):55-57.(上接第 7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