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语中英语外来语规范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775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中英语外来语规范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汉语中英语外来语规范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汉语中英语外来语规范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作者简介:刘正霞,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英国UCL孔子学院公派教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华捷,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对比研究。章子旭,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方向:物联网工程。收稿日期:2023-6-25汉语中英语外来语规范研究 刘正霞 华 捷 章子旭 摘 要 本文根据外来语进入汉语的输入方式和翻译分类,借用认知语言学的心理认知模式,研究如何规范英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另外,本文在英语外来语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从语音规范、语义规范、语用规范这三个层面,探讨英语外来语的文化

2、内涵、造词理据和认知模式。关键词 英语外来语;语言规范;认知模式中图分类号 H0-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4-0040-04语言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外来语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表达,增加了汉语的包容性、多样性和种族认同感,融合了文化差异,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助于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然而,大量英语外来语给汉语语言系统带来混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的健康发展。研究者有必要利用英语和汉语语言的规律,保证汉语的纯正和标准,让语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采取谨慎的语言政策,科学制定外来语的使用规范,更好地促进汉语教

3、学和汉语研究。1 外来语的输入方式“外来语”(loanword)指从一种语言借到另一种语言中的词(Durkin,2014)。罗常培(1950)首先使用“借字”概念,后来从各种“音译词”到“借译词”,汉语学界称之为“外来词”“借用语”“借词”等。从输入方式来看,外来语进入汉语有三大途径:(1)外部输入。在不同历史时期,汉语吸收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种外来词汇,这些词汇逐渐演变成中文词汇。其中,一些外来词汇被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英语外来词汇“咖啡(coffee)”和“可乐(coco-cola)”以及日语词汇“卡拉OK”和“写真”在中文中得到广泛使用;马来语“峇峇”和“娘惹”

4、专指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后代,随着电视剧的播出也被广泛使用。(2)内部流入。在各民族交流的过程中,不同兄弟民族语言中的部分词汇逐渐进入汉语词汇,如藏语“哈达”和“喇嘛”、蒙语的“敖包”和“那达慕”、满语中的“额娘”和“格格”等。(3)回流词汇。该类词汇指一些源自中文的词汇流传出去,经过语言同化已经不再具有汉语的身份,然后又被重新引进汉语,如“革命”和“干部”等日源词汇出自古代汉语,回流后具有新的含义。外来词需要经过社会语言群体的认可,逐渐被理解和接受后,进入汉语词汇。但是,412024年2月(总第256期)英语广场基金课题:本研究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外语专项)“智能+背景下基于SPO

5、C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997)”的系列研究成果,并得到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2019年度)、淮阴工学院教学教改课题(2021年度)资助。有些外来词随着时代变迁,失去其生命力,在汉语中逐渐消失,如:五四运动时期流行的外来词“德先生”和“赛先生”等逐渐被“民主、科学”等意译词代替;俄语来源词“布尔乔亚”和“苏维埃”等词汇在苏联解体后很少被使用。由此可见,外来词进入汉语的方式多样,但是外来词的活力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外来词会在时代变迁中被淘汰。2 英语外来语的分类和翻译国内学者致力于通过研究中外文化差异,分析外来词的分类和翻译。在20世纪90年代,周荐(1993)、杨自俭(19

6、90)和徐国庆(1999)等主要针对英汉词语的对比和文化内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后来,王寅(2009)将认知语言学和词汇学结合,建立认知词汇学的框架;翟英华(2003)对于英语外来语的规范问题主张以意译为主,遵循优化和汉化的原则;邹玉华(2011)从英源外来词的历史和起源入手,研究汉语外来词的规范化问题,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资中勇(2008)提出外来词的规范使用应遵循表义明确、统一规范、合理使用首字母缩略语这三大原则;张博(2019)将10种译借方式的借用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等级,借用度最高的为三级,最低的为零级,并将分属四个借用等级的译借词语分别定义为外语词(foreign wo

7、rd)、外来词(loanword)、混合词(hybrid word)和汉语词(Chinese word)。根据以上研究成果,英语外来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2.1 借音词借音词是指在汉语中将英语外来语音译成汉语时,直接借用发音相近的汉字的一种翻译方式。这些借音词一般并不具有组合意义,它们仅仅是通过汉字的发音来表示英语单词的音节。大多数英语外来语都是借音词,如沙拉(salad)、沙发(sofa)、马达(motor)、巴士(bus)、幽默(humor)、迪斯科(disco)、吉普(jeep)等。这种借音词常常会带来一些问题。由于中国幅员广阔,方言众多,不同汉字在不同方言下的发音差别巨大。因此,同一个外

8、来词在方言基础上有多个汉语音译并不罕见。2.2 借义词借义词实际上借用英语词汇的意义,将单词背后的概念翻译出来,如电脑(computer)、黑板(blackboard)等。借义词也叫“义译词”或“借译词”,高名凯等(1960)将借义词区分为两种:一是用本语言现有的词去翻译外语词,如用“书”翻译book,这类借义词不是真正的外来词;二是利用英语词的本义组合翻译,如蜜月(honey-moon)、血压(blood pressure)、数据库(database)、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由此可见,借义词也是外来词的一个大类,在未来会不断被引进汉语。2.3 借音借义组合这类词的特点是

9、既有语音的借用,又有语义翻译,并且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如借用“的士(taxi)”而构成的“打的”“的哥”;借用“派(pie)”而衍生的“蛋黄派”“苹果派”;借用“迪斯科(disco)”而构成的“迪厅”“蹦迪”等。史有为(2013)认为意义和语音结合使语音便于记忆,意义容易理解,这类词在造词结构上从形式到意义都具有透明度,符合汉语的认知模式,因此,这类词汇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符合中国人的认知心理。3 英语外来语的语言规范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拼音输入的便捷,杨锡彭(2007)指出外来词出现三个倾向:意译“快餐化”,音译“娱乐化”和语码使用“随意化”。长期以

10、来,外来语的规范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同一种事物的中文名称五花八门,如镭射和激光(laser)、黄油和白脱(butter)、芝士和起司(cheese)、新西兰和纽西兰(New Zealand)等。这些不规范的外来词汇的泛滥引起语言使用者的困惑,相关工作者有必要从语言规划角度进行规范和统一。2010年,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要求新闻报刊行业非必要不得使用外语以及外语缩写词。同年,原新闻出版总署要求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词等现象;禁止任意增减外文字母和颠倒词序等,保证汉语的健康发展。3.1 从文化内涵规范语音史有为(

11、2013)认为语言文化在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碰撞和冲突,可以采取柔性规范的语言政策对外来词加以引导和选择。外来词是文化的载体,必然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如可口可乐(coca-cola)的音译完全符合大众对于饮料的心理认知;乌托邦(Utopia)具有“子虚乌有”的含义,符合这一词的本意;美元(dollar)被海外留学生戏称为“刀”。这些都是借用中文的文化内涵翻译外来词汇的成功典范。因此,对于英语外来语,我们应优先选择接近英文读音和汉语意义的词汇,使该外来语符合英语源词的文化内涵。再看一些不太成功的案例。珠穆朗玛峰的英文名称取自测量其高度的英国人Everest的名字,笔者建议采用藏语珠穆朗玛峰

12、的音译Qomulangma,因为在藏语中它具有“神女”的意思,保留了民族特色。类似地,小提琴(violin)最初被音译为“梵阿林”,这个音译名并不能让人直接联想到小提琴优美的旋律。同样,电话(telephone)被翻译为“德律风”,这样的译名难以让人产生对于电话的形象联想。还有英文名约翰(John)被翻译成“赵恩”,虽然有汉语人名的特色,但却缺乏英文的味道。因此,在对外来词进行规范化处理时,我们需要让这些词符合汉语使用者的认知心理和英语的内涵,通过逐步淘汰不符合大众期待的外来词汇,形成具有柔性表现的语言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标准会逐渐统一。3.2 从造词理据规范语义邹玉华(2011)认为,

13、外来词汇要在汉语中长期保留,必须符合“义明”这一指标。在引进外来词时,人们应充分考虑汉字的表意性,选择适合词语色彩和领域特点的汉字,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外来语的造词依据。近年来,汉语引入英语外来语的方式逐渐从音译转向意译,这种变化趋势可以从汉字的依据性和使用者的认知心理得出。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外来词经过时间的考验,被社会所接受,并符合语言实践或社会交际的兴趣。它们还应符合语言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具备语言本身的依据性,这也是衡量外来语的一个标准。翟英华(2003)认为,英语外来语中的意译词简单直接,易于理解记忆。因此,如果一个外来词可以意译,人们就应优先考虑将其转化为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汉语词汇,并逐

14、步纳入汉语普通话的常用词汇中。由此可见,通过规范外来词汇的语义造词依据,并逐步将其融入汉语词汇中进行规范使用,有助于更好地将外来词融入本族语言之中。3.3 从心理认知规范语用史有为(2019)将外来语的规范总结为四个字:约定、合宜、上口、引导。无论是从文化视角选择音译外来词还是从语言的依据性规范意译词,都必须符合不同语言社群的语言心理和认知模式,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因此,规范必须有序、合理、科学。陈汝东(2001)认为,外来语的应用必须符合语言社群的心理认知模式。由于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角度也存在差异。这种认知差异在语言层面表现出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

15、表达。例如,中华民族将“龙”视为民432024年2月(总第256期)英语广场族图腾与神的化身;而在西方文化中,龙被视为邪恶的魔鬼、撒旦的化身。不同的认知模式必然会影响外来语的语用范围和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在语言认知模式中,汉语注重感性和具体的表达,而英语则更注重理性和抽象的表达。因此,外来词的规范可以采用三种策略:原义引用、引申引用和隐喻引用。(1)原义引用指的是外来词汇的原意和用法被直接引用到汉语中,不进行任何拓展或转变。如“咖啡(coffee)”作为饮品的名称被直接引入汉语,保留其原义;“沙发(sofa)”作为一种家具的名称被直接引用,保留其原义。(2)

16、引申引用即根据外来词汇的原义进行适当延伸或拓展,使其适应汉语的表达方式,如:在汉语中,“网络(network)”最初表示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后来引申为指代互联网;“博客(blog)”最初表示个人或团体在网上发布的日志,后来被拓展为一种特定的网络写作和交流方式。(3)在认知心理学中,隐喻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来认知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从而建立起不同概念系统之间的联系。隐喻引用是指利用外来词汇的音形相似或者意义暗示来传达特定的隐喻含义。如:“黑客(hacker)”作为指代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的专家或技术人员的名称被引入汉语。这里隐喻着他们具有破解、渗透和掌握技术的能力

17、,并且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意义。根据徐盛桓(2008)的观点,隐喻被视为一种认知活动而不是修辞手法。英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充分展示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通过探究外来词汇的认知模式,人们试图规范对外来词汇的使用。隐喻引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多样性的方法,使外来词汇能够更好地融入汉语,并为汉语词汇的发展和丰富做出了积极贡献。4 结语本文深入分析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规范方法,旨在促进汉语的发展,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的制定,以及推动外语教学和汉语研究领域的研究和合作。参考文献1 DURKIN P.Borrowed words:a history of loanwords

18、in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2 陈汝东.民族心理视角下的语言及其运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2):62-69.3 高名凯,刘正埮.英语常用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4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5 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6 史有为.汉语外来词研究七十年兼忆先期借词考源研究J.语言战略研究,2019,4(5):76-86.7 王寅.语言的认知维度尝试用认知方式为语言作出统一解释J.外语学刊,2009(1):30.8 徐国庆.关于汉语词汇层的研究J.北京

19、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21-125.9 徐盛桓.语言的认知维度生成整体论与认识语言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8(3):23-25.10 杨锡彭.从汉语汉字的特点看音译词的特点J.语言研究,2007(4):94-97.11 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J.外国语,1990(3):8-13.12 翟英华.关于现代汉语外来词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54-56.13 张博.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实证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4):29-34.14 周荐.比喻词语和词语的比喻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145-155.15 资中勇.语言学中的“V过”结构研究J.求索,2008(12):199-200.16 邹玉华,刘哲,马叔骏.汉语外来词规范原则与方法J.汉字文化,2011(6):36-42.(特约编辑:张媛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