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优化方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5209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优化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优化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优化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2 卷 第 7 期2023 年 7 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CHINA CONSTRUCTION METAL STRUCTUREVol22 No7Jul20231200 引言风景园林在我国历史悠久,尤其是在古代人居理念的影响下,风景园林工程早就与建筑规划融为一体,苏州园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是在充分利用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人文性建筑进行有效排列组合,从而打造了庞大的风景园林建筑工程。尤其是在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当下,风景园林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关于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报道诸多,陈煜1采用 SBE 法对风景园林建筑植物景观配置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进行

2、了合理、客观评价。戚煜2对中国传统园林亭榭和当代建筑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中亭榭的意境营造对当代建筑的影响;英紫薇3从江南园林的立体空间组织的角度,总结江南园林立体空间组织的设计手法及营造效果、探讨其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但目前关于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结合方面的研究较少,而本文提出了风景园林设计与建筑规划有机融合的策略,对于指导建筑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意义。1 传统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1.1 未尊重原有生态在以往的建筑规划中,没有全面考虑自然山水位置与条件,未充分尊重当地的原有生态环境,使得自然景观遭受破坏,显得不够科学合理。1.2 景观效益逆行建

3、筑规划风景园林设计中,景观效益逆行具体体现在,选择的植物种类无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死亡率较高;或者是大量引进外来或外地物种,不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导致本土植被的生长空间被侵占,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者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未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需求、人文需求、审美需求等,大幅度降低建筑工程的生态效益4。1.3 建筑规划缺乏特色建筑规划中,过于强调绿化占比、生态效益,甚至错误地认为绿植覆盖面积越大,建筑规划越合理,这种想法忽视了自然生态与人工建筑的协调,只是简单地将绿植与钢筋水泥结合起来,两者无法相辅相成,破坏了整体建筑的美感,建筑规划缺乏特色。2 传统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问题的原

4、因分析2.1 未尊重原有生态的原因分析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是在充分考虑古人聚居环境的前提下,将风景园林工程分为山、水两部分。这种观念,正是传统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融合“二元论”的雏形。“二元论”对建筑规划与其所在生存环境的看法为“非山即水”,其中,山又分为阳面与阴面。“非自然即人工”是“二元论”的主要理论之一,从这一角度考虑,极端化是该理论显而易见的一项特征。“二元论”的极端化,主要表现为以人工为导向的极端,过于注重人工,而忽视了生态环境,这使得以往的建筑规划中不会充分尊重原有生态环境5。2.2 景观效益逆行的原因分析建设生态型建筑体系是建筑规划中开展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目

5、的,关键在于保障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融入的科学性。但我国建筑市场相对混乱,缺乏完善的绿色城市、生态型建筑规划方案,导致建筑规划中很多设计人员出现了定位不清的现象,盲目增加景观工程,引起了景观效益逆行的问题6。2.3 建筑规划缺乏特色的原因分析对我国现有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设计者认识到了在建筑规划中融入园林景观,作者简介:薛静(1981-),女,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优化方案薛 静(临汾市园林事业发展中心,山西 临汾 041000)摘 要:鉴于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本文介绍了传统建筑规划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6、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采取创新融合观念、优化融合方法、促进领域共融、打造融合体系四项措施来实现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的优化,旨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关键词:建筑规划;风景园林;设计方案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DOI:10.20080/ki.ISSN1671-3362.2023.07.041121第 7 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可以提升其生态效益,但在实践中,仅仅是做简单的“加法”,缺乏全局性思维、整体性思考、系统性规划,如建筑结构与风景园林工程的融合不够清晰,既不够抽象,也没有打造具体的景观主题,导致建筑规划缺乏特色。3 现代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优化的具体策略3.1 创新融

7、合观念传统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注重人文建筑与山水之间的融合,但过于局限于山、水两个要素。正是由于受到“二元论”的影响,传统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着的未尊重原有生态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应以“三元论”为理论基础,指导现代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三原色构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色彩,物理空间是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打造的,时间的发展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构成,点线面是研究空间关系的三要素由此可见,人类所生活的真实世界是三元组合形成的。除了山、水以外,人文聚居环境还涉及环境与人居相融合的要素,如田野、村庄等。从建筑规划角度考虑,建筑体系是由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三个层面

8、组成。可见,以“三元论”为理论基础指导现代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具有可行性。现代建筑规划中,在与风景园林设计融合的时候,注重人工、自然以及人工自然之间的结合。对人工、自然以及人工自然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建筑规划分为下述三项内容:(1)经设计者加工之后塑造的人为建成环境;(2)自然环境,与前者相对应,未经设计者加工;(3)经设计者进行针对性改造以及有机整合所形成的自然环境与人为建成环境相结合的人工自然环境。可以用两个哲学概念来代表人工、自然两个要素,即“曲”与“直”。这样的情况下,便可以用哲学领域的知识来对其进行分析。从空间、时间两个层面考虑,我国建筑工程与风景园林工程从古至今都是

9、非几何化的。空间有限的状况下,人们改造自然时,应当以自然为依托,致力于打造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举例说明,将人工、自然以及人工自然三要素有机融合起来的典型案例为北京故宫,其在依托自然风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来对建筑结构进行装点,同时又灵活运用各种建筑小品来衬托自然环境,实现了自然资源与建筑的有机融合。自然植物本身便依赖于水文环境与地形地貌,是依托自然变迁形成的“曲”“直”结合的成果,而非单纯的“直”,这便是打破传统“二元论”的主要切入点。对我国现有风景园林工程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自然特征较强,发挥其这一优势,来对规矩的钢筋水泥城市起到装点的作用,便是现代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相融合的主

10、要方式。例如,临汾市博物馆,创建于 1993 年,原址位于鼓楼西海子边 40 号铁佛寺,新馆坐落于临汾市汾河生态文化景区九州广场南端九州公园内。该馆总占地面积约 1.4 万 m2,地下 1 层,地上 3 层,总建筑面积约 3 万 m2,高度为 23.65m。新临汾市博物馆,在建筑规划中,将整体造型设计为“日月相抱”,“太阳”位于该建筑中心,“月亮”则围绕在“太阳”的西南方。在风景园林设计融入方面,该项目灵活运用了当地特色文化,以襄汾陶寺文化遗址的古观景台为灵感来源,在馆前广场中设置了几个圆形景观,它们错落有序地排列着,象征着“北斗七星”。整个建筑将地域文化与汾河生态公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独具

11、特色的视觉效果,在风景旖旎的汾河畔,在青松翠柏环绕间,尽显优雅大气,是以“三元论”为理论指导的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有机融合的典型代表。3.2 优化融合方法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规划方法不断增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居住质量。为实现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有机融合,应从下述几方面入手:(1)策划。其是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准确判断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风景园林设计与建筑规划的融合切入点以及融合策略进行分析,制定前期预控方案。(2)规划。该项工作主要是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断人们的居住需求,以此为根据规整划分、分门别类,促使建筑工

12、程“从无到有”。(3)设计。对各项细节进行细致分析与灵活调整是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适当增加一些园林景观要素或者是将多余的园林景观要素删去,来增加“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占比,并确保“人工与自然结合”占比的合理性,从而打造更加丰富的建筑空间与风景园林工程。对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很多设计师不重视策划这项工作,导致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融合得不够紧密,不利于优化人们的居住体验,也无法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实际开展建筑规划的过程中,应提高对策划工作的重视,确保策划工作的效果,从而实现其和风景园林设计之间的紧密结合,也为建筑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13、。例如,我国某企业总部大楼工程项目,将策划工作当作建筑规划中的重点来抓,在调查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实现了自然与人文发展联系的有效加强,实现了打造地标性建筑这一工程建设目标。该企业为大型家电企业,将满足员工的需求作为规划工作的重点目标,基于此项考虑,建设了“桑葚鱼塘”,可以使员工在工作闲暇时间享受到优美的乡土景观,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同时也展现了企业踏实肯干的文化精神。建筑规划中,在开展设计工作时,该项目是从细节入手,打造了阡陌交通似的景观,对道路与栈桥进行充分利用,将建筑用地划分为大小不一的若干个几何体,地下室采光天井与生态湿地的薄水,是污水与雨水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了水循

14、环系统。3.3 促进领域共融从建筑规划角度考虑,不同领域的融合可以使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更加紧密。基于此,建筑规划中,应当突破学科限制,实现城市、建筑以及园林景观之间的有机融合。建筑学科是起源于农耕文明时代,且随着时代的迁移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建筑以及园林景观三个学科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具体来说,最初三者的界限比较模糊,三者之间的界限直至工业文明时代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而到了后122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 年工业文明时代之后,城市、建筑以及园林景观三个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三者既有相互独立的部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便是现代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融合的重要前提。随着时

15、代的发展,城市、建筑以及园林景观三个学科在建筑领域中的比重不断发生改变,园林景观工程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点,为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打造多功能的建筑工程、多样化的风景园林工程,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建筑学科中有机融入风景园林景观美学以及景观建筑学,可有效提高建筑的生态效益、人文特征以及审美价值。鉴于此,建筑规划中,设计者应对城市、建筑以及园林景观三个学科进行综合分析,打造综合性的建筑体系,以实现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3.4 打造融合体系正确分辨方向、衡量距离以

16、及定位地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一个基本要求。鉴于此,在对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空间、场所以及领域三要素,打造完美的融合体系。首先,在空间层面,建筑规划中,很多设计者会采取淡化空间场所的措施,来在不同空间之间建立通道。例如,通过大量连廊设计,可实现不同空间的互通,同时其他的如藤蔓植物、绿篱以及水道等,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空间指的是在相同要素或者是相同风格基础上形成的场所,而并非简单地是被围墙包围起来而形成的空间。例如,针对休闲娱乐广场建设项目,其主体为风景园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同种类的植物,并采取环形围绕种植的形式,打造一个可供集体活动的场所。

17、这种空间设计方式,实现了不同场所之间的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建筑规划中被限制的小型空间,更具有先进性与优越性。其次,在场所层面,以某种功能为依托建造的融合性场所便被称为场所。场所可由不同空间组合而成,如别墅区的连廊、庭院,是两个不同的空间,但却可以共同组成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最后,在领域层面,领域是与风景园林相对应的。站在实践案例层面,在建筑规划中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历史建筑复原、综合性建筑等项目中。例如,“苏州园林”便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领域”,每当提起“苏州园林”,人们脑海中便可以想到极具文化氛围的建筑工程与风景园林工程。人们之所以会对“苏州园林”产生这样的印象,原因主要是,其在建筑规划中,对当地

18、自然景观以及本土植物进行灵活运用,同时与人工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步一景的多元化“场所”。与此同时,各“场所”又是由大量的植物以及建筑小品等共同组成,由小的景观、人文建筑组成的这些“空间”,经过串联后,能够给人以独特的感官体验,充分体现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相融合的优越性。由此可见,常规的风景园林设计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若是生搬硬套,反而会不自然。空间、场所以及领域三要素,从视觉以及心理层面是逐渐递进的,建筑规划中,应对不同空间的特征进行全面考虑,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化的空间打造统一性的场所,然后在统一性场所的基础上营造多层次的领域。4 结论(1)传统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存在极端化、景观效益逆

19、行、建筑规划缺乏特色等问题。(2)传统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二元论”理念的影响、建筑市场不规范、建筑规划中缺乏全局性思维等。(3)为实现建筑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的有机融合,可以从创新融合观念、优化融合方法、促进领域共融、打造融合体系等方面入手。参考文献1 陈煜.基于 SBE 法的风景园林建筑的植物景观配置评价研究 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01):33-35.2 戚煜.中国传统园林中亭榭的意境营造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D.河北科技大学,2021.3 英紫薇.江南园林的立体空间组织与其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D.鲁迅美术学院,2021.4 Bar-Sinai K L,

20、Shaked T,Fettahoglu E S,et al.Embedding Acoustic Analysi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Processes:A Case Study of Munich AirportJ.Buildings,2023,13(01):143.5 Yang C,Liu T.Social media data in urban design and landscape research: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J.Land,2022,11(10):1796.6 马晓暐.从三维走向五维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创作的多维度视角 J.中国园林,2022,38(S2):69-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