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赣州市全南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105006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全南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赣州市全南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赣州市全南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赣州市全南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赣州市全南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2012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中心二一年十月目 录前 言1一 基本情况5(一) 自然地理状况3(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5(三) 资源能源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11(四)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5二 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17(一) 政府推动力不断加大17(二)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17(三) 推广应用了一批关键技术18(四) 初步建立起了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19(五) 资源节约成效显著20(六) 清洁生产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22(七) 全社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23(八) 初步建立企业行业区域层南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4三 发

2、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26(一) 指导思想26(二) 基本原则26(三) 发展目标27(四) 主要任务30四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36(一) 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县、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36(二) 抓住四个重点环节37(三) 探索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38(四) 实施循环经济八大工程39五 项目规划和投资41六 保障措施44(一)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4(二) 加大政府政策推动力度46(三) 加强统计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47(四) 探索优化科学考评47(五)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力度48(六) 强化依法监督检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49(七) 搞好宣传培训,增强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5

3、0七 需要国家和省支持、解决的有关问题51附 件53 赣州市县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前 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破解发展难题。循环经济指在生

4、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统一。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展。地处赣江上游桃江支流源头县,是一个资源型的山区县,又是一个资源能源缺乏的县。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生态环境负荷率迅速上升,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环境严重超载。支柱产业多是重化工业,能耗高、污染高,而且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比较大,如果不改变这种发展方式,

5、的资源能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难以支撑,产业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将难以提高。在地区性能源、资源、水源结构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弱化资源的约束,是的必然选择。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弱化资源对重化工业的约束,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能为发展持续产业赢得时间;才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和做大、做强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在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的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条件。总体来看,循环经济起步较早,工作进展明显,发展规划逐步落实,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重点行业推广应用了一批循环经济关键

6、性技术,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从大背景看,科学发展观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有关政策和措施正在落实,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也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为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制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关键技术和保障体系等内容做出部署,明确目标,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对于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和崛起,构建和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围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社会体系”的长远目标,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被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县为契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力为核心,统筹社会、区域、园区和企业各层面,以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企业为重点,带动全县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城乡社会体系建设,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实现生产清洁化、生活环保化和生态良性化,构建循环经济型和谐。在坚持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

8、色,统筹产业发展,把突出重点、示范引路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政府、企业、公众责任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考核制度相结合,政策激励与法律保障相结合等也作为基本原则。本方案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三年总体目标及相应行业领域的具体目标。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主要任务为:以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积极推进再利用与再循环。提出要健全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诸如成立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

9、规制度,完善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改进考核机制,试点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咨询服务体系、标准体系等等。本方案的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的若干意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情,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在全县形成较大规模,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力求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建设资源节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一、基本情况(一) 自然

10、地理状况位于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地处东经1141011450,北纬24302510之间。县境南北长77.9公里,东西宽49.9公里,形似昂首之蚕。东界龙南县,南邻广东翁源、连平县,西接广东始兴县,北连广东南雄县,东北毗邻信丰县。1903年建县,原名“虔南县”,因地处虔州(今赣州)之南而得名。全县国在的位置图(红线所围区域为)土总面积1520.64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 86个行政村和长城企业集团、天龙公司、茅山林场,2009年末总人口18.94万人。境内有全省唯一的瑶族行政村陂头镇瑶山村。北傍105国道、京九铁路,南邻106国道、京广铁路,但并没有与这些交通线路直接联系,仅

11、有龙小线(龙南到小寨)向东接入到105国道,向西勾通广东省韶关市与江西西南部城镇。县城距至韶关火车站158公里,至龙南火车站40公里,距政府驻地182公里,距省会南昌市550公里,距华南重镇广东省广州市260公里,离经济特区深圳市380公里。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县内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暖的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49.3小时,百分日照率37%,日照在地域分布上也有差异,县东北河谷,岗地日照时数较多,而县西南林区日照较少。气候温和,县城年均气温为18.5。雨量充沛,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6毫米。境内群山起伏,地形复杂,总体山脉属南岭山系的九连山支脉。地貌以中低山、

12、丘陵为主。西南边缘的饭池嶂海拔1145米,为群峰之冠;境北江口一带海拔180米,为县内最低点。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以雪峰山连接小叶岽至天排山脉横贯中部,构成一级分水岭,把全县分成南线桃江水系,北线为其支流黄田江水系。桃江流经龙南县后再返回境内,在江口汇合黄田江,向北流入信丰县、赣县后汇入贡水。土地总面积为228万亩,其中耕地占6.3%,林地占82.36%,草地占6.05%,园地占0.25%,城镇及工矿用地占0.87%,交通用地占0.48%,故有“八份半山半份田,一份水路和庄园”之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江西省重点蚕桑县、江西省椪柑生产基地、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水果)基地、

13、江西省重点林业县、国家级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达标县、首届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市)。(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1、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现价)237343万元,增长(按可比价,下同)11.8%,与上年持平。人均生产总值1327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5.56%,按平均汇率计算约1943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663万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3522万元,增长9.1%,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91795万元,增长8.0

1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0158万元,增长20.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23.4:46.3:30.3调整为22.6:43.6:33.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41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5.6%提高到59%。图1-1 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图1-2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国家、省、市比较图由图1-1、图1-2可以看出:20052009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由12.81亿元增长到23.73亿元,年均增速基本维持在10%以上,增长速度与省、市基本持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发展基础薄弱,2009年生产总值仅占全市(940.02亿元)的2.52%,由于处于偏远山区,

15、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优势对外资吸引力较弱、经济发展资金短缺、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仍比较严重。2、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5220元增长为6863元,年均增长8.39%;20052009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如: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市平均水平(12091元)的56.76%,为全省平均水平(14022元)的48.94%,为全国平均水平(17175元)的39.96%;低于全市、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05元,比上年增长6.59%;尽管近年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然而,2009

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市平均水平(3856元)的80.5.2%,全省平均水平(5075元)的61.2%,为全国平均水平(5153元)的60.3%;低于全市、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3、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发展水平稳步提升。首先,就业形势趋好。2009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818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第二,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达到1950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816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2万人、参合率91.2%。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对符合条件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每人每

17、月发放100元养老生活补贴。积极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县城乡最低保障线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20元、110元。第三,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09年科技投入达262万元,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比上年增加4项。第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9年末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519张,卫生技术人员547人。完成了金龙、城厢、社迳、长城集团等卫生院改造,完善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处置和预防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积极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为560例白内障患者、27例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手术。最后,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末拥有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7198人,专任教师606人;

18、小学72所,在校学生13442人,专任教师752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072人,专任教师64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启动了第二小学建设,新建了二中教学楼,对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教育质量有较大提高。2009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67人,比去年增加55人,按万人比列全市第5位。4、城乡统筹能力不断增强的支柱产业主要为矿产采掘加工业、轻纺制造业、机械电子业、新型建材业、竹木加工业等,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5.47亿元,占整个工业增加值(9.18亿元)59.6%。全年生产钨精矿折合量2910.14吨,比上年下降12.28%;生产粗钢50138吨,增长63.7

19、%;生产饮料酒864.2吨,增长9.8%;生产水泥5.51万吨,增长47.3%;生产胶合板6852吨,增长6.38%;生产打火机30790万只,下降0.7%;生产服装2520万件,下降11.3%;生产蚕丝69.6吨,下降9.5%;供电量14052万千瓦时,增长6.8%;生产油漆533吨,增长17.66%。图1-3 2005-2009年三产结构比变化图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30.9.2:37.9:31.2调整为22.6:43.6:33.8。由图1-3可以看出,以矿产采掘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年来第二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攀升,但是2008年以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

20、济中的比重继续提高,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三)资源能源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1)资源、能源基础总国土面积1520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比全市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虽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相比于赣州其他县市较高,但经营粗放,单产低,土地利用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处九连山脉盘亘地带,岩浆岩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以有色金色矿产为主的丰富矿产资源,已经发现的矿种主要有钨、锡、铍、铜、铅、锌、锰、钼、铋、金、银、钴、锆铪、稀土、石灰石、石英砂、煤、萤石和瓷土等20多种,其中尤以钨、锡、铀、稀土、萤石、瓷土、石英砂储量较为丰富。现已开采的主要有钨、煤、稀土、萤石、石灰石、瓷土等。钨矿 县内钨矿,发现于

21、1918年,至今有大中型矿床2处,矿点18处。大型矿床:位于县西南39公里的大吉山镇境内,系钨石英脉大脉黑钨矿床。主要矿物有黑钨矿、共(伴)生有白钨矿、辉铋矿、辉钼矿、黄铜、绿柱石等。以含量大,品位高、质地优而闻名于世、已由国家中型企业大吉山钨矿开采。中型矿床:位于县北46公里的官山。矿床由石英细脉带组成,属高温热液型钨锡硫化物石英细脉带矿床。主要矿物有黑钨矿、锡石,次为黄铜、方铅、闪锌矿等。已由县钨矿开采。稀土矿 境内稀土矿于1979年发现,经探查主要矿床3处,矿点7处,均属花岗岩类风化壳离子吸咐型铈族稀土矿床。从现有资料看,秋湖、杨溪矿区储量较大。20世纪80年代县稀土矿、八一场及周边乡镇

22、曾进行开采,90年代初先后停产,近两年有少数矿点恢复生产。煤矿 县域煤矿为无烟煤矿。全县有煤点10个,含储量较小。县煤矿开采的樟陂矿点,总储量为22.40万吨。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县煤矿一直在进行开采。石灰石矿 县内石灰石矿主要产于石炭系地层中,资源较少,主要集中在城厢镇樟树村、小幕村,现由小慕石灰厂和县水泥厂开采。瓷土矿 县内瓷土矿点有3个,储量较大的是茅山瓷土矿。茅山林场一直在开采利用本地瓷土炼制瓷器。萤石矿 萤石矿分布较广,储量丰富,主要矿点有9处。开采较大的是城厢镇小幕村岐山萤石矿。温(矿)泉 热水温泉位于南迳镇东2.5公里,温泉呈东西向泉群冒流,水量4.35升/秒,水温65,为高

23、温热水型矿泉水,PH值为6.5,水质属重碳酸钠型。已建有洗浴、休闲场馆多处。金龟墩矿泉位于金龙镇乌泥坑,距县城3公里。流量5.619升/秒,水温22.5,PH值7.2,钠小于3毫克/升,含有锗、锶等20余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弱矿化度中性低温重碳酸钙低钠优质矿泉水,具有保健和医疗的价值,已由县矿泉水厂开采。除拥有煤等常规能源外,还蕴含着大量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资源:是我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县市之一,境内水域面积165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7.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8万千瓦。截至2009年末已开发2.6万千瓦,是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达标县。风能资源:目前尚无风能利用项目。从我国年平均

24、风功率分布图看,属低于50W/的低风功率地区,但由于该县为典型的丘陵山区,受高山环流的影响形成较为充足的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属太阳能资源利用4类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差,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仍能实现较好的能源节约。据调查,全县目前已安装户用太阳能热水器1.05万户,折标准煤0.21万吨。生物质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秸秆被直接作为燃料烧掉或废弃,直接燃烧秸杆的炉灶效率最高的仅为1215%,利用水平低且污染环境,可开发利用空间很大。(2)能源、水资源的消费情况能源消费:2009年全县能耗总量26.11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耗17.17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能耗的65.8%。全

25、县万元GDP能耗1.1吨标准煤,低于全国的1.22吨标准煤,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万元GDP耗电776千瓦时,低于全省的1032.36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37吨标准煤,低于全省的2.15吨标准煤。水资源消费:2009年,全县总用水量14.24亿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占12.8%,农田灌溉用水占7.4%,林牧渔畜用水占2.1%。全县万元GDP取水量5.9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50.2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9.73%。(3)环境状况大气环境状况:2009年,城监测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023mg/m3、0.03

26、1mg/m3、0.015mg/m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616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60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56吨。全县烟尘排放总量595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60吨,占94.05%,生活烟尘排放量35吨,占5.95%。水环境状况:地下水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类标准。桃江水(城段)监测33项指标,黄田江与桃江汇合处监测33项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桃江在境内除县城区域外设置2个监测断面,均监测26项指标,所有断面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龙兴水库、黄云水库监测

27、点位,生化需氧量、总氮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呈中富营养化状态,其它指标均达标。2009年全县废水排放总量128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6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1.6%,生活污水排放量878万吨,占68.33%,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废水排放量1万吨,占0.07%。全县废水中COD排放总量9799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902吨,占排放总量的9.21%,生活污水COD排放量3810吨,占排放总量的38.88%,农业源COD排放量5022吨,占51.25%,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65吨,占0.66%。全县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550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77吨,占排放总量的14%

28、,生活污水氨氮排放量392吨,占排放总量的71.27%。农业污水氨氮排放量76吨,占总排放量13.82%,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氨氮排放量5吨,占总排放量0.91%。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104.75万吨,其中,危险废物179.45吨。综合利用量11.96万吨,综合利用率11.4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56吨。全年城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2.03吨,无害化处理量1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6%。全县共有3家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城区医疗废物产生量23.6吨,处置量 19.08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65.3%。(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人均资源严

29、重不足,后备资源极度匮乏。全县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30立方米,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较为充裕外,其他资源人均占有量都较少。如耕地保有量14.0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8.9万亩,人均耕地0.74亩,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许多重要矿产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石油、铁矿石等基本依靠外购。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全县GDP将达到25亿元,万元GDP能耗目标0.85吨标准煤,全县总能耗将达到1万吨标准煤,煤炭、石油等能源保障缺口更大。2、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理念还没有真正贯

30、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资源利用率依然不高。从主要资源消耗看,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资源利用效率差距很大。2009年万元GDP能耗0.9吨标准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02吨标准煤。在资源开发中,一些地方没有系统、科学的长远规划;一些矿山企业开发水平不高,过度开采现象严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另外,不顾后果、粗放生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新技术产业份额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专利匮乏。(三)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依然较大。突出表现在重工业比重明显偏高。2009年,矿产采掘加工、化工、建材等行业耗能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14.0%。从能

31、源消费结构看,采掘加工、化工占很大比例。另外,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主要支柱产业中,建材、化工、矿产品加工等都是能源、资源消耗高的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四)环境污染呈现出新特点,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相对于环境承载力排放量较大,加之河流流量小,自净能力差,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比较突出,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部分河流段、水库营养化较严重;电池、废旧电器等污染加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过大,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尾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不容忽视;室内污染危害加大;辐射和电磁安全亟待加强。二、发

32、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近年来,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工作基础。(一)政府推动力不断加大委、县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2006年成立了以县长为召集人,23个部门组成的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2007年成立了县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资源节约、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三个科室,具体承担全县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日常工作。2008年5月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

33、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能源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出台了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意见,强化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宏观指导。第74次、91次县长办公会议、县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汇报,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县政府各部门也按照职责分工,狠抓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上下一致、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二)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的若干规定和鄱阳湖生态经济

34、区规划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和用能结构。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近年来,把能耗标准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断提高不符合全县整体发展规划的高耗能行业的门槛,停建了一批高耗能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依法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目前,全县余热余压、工业废气、垃圾填埋沼气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

35、化石能源的消耗。全县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3万个,大型沼气池2个,农业秸秆利用率达到50%。(三)推广应用了一批关键技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着力推进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技术进步。一是大力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把新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以氟化氢生产线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猪-沼-果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循环经济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和产品。例如建材水泥行业的窑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产品,取得

36、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部分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自愿协议,取得良好效果。(四)初步建立起了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县内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把全县每年度和“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进行了分解,初步形成了上下协调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统计公报制度。成立了专门能源统计机构,规范完善了能源统计调查制度,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逐步建立县、重点用能企业2级的能耗统计监测系统,实行定期公报,每半年公布1次全县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企业进行考核,并

37、将考核结果纳入挂点联系企业的县级党政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四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节能专项资金。2008年以来,我县向上级争取的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节能项目、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县政府每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投入。五是实行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在重点用能企业试点执行峰谷电价、差别电价、超能耗加价等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规律,引导企业节能降耗。(五)资源节约成效显著1、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坚持以工业、建筑和交通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县内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3%,矿产采掘

38、和加工、电子、化工、建材等4个行业耗能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9.36%。围绕县内重点用能企业和四大高耗能行业实行能耗定额管理,每年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产品下达能源消耗定额,并对上年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2007年开始,由县政府与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和节能工作一票否决制。针对各重点耗能行业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从抓企业能源统计计量、能源审计、建立领导体系、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奖惩制度等工作入手,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基础管理水平。二是突出抓好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把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查和竣工验收备案5个关口,严格执行新建公共建筑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

39、%的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截至2010年9月,全县已建成节能建筑9.3万平方米。目前全县新型墙体材料年生产能力达到2.6亿块标砖,全县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80%,每年可节约能源约8000吨标准煤。三是重视抓好交通节能。引导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黄牌车”,推进交通节能。2、节约用水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万元GDP耗水量59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12.1%;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50.17立方米,比上年降低16.3%,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健全完善全县节水管理网络体系,加强用水计划和定额管理。2009年计划管理率和

40、考核率达到98%以上。二是实施中水工程。目前共建成中水工程1处,日回用量4060立方米;实施工业企业重大节水项目3个,日节水8000立方米。三是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全县共推广使用陶瓷片密封水嘴5.6万件,6升以下坐便器1.2万套。四是实施节水灌溉工程。2009年全县改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3、大力推进节地、节矿。一是加强了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年度检查报告制度和矿山企业“三率指标”考核制度,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力度,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依法关停取缔不符合规定的矿山企业。二是加强了建设用地管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41、从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定额标准、国家供地政策等方面严格把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强化执法监察,加大了动态巡查和办案力度,同时,开展了砖瓦窑场专项治理整顿,关停砖瓦窑场10家,有力地维护了我县国土资源秩序。四是积极盘活企业土地资产。我县坚持“优地优用,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盘活企业土地资产,充分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双赢”,2006-2009年共向工业园搬迁企业8家,腾出市区内土地600余亩。五是认真清理闲置空闲土地。现已查清城市规划区内现有闲置和空闲土地465亩,其中闲置土地5宗,面积271亩;空闲土地4宗,面积194亩。4、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

42、力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积极推行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09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82.6%,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煤矸石、炉渣、粉煤灰、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达到了100%。回收利用各种可燃气体约600万立方米。积极促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场工程现已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底可完工并投入使用。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预计到2011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可达到7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清洁生产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自2007年以来,我县在电子、建材、化工、轻工、冶

43、金、机械、医药、餐饮等行业的20家单位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和多层次、多形式的清洁生产培训,提高全社会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各企业成立领导机构,配备得力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经过3年的努力,2009年底20家清洁生产试点单位全部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七)全社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一是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把学习宣传作为贯彻落实节能法的第一个环节,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邀请节能专家宣讲节能法,累计印发宣传材料5000多册;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县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成果和经验;引导各用能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

44、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二是举办节能宣传周活动。自2007年开始每年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重点宣传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先进典型,公开曝光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三是加强培训。重点加强了对县内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培训、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通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了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节能降耗的重大意义,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八)初步建立企业、行业、区域各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 工业方面:通过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实现企业内部的循

45、环。华星氟化学有限公司、晶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循环经济的发展。华星氟化学有限公司通过综合利用萤石原矿、拉伸产业链、与下游企业联姻等办法,引进清洁生产工艺,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05年以来,产能增长5倍多,耗新水仅增长8.8%,吨产品能耗达到70千克标准煤,与2001年相比下降44%,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晶环科技有限公司是重点稀土元素分离深加工企业,主要生产氧化镨钕、氧化钇等稀土产品。近年来,公司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向资源综合利用要效益,2006年投资1.1亿元新上了“铸造废渣资源化利用”项目,2008年又在此基础上新上特

46、种陶瓷生产线一条生产稀土特种陶瓷棒,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十分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企业投资1200多万元,加大环保设施改造,实现污水达标排放。2、农业方面: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把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全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呈现出认识不断统一、投入不断加大、规模不断扩大、运行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一是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选开发了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沼气、秸秆肥料、秸秆栽培食用菌等

47、5项秸秆利用技术,也是我县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载体。二是大力推行“猪沼果(菜、稻、鱼)”生态农业模式。截止目前,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1.3万个,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中小型41处,年产沼气850万立方米。涌现了多个生态家园富民典型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典型,出色地运用“养猪沼气果(菜、稻、鱼)”这一行之有效的能源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3、园区层面: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研究和建立入园企业的链接关系,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区内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把上游企业产生的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