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经营模型(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简称“EOM”)是从企业经营的全局出发,以创新思维,通过模型理论和软件新构架技术而建立的一种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一、企业信息化现状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喜忧参半。采用“需求驱动”、采用整体解决方案(例如、ERP、CRM)、采用流行技术等方式从局部上暂时地解决了企业信息化中具体问题,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向前发展。但是,以上方式都是从企业经营的某个角度而不是全局去看待企业信息化的。因此,它们就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的无序发展,就必然造成企业内部系统建设的重复,就必然造成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必然会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负面的影
2、响。反映到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就表现为各自为政、不通有无、资源浪费。许多企业经营者、软件公司、软件开发队伍对企业信息化究竟何去何从,充满疑虑,充满困惑;甚至不清楚企业信息化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二、EOM及其作用促进企业经营发展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EOM正是抓住了企业经营这个核心,对日常经济活动中大量的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并抽象为企业资源、客户、员工、产品或服务、业务、财务、管理七大要素,并通过七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建立了企业经营模型。这个模型客观、系统、科学地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企业经营本质的特征。利用企业经营模型来构建企业信息化模型,使得
3、各个企业有可能结束“需求驱动”方式开展信息化的局面。使得企业信息化从无理论转为有理论,无序转为有序,从无规划转为有规划,从不全面转为全面,从不通用转为通用,从浪费转为不浪费,从不共享到共享。业务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一的企业就有可能通过EOM的应用系统享受到最好的业务和最好的管理,真正享受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促进作用。图示表明:1、EOM包含整个企业经营,而现有的只是包含企业经营局部。2、EOM从整体来构架企业信息化,不产生重复建设。而现有的会产生重复建设。3、EOM面对的是企业经营模型,具有通用性。而现有的面对的具体企业,只具有个性。三、EOMS企业经营模型系统EOM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一
4、个系统工程,即建立企业经营模型系统(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 System 简称EOMS)作为信息化的整体构架,并根据资源、客户、员工、产品(或服务)、业务、财务、管理这7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将EOMS分成业务信息系统(B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两个基本构架,实现了业务和管理分离。由于资源、客户、员工、产品(或服务)、业务、财务、管理是EOM从大量的企业经营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基本要素,由此建立的EOMS可以涵盖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例如,EOMS中管理信息系统(MIS)就分为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专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而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人事管理
5、、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客户管理等多种通用产品,就是针对客户、员工、财务、管理等要素而设计的。它完全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从而实现跨行业、跨企业、跨部门。EOMS按照EOM的7要素以及相互关系,采用了平台和通用系统以及专用系统相结合的构架形式。解决了企业信息化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解决了企业信息化中“做什么”这个最重要的问题。EOMS还按照EOM的7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建立了企业信息化中的标准信息(例如、客户信息、员工信息、产品信息、业务信息、管理信息等)和标准功能(例如、接口、参数、权限、查询、打印、数据转换、信息交换等)概念,并通过软件新构架NSS技术建立各种EOM应用系统。因此这些系统就具有了通
6、用系统的特性。所以,EOM解决了企业信息化中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怎么做”的问题。四、与EOM相关的单位和人员EOM解决了企业信息化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两大难题,必然引起企业信息化产业链中各个方面的关注。无论是国家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中的企业、风险投资公司、软件公司、软件项目经理、软件设计师、程序员都会和EOM发生某种联系。而这些联系可以促进相关人员重新思考企业信息化的现状,重新找到各自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定位。五、EOM的特点和未来与流行的ERP、CRM等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不同, EOM是伴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是其长期跟踪、分析、总结、归纳、抽象的结果,是根植于中国软件这个土壤中成
7、长的,它带有强烈的中国烙印。随着今后对EOM的深入研究、EOM产品的面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绝非是一种单纯的理念,认识到其巨大的实用价值,认识到其在中国软件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了,如今还在发展之中。面对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试图去寻找一种或者多种的解决方案。正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多样性才使我们有机会对各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 几乎所有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都是从小开始逐步发展的,这个小就是利用当时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将企业中的业务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或者操作。也就是说真正驱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是企业的业务需求,以及这个系
8、统能够给企业带来各种成本的降低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种能给企业带来立杆见影的系统开发,成了几乎所有企业的偏好,只要能够开发出来的系统能解决企业某个业务问题,企业就上。这种局面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那么这种需求驱动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到底有什么好处和不好之处呢?好处是很直白的,企业投入了金钱,软件公司开发了系统(生存了),企业使用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了工作成本。 不好之处呢?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因不同业务的需求,开发出不同的系统,使许多系统内部的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业务系统越来越多,业务系统中交叉的东西越来越多,而随着业务的发展,一些业务逐步被淘汰,系统也被淘汰。许多有识之士,面对企业内
9、部系统无序的建设提出强烈的不满,他们希望企业信息系统应该有序的发展,以减少重复开发、交叉开发、信息不能共享的状况。 其实,如果我们站得再高一些,站在一个行业的角度,看待行业项下的企业信息建设,就会惊呼,为什么这些企业不能用相同的软件呀,这种重复的开发浪费也太了。但是随即有人说,每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软件也是不相同的,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浪费是必然的。 如果我们站得更高些,在一个跨行业的角度,看待不同行业项下各个企业的信息建设,就会更加清楚的看到,我国的企业信息建设的无序。有人便会更加理直气壮地说,这个不很正常吗? 这种以企业需求来驱动,由软件公司来开发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存在着以下的
10、问题:企业内部: 1)由于业务之间存在交叉,所开发的系统必然形成交叉,造成多系统交叉问题, 2)由于业务所属部门和地区,所开发的系统,必然带有部门和地区的属性,同样的业务因为部门和地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系统。比如北京分行的信贷分析系统和南京的信贷分析系统就可能是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的。3)由于是业务驱动,对于一个没有总体规划的企业,其系统建设完全由业务需求所控制,企业很少考虑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造成建设的无序。4)由于是业务需求驱动,业务需求的变化频繁,造成软件修改、完善、升级永无止境。5)由于是无序的,所以企业的系统投入是大量的和效率低下的。6)由于是业务需求驱动,系统的水平决定于业务需求的水
11、平,而一般企业是很难提出一个行业内最高水平的需求,这样系统的水平只能是平均水平。软件公司: 1) 由于为了满足业务需求,软件公司只能定制软件,采用人海战术迅速开发出系统。因此软件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 由于定制开发,时间要求紧,需求五花八门,软件公司很难定下心来,提高技术,其软件的技术含量很低。 3)由于定制开发时间要求紧,其开发费用也随之降低(一般采用人月来计费,公司很难找到上百个人同时开发一个软件的),一般都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 4)软件公司绝大部分的成本在于养活大量的没有技术含量的程序员。 5) 软件公司无法将其软件产品化,扩大其价值范围。 其实,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在面临这个问题,并
12、设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ERP、CRM、MIS、中间件、BI、通用的财务软件、通用MIS生成器、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想决软件共享的问题。但是,这些解决方案,对企业信息建设而言只是局面的,无足轻重的。成效甚微的,远不如企业定制软件那样红火,那样感到物有所值。而我们一直想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样局面的弊端是什么,能不能找到一个或多个解决方法,哪怕是理论上的也行呀。关键我们应该站在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上述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以及这种以企业需求来驱动,由软件公司来开发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带来给企业和软件公司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分析
13、去解决,关键是我们站在什么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站在程序员角度,我们根本看不到问题所在,或者说没有问题存在,因为程序员是按照设计方案通过编程方法实现某一功能的解决。而这些功能设计是否合理,程序员并不关系。程序员只关心能不能把程序给编出来,编出来就是没有问题,编不出来是才可能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只是在程序层面的。 如果我们站在项目设计者角度上,同样我们也看不清问题。因为项目设计者只对项目需求负责,他对系统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如果项目设计满足了项目需求的要求,这个项目就是OK,如果不能满足,则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则可以通过设计来解决的。虽然有些高级项目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将其他项目中
14、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放到本项目设计当中,但是,一个项目优秀改变不了其他众多项目水平平平的状况。因为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者很难跨越需求方的要求,唯需求为是,已从根本上注定了项目设计者的局限。 如果我们站在项目需求提出者角度,同样我们也看不到问题的所在,因为企业的业务需求的提出,反映了业务需求的迫切性,只要能把业务需求提出来,让开发者完成开发,这个需求就完成了。至于这个需求是否是最合理的,是否代表业界最高业务境界,是否符合企业信息建设的整体发展,是否能被企业内部更多的用户共享,需求方是从不考虑的。因为企业的需求方往往是由具体业务部门产生的,从各部门各地区集中需求,由企业专门部
15、门提出需求,这种情况很少。所以需求的水平决定了系统的水平。而在中国,需求的提出往往和他们的经营方式密切相关的,大都是一些面向市场的应急的需求。这些需求,不确定因素很大,时间要求比较急,造成了需求反复变更,开发急急匆匆,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如果我们不站在以上的角度,那我们还能站在什么角度?我们能不能站在一个企业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企业信息建设存在问题呢?答案是可以的,许多人正是站在这个角度上,发现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企业信息建设上,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信息建设无序、需求永远无法满足、系统越建越多、信息不能共享、功能交叉、维护成本越来越高、业务主导科技(科技的作用仅限于实现业务需求)等等
16、。而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只能望问题兴叹。但是我们要说的,站在一个企业角度,即使是全局角度他也是短视的。因为他的视野范围仅限于这个企业。 我们能不能站在一个行业角度上,来看待行业内部各个企业的信息建设呢?答案也是可以的。在这个层面上,许多人都在提出,为什么A企业开发了一个系统,B也要开发?为什么A、B甚至C、乃至全行业的企业都使用统一的系统呢?很快他们得到一个理直气壮的回答:不行!因为每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系统就一定不样。我们这里先不对这个回答给与评判。我们很高兴得看到,站在这个角度上,有人看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重复开发!尤其是软件公司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特别希望他们的软件能够产品化,将产品销售
17、到行业内每个企业。但是,软件产品化举步维艰,许多人都说愿望是好的,做起来很难很难。我们要说的是,站在这个角度视野仍然不够开阔,仍然关注于一个系统的产品化和共享。 那我们能不能占在跨行业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些问题?有人一听便会说,站那么高干吗?下面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呢!空谈!对此,我们先不与解释。我们只想说,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能更能看到问题的所在,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一个企业内部、一个行业内部问题,我们更能看到全国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业的企业信息建设水平极不平衡,系统差异化极大,行业之间的系统共享为零、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几乎是空白,等等等等。所有问题都浮现出来了,这样我们可以把所有的问题放到一个
18、手术台上,进行彻底的解剖,看看病因究竟在什么地方。而这种解剖一定是在理论层面上的,因为只有理论才能抽象于各种实际,才能应用于实际。上一章讲述了我们要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分析了各个角度的视野,提出了只有站在跨行业的角度上,才能看到各种问题的所在。通过抽象的方法来对企业这个信息建设的主体进行定义。 那么企业信息建设的主体是什么?当然是企业。那企业又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许多IT人员认为,企业是什么关我们什么事呀,我们关心的是需求、是方案、是功能。 许多需求提供者更是对此漠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需求的提出和需求的实现。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企业这个主体呢?因为企业是企业
19、信息化的关键之点。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基本单位(占在跨行业角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如果过小,那么我们就会局限在于一个具体的软件系统,而一个软件系统无法对一个企业信息建设产生什么影响。如果过大,超过一个企业的范围,很难用一个机构去界定这个范围的信息建设的好坏,而且实际中,也很少有超企业的机构去实施信息建设。 回过头来,我们要问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的定义!能否借用经济学中的企业定义?能否借用普通百姓对企业的定义?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任何事物的定义是为其使用而服务的,在经济学中的企业定义,是为了说明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规律。而普通百姓眼中的企业就是一个生产或经营的一个单
20、位。 我们要给企业定义,就是要能满足企业信息建设的要求,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未来经营理念的要求。要从理论上给出一个企业信息建设的解决方案。 通过我们长期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企业包含七大要素: 1) 企业资源 2)企业客户 3) 企业员工 4)企业产品或服务 5)企业业务 6)企业财务 7)企业管理 这些要素我们有自己的定义和解释,下面我们会逐步加以展开。 企业或企业经营是指企业员工利用企业资源设计出产品(服务),通过业务流程将产品(服务)生产出来,并销售给企业客户,收回销售款项,并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以及企业管理者对此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活动。 这就是企业经营模型(EOM Enterpri
21、se Operating System)最简单的表达。其核心是七大要素。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现实中的企业,哪个企业经营活动不能用EOM来进行解释和说明。无论是金融行业、政府机关、工业企业、商业、制造业等企业,我们相信绝大部分的企业(我们还没有办法证明其达到100%)的经营活动,都可以用此模型来解释。 我们通过三章引出来了EOM的概念,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7大要素?EOM能解决什么问题?,EOM和企业信息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用EOM能否构架出新的企业信息建设构架?EOM和曾经流行或正在流行的ERP、CRM、HR到底有什么不同?其有什么新的特点?EOM能否给我们解决目前企业信息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
22、?EOM是怎么构建企业信息系统?面对其林林种种的问题,我们将陆续给出我们的分析和探讨,而这些正是EOM价值所在。上一章讲述了企业和企业经营模式(EOM)的定义,简单讲述企业经营的7大要素,同时也提出了EOM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在此之前,我们要进一步说明企业经营的7大要素的由来,说明其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进而说明企业经营模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当我们想要说明企业经营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要面对成千上万的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对这些活动进行抽象?如何通过这些抽象来达到企业信息建设的新局面?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抽象各种企业经营活动的时候,我们坚持了以下的原则: 1. 要素原则 2. 共性原则
23、3. 完整性原则 4. 先进的经营理念原则 5. 信息化原则要素原则就是要抓住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面对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现象,我们许多人都有一种企业经营活动是千差万别的感觉,看到的是具体活动,是眼见为实的东西。不同的人因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不同。有的看到的是具体业务、有的看到的是企业的构架、有的看到是企业活动的边边角角。而我们关注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方面,缺了这个方面我们的企业经营活动就可能无法开展。例如我们把企业资源抽象为企业的要素,就是因为如果企业没有资源,那企业就没法发展。至于什么是企业资源,企业资源的界定,我们将在下一章作详细的解释。又例如,我们把企业的员工抽
24、象为企业的要素,就是因为员工是企业主体,没有员工连企业都不存在了。 共性原则就是要把各种不同企业的不同的经营活动抽象成共性的东西。例如,我们把企业产品(服务)抽象成企业的要素。而产品(服务)就是各个企业都是共性的地方,因为不管这个企业生产什么,这个企业提供什么,我们都可以把它抽象成企业产品和服务。例如,在银行提供了存款服务,在汽车企业生产出汽车,我们可以把存款服务和汽车看作成企业的产品(服务),其共性的地方之一就是这些产品(服务)要提供给企业的客户。我们可以这样说不管什么企业都要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如果这个企业不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话,这个企业就不能称之为企业了(停产的企业不在考虑之中,我们只考
25、虑正常经营的企业) 完整性原则就是要求企业的要素能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不能有遗漏、不能有要素之外的东西存在。这样的要求就意味着所有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在要素中找到答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EOM的建立的企业信息系统将可以用于企业的全部的经营活动。而不比担心EOM仅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个方面。 先进的经营理念原则就是,在考虑到企业要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大家都知道,企业经营是个历史的过程,它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商品生产的不发达时期,企业的经营主要是考虑到如何最大化的生产其产品,这种经营理念简单地说是以产品为中心,因为产品不愁卖不出去。而在商品生产发展时期,同产品
26、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开始争取更多的客户以占领市场,这种经营理念简单地说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开展产品生产和服务。而未来,随着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拥有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保住客户,这种经营理念简单地说以员工为中心,以如何获得最优秀的人才,按人才的能力去组织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在设计企业要素的时候,没有把员工和客户归纳在企业资源之中,而把企业员工、企业客户当作独立的要素,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就是考虑到我国企业未来经营理念的发展,就是考虑到EOM能够适应或促进企业经营理念的发展。 信息化原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角点都要考虑到信息化。如果我们设计企业要素不是为了信
27、息化,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就可能落到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的经济学地位和作用等与企业信息化无关的话题之中。我们在设计企业的要素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这些要素能否信息化、如何实现信息化,如果不能信息化那么就不能成为我们的要素。当然要素的信息化不是件简单的事。有些像企业资源和企业客户、企业员工信息化相对比较容易一些,但是像企业产品(服务)、企业业务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是正是这些不容易的事,这种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难,才激发我们的斗志,挑战自我。上一章讲述了企业和企业经营模式(EOM)中的7大要素的由来,通过这些分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形成EOM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建立企业经营模型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
28、企业信息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那么企业7要素究竟是指什么?它的界定又是什么?1、企业资源 企业资源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条件。例如企业开业时的名称、场地、资金、预期的产品和市场、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组织构架、法律法规、外部环境、企业的无形资产等。这里的资源不是一个广义上的资源,它不包括人力资源、不包含企业的客户、不包含企业设计的产品、不包含企业财务、也不包含企业管理。 企业资源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企业就不存在,企业就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企业资源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基础的要素。 ERP中的企业资源内容要比EOM中的企业资源大的多。几乎所有的企业要素都可以包含在企业资源之中。我们
29、不去评说ERP这种资源抽象的优劣,我们只想说EOM中的企业资源的定义是: 1)加强企业资源的专业性的定义,突出企业资源的重要性。 2)突出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实现人力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分离、实现客户和企业资源的分离。有利于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模式。 3) 方便企业信息化,便于专业化关注企业经营活动的条件。便于对于企业资源的定义、分类、使用。这些会在以后文章中给出更详细的说明。2、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是指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与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同义。为了与企业资源区别,我们没有选择人力资源,而是选择了企业员工这个名词。 采用企业员工的定义:1) 除了考虑与人力资源相区别之外
30、,用员工更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更能体现团队精神,更能体现企业员工之间的亲和力。 2) 为未来企业经营模式做好铺垫。从企业经营模式发展过程来看,企业最终要从可以客户为中心回归到以员工为中心经营模式的。 3)突出员工的地位和作用,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更加意识到员工劳动的重要性。 4) 便于企业信息化。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经营中的要素,同样企业员工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也是重要的要素。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对应于EOM中的企业员工。3、企业客户 企业客户是指企业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和提出者。企业客户创造了需求(不排除企业自身有引导需求能力)、企业客户购买了企业的产品(服务)。客户是企业的“
31、衣食父母”,客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采用企业客户定义: 1) 企业客户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企业客户成为企业经营的要素。 2) 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正在我国逐步展开,企业需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加强为客户服务,争取更多更优质的客户,确保其市场份额。 3) 便于信息化。企业客户作为企业经营中的要素,同样企业客户在企业信息化中也是重要的要素。例如我们可以建立CRM系统,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4、 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服务)是指企业向企业客户出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企业产品(服务)是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媒介。没有产品(服务)企业也不能称之为企业。我们把生产相同或同类的产品的不同企业
32、称之为行业,生产完全不同的产品(服务)的行业称之为跨行业。 采用企业产品(服务)定义: 1) 产品(服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企业产品(服务)作为企业经营中的要素。 2)在我国许多企业还是处于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以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来满足客户要求,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 3) 面对成千上万的企业,千差万别的产品,我们不可能用具体的一个产品来说明,只有通过“产品”这个名词来抽象描述。而这个抽象是EOM特色之一。 4)便于信息化。企业产品作为企业经营中的要素,同样在企业信息化也是重要的要素,我们要学会把产品从各种系统中抽象出来,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企业产品信息系统,以完成产品的设计、制造、
33、评估等等。而现在不少企业虽然有很多系统,但是就是无法知道企业一共有多少产品,每个产品的收益是多少。没有把产品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要素是当前不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5、企业业务 企业业务是指企业员工为完成产品的生产而从事的直接的工作。企业业务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企业员工从事的工作,第二是围绕着企业产品(服务)生产的,第三,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这样我们给企业业务界定中就不包含企业管理,不含产品生产的间接工作(例如财务工作)。 采用企业业务定义: 1)企业是如何生产其产品的决定了企业业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2) 通过定义,将企业管理、和其他非直接的产品生产工作区分出来,有利于企业业
34、务专业化管理。 3)面对成千上万的企业,千差万别的产品,以及各种各样的产品生产工作,我们不可能用具体的一个工作来说明,只有通过“业务”这个名词来抽象描述。而这个抽象是EOM特色之一。 4) 便于信息化。企业业务作为企业经营中的要素,同样在企业信息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企业中许多系统基本上都是具体的业务系统。都是帮助员工更简单更快捷地实现产品或服务。但是它们没有把业务抽象成一个独立要素的高度,因此各种业务系统是自发的和无序的。这也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6、企业财务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任何企业都是必须具有资金,任何企业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
35、业财务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里的企业财务是个大的概念,它包括诸如企业会计等概念。 采用企业财务定义:1) 决定于企业财务的重要性。 2)决定于企业财务公共性。即每个企业都有其财务工作。 3) 便于信息化。企业财务作为企业经营中的要素,同样在企业信息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大都是由财务软件起步的,而且财务软件的商品化程度也最高。事实也证明企业财务是信息化要素之一。7、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各级管理者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做出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企业管理事关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其作用十分重要。有人说过没有管理就没有一切。更加可以验证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工作有其特点,第一
36、,所有管理工作的出发点都是管理者,管理者从高到低存在分级。第二、管理主要是保证企业业务能正常进行,但是管理和一般业务不太相同,其主要考虑到不是业务的本身,而是在业务过程中如何组织、如何检查、如何督促业务的正常开展。从某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就是对人的工作。因此,管理具有公共性。第三,企业管理从宏观上来看,其具有把握企业未来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目标的确定,企业产品方向和市场方向、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都是企业的重大决策。这些决策将影响到企业的未来。 采用企业管理定义: 1) 决定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突出企业管理。 2) 决定于企业管理的公共性。因为无论任何企业都有企业管理。 3) 便于信息化。企业管理是
37、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企业管理在企业信息化中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可以通过建立MIS系统来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但是,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还处在建立业务系统的阶段,不少企业还将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合二为一,使得管理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因此,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任重道远。上一章讲述了企业7要素究竟是指的什么?它的界定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企业经营模型的定义,看看企业经营模型的意义。 企业经营是指企业员工利用企业资源设计出产品(服务),通过业务流程将产品(服务)生产出来,并销售给企业客户,收回销售款项,并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以及企业管理者对此进行全过程管理
38、的活动。以此来定义企业经营活动被称之为企业经营模型(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在企业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1、 EOM中包含了企业的七大要素。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绝大部分内容。2、 EOM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过程,并使得过程模块化,便于企业的信息化。3、 在这个模型中,突出了企业员工、企业客户和企业管理,为企业采用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打下基础4、 抽象出来的产品和业务,有利于企业新产品开发、有利于业务的专业化。5、 企业财务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充分显示了企业财务的作用,也表明企业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的。6、 通过EOM,我们看到企业间的差别在于企业产品和企
39、业业务,其他诸如企业员工、企业资源、企业财务、企业管理、产品销售、收回货款、售后服务等都具有共性的地方。这些差异性和共性正是我们建立企业信息化最关注的地方。 我们建立EOM意义何在?1、 EOM和经济学 企业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如何看待企业,如何看待企业经营,如何分析企业以及企业经营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规律、如何评判各种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劣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的内容。EOM提供了一个新的企业经营的概念,但它并不是一个创新的企业经营模式,而是建立一个分析企业经营模式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这个模型中去分析和研究现代中国企业的现状,去寻找出适合我国企业经营发展
40、的模式。例如我们可以在EOM的基础去分析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模式,我们也可以在EOM的基础上来分析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模式。如果不去建立这个基础,光凭企业、企业经营这个几个字、光凭个人任意抓取的各种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就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分析,这无疑是无源之水,各种对企业分析将在一个没有统一基础层面上进行,其结论可想而知。2、 EOM和企业经营 EOM不但对经济学提供了分析企业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而且对企业管理者、以及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员工、其他关注企业经营的人们提供了分析了解企业的基础。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企业七大要素的分析、通过对企业模型中的经营流程的分析,来对企业状况进行评估、从而作
41、出决策,改进这些要素和流程,使得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反之没有这个基础,任凭管理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虽然可以达到分析目的、但是毕竟这种分析是依赖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和能力的,就很有可能忽略对企业7大要素和经营流程某个方面的分析、或者不分要素、或者自我形成要素进行分析,从而造成分析的不科学性。又例如,市场分析中,企业也需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如果我们能够按照EOM去分析对手,那么就能得到客观的对手情况,从而在市场上占得先机。3、 EOM和企业信息化 其实和EOM联系最紧密的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各个方面进行整合的一个过程。通过企业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经营
42、活动的效率、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EOM就是针对企业信息化存在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它是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基础,通过EOM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构架是什么,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判企业信息化的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应该如何建立,跨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如何设计等等。EOM的建立将告别企业信息化没有理论基础的现状。 EOM从宏观上来说,将对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从微观上来说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说,其影响力更大。我们将从今天开始揭开EOM和企业信息化更深层的课题(有关EOM与经济学、EOM与企业经营将放在其他文章
43、做专题讨论),去剖析中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种种问题,去设计全新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总体构架,去讨论如何实现这个信息化,去讨论如何克服在这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去讨论克服这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届时,我们将会形成一个以EOM为基础的,中国企业信息化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将会深刻影响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但是建立这个体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EOM才刚刚起步,正因如此,我们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了解EOM,参与EOM建立之中,享受EOM成长的过程。上一章讲述了EOM(企业经营模型)在经济学、企业经营、企业信息化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从对EOM理论分析,逐步过渡到对EOM和企业信息化现实的分
44、析。我们将按照EOM的理论,去分析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让大家逐步地去认识EOM和企业信息化的关系,认识到EOM对企业信息化究竟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的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从单一系统到综合系统、从单点到网络、从简单电脑代替手工到电脑整合业务发展过程。其对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工作主要由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工作者、软件公司、商品化软件销售商和代理商来实施。而软件公司、商品化软件销售商和代理商发展势头十分明显。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发展让我们看到存在着许多问题。1、总体上 虽然国家对企业信息化在政策、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但是总体
45、上来说,企业信息化还是依赖于企业自身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和投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而言、发达地区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充分、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大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投人巨大发展较快、中小企业由于认识、管理和资金等问题,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整个企业信息化好像处在一个市场化的、无序的发展状况。没有一个标准去评判企业信息化总体上的发展程度。我们只能说,有发展,但是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发展的阶段是什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我们都很难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2、跨行业 企业信息化在跨行业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什么起色、除了国家颁布的一些标准化信息之外,除了各个企业都使用相同操作系统、数
46、据库、办公软件windows office、财务软件、软件控件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级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同企业的产品和业务以及管理相差太大,坚信跨行业的应用软件是不存在的。尽管它们看到了相同的办公软件在跨行业的企业中使用。它们会辨称,办公软件与产品业务无关,处理的都是共性的东西,所以可以实现跨行业共享的。同理,由于财务是各个企业共有的需求,所以一些商品化财务软件产生出来了,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使用商品化的财务软件,有的自我开发,有的则包含在其他应用系统之中。此外,不同行业的财务制度有所不同这也造成了财务软件不能大规模的跨行业推广。 其实企业信息化并不是指单个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之间也存
47、在着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需求。在中国跨行业的企业间的交流和共享系统还没有出现,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3、行业内部 在一个行业内部,不同的企业在涉及到业务和管理方面往往会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即使两个企业的产品和业务相近或相同,但是都被所谓环境不同、需求不同、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理由,从头开发出两个系统来。以银行业为例,很难找到这家银行和那家银行使用的相同的系统。即使那些坚持企业间业务差别很大的人,也不再坚信一定要使用不同的系统,而是抱着有可能使用相同的系统看法。这种对同行业使用相同系统的期盼,反过来说明了企业信息化的独立性非常明显。同理,同行业间的企业信息交流和共享也比较少。4、企业 企业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单位,许多问题在企业反映最直接。 1)就企业而言,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认识程度是第一重要的,这说明两方面问题,第一,如果最高管理者重视企业信息化,说明企业信息化的确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二,如果最高管理者不重视,说明最高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