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第一部分华中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2014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
2、题及详解第一部分华中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每题10分)1谈谈传播功能及相关理论。2议程设置理论及举例说明在现实中的应用。3印刷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4网络技术给广播业带来哪些影响。5谈谈你对媒介融合的理解。6互联网的管理原则与规范。二、分析题1论述我国媒介体制对把关人理论的影响。2谈谈电视频道专业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三、论述题谈谈21世纪新网网站违反哪些新闻法律法规、道德以及其产生原因。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
3、版)及详解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每题10分)1谈谈传播功能及相关理论。答:(1)传播功能的含义传播的功能是指传播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传播功能主要有五种:一是报道新闻、传播信息;二是反映舆情、引导舆论;三是传授知识、普及教育;四是提供服务,文化娱乐;五是刊登广告、提供社会服务。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达新闻信息。大众新闻传播最本质的意义是传递信息、提供信息服务。(2)传播功能的内涵 传播的功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新闻的这一基本特征,使人们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能获取真实的信息,在总体上、本质上、发展趋
4、势上把握事物,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得到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具体的了解,减少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这正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在已知中去探求未知,立足今天研究明天,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思想行为,协调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传播中的新闻讲究一个“新”字,迅速及时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新发展、新变化,是它最可贵的品格。客观世界永远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种种正在发生的变化和潜在的变化,正是新闻所要捕捉和反映的对象。新闻的这种常新的面貌,盎然的新意,使它成为“有兴味的日新月异的教科书”。它不仅帮助人们不断了解新事物、新情况和不断获得新信息,而且逐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新闻传播之所以成为新闻事业最主要
5、、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还由于它能交流情况、沟通联系,对增强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交往具有巨大的作用。如果新闻媒介把握不住娱乐化的一个“度”,过分放大新闻产品的商品属性、娱乐属性,从而淹没、扼制了新闻的基本规律,其结果必然是扼杀了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第四权力的公信力和人类社会守望者的崇高身份。新闻传播既是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一张报纸、一家电台或电视台,若只有评论性、知识性、娱乐性的文章而没有新闻;只着眼于对人们的灌输、引导、教育和娱乐,而忽视新闻信息的传播,就不能称为新闻媒介。新闻永远是新闻事业的细胞,是新闻媒介的主体和支柱。这是由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手段所决定的。因此
6、,传播的首要功能是传达信息。而认为“新闻传播已进入消费主义时代,因此,新闻传播的首要功能必然由信息功能转向娱乐功能”的看法是不科学的。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增强适应性和主动性。2议程设置理论及举例说明在现实中的应用。答:(1)议程设置理论的含义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对美国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并于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学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2)议程设置的主要观点 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
7、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人们谈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其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该理论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3)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 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
8、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成某种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认知环境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提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对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所包含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提高责任,引导舆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关注与该事件相关的议题,故记者的责任心很重要。“议程设置”理论对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议程设置”理论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构造事件,吸引眼球。公关人员要想捕捉公众的注意力,就应
9、该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相应的媒介事件。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尽管“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是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传统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衰退为时尚早的理由:从信息社会的知沟或数字鸿沟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多人不能利用网络媒体。就能够上网的网民而言,还没有形成定期阅读的习惯;网络媒体的议题虽然是多元化的,但单个渠道的访问用户并不多;传统媒体在网络传播中也是主流,新闻网站的内容与传统媒体也有相当高的雷同性。3印刷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答:印刷术是指一种通过文字雕刻和翻印的技术手段,达到文本复制和传播的目的的出版传播技术。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
10、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印刷术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1)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传播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也就随之产生。原始社会中,人类尚不具备完善的语言能力,更没有文字帮助记载,传播属于最初萌芽阶段。(2)文字产生后,人类传播有了一种崭新的方式,但文字的记
11、录也自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兽甲和龟壳上,后来有发明了类如笺竹这样的物品记录文字,随后蔡伦发明造纸术,人类文字传播逐渐过渡到以纸为凭借的阶段。纸张轻便,易于携带,而且造价比较低,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然而,手抄毕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且由于手抄借助人力,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缺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先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印刷术的发明并且完善使得人类传播精确快捷,它的对外传播更使全世界受益匪浅。(3)印刷术在中国产生之后,伴随着国对外交通的日益发达,逐渐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朝鲜的雕
12、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就开始印制经书。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大约14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实际上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像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4)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印刷术在人类传播学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发明。人与人,地方与地方,
13、国家与国家,因此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更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起到先导作用,它将被世世代代的人所铭记。(5)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人类的传播方面,印刷术产生之后,大量的文字典籍可以更为方便,更为准确的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印刷术可以为文字提供诸多复本,这些复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由此,世界各地的人可以通过文字联系在一起,全球化的传播也依赖印刷术逐步得以实现。4网络技术给广播业带来哪些影响。答:网络技术服从国家利益,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大背景下,广播服从全局利益,被动地走上网络技术之路。网络
14、技术之后,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可以经营基于有线广播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这意味着广电将加速双向网络改造,加速建设宽带互联网建设,以新的服务手段承载新的业态。其次,网络技术对广电意味着竞争。网络技术方案的实施将对广播总体产生积极影响。(1)网络技术将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互联网化的进程,促进广电的互联网化进程,以新的服务手段开展更多新业态服务,在未来数字家庭和互联网中发挥更大作用。(2)网络技术将促进有线电视网络积极开展交互高清电视业务,探索更多的增值业务,提升未来收益。(3)网络技术将加大有线电视网络视频传输业务的竞争程度。网络技术在加大竞争程度的同时也将产生鲶鱼效应,促进有线网络运营主体
15、的体制创新,并使运营商走上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内容创新之路,建立和完善适应“网络技术”发展要求的运营服务机制,最终加快有线网络的产业化进程。(4)网络技术方案的实施会促进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从整体上增强有线网络的竞争实力,化散乱为整合,产生规模效益;整合后的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将成为国家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通讯网络间的良性竞争,促进普遍服务。(5)促进台网联动,网络技术使广播走上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广播和广播电视台是广电必不可分的两个组成系统,唇亡齿寒,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做大做强,才能促进各个部门乃至整个广电行业的良性发展。5谈谈你对媒介融合的理解。答:(1)媒介融合的含义“媒介
16、融合”,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2)媒介融合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初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这种结合往往是依靠外部的力量使媒体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如中国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属于这种类别,结合以后这类集团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十分松散
17、的组合,往往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机分工的态势;第二阶段,“资本融合”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媒介或媒介集团进行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合并。第三阶段,是“传播手段融合”阶段,所谓“传播手段融合”从小范围来说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从大范围来说指大型的传媒集团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部用一套班子,由“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将采回的材料和新闻用于集团旗下的各个媒体。第四阶段,“媒介融合”最高的阶段是媒介形态
18、的融合。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种与今天媒介形态完全不同的新媒介,这种媒介有可能融合了几种甚至全部媒体的优点。总之,“媒介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的融合和经营方式的融合。6互联网的管理原则与规范。答:我国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努力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
19、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中国管理互联网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互联网的普遍、无障碍接入和持续健康发展,依法保障公民网上言论自由,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推动互联网积极有效应用,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互联网管理的原则与规范有以下几点:(1)政府在互联网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法定职责,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国家通信管理部门负责互联网行业管理,包括对中国境内互联网域名、IP地址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管理。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
20、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国家新闻、出版、教育、卫生等部门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公安机关等国家执法部门负责互联网安全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2)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2001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这是全国性互联网行业组织,其宗旨是服务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网民和政府的决策。该协会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反网络病毒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行业版权自律宣言等一系列自律规范,促进
21、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3)主张合理运用技术手段遏制互联网上违法信息传播。根据互联网的特性,从有效管理互联网的实际需要出发,中国政府主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发挥技术手段的防范作用,遏制违法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的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严禁传播含有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以及淫秽色情、暴力、恐怖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内容的信息。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等应建立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阻止各类违法信息的传播。(4)主张加强互联
22、网法制和道德教育。全社会的法制和道德素养关系互联网环境建设。中国政府支持开展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鼓励各类媒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积极推动把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内容。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青年组织、妇女组织等在提高全民网络素养中的作用,鼓励相关组织开展有利于普及互联网知识和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公益活动。(5)确保未成年人上网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的网络工具
23、,鼓励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中国政府将积极推进“母亲教育计划”,帮助家长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6)积极保护数字知识产权。2000年以来,中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以及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为保护数字知识产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互联网侵权盗版行为。针对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盗版等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管理行动。中国将继续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保
24、障公共利益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平衡。二、分析题1论述我国媒介体制对把关人理论的影响。答:我国是国有制的新闻媒介体制,再这样的特殊体制下,把关人理论有的自己独特的影响。(1)把关人理论把关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把关人的把关行为可以分为疏导与抑制。前者是指把关人准予某些新闻信息流通的行为,后者是指禁止一些新闻信息流通或将其暂时搁置的行为。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文中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2)我国的媒介体制媒介体制是指媒介的所有和经
25、营机制,以及关于传媒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也可以说是媒介的游戏规则体系。一个国家的媒介体制往往会反映出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甚至是地理特征。我国是国有制媒介体制。这种媒介体制的特点是:我国现在的媒介制度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即媒介是国家财产,主要收入来源于商业化的广告,同时要确保为党、政府和人民服务。这就势必造成我国的媒介既无法摆脱政府的干扰,又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的侵蚀,从而致使媒介规制变迁陷入许多制度困境。(3)媒介体制对把关人的影响 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已经越发趋于被动,媒介机构根据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方针政策、风格样式将筛选的信息投入大众传播的渠道,以进行议程设置,限
26、定受众的视野范围、关注焦点和认知水平,这即是库尔特卢因为我们提出的媒介“把关人”概念的外在表现。媒介在把关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对日常消息及信息的选择取舍,这种富于主观性的甄别与过滤是否与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相悖,以及如何处理好“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是值得当代媒介思考的命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求得的新闻真实,是不是对客观世界和事件的原始呈现。李普曼曾说,大众媒介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而在媒介的这种再构建的过程中,把关作用将作为极其重要的构成环节而存在。一则新闻的时效性、轰动效应、意义价值、新奇性以及与受众自身的接近程度,都可以成
27、为媒介把关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这就决定了媒介为我们塑造的客观世界和信息架构具有局限性和主观性。一个客观事件,即使文字中不会出现任何主观性观念,但不同的展现方式、不同的视角维度,也同样对受众因势诱导,影响其主观判断。媒介也同样可以通过报道强度、聚焦效应等手法,告诉受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非重要的,从而引导舆论场,实现议程设置,把握社会思想脉动。因此,受众很难在冷静客观的氛围中实现对事实的全面了解和理性考察。媒介的“把关”对于真实地表现新闻事件具有一定限制作用,它对信息呈现的不完整性、主观性阻碍了新闻事实对于受众的全景式呈现,受众接收到的是残缺不全的信息资源和有限的视角表达。换句话说,公众很难达
28、到完全获知真实世界状貌的层次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讲,媒介组织有限的资源空间、自身的特质和事实本身的复杂性使媒介的“把关”作用必要而合理,也因此决定了新闻真实不可能做到绝对化实现。2谈谈电视频道专业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答:我国大陆地区的专业频道出现于20世纪的90年代,以各级广电系统的集团化改革以及机构合并为产业基础,以1995年中央电视台的频道扩充为突出标志。在此过程中,中央台首先完成了对电视观众和市场的初步分化,按照节目内容的不同进行了一级分众,分别开拓了体育频道、电影频道、文艺频道和少儿、农业、军事频道。(1)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 受众群体分化科技的进步造成了电视频道数量的急剧增长,电视频
29、道已经由过去的短缺资源变成了今天的富余资源,再加上电视节目的极大富余和电视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电视业已经由过去传播者所主宰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今天受传者的“受者中心”,由过去的“大众化”传播变成了今天的“分众化”传播,由过去的“群体化”广播变成了今天的“小众化”窄播。多元文化并存电视频道专业化也是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以多种多样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节目,来适应不同的收视需要与审美需求。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加上新旧文化的冲撞、东西文化的冲撞、传统与现代的冲撞等等,中国当代文化正在出现多元化
30、的趋势。过去几十年间,主流文化一统天下的那种局面将不复存在,而一种多元文化共存的崭新模式正在我国逐步形成。内容产业空间广泛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将会对电视的技术性能、传播方式、赢利模式等等带来深刻的变化。中国电视产业从总体上讲,将会经历一个由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由广告赢利到多种赢利方式,由综合频道到专业频道的发展过程。在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电视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数字付费电视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视,必须把内容产业放在首位,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为分众化与小众化的受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节目内容。电视技术迅猛发展由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电视业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与巨大的空间,数字化已经
31、成为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也成为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技术变革。“因此,中国政府决定以有线为切入点,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2013年将全面启动有线数字电视;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开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业务。(2)我国专业化电视频道的未来趋势 立足于电视频道专业化是世界电视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和现状进行全景扫描和分析,揭示出我国在频道专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将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我们试图从媒体功能、赢利模式、受众细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深层次剖析限制我国频道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专业化频道的运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
32、频道专业化的建设思路和营销策略,以求能对电视业务界有借鉴、指导意义,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若干思路。我国频道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症结是频道定位不准、经营理念滞后、内容特色不鲜明,为了加强我国频道专业化频道的全面发展,清晰、准确的定位;建立品牌节目营销的理念才是专业频道发展的关键。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在新世纪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体制创新。作者认为频道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就是,市场细分、特色求胜。文献从市场评估的角度,对电视产业运作的核心环节-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主要从受众市场细分评估、频道专业性评估、频道经营模式评估三个方面来阐述。频道改革的建设性话题。在经济的视角下发展专业化频道,作者
33、认为,我国目前频道数量多,但结构单一,基于这一现状,作者引入经济学界对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从而为以后的专业化频道的进程提供决策依据。频道专业化的市场视角则从市场的角度探讨专业化进程,认为付费电视是推动我国频道专业化甚至整个电视产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付费电视也意味着电视节目作为商品真正回到价值规律的轨道上来,它的发展将对我国电视产业和国人的收视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三、论述题谈谈21世纪新网网站违反哪些新闻法律法规、道德以及其产生原因。答:网络时代,信息化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便捷、快乐与希冀,赋予人类新的生存领域与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
34、,隔膜、痛苦与危机也相伴而来,情感纠葛、道德滑坡、人性异化等由网络社会滋生出的各种伦理失范问题也层出不穷。真实世界的伦理道德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变得软弱无力,运用法律手段治理网络伦理失范显得必要而紧迫。(1)网络法律、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 网络谣言肆无忌惮。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常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出现了网络谣言,伴随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微博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谣言呈激增之势。与一般谣言相比,网络谣言无须面对面传播,其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危害大等特点,容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国家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网络谣言所具有的特点,使其不能不引起
35、全社会高度警惕。个人隐私暴露无遗。网络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无限可能。在信息的海洋中,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同在,人们在共享他人信息的同时,经常以牺牲个人信息为代价。当我们感到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事实上个人的私人空间却变得越来越窄。在网络世界里,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部电话,就很容易一览他人的私人信息。互联网便捷了信息的联络,但也使个人的隐私信息暴露无遗。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网络欺诈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上通过非法编制诈骗程序、发布虚假信息、篡改数据资料等手段,非法获取信息、实物或金钱等网络违法行为。网络诈骗比其他诈骗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其诈骗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常见
36、的有黑客诈骗、网友诈骗、网络钓鱼诈骗等多种形式。网络诈骗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危及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网际关系疏离冷漠。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这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互动频率。如果善加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人际关系更加亲密。但由于网络信息的简单化和网络空间的虚拟化,反而疏离冷漠了人际关系,现实社会中那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空间中异化为以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人机人互动的冷冰冰的网际关系,具有了虚拟性、不确定性等特征。网际关系已严重危及人际关系的正常状态,使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2)网络伦理失范的
37、法律应对 网络伦理失范造成了网络生活的失序,严重冲击了真实社会生活的伦理秩序。网络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伦理失范问题,亟须根据其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用法律来规范广大网民的网上行为,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是促进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加强网络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教育。虽然道德与法律具有一定的界限,但道德往往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一个不违反道德的人,一般也是一个遵守法律的人。因此,治理网络伦理失范必须道德与法律双管齐下,并将法律作为最终保证。现实中,许多人对网络这个新鲜事物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经常把网络社会生活纯粹当成一场娱乐和游戏,而不像在现实生活中认
38、真对待。因此,要使人们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加以重视,使之在思想上意识到网络社会存在着与现实社会相同的道德原则与伦理规范。为此,政府机关和网络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教育和宣传力度,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网民充分认识到网络伦理的重要性,在网络生活中切实做到用道德良知和法律规范要求自己。建立健全网络立法。网络空间不仅是一个道德空间,同时也是一个法治空间。离开了法律的规范,网络伦理就失去了坚强后盾。为确保网络的畅通和健康发展,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顺应网络时代发展需要,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首次针对计算机犯罪作出了明确规定。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
39、及,网络违法与犯罪的情形日益严重,但与此同时,我国诸多有关网络空间的立法尚处于空白状态,一些现存的网络法律规范则与法治化要求相差甚远,网络立法效力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整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强网络安全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严格执法是保证网络安全、防止网络伦理失范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网络法律执法力量还十分薄弱,执法力度明显不足。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由于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一般都是在高科技领域发生,我国执法人员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训练,执法力量仍然十分薄弱,面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很难及时有效展开工作。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科技水平和法律素养,建立一支精
40、通业务的执法队伍,有效防止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为网络伦理的良性运行奠定可靠基础。总之,网络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伦理建设也将是一个艰难、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从思想、文化与制度等各方面协同并进,通过立法、执法、法律教育和宣传等各种手段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才能不断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名词解释1品牌权益2新闻价值3新闻角度4报眼5网络舆论二、简答题1运用新闻线索应注意什么?2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3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流程
41、。4版面编排形式。三、论述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实例和整合营销原理,谈谈政府如何改进危机传播管理。四、实务题1结合2003年到2012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情况的报道写一篇消息。(300字)2根据十一看升国旗后垃圾满地写一篇评论。(500字)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品牌权益答:品牌权益又称品牌资产,是指只有品牌才能产生的市场效益。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其他专有资产(如商标、专利、渠道关系等),这些资产通过多种方式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价值。产品在有品牌时与无品牌时的市场效益之差。品牌权益是与品牌、
42、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一系列资产与负债。品牌对于企业自立生存至关重要,企业应该重视对品牌的建构与维护;市场也应该尊重品牌,政府应该依法保护企业的品牌资产。2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
43、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3新闻角度答:新闻角度是指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它是记者采访写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新闻报道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新闻角度,首先要客观,从事物的整体和本质上全面真实地把握事实;其次要抓特点,即这一事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最突出、最典型的方面;再次要有新意,同样一件事,立意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4报眼答:报眼是指横排报纸报头一侧或两侧的一小块版面,通常刊登比较重要、简短而又相对独立的稿件,也有些用
44、来刊登当天导读或广告。报眼可以单独编排,也可与其下面的区间连接编排,俗称“冲报眼”。后者往往是一种强化手段,可用来突出头条以外的重点稿件。5网络舆论答:网络舆论是指相当数量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在网络上形成并通过网络传播的对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表达的倾向一致的议论。网络舆论是相当数量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在网络上形成并通过网络传播的、对共同关心公共事务表达的倾向一致的议论。网络舆论并不等于社会舆论。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形态,除了具有一般舆论的共性以外,还有自己的特赫性,即现实性与虚拟性、互动性与放大性、媒体互动性。这些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的。二、简答题1运用新闻线索应注意什么?答
45、: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地拿来构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它只是将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之中。由于新闻线索来得不易,加上感觉并不是感知,更不能代替对整个事物的认识,因此,对新闻线索应当务求正确处理、物尽其用。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新闻线索只是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绝对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它能起到促使记者萌发顺藤摸瓜的欲望,但“藤”上究竟有“瓜”没“瓜”,或是有什么样的“瓜”,则要靠采访实践证实。记者或许摸到了只“好瓜”,但也许不能如愿,因为作
46、为新闻事实简明信息和信号的新闻线索,常常仅是事物的表象和假象,或是因为记者采访迟缓了,新闻事实原先的信息和信号已经“变质”,以致被记者的采访实践所否定。因此,新闻线索只能是驱使记者去采访的引子或向导,能激发记者对采访活动产生注意、兴趣和需要心理,记者以此可以也应该去顺藤摸瓜。但究竟有“瓜”无“瓜”,是“好瓜”还是“坏瓜”,则一定要靠实践去验证。(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有些记者一旦获取某个新闻线索,便急切希望摸出个“大瓜”来。这种愿望固然是好的,但新闻事实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过程和规律,这些记者则不尊重这个规律,等不及这个过程,当新闻事实还处于不成熟、不丰满阶段时,或拔苗助长,或采用某种“
47、催生术”,自欺欺人地将新闻线索当作新闻事实去报道。结果,奉献给人们的只是一个“生瓜”,甚至是“假瓜”。(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有些新闻线索,即使只是事实的某个片断或概貌,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出,只要稍加采访,就可摸出个“大瓜”、“好瓜”来。但新闻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即使是有价值的“大瓜”、“好瓜”,也不是随便抛出去就可卖上大价钱的,得讲究时宜,即通常讲的,新闻报道要讲究“火候”,要密切配合形势,要吻合人们的需要心理,要等待最佳时机抛出去,让好瓜卖出大价钱。(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作为记者,平时手头握有若干新闻线索,这固然是好事,但若处理不当,不顾自己的精力、能力限制,不善于对新闻线索
48、分个轻重缓急,而是同时撒网、齐头并进,结果就可能顾此失彼、丢东落西。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同时面对几个新闻线索时,记者必须根据他们的成熟难易程度,予以适当处置。或是先易后难,或是先近后远,或是先采写动态性新闻后采写非动态性新闻。否则,将可能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接触,肤浅模糊的认识,即使是重要的、有特别价值的新闻线索,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合理的、特别的处理,产生不了清晰、深刻的认识,而作了一般化的报道。总而言之,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的基础上,应当视野开阔,广泛获取新闻线索,然后正确处理,认真求实。2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答:基于无线通信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传播的手机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接轨
49、,使它不仅具备网络传播的跨时空、个性化和互动性等基本特征,还因自身在传播方式、传播载体等方面的不同而显示出更为独特的优势。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包括:(1)便携性携带方便,全天候贴身服务是手机的最大特点。移动通信技术解决了人们在移动状态中进行通信联络的问题。手机本身也越来越灵巧,功能越来越多,小小手机集电话、记事本、闹钟、游戏机、照相机,甚至摄像机于一身,集信息接收终端与信息发送终端于一身,用户只要在服务区内,便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发送信息。这是任何其他媒体所不能取代的。特别是在不适合不方便接触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的时间和场合,手机作为媒体则可以大有作为。手机的便携性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局限
50、性。小巧玲珑的手机屏幕狭小,一次可呈现的信息量有限,阅读文本,如短信、手机报或浏览网页必须频繁翻页,缺乏平面媒体的阅读享受,观看手机电视也因屏幕狭小而影响观赏效果。(2)私密性随身携带的手机作为个人的通信工具,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私密性很强。特别是短信,即便是在公共场合,通信内容也可以不为周围人所知。因此,手机用户在通过手机短信交流时比面对面或电话交谈时更开放、更大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可避免而又难以启齿的交流内容,如示爱、道歉、拒绝等,通过手机短信来表达更方便、更直接、更自由。手机媒体的私密性给用户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和空间。不法分子利用手机散布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