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9878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89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部分华南理工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2014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华南理工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33

2、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品牌权益2新闻价值3新闻角度4报眼5网络舆论二、简答题1运用新闻线索应注意什么?2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3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流程。4版面编排形式。三、论述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实例和整合营销原理,谈谈政府如何改进危机传播管理。四、实务题1结合2003年到2012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情况的报道写一篇消息。(300字)2根据十一看升国旗后垃圾满地写一篇评论。(500字)2014年复旦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品牌权益答:

3、品牌权益又称品牌资产,是指只有品牌才能产生的市场效益。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其他专有资产(如商标、专利、渠道关系等),这些资产通过多种方式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价值。产品在有品牌时与无品牌时的市场效益之差。品牌权益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的一系列资产与负债。品牌对于企业自立生存至关重要,企业应该重视对品牌的建构与维护;市场也应该尊重品牌,政府应该依法保护企业的品牌资产。2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

4、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3新闻角度答:新闻角度是指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它是记者采访写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新闻报道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新闻角度,首先要客

5、观,从事物的整体和本质上全面真实地把握事实;其次要抓特点,即这一事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最突出、最典型的方面;再次要有新意,同样一件事,立意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4报眼答:报眼是指横排报纸报头一侧或两侧的一小块版面,通常刊登比较重要、简短而又相对独立的稿件,也有些用来刊登当天导读或广告。报眼可以单独编排,也可与其下面的区间连接编排,俗称“冲报眼”。后者往往是一种强化手段,可用来突出头条以外的重点稿件。5网络舆论答:网络舆论是指相当数量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在网络上形成并通过网络传播的对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表达的倾向一致的议论。网络舆论是相当数量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在网络上形成并通过网络传播的、对共同关

6、心公共事务表达的倾向一致的议论。网络舆论并不等于社会舆论。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形态,除了具有一般舆论的共性以外,还有自己的特赫性,即现实性与虚拟性、互动性与放大性、媒体互动性。这些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的。二、简答题1运用新闻线索应注意什么?答: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地拿来构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它只是将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之中。由于新闻线索来得不易,加上感觉并不是感知,更不能代替对整个事物的认识,因此,对新闻线索应当务求正确处理、物尽其用。

7、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新闻线索只是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绝对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它能起到促使记者萌发顺藤摸瓜的欲望,但“藤”上究竟有“瓜”没“瓜”,或是有什么样的“瓜”,则要靠采访实践证实。记者或许摸到了只“好瓜”,但也许不能如愿,因为作为新闻事实简明信息和信号的新闻线索,常常仅是事物的表象和假象,或是因为记者采访迟缓了,新闻事实原先的信息和信号已经“变质”,以致被记者的采访实践所否定。因此,新闻线索只能是驱使记者去采访的引子或向导,能激发记者对采访活动产生注意、兴趣和需要心理,记者以此可以也应该去顺藤摸瓜。但究竟有“瓜”无“瓜”,是“好瓜”还是“坏瓜”,则一定要靠

8、实践去验证。(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有些记者一旦获取某个新闻线索,便急切希望摸出个“大瓜”来。这种愿望固然是好的,但新闻事实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过程和规律,这些记者则不尊重这个规律,等不及这个过程,当新闻事实还处于不成熟、不丰满阶段时,或拔苗助长,或采用某种“催生术”,自欺欺人地将新闻线索当作新闻事实去报道。结果,奉献给人们的只是一个“生瓜”,甚至是“假瓜”。(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有些新闻线索,即使只是事实的某个片断或概貌,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出,只要稍加采访,就可摸出个“大瓜”、“好瓜”来。但新闻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即使是有价值的“大瓜”、“好瓜”,也不是随便抛出去就可卖上大价

9、钱的,得讲究时宜,即通常讲的,新闻报道要讲究“火候”,要密切配合形势,要吻合人们的需要心理,要等待最佳时机抛出去,让好瓜卖出大价钱。(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作为记者,平时手头握有若干新闻线索,这固然是好事,但若处理不当,不顾自己的精力、能力限制,不善于对新闻线索分个轻重缓急,而是同时撒网、齐头并进,结果就可能顾此失彼、丢东落西。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同时面对几个新闻线索时,记者必须根据他们的成熟难易程度,予以适当处置。或是先易后难,或是先近后远,或是先采写动态性新闻后采写非动态性新闻。否则,将可能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接触,肤浅模糊的认识,即使是重要的、有特别价值的新闻线索,也可能因为

10、得不到合理的、特别的处理,产生不了清晰、深刻的认识,而作了一般化的报道。总而言之,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的基础上,应当视野开阔,广泛获取新闻线索,然后正确处理,认真求实。2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答:基于无线通信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传播的手机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接轨,使它不仅具备网络传播的跨时空、个性化和互动性等基本特征,还因自身在传播方式、传播载体等方面的不同而显示出更为独特的优势。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包括:(1)便携性携带方便,全天候贴身服务是手机的最大特点。移动通信技术解决了人们在移动状态中进行通信联络的问题。手机本身也越来越灵巧,功能越来越多,小小手机集电话、记事本、闹钟、游戏机、照相机

11、,甚至摄像机于一身,集信息接收终端与信息发送终端于一身,用户只要在服务区内,便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发送信息。这是任何其他媒体所不能取代的。特别是在不适合不方便接触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的时间和场合,手机作为媒体则可以大有作为。手机的便携性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局限性。小巧玲珑的手机屏幕狭小,一次可呈现的信息量有限,阅读文本,如短信、手机报或浏览网页必须频繁翻页,缺乏平面媒体的阅读享受,观看手机电视也因屏幕狭小而影响观赏效果。(2)私密性随身携带的手机作为个人的通信工具,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私密性很强。特别是短信,即便是在公共场合,通信内容也可以不为周围人所知。因此,手机用户在通过手机短信交流时

12、比面对面或电话交谈时更开放、更大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可避免而又难以启齿的交流内容,如示爱、道歉、拒绝等,通过手机短信来表达更方便、更直接、更自由。手机媒体的私密性给用户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和空间。不法分子利用手机散布谣言,发布虚假广告,实施诈骗等行为,危害了社会秩序,而一些低级庸俗甚至黄色下流的“段子”也在手机短信中大量流行,污染了社会空气。(3)普遍性与个人电脑相比,手机价格低廉,携带方便,其普及率已经大大超过个人电脑,也超过了互联网。在经济发达地区,手机的普及造成信息的“无处不在”,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体的延伸和补充,而在突发新闻和重大社会

13、问题的报道中,手机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手机的普及及其信息传播的快捷,也给社会监控带来了新问题。(4)精准性手机在发挥大众传播功能时却可以锁定目标受众,传播效果也大大提高。由于手机首先是个人通信工具,每一部手机都对应一个用户,而一般来说,用户的手机号码是相对固定的,用户在申请手机时又留下了个人信息,因此只要掌握了这些信息,锁定目标受众就十分方便。对于用户来说,可以订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新闻报道、天气预报、体育赛事、股票行情等,对于传播者来说,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用户信息主动推送服务内容。传播的精确,对广告和企业营销是一个好消息,但用户个人信息一旦被滥用,则会侵犯用户个人隐私,对用户形成骚

14、扰。3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流程。答:(1)整合营销的含义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从接受者的角度考虑全部营销过程的方法。其含义是组织促销策略组合必须从信息接受者的需要、兴趣和接受习惯等方面去设计营销传播计划,同时指出这是一个从确定目标受众开始,了解受众特征,组合营销信息,设计传播符号,整合传播方式和测定传播效果的全过程整合。整合营销传播是在促销策略组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合营销传播强调企业必须综合分析市场顾客和受众的差异,分析各种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从而对各种传播要素加以有机整合,有的放矢地开展营销传播,以保证企业的营销目标顺利实现。(2)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流程明确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

15、以价值为导向的整合营销传播流程的第一个步骤是使用顾客行为来明确和界定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营销者会把那些在使用产品上表现得颇为相似以及使得讯息或者激励计划得以通用的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聚合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划分必须首先从人出发辨别其活动和行为,然后根据其结果形成自然的市场群体。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基于顾客和品牌之间关系的强度来发展聚合计划。评估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价值将顾客视为资产,将传播视为投资,那么就需要对现有顾客以及潜在顾客进行价值评估。从营销的角度来看,顾客对企业所带来的利润是不均等的,总有一些客的价值高过其他顾客。帕雷托法则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公司销售、利润或者净收入中有80%是来自20%

16、(左右)的顾客的贡献。也就是说这20%左右的顾客才是对品牌具有更高价值、更高忠诚度的顾客。策划传播讯息和激励计划策划传播信息和激励计划是整个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整合营销传播将包括广告、促销、公共关系等在内的所有传统营销传播的专门职能整合成了两个基本的传播工具:一是品牌讯息(品牌概念、理念、关联、价值观和公司希望顾客长期保存在其记忆中的其他认知);二是品牌激励计划(营销者认为对企业和顾客都有价值的短期提议或者激励)。值得指出的是这二者之间的界限通常是模糊的,其最终目一是在顾客的心智中留下一些关于品牌、产品或者企业的印象,二是提供优质的顾客体验,激发顾客消费欲望,提高产品销量。简而言之,就是营销者

17、在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心智中形成一个品牌网络。顾客心智中所形成的品牌网络则是源自于顾客在与品牌进行接触时,在所有的接触点上获取的概念和关联。那么无论是传播讯息还是制定激励计划都需要与顾客建立品牌接触点甚至是一个品牌接触系统。评估顾客投资回报做好顾客投资回报评估系统需要基于所有旨在进行业务拓展的营销传播活动都将给企业带来增量回报这一前提。因此,营销传播策划者必须预先评估或者考虑到营销传播活动可能或者应该产生的额外收益,这种增量收入评估法对于评估顾客投资短期回报非常重要。事后分析和未来规划以价值为导向的整合营销传播规划最终形成了一个闭环,其手段是以财务所 主导的、企业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衡量和评估各种营

18、销传播活动。一个企业在整合营销的前四步流程,就已使其营销传播者能够相对精确地估算出经营传播投入的短期回报和长期回报。到第五步时,管理者只需要衡量营销传播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财务结果,从而做出该活动是否取得了预期成功的判断。这个由五步构成的整合营销传播流程的极大好处在于营销者可以很快知晓营销传播投入所获得的响应,因为对短期结果的评估通常是在当下财年进行的。因此,营销者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地调整或者修正计划,使营销传播成为闭环。4版面编排形式。答:在长期的版面编辑实践中,编辑人员通过对版面空间和元素的灵活运用,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编排方式。版面编排的方式有:(1)重点式编排重点式编排是运用强化手段突出

19、重点稿件。版面编排要求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因而这是一种常用的编排方式。它运用的强化手段主要有:标题字和面积加大,标题字黑底反白,正文字放大或用异体字,正文排长栏,题文围框,粗线勾勒,照片压题,图文组合等。重点处理的稿件,所花版面不太多,但给人印象强烈,因此重点一定要选准选好,防止把握失当,误导读者。(2)集中式编排用比较多的篇幅报道同一类内容,或反映同一个主题,是这种编排方式的特点。它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营造声势,引起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通常用来表现重要活动、重要典型或重要事件。(3)对比式编排这是将报道内容对立的稿件组合在一起的编排方式。它具有对比显著、褒贬分明的特点,有利于主题的强

20、化和深化。为了增强对比效果,报道正面内容的稿件应处于主要地位,标题面积应大一些,色彩宜用暖色调。(4)对称式编排这种编排方式讲究版面元素的工整对称,整体感和稳定感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通常用来表现内容互有联系且篇幅都不太长的报道。有时也用来表现内容具有对等性质的稿件,以示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对称式编排要求正文、标题、图片、线条、色彩相同或相似,限制较多,容易产生削足适履的弊端,也易显呆板。故不宜多用。(5)交叉式编排这种编排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注重稿件之间的穿插、咬合。标题横竖搭配,交替使用,避免碰题,讲究错落,正文多呈不规则形状。它的优点是可以化长为短,增加版面的变化,易显生动;不足在于设

21、计和排版都较花时间,而长稿过度穿插会带来阅读不便。(6)模块式编排作为照相排版和胶印的产物,这种编排方式流行于欧美,有现代版式之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许多报纸相继采用简化的模块版式。模块式编排的题文组合均成四边形,不忌碰题,讲究块状错落。它的优点是:版面简洁,整齐,清晰易读,便于读者快捷地获取信息;而且易于设计、排版和抽调稿件,十分适合电子排版。(7)冲击式编排这是对视觉构成强刺激的编排方式,国外有的学者称之为“拳击式示现”。它的主要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外国有些报纸较早采用这种编排方式。我国内地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流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

22、青年报。(8)分解式编排这种方式是把一篇消息或通讯拆分成几个部分,并通过字差、线差、框差、栏差或色差等编排手段的变化,将这些部分有区别地显示出来,以增加显醒点,吸引读者阅读内容。三、论述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实例和整合营销原理,谈谈政府如何改进危机传播管理。答:(1)整合营销原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是90年代后期在促销策略组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特勒的解释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从接受者的角度考虑全部营销过程的方法。”其含义是组织促销策略组合必须从信息接受者的需要、兴趣和接受习惯等方面去设计营销传播计划,同时指出这是一个从确定目标受众开始,了解受众特征,组合营销信息,设计传播符号,整合传播方式

23、和测定传播效果的全过程整合。整合营销传播实际上是系统理论在企业营销传播中的实际运用。它突出了这样一些特征:整体性。要求围绕企业的营销目标对可利用的各种营销资源(系统要素)加以统一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营销传播计划(系统结构),最终产生出最佳的传播效应(系统功能);目标性。要求营销传播必须从接受者的需求和特征出发,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而且不仅是传播内容上的针对性,还应包括传播符号、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媒体方面的针对性;动态性。要求整合营销传播必须是贯穿全过程的,是对每一个时点和节点的准确把握,同时要根据传播过程中的情况变化不断调整传播计划,以保证最佳的传播效果。(2)政府危机传播管理政

24、府危机管理是政府以突发性危机事件为目标指向,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及其关联事物的管理活动,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危机发生前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时的反应能力与控制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有义务承担控制由突发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的责任,另一个方面在社会原有秩序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失衡与混乱状态之时,也只有政府才有具备危机管理的合法性与能力。(3)当下中国社会处于风险高发期,作为政府更加需要强化GIMC(政府整合营销)能力,从危机发生前、危机爆发时、危机处理后三个时间点来进行危机管理。信息获取习惯。这是政府与人们建立和谐关系的开始,完善危机应对制

25、度(包括“发言人”制度);注重调查,预测潜伏的危机,树立问题管理意识,通过相关调查,争取在危机潜伏期就发现并解决危机;现实中,我们的相关责任部门缺乏问题意识,安于现状,既看不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也听不进人民群众的呼声,在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被动地位。危机爆发时。应先迅速成立危机管理组织,启动危机发言人,按照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来处理;赶赴现场,了解事实;分析情况,确定对策;安抚公众,缓和对抗;联络媒体,主导舆论;对方沟通,迅速化解;多方沟通,转为危机。更公开化、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不仅仅体现了操作的规范性,为政府赢得了时问和民心。危机处理后。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检查和教育活

26、动,惩罚不法犯罪分子,使安全观点深入人心,转为危机,重新塑造政府形象。GIMC不仅仅是一套处理危机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以问题处理为核心的用户服务意识,它包括人文关怀、去官僚化、去“作秀”,也包括重视信息供给、谨慎下结论。通过营造“共在”意识,发动全社会来共同解决问题。一个反面例子是近些时日的“蹲点拦截上方户”事件,一些基层政府将“上访户”定义为扰乱治安分子,竭力阻挡其发声,在中央巡视组休息点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其行为可悲可笑。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这种欲盖弥彰的行为不仅影响恶劣,也反映了当下中国我们的基层政府、基层官员思想的腐朽落后。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有了危机却要藏着掖着不肯解决问

27、题。要构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首先就应该从科学规范地解决危机开始。四、实务题1结合2003年到2012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情况的报道写一篇消息。(300字)答:近10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情况公布去年结余2.3万亿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记者 苏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包括“20032012年全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情况”和“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两个统计表格。据“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2012年总收入18363亿元,财政补助2430亿元,总支出1

28、4009亿元,结余22968亿元。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财政补贴、总支出、结余额均逐年递增。2012年比2003年总收入增加15154亿元,年均增长21.4%;财政补助增加1885亿元,年均增长18.1%;总支出增加11293亿元,年均增长20%;累计结余增加21204亿元,年均增长33%。20032012年,全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年均增长8.2%,其中参保职工人数年均增长8.4%,离退休人员年均7.7%,抚养比年均增长0.7%(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人社部称,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原劳动保障部自2007年起建立了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

29、基本情况。为了使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社会保险情况,更好享有知情权,对近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公布。(来源:中国经济网)2根据十一看升国旗后垃圾满地写一篇评论。(500字)答:天安门广场的“五吨垃圾”是一面镜子昨天早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11万人冒雨观看升旗仪式。据央视网报道,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满地垃圾,最密集处甚至看不到地面。天安门广场是首都北京的中心地带,是亿万国人心中的圣地,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已成为中国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固定仪式。特别是在国庆节这天,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更是具有特别神圣的意义。然而昨天,一些观看升旗仪式的人,却

30、给天安门广场留下了5吨垃圾,这极不光彩的一幕,让人感觉大煞风景,更让不少人深感耻辱、蒙羞。爱国是宏阔博大的主题,是高尚神圣的情感,爱国也是每个人具体而微的行为,是深入内心的感受。人们在国庆日冒雨观看升旗仪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种爱国情感谁也不能否认;但其中有人在天安门广场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行为尽管不能说完全抹杀了爱国情感,却势必使爱国情感大打折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手中的食品袋、瓜果皮、废纸片都不能扔进垃圾箱或带走,如何做一个合格、守法、负责任的现代公民?如何做一个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爱国者?11万人在天安门广场留下的5吨垃圾,无异于一面“集中”正衣冠的镜子,照出了我们文明素质中的

31、短板,照出了我们爱国热情背后的差距。我们要培养自尊自律、群己权界的现代公民意识,要强化自豪自信、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感,请从力所能及的文明小事做起,从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做起。2014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一、辨析题(共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是“由私人集合的公众领域”,因此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来分析大众传媒是不恰当的。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2美媒介生态学家认为,媒介改变了思想和社会组织模式。因此传媒技术的改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媒介的本质,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二、论述题(共1题,每小题3

32、0分,共30分)请从国际传播的视角论述如何在国际舆论中竖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12013年10月16日,在美国ABC电视网一档脱口秀节目中,一名美国儿童说要“杀光中国人”,节目主持人基梅尔对此进行了调侃。此举引发在美华人强烈抗议,并在全美爆发大规模华人示威抗议活动。在美华人在白宫请愿网发起请愿,请求停播这档节目并要求ABC正式道歉。请愿书在11月6日收集到了10万份签名。美国广播公司已就此事正式公开道歉,承诺将永久清除该内容,并永久取消发布辱华言论的节目环节。请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分析该节目为何会引发全球华人的抗议,以及大众传媒应该如何实现自律与他律

33、。22013年6月11日,在第19届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产业融合下媒体新发展”上,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焕斌做了“开放创新突破困局”的发言。在发言中他认为“内容创新是目前电视台的发展掣肘。”他指出“现在的节目制作已经陷入一个循环:从外面找模式,最后再印证模式的效果。”并认为这是“目前内容创新上感到的最大危机。”请问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面对哪些新变化,又会遭遇哪些新机遇?大众媒介组织应该对此做出什么样的结构调整以突破困局?2014年武汉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一、辨析题(共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是“由私人集合的

34、公众领域”,因此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来分析大众传媒是不恰当的。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答: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分析大众传媒是否恰当,需要具体分析。(1)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是指一种概念上的、存在于社会中的“空间”,这种空间位于私人生活领域以及倡导自身目标(有时也是公共的)的机构与组织之外。在这个空间中,导致民意形成的公共联系和公共辩论是存在的,这些又可以导致政治运动和政党的形成,以监督私人利益。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对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出版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其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此后,公共领域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

35、不穷,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审视。现在,媒介可能是公共领域的主要机构,而公共领域的品质则有赖于媒介的品质而定。从极端方面看,特定的媒介结构倾向,包括集中、商业化与全球化,都会对公共领域产生危害。(2)大众传媒的概念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

36、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3)如何用公共领域的概念分析大众传媒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公共领域是指国家与社会的交叉、居间、过渡区域,大众传媒是国家与社会的连接渠道,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关键性节点,因此要理解公共领域与传媒的关系,必然要从特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着眼。在公共领域的问题上,媒体一方面处于公共舆论形成的关键位置,与民主参与、社会表达、政治合法性问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传媒作为公共领域的建制性因素,媒体报道什么,怎么报道,不报道什么,遮蔽什么

37、,都是与国家与社会关系、阶级和权力关系相互构建的结果。大众传媒不是一个可以单独抽离出来的中性系统,相反它是国家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机制,是各种社会力量彰显和博弈的场域。特别是在当今,传播媒介作为权力的核心矢量和重要的社会抗争场域的角色越来越难以回避。而且传播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行为,不应陷入某种狭隘的“传播本质主义”和“媒体中心论”,在分析传播现象和实践时不应忽视权力问题和淡化社会历史背景。中国传媒研究热衷于从传播技术、传播形态的角度探讨中国互联网的公共领域建构意义,甚至宣称可以重构哈贝马斯所说的已然消解了的公共领域,这种研究的潜在动机是把网络看作与传统媒介绝然异质的管道,并寄予中国公共

38、领域在此实现的希望。其研究立场是把西方的“公共领域”分析范畴脸谱化、去历史化、去政治化地简单套用于中国现实,陷入一种所谓“中国也有”的情结,其后果是回避了公共领域理论所意涵的国家社会相互构建的核心问题,背离了哈贝马斯论述所提示的国家社会关系分析路径,从而在本质上架空了公共领域理论,削弱了公共领域概念对中国传媒现实的解释力。公共领域理论与中国传媒研究和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研究一样,在连接西方理论和中国语境时都必须首先辨明中西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并以此为前提去辨明西方概念借鉴公共领域理论所提示的从一种国家社会动态变迁分析的路径去理解中国的媒体实践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因此,哈贝马斯

39、的公共领域概念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用来分析大众传媒的。但是要注意方法和论证过程。最根本地是要运用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把传媒研究视为综合性学术行为,建立一种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结合的研究路径,发展一个整体性的理论架构,使不同层次的大众传播过程彼此相关,使它们彼此与社会结构、社会进程的诸多面向关联起来,从而形成对传媒与国家、社会关系的充分认识。2美媒介生态学家认为,媒介改变了思想和社会组织模式。因此传媒技术的改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媒介的本质,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答:传媒生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传媒内部与外部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传媒生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因素、社会因

40、素、市场因素、管理因素、生产因素等。而技术因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从40年代末起,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从美国发源,然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到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1)技术改变了传媒社会组织模式技术因素使得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发生了不定期、不定向的互换,从而使得传受的角色出现融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30年代的传播理论中,“魔弹论”或是“皮下注射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能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

41、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在这种观点中,新闻专业人员拥有着绝对的垄断地位,每一条见诸报纸上的新闻都有着不容怀疑的权威力量,读者或受众与传播者的互动只能从读者来信、热线电话中得到体现,甚至这种为数不多的小小的交流也是掌控在专业传播者的手中。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报纸这一种媒介可以让受众表达自己的意见。除了后来出现的广播、电视以外,数字化的出现,无疑是所有处于信息传播不平衡状况中的受众的盛大狂欢。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是这样一种情况:网络媒体披露新闻,传统媒体再深入跟进报道,在这种情况下,传播者就是原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而这里的受众却是传统媒体中专业的传播人员。这种传受角色的互换无疑是技术

42、发展所带来的有益改变,同时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角色逐渐融合也是推动民主前进的一大步伐。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专门从事传播活动的主体,不仅仅因为他们掌握了媒介技术,还因为他们往往经过相应专业培训,获得有新闻采写编辑等方面的业务技能和经验,另外,专业新闻从业者已经得到的在采访、报道、传递和新闻批评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社会赋权也是其成为专业传播者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切却并不是每一位普通公众都能够拥有的。因此,对数字时代的公众来说,在技术上取得与专业传播者的平等可能相对容易,但是,要想取得与传统媒体同样的社会赋权和完全的平等权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2)技术改变了传媒的形式技术因素使得传播

43、媒介的单一属性发生变化,技术发展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美国的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里的新媒体必定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媒介融合的一种体现。媒介的生态不再是单一的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因为技术发展的因素各种媒介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多种媒介也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报网合一、视网合一、手机报、流媒体。技术因素消弭了媒介的介质边界,

44、当然最得益的还是社会公众,公众从不同信源得到了不同的信息,放在一起分析比较,即使真相被隐藏,受众也能更近距离地窥视真相。但是这里有一点令人担心。随着技术的发展,是否可能导致某种媒介形式的消失。2009年3月16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西雅图邮报发行人罗杰奥格尔斯比向工作人员宣布将在17日发行最后一期纸质报纸。当日,赫斯特公司宣布旗下的西雅图邮报脱离纸媒,完全转变成电子报纸。这是首个彻底脱离纸媒的大型美国报纸。近些年,美国报界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广告商更愿意向费用低廉的网络传媒进军,而自去年以来的经济衰退更是令报纸广告营销举步维艰。因为网络传媒的受众广、成本低等特点,广告这个众多报纸赖以生存的经

45、费来源已经将目光转向了网络传媒。我们也不知道在十年后,二十年后,五十年后,纸媒是否会成为技术发展、数字化崛起的牺牲品,完全消失。(3)技术没有改变传媒的本质虽然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全面挑战,但是就目前而言传统媒体还是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无论是从受众的接受习惯还是传统媒体长久以来的社会权威而言,新媒体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媒体,更加可能出现的情况不同媒介的相互融合,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谋求共存的解决之道。技术再怎么发展,期望受众与传播者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是不切实际的,特别是就中国现阶段的民主平等发展程度而言,单凭技术因素是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中的众多不平等现象的。不仅仅报纸和电视是党和

46、政府的喉舌,就是现在较为自由的网络也存在网管、电子警察之类的特殊职位。受众虽然可以直接参与传播、拥有成为传播者的技术可能,但是传媒生态中专业的传播者还是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现象还是会长期存在。二、论述题(共1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请从国际传播的视角论述如何在国际舆论中竖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答: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对近年来国际主流媒体涉华报导和主要民调机构研究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际舆论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开始出现“两分法”的发展趋势。但从总体上讲,中国要建立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要在国际社会形成自己道义上的

47、感召力和形象上的亲和力,任务还相当艰巨。下面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环保等领域加以介绍。(1)在政治民主与政治制度方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代中国人外争独立、内争民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摸索形成了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西方媒体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承认中国存在某种“中式民主”。西方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发展道路引起了世界关注,得到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拥护;承认中国近30年来年均10的经济增长及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使“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并被视为“

48、华盛顿共识”和“西方模式”的替代品。国际媒体注意到,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居住在他们想居住的地方,出国旅行的人数不断增加,财产权得到更多法律保护,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和互联网进行通信联络或寻找信息。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各个方面的满意度都较高。舆论也肯定近十年来中国在引入大陆法系上取得了显著进步,称尽管该进程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然而发展趋势令人鼓舞。中国正进一步开展“司法改革”,缓解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西媒也承认,中国虽与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分歧明显,但在外交和贸易活动中,能把意识形态放在一边,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不要求其他国家实施内部改革。(2)在经济发展及成就方面国际舆论普遍关注

49、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外国媒体密集报道中国经济总量、外汇储备、引进外资、对外投资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中国GDP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部分媒体也注意到中国GDP人均水平落后。2010年8月,美国新闻周刊推出的“全球最好国家排名”中,中国名列第59,处于中下游位置。西方媒体热衷于渲染中国经济在全球“快速扩张”,抢占别国市场。2009年,中国以12016亿美元的出口总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到2016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贸易国。西方媒体还影射中国的经济发展威胁到了西方经济体系。称来自中国的大量出口对发达国家本地工业形成了冲击。称中国进行不公平竞争,完全依靠大规模剥削

50、劳动力才得以延续,由此造成了大量“现代奴隶”。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币值被低估应为西方贸易逆差、失业等问题负责。(3)在军事实力方面“中国军事威胁”在西方舆论中影响颇广。西媒称中国对外公开的军费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除公布的预算之外还包括相当数额的军事相关经费。美欧的军事机构普遍认为,这种“隐形的国防开支”相当于已公布数字的1.5至3倍。“中国军事威胁加剧”被认为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东移的重要动因之一。日本媒体特别强调,中国空军实力增长速度在亚洲国家中最为突出,而海军正从“近海防卫”向“远海防卫”转变。中国的“太空战略”也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的航天活动被指责为“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