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8948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内容,你如何看待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世界各国正抓紧运用这一战略机遇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发 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

2、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成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 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从无形向有形,从意识形态向经济形态的一种转化。在文化市场不断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 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对外交流和竞争中的一个有效武器,我们必须利 用好、发挥好,使之成为我国整体综合实力增长的一个

3、新亮点。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文化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公共价值观,是国民对国家文化产生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归属,任何国家和国民都不能离开本国的文化价值观而独立存在,它是国家凝聚力、吸引力和扩 展力的核心。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仁爱、诚信、善行这些都是其重要内容,并深植 于国家文化所外现的各种事物之中。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价值观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 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 以来,中国给世人的国际形象一直是和谐的、 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与

4、我国文化之精髓仁义之 道是分不开的。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解决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 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 中坚持和平和谐的对外政策,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国家的赞扬和尊重。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 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 泛的认同。 当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足运用。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一方面,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

5、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 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的结识也明显局限性。这就导致大量优秀 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另一方面,一些文化产品被注入其 他因素,减少了其自身的质量。许多的文化产品在运营中被大量注入商业的因素,自身的优势 资源流失,结果反而在竞争中处在被动。最后,文化市场运营的不规范化。如文化产品盗版严 重、低俗不健康的产品充斥市场等,要规范好我们的文化市场,才干为文化资源向文化竞争力 的转化提供有利条件。第二,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 现象。中国出口到国外上

6、映的电影可谓凤毛麟角,而国外运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成的电影在中国市场 上却赚到盆满钵满,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最佳的例子。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贸易这 、 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 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 流和竞争导致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第三,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 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因素,不是我们缺少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 流中我们不了

7、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打造民族品牌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发展人才教育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社会建设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在全面推动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社会建设的内涵很广,重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实体建设,诸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

8、二是制度建设,诸如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社会实体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社会制度建设则使社会更加有序与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资源如何公平分派的问题。社会资源涉及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等, 社会和谐也应涉及经济组织内部的和谐、政治组织内部的和谐、文化组织内部的和谐。社会由人构成, 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源。作为社会成员, 人与人之间既存在争夺资源的互斥性, 又存在彼此依赖的互补性, 因此, 公平合理地分派资源, 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利

9、益关系和谐的社会。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而社会利益关系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及其重要的影像,直接关系到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为了真正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社会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一种和谐的利益秩序,应涉及如下几个基本要素:公平、自由式的利益竞争秩序;理性、制度化的利益表达秩序;高效、民主式的利益综合秩序;合理、公正式的利益分派秩序。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利益秩序。1.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利益统筹兼顾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调动一

10、切积极因素、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关系的基本方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五个统筹”的思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规定我们对的结识和解决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还规定我们对的结识和解决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2、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推动利益共享 利益关系历来是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历史经验证明,利益关系紧张之日,就是社会不够和谐之时。 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之一,是贯

11、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中的一条主线。 劳资关系自身是非常不平衡的一种关系,要让劳资关系和谐稳定,需要我们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寻找新的协调机制、规范机制,有非常复杂的运营机制,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认为,利益共享是解决劳资利益关系问题的一个可行的思绪。为了实现共享利益,我们必须通过共享利益制度的设计与运营来保证。 3、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以人民主线利益为中心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发明者。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

12、心。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为本,最要紧的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线出发点,做到以实现人民群众的主线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进一步研究并合理协调新时期的利益关系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于中国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读,请谈谈你的结识和评价。 通过30数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截至2023

13、年7月,中国已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已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中国积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促进形成机遇共享 、共同发展的周边合作局面,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更加广泛。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重要一员,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称于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发明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均达成10%以上。

14、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做的奉献就越大。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备的产业配套格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兴业。中国坚持的科学发展之路,不仅对中国自身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并且对世界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奉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230多种重要工农业产品具世界第一,工业增长值2023年跃居世界第一,在30多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

15、重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局限性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壮丽的光辉篇章,是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的重大奉献。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安理睬常任理事国,中国大力提倡并积极推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解决朝核危机、伊朗核危机、中东问题、北非问题、苏丹问题等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全面、进一步参与多边军控和裁军事务。中国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和谐和务实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坚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时调整

16、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湿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营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营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际社会公认,中国采用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并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一方面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中国参与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

17、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奉献者。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今年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4.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涉及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历过无数战乱的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18、,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毕宣告了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经历了漫漫长路的不断探索,中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愈走愈远,逐步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世纪的清朝,经济凋敝,民生凋零。内有战乱,外有敌国,昔日伟大的中华大地,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奋斗,书写历史,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然而,中国并没有因此得到安宁,战乱接踵而至,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制造了骇人惊闻的屠杀,给中国人民导致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八年的艰苦抗战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内战争,国共大战,三大战役死伤无数。1949年之前的中国是黑暗的

19、。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1956年之后的中国,可以说是经历了大风大浪。阶级斗争不断,党的一些决策和路线并不能有成效的带领人民继续向前迈进。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更是加剧了新中国在发展进程上的阻力。1956年到1979年,虽然说在经济外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就整体而言,国家是遭受了重创的。1979年之后,在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扫清文革时期的一系列弊端,否认了两个凡是,坚持了真理。展开了市场经济到底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辩论,中国最终走上了改革

20、开放的道路。这个伟大的帝国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与蓬勃的生机。中国人民逐渐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这一历史的开创者与书写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通过长期的不断奋斗不断发展的结果。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选择,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路,必然抉择。5. 如何结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的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新的战略思想、新的战略规定和新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前和此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

21、方向更加清楚,内在逻辑更加紧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遵循,也是指导气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和基本遵循。具有重大的意义: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和引领民族复兴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这一宏伟目的和伟大梦想确立了路线图、任务书、动员令。二、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发明。“四

22、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实际、继往开来、敢于创新、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四个全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结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对新形势下如何执

23、政、如何治国、如何治党、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如何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等一系列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作了新的科学回答、理论概括,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结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6.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一)、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单一的、纯粹的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假如某一社会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计划方式为主,就叫计划经济;假如以市场方式作为资源

24、配置的重要方式,这种经济就称为市场经济.(二)、市场经济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虽然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它都表现为一定的特殊性,但作为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一种经济形式,它具有一些一般性特性:资源配置市场化,公司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管理法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这是一个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结合问题,(三)、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涉及以下重要内容:1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不仅涉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涉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

25、式并存的分派制度.按劳分派与按生产要素分派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以现代公司制度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转换国有公司的经营机制,按照产权清楚、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的规定,对国有大中型公司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4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土地市场、信息市场和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营.5完善以间接调控为特性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和健全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营.6建立和健全

26、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上述六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目的模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第二阶段: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次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第三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当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

27、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营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公司”的机制。后来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第四阶段: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这一问题讲得更加简明和更加深刻。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邓小平这一思想,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拟定下来。1993年

28、党中央又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文献。绘就了一个蓝图,搭起一个框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23年,党中央通过了一个文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决定。中共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内容。7. 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发明、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本质和特点重要有:第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

29、家的主线政治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形式。第二,实行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以这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保障社会各阶层、各人民团队和各界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种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形式,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队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让他们通过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充足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第四,建立社会协商和对话制度,提高各级机关活动的开放限度,让人民了解国家、社会的重大情况,并将重大问题交由人民讨论。第五,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公民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第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并将此作为保障中国公民直接、充足行使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第七,实行民主监督制度。公民的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宪法和法律为公民切实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提供了有效保障。第八,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对的关系。8. 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