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耦合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811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耦合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耦合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耦合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耦合性娄文浩,杨松菊(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 1 1 2 0 1)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独具特色的文化血脉和基因,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全新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高度耦合性,着重体现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等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科学思想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为探索世界各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与智慧。关键

2、词:中国式现代化;科学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D 6 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1 3 8 0 X(2 0 2 4)0 2 0 0 0 8 0 5C o u p l i n g o f S c i e n t i f i c V a l u e s C o n t a i n e d i n 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a n d E s s e n c e o f C h i n e s e S p l e n d i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sL O U

3、W e n h a o,Y A N G S o n g j u(S c h o o l o f M a r x i s m,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X i a n g t a n 4 1 1 2 0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c o n t a i n s s c i e n t i f i c v a l u e s,a n d a t t h e s a m

4、e t i m e,i t h a s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C h i n e s e 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a n d u n i q u e c u l t u r a l b l o o d a n d g e n e s,a n d h a s i n j e c t e d n e w 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i m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5、t o C h i n e s e 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v a l u e s c o n t a i n e d i n 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 i z a-t i o n a r e h i g h l y c o u p l e d w i t h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C h i n e s e 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6、r e,w h i c h i s m a i n l y r e f l e c t e d i n t h r e e a s p e c t s:c o s m o l o g y,w o r l d a n d s o c i e t y.U n d e r t h e l e a d e r s h i p o f t h e C o mm u n i s t P a r t y o f C h i n a,t h e C h i n e s e p e o-p l e h a v e b e e n c a r r y i n g f o r w a r d t h e C h i

7、 n e s e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c a r r y i n g f o r w a r d t h e f i n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n e s e c u l t u r e,a d h e r i n g t o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i d e a s a n d c o n c e p t s o f h a r m o n i o u s c o e x i s t e n c e b e t w e e n m a n a n

8、 d n a t u r e,p e a c e f u l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c o mm o n p r o s p e r i t y f o r a l l p e o p l e,a n d c o n s t a n t l y p r o v i d i n g C h i n as s o l u t i o n s a n d w i s-d o m f o r c o u n t r i e s i n t h e w o r l d t o r e a l i z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m o d e

9、 r n i z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s c i e n t i f i c v a l u e s;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

10、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蕴涵的精髓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它独特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智慧凝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带领中华民族历经艰辛探索8第4 6卷 第2期2 0 2 4年2月 宜春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i c h u n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4 6,N o.2M a r.2 0 2 4 收稿日期:2 0 2 3 1 0 2 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实

11、践及其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 8 B D J 0 7 2);湖南省思政课教研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 2 E 0 6)。作者简介:娄文浩(1 9 9 7),男,湖南宁乡人,湖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来的伟大道路,是全体人民智慧的结晶,能够引领中华民族自信昂扬奔向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二者共同发展,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和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既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更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了高度的科学性、

12、人民性;既有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突破了资本主义的狭隘界限,冲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禁锢,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灵魂,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与色彩;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先进性,又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与特征,为探索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高度契合性,着重体现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一、关于宇宙观的高度耦合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

13、式现代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文化根基与发展动力,二者都高度赞扬顺应自然,强调保护自然,在宇宙观方面有着高度的耦合性(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理念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相通性 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2(P 7 0)其本意是天地间万事万物能和谐共处、和平发育却不互相侵害,各项道德准则能够同时实行却不发生冲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美好家园的向往,表明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出了人类可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阐述了人与自然并行不悖的共同发展,人与人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

14、界之间彼此的情感可以互通,各种文明可以交互交流、吸收借鉴。易传也主张建构“万物并育”的命运共同体,提倡天人和谐,以使天地之间所有生命体和谐相处,这也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最终目标与理想,也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类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身,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还可以实行自身发展,实行绿色生态发展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和远大理想,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社会将实现高度和谐,物质生产不再盲目扩张,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生产,人类社会将在全力保护生态环境下发展生产,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达成高度和谐,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

15、的方式来利用和改造自然。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就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走绿色生产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有利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科学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二者有着内在的相通性,都主张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理论上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古代自然观理论,在实践上更是超越了资本主义的生态理念,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的顽疾,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这一科学价值观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强

16、大思想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前提下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思想和发展道路的确立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彰显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不懈追求和价值理念,充分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价值底蕴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价值理念,二者理论上同根同源,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扬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思想,吸收和借鉴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因素,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扎根中国大地,熠熠生辉,凸显出鲜明且独特先进性和时代

17、性。(二)“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理念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契合性“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的生态文明理念蕴含着强大的思想光芒,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与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具有高度耦合性。源自于 管子立政“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3(P 2 1)其突出表现和充分表达了一草一木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阐明了自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表明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一个密不9第2期 娄文浩,杨松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耦合性 第4 6卷可分的整体,人类社会与

18、自然界互相影响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主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和富强的基础,与“天人合一”传统思想一脉相承,都提倡万事万物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主张天地、自然、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要求顺应自然,要求还原自然本真的状态,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步,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中国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思想的诞生提供了重要参考。起初一致认为要借助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界的原本面貌,随着认识的提升,深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借助现代科技

19、手段,还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最根本的要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朴素而睿智的生态思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4(P 9 5)这深刻表明了我们党对于自然发展规律的尊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决遵循自然和历史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齐

20、头并进,坚持尊重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党事业的重中之重,将其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是对“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表达全体人民共同的美好夙愿,这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华民族内在的生态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对于自然发展规律进一步把握的必然结果,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的生态关怀。“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高度契合,更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21、山”理念具有高度耦合性。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特征和伟大意义,不仅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二、关于天下观的高度耦合性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全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始终秉持着为天下谋大同的正确价值观不断推动全人类的发展。(一)“亲仁善邻”思想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理念的相似性“亲仁善邻”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调亲近和善待邻里关系。它出自 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5(P 5 4 8)这一思想深刻体现了对和谐社会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22、的追求,“亲”意味着亲近、亲密,它强调建立亲密的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亲是一种情感纽带,可以增进互信和理解,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和平发展。“仁”代表仁爱、善良,它体现了对他人的善意和善待,是一种道德美德,注重共情和利他,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共荣。“善邻”意味着与邻里和睦相处。它强调的是互相尊重、互惠互利,通过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国际社会。亲仁善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邻里互助、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的价值观。它充分强调与追求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共融,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代国际社会,亲仁善邻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

23、帮助构建更加和谐、包容、互惠的国际环境,促进各国友好贸易往来,促使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亲仁善邻理念的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亲仁善邻的重要性,即以亲近、仁慈和友善的态度对待邻里关系和国际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地将亲仁善邻理念应用到国家层面的发展与外交政策中。其强调秉持和平、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作为现代化的基础,主张通过和平发展、和平外交来解决争端,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对亲仁善邻理念在国家层面的延伸和应用。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以

24、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发展,提倡构建公正、平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和合理的国际秩序。这体现了亲仁善邻理念中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文化自信,既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01第2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4 6卷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借鉴吸收其他文化成果,推动文化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体现了亲仁善邻理念中对于和睦相处和友好合作的重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

25、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的要求,形成了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追求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伟大现实与历史价值,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6。(二)“天下一家”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互通性“天下一家”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出自 礼记礼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7(P 1 2 1)“天下一家”观念在中华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深深流淌于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一家”理念,强调了人类共同价值观和文化遗产的普世性、共享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26、的内涵,包括儒道家佛文化、诗词书画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倡导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追求人类的共同幸福。“天下一家”理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宣扬人类命运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的认识,主张各国人民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需要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其还强调文化交流与互鉴,鼓励各国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同时,这一理念还倡导了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共享,呼吁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自身独特的文化遗产,同时尊重和欣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实现文化的平等、多元和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原创性提出的

27、重要思想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8(P 1 0 1)这表明我们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全人类作出新贡献,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中国力量,同时呼吁各国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美好的人类家园。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我们党高度强调全球联系与相互依存的现实,更加强调全球各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阐明各国之间的利益紧密相连,并且高度提倡各国共同面对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贫困传染病等全球性挑战。人类命运共

28、同体思想鼓励各国超越国别、种族、宗教和文化差异,秉持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主张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互鉴。这包括加强多边主义、国际组织的作用,推动国际法治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升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性和效能。此外,它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倡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天下一家”理念在促进文明交流、构建和谐世界,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天下一家”理念更为形象化的表达,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但是二

29、者同根同源,具有内在的互通性,都强调全球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面对挑战,推动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三、关于社会观的高度耦合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一切的首位,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高度耦合,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一)“民惟邦本”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共通性“民惟邦本”意味着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源自 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9(P 7 3)。这一理念认为,国家的权力是来自人民,目的是维护人民的福祉和利

30、益。“民为邦本”强调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倡导国家应该依靠人民的支持和信任,关心人民的生活需求,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尊严,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这一观念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主要素。它强调了人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应该通过民主制度和程序来实现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民为邦本”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都强调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人民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我们党就是为人民利益和11第2期 娄文浩,杨松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

31、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耦合性 第4 6卷福祉而诞生的伟大政党,坚定不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中国式现代化是党为保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开辟的伟大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党坚持将人民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1 0首先,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过程中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应当服务于人民。其次,我们党坚持平等公正原则,高度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追求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要保证人民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分享发展成

32、果。再次,坚持全面发展,时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教育、健康、文化等多个方面。不仅追求经济发展,还重视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最后,坚持人民参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应当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通过广泛的参与,行使权力、表达意见,推动社会的公共事务和国家决策。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秉持人民立场,关注人民利益和权益,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思想是指导发展方向和实践的重要理念之一。“民为邦本”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都强调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追求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二者在政府和社会治理方面有着

33、一定的共通性,都强调了人民参与、公平正义、社会稳定和人权尊重的重要性,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和发扬了“民为邦本”理念,为其赋予了独特的中国特色内涵。(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联性“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 1(P 1 0)。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公平正义和人道精神的价值追求,也与当今时代对公平公正的追求相契合。在实践中,这一理念被运用于推动社会改革、加强民生保障等方面,以实现一个更加公平、和谐与共同富裕的社会。其强调了在社会发展中要坚持大道、遵循公义,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够公平地分享社会的成果和资源。它体现

34、了尊重人权、追求社会平等的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不分贵贱、不分阶级、不分种族、不分地域。同时也要求各个社会成员在行动中遵循正义、秉持公理,为社会的繁荣和谐作出贡献。“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目标,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两者有着密切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 2(P 2 5)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中把中华民族数千年是追求不断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在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35、,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 3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人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首先,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统一。通过推进一系列改革,打破行政垄断、提高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人民有自由、平等、有尊严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坚决抵制破坏环境不良行为,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平衡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36、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通过加强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素质,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丰富和快乐幸福,实现人民精神富裕。这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又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也将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密切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理念和精神,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和价值,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

37、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在多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领导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开辟的伟大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蕴藏了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底蕴,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境界。我们必须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下转第9 3页)21第2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4 6卷3.提高媒介素养能缓解短视频倦怠。媒介素养是指用户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和批判媒介的能力,在媒介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一些缺乏媒介素养的用户由于媒介使用不当引发的问题络绎不绝,短视频上瘾和短视频倦怠就是典型的案例。随着媒介

38、使用次数的增多和媒介技术知识的普及,短视频用户在自觉和不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即便是过去高深莫测、一无所知的算法推荐技术现在也有所知晓,具备了一定的算法素养。受访者意识到算法技术的存在,产生算法抵抗,“算法能计算我的兴趣爱好,给我推荐我感兴趣的短视频,但我不能完全被它算计,被它奴役。”(F 5)并试图摆脱算法的控制,“我不会只看算法推荐的短视频,我会主动关注一些账号并查看精彩内容,我还会去看朋友们点赞的视频。”(F 4)这样一来,由算法造成的“信息茧房”和“审美疲劳”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无趣感一减少,短视频倦怠也自然得到缓解。短视频倦怠是继短视频上瘾及社交媒体倦怠之后的新兴议题,身体感理论

39、为解释短视频倦怠提供了新的视角,持续观看造成的疲倦感、审美疲劳造成的无趣感和浪费时间造成的负罪感交织在一起,容易引发身体对短视频的倦怠。短视频平台技术的可供性和短视频用户的主体性为解决短视频倦怠提供了新的答案,短视频用户借助技术支持、依靠自我约束和提高媒介素养来缓解短视频倦怠充分体现了身体与物的关系,也就是用户和短视频的关系,通过调适,短视频倦怠减轻甚至消除,用户与短视频关系趋向缓和。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5 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 B/O L.(2 0 2 3 0 3 0 2).h t t p s:w w w.c n n i c.n e t.c n/n 4/2 0

40、 2 3/0 3 0 3/c 8 8 1 0 7 5 7.h t m l.2中国日报.2 0 2 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发布E B/O L(2 0 2 3 0 3 3 1).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 7 6 1 8 4 9 0 7 7 0 7 5 9 0 4 6 3 6&w f r=s p i d e r&f o r=p c.3刘鲁川,李旭,张冰倩.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 0 1 7,(1 2):1 0 0 1 0 6.4牛静,常明芝.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

41、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 0 1 8,(6):5 1 9.5张大伟,王梓.用户生成内容的“阴暗面”:短视频平台用户消极使用行为意向研究J.现代传播,2 0 2 1,(8):1 3 7 1 4 4.6晏青,陈柯伶,杨帆.“自我 技术”关系感知与调适:短视频观看中间歇性中辍行为研究J.国际新闻界,2 0 2 2,(1 1):1 0 0 1 1 9.7郑艳姬.青年人的日常“上火”经验:基于身体感的视角J.当代青年研究,2 0 2 3,(1):7 6 8 6.8李林荣,修伊湄.推动全民阅读:有声阅读的具身认知与意义建构J.出版发行研究,2 0 2 1,(8):2 1 2 7.9曹卫东,

42、刘越飞.能动的身体感:移动阅读中的感官书写与身体经验J.出版发行研究,2 0 2 2,(3):4 0 4 6.(责任编辑:周雅春)(上接第1 2页)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文化力量,实现二者有机结合、互助互进。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 0 2 21 0 2 6(0 0 1).2刘俊田,林松,禹克坤.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8 8.3 春秋 管仲.管子精华M.刘銮娇,译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 0 1 8.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

43、院,编.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2 2.5何乐士.左传 语法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1 2.6赖海榕,郑济洲.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J.毛泽东研究,2 0 2 2,(6):2 3 3 4.7胡业军,译注.礼记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 0 1 9.8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8.9颜明德,编著.中华儒学课 三千年中国智慧精华读本M.北京现代出版社,2 0 1 6.1 0 陆卫明,邓皎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维度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2 3(2):2 0 3 7.1 1 尹贵斌,齐小军,马少霞.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史简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 0 1 8.1 2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7.1 3 周海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J.档案管理,2 0 2 3(4):5 9.(责任编辑:周 淳)39第2期 韩鹏飞:短视频用户的日常“倦怠”经验 基于身体感的视角 第4 6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