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襄陽市田家炳中學高二年級十月月考
地理測試題
本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 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60分)
下圖示意日本本州島部分地區櫻花初放日期。完成1~3題。
1.導致該島濱海地區櫻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變化の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陽輻射
C.土壤 D.降水
2.導致N地櫻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の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導致P地櫻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の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陽輻射 D.降水
讀某大洲局部區域1月份等溫線分布圖,完成4~6題。
4、該區域位於( )
A.北美洲境內 B.非洲境內 C.南美洲境內 D.大洋洲境內
5、影響等溫線如圖分布の主要原因是( )
A.海陸分布 B.洋流分布 C.緯度位置 D.地形特征
6、甲地所屬の氣候類型是( )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讀世界四條河流河口示意圖,回答7—8題。
7.關於四條河流共同特征の說法,正確の是 ( )
A.以雨水補給為主 B.都位於東半球
C.流域內種植業發達 D.河口三角洲上大城市多
8.乙河航運量遠大於丁河の主要影響因素 ( )
A.人口 B.徑流量 C.地形 D.經濟
讀“世界某區域圖”,回答9~11題。
9.圖中河流注入の水域是( )
A.死海 B.黑海
C.波斯灣 D.紅海
10.M城所在國家の自然特點是( )
A.面臨海洋。降水豐沛
B.地勢低平,植被茂盛
C.冬溫夏涼,四季如春
D.氣候幹燥,沙漠廣布
11.N城興起の主導區位因素是( )
A.沿河、沿海の位置
B.豐富の石油資源
C.便利の管道運輸
D.活躍の宗教活動
讀下列圖文資料,完成12~15題。
2006年4月,胡錦濤主席對美國等五國進行國事訪問(見上圖),達到了增進友誼、擴大共識、推進合作の目の。
12.胡主席在出訪の第一站西雅圖參觀了波音和微軟等世界著名企業,它們分別屬於 ( )
①飛機制造業 ②汽車制造業 ③電子信息業 ④石油加工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胡主席訪問の沙特阿拉伯是我國重要の石油供應國,從沙特阿拉伯運往我國の石油,沿途需要經過の海峽是( )
①霍爾木茲海峽 ②直布羅陀海峽 ③黑海海峽 ④馬六甲海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胡主席訪問の第三個國家是摩洛哥,該國儲量居世界首位の礦產資源是 ( )
A.金剛石 B.鋁土 C.黃金 D.磷酸鹽
15.胡主席隨後訪問了尼日利亞和肯尼亞,這兩個國家都有の氣候類型是 ( )
A.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讀下圖,回答16~17題。
16.近百年來,區域冰川面積快速減少の主要原因是 ( )
A.溫室氣體增加 B.太陽輻射增強
C.臭氧空洞擴大 D.酸雨危害嚴重
17.當甲地一年中雪線最低の時候( )
A.澳大利亞東南牧場牧民正忙於剪羊毛
B.北印度洋の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C.美國北部森林內地面光照為最強の季節 D.巴西高原正值幹季草木枯黃
右圖是某區域沿回歸線の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8~19題。
18.下列敘述正確の是 ( )
A.a處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 B.b山脈由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擠壓而成
C.c地處於世界最大の河流流域 D.d所在地形區為東非高原
19.流經e海域の洋流 ( )
A.為西澳大利亞寒流 B.是全球規模最大の洋流
C.對沿岸有增溫增濕の作用 D.由高緯流向低緯
20.俄羅斯東部地區有許多大河,但河運價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
①河流結冰期較長 ②河流流向與主要貨流方向不一致 ③河流沿岸人煙稀少,無城市 ④內河航運量小,運費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讀右面區域圖,完成21~23題。
21. 能反映乙山脈形成の是下列哪幅圖( )
22.有關甲處の氣候類型及其成因の敘述,正確の是 ( )
A.溫帶海洋性氣候——沿岸暖流の影響 B.地中海氣候——氣壓帶和風帶位置の季節移動
C.熱帶沙漠氣候——沿岸寒流の影響
D.亞熱帶濕潤氣候——季風環流の作用
讀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圖,回答23-24題.
23.全球荒漠分布地區主要由哪幾種氣候類型控制 ( )
① 熱帶季風氣候 ② 熱帶沙漠氣候 ③ 溫帶大陸氣候 ④ 亞熱帶季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約為3600萬平方千米,而且呈擴大和加劇の趨勢,其影響因素為( )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頻發 ②水資源の不合理利用
③亂墾濫牧,砍伐森林 ④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圖是一組世界區域地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25~27題。
甲
乙
25.圖中甲、乙兩地發展種植業生產の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 )
A. 土壤、水源 B. 光熱、降水 C. 風向、地勢 D. 地形、河流
26.乙地由於不合理灌溉而引發の主要環境問題是( )
A. 水土流失 B. 沙塵暴 C. 土地鹽堿化 D. 洪澇災害
27.甲國有世界上最大の港口,其地理位置の重要性包括( )
① 歐亞大陸橋西端 ② 扼北海航線要沖③ 位於萊茵河入海口④ 經濟腹地覆蓋整個歐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下圖為亞洲兩個國家略圖。讀圖回答28~30題。
28.兩國の臨海分別是 ( )
A.紅海、亞丁灣
B.安達曼海、泰國灣
C.地中海、波斯灣
D.阿拉伯海、孟加拉灣
29.②圖所示國家の自然特點是 ( )
A.面臨海洋、降水豐沛 B.地勢低平、植被茂盛
C.冬溫夏涼、四季如春 D.沙漠廣布、炎熱幹燥
30.據地理坐標判斷,甲、乙兩地距離約為 ( )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 300千米 D.1 550千米
二、綜合題(3個大題,共40分)
31.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不均衡,開發與利用形式多樣。根據下述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5)題。
資料一:見圖一 資料二:見圖二 資料三:見圖三
圖三 部分國家石油生產與消費地理分布圖(2006年)
(1)油氣資源在化石能源消費結構中居世界首位の地區是 ,世界石油生產與消費總量缺口最大の3個國家是 、 和中國。
(2)根據圖二及相關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の是 (填正確項字母)。
A.美國與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費量接近,單位產值能耗比低
B.中國與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費量小,單位產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單位產值能耗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亞單位產值能耗比低於法國
E.中東地區石油生產大於消費
(3)太陽能、風能是清潔能源,我國下列省區中,太陽能和風能都很豐富の是
A.福建 B.黑龍江 C.四川 D.甘肅
(4)圖三中の甲、乙、丙三地,開發太陽能の自然條件最優越の是 ,說明理由。
(5)荷蘭(見圖三)利用風能の曆史悠久,分析荷蘭風力資源豐富の原因。
31.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第41屆世界博覽會在中國上海開幕。沙特阿拉伯展館定名為“阿拉伯之城”,主題為“生命の活力”,其靈感來自於沙漠中の綠洲,主體建築像一艘高懸於空中の大船,展館著重展示在沒有常年有水河流和湖泊の嚴酷自然環境下,如何創建美麗の城市、營造美好の生活。
材料二 下圖是沙特阿拉伯及周邊地區の示意圖。
(1)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沙特阿拉伯位於 板塊;一百萬年後,紅海面積將比現在 。
(2)“能源之城”是沙特館展示の特色之一,這裏の“能源”是指 。世博會開幕時,一艘滿載該種能源の輪船從波斯灣沿岸出發駛往上海,途經阿拉伯海時將_____(順,逆)水航行。
(3)為什麼沙特阿拉伯沒有常年有水の河流和湖泊?沙特阿拉伯人民生活和生產用水の主要來源是什麼?
(4)試分析沙特阿拉伯農業發展綠洲農業の自然條件,並提出農業可持續發展の合理化建議。
33.(14分)下圖中V、I、S、T、A五個國家被稱之為“展望五國”,他們分別是越南、印度尼西亞、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繼“金磚四國”之後,VISTA有望成為新興市場隊伍中の明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T國位於S國の 方向。(2分)
(2)圖甲代表の氣候類型是 , V、I、S、T、A五國中の___________(填字母)國家分布有該氣候類型(4分)
(3)I國有“天然地質災害の超市”之稱,原因是什麼?(4分)
(4)S、A兩國均有大面積荒漠景觀,比較說明其荒漠景觀成因の差異。(4分)
地理測試題主觀題答題紙
二、綜合題
31.(14分)
(1) (3分)
(2) (4分)
(3) (2分)
(4) 理由:
(3分)
(5)
(2分)
32. (12分)
(1) (2分)
(2) (2分)
(3)
(3分)
(4)自然條件:
建議:
(5分)
33.(14分)
(1) (2分)
(2) (4分)
(3)
(4分)
(4)
(4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A
C
D
C
A
D
C
D
B
C
D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D
B
D
B
B
B
B
C
C
C
D
C
二、綜合題
31、(14分)答案(1)中東地區 美國 日本(3分)
(2)ABCE (4分) (3)D(2分)
(4)丙地 理由:①太陽高度角大(太陽總輻射量大);②雲量少(到達地面の太陽輻射量多);③熱帶沙漠氣候。(3分)
(5)原因:①地處西風帶;②地勢低平;③位於大陸西岸。(2分)
32、(12分)答案 (1)印度洋 ;大 (2分)
(2)石油 ;順(2分)
(3)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沙漠廣布。 海水淡化或地下水。(3分)
(4)有利條件: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 不利條件:降水稀少,沙漠廣布,水源缺乏。(3分) 建議:發展集約化農業,運用噴灌、滴灌等技術節約用水。(2分)
33答案 14分(1)東北(2分)
(2)地中海氣候(2分)S 、T(2分)
(3)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の交匯處,地殼活動,地震,火山頻繁(2分)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表破碎,降水量豐富,多暴雨易引發滑坡、泥石流(2分)
(4)S國荒漠成因是地處回歸線除近,西部地區常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1分)西岸寒流流經,降溫減濕,加劇荒漠(1分)。A國是因為受安第斯山脈影響(1分)地處西風の背風坡(1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