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业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基础监测预报基础第1页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测报目标二.依据森林病虫过去和现在发生情况及其变动规律,预测预报未来发生情况。三.二.测报理论基础四.森林病虫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等五.要调查研究病虫在当地遗传学特征发育进度、雌雄性比、繁殖量、存活率、种群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第2页三、我国测报工作概况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作发生地数量调查;作发生地数量调查;60年代经过林地线路踏查调查虫情经过林地线路踏查调查虫情70年代采取标准地调查采取标准地调查80年代作林地定位系统观察,开展作林地定位系统观察,开展生命表生命表、灯诱、性诱测报试验研究、灯诱、性诱测报试验研究
2、松毛虫、杨天牛、黄脊竹蝗、杨扇舟蛾等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期间开展森林昆虫普查和森林昆虫区系研究,掌握了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分布范围、生活习性、为害情况、发生规律等本世纪开始改革和利用当代技术。第3页四、监测分类四、监测分类n n普查 分为专题普查和基本普查n n抽查 抽样调查:随机、经典经典、机械n n定点监测 对敏感地点、场所长久监测第4页第二章测报原理和方法第二章测报原理和方法一.原理二.森林病虫发生和暴发是可监测和预报1.客观存在是森林生态系统组成实体,含有可测性、可是森林生态系统组成实体,含有可测性、可控性、稳定性。数量变动和世代演替有规律可循。控性、稳定性。数量变动和世代演替有规律可循。2.
3、可预测依据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数、雌雄比、依据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数、雌雄比、繁殖力、适生力等)和环境原因(寄主长势、食料、天繁殖力、适生力等)和环境原因(寄主长势、食料、天敌、气候等)以及人为活动,可预测数量改变、危害程敌、气候等)以及人为活动,可预测数量改变、危害程度、发生范围。度、发生范围。3.关键取样合理、数据真实准确、分析科学。取样合理、数据真实准确、分析科学。第5页二.预报种类1.定时预报依据发生规律定时公布预报短期预报一个世代或六个月以内发生情况一个世代或六个月以内发生情况中期预报相隔一个世代或六个月以上发生情况相隔一个世代或六个月以上发生情况长久预报相隔两个世代或年以上发生
4、情况相隔两个世代或年以上发生情况2.警报对将暴发病虫害发报3.通报对测报活动及发生、防治动态全方面报到第6页三三.发生、防治情况和趋势预报内容发生、防治情况和趋势预报内容1.发生防治现实状况报表发生防治现实状况报表 发生表发生表监测面积、监测时间、现实发生面积(分别轻、中、重)、新增发生面积(分别轻、中、重,同种、异种)防治表防治表防治时间、作业面积(分别用药种类)、防治面积(分别用药种类)、同病虫新防治、预防面积、用药量、成灾面积、防治费用等2.趋势预报内容趋势预报内容 发生期发生期各虫态(病理期)、虫龄始、盛、末期 发生量发生量虫口密度、被害株率、感病指数等 发生范围发生范围地点、面积 为
5、害程度为害程度(轻、中、重)第7页四、测报方法四、测报方法n n(一)(一).发生期测报发生期测报发生期测报发生期测报常将某一虫态或某一龄期发生期,按种群内全部个体伴常将某一虫态或某一龄期发生期,按种群内全部个体伴随时间推移改变进度分为:随时间推移改变进度分为:始见期、始见期、始盛期始盛期始盛期始盛期、高峰期高峰期高峰期高峰期、盛未期盛未期盛未期盛未期、终止期、终止期16%50%84%第8页n n.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形态结构预示法形态结构预示法 利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改变与病虫发育期关系,利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改变与病虫发育期关系,预测下一状态发生期预测下一状态发生期如松毛虫卵:如松
6、毛虫卵:新产时淡绿色新产时淡绿色次日以后紫红、淡红次日以后紫红、淡红靠近孵化深褐色靠近孵化深褐色第9页 发育进度预测法发育进度预测法依据林间调查,或室内喂养观察,测定某一形态依据林间调查,或室内喂养观察,测定某一形态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未期、终止期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未期、终止期,并绘制,并绘制分布曲线,再依据后期某形态发育历期,推测其分布曲线,再依据后期某形态发育历期,推测其始见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未期、终止期。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未期、终止期。发育进度100%50%时间起始日期终止期高峰期高峰期发育历期发育历期第10页期距预测法期距预测法前、后期改变生长发育天数称为前、
7、后期改变生长发育天数称为“期距期距”。依据。依据前一状态发生期加上期距预测后一状态发生期前一状态发生期加上期距预测后一状态发生期(如表如表)有效积温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 有效积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有效积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日平均气温之和。日平均气温之和。特定害虫特定害虫发育起点温度发育起点温度和和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是是常数常数常数常数在适温范围内,随湿度升高,发育进度加紧在适温范围内,随湿度升高,发育进度加紧发育速度发育天数第11页n n有效积温公式:有效积温公式:()()有效积温发育天数日平均温度发育起点温度上式变换后:依据日均气温,由上式计算得到发育天数,
8、预测下一形态发生期第12页n n2.2.物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利用昆虫对光、电磁波、射线等特殊反应,可进行利用昆虫对光、电磁波、射线等特殊反应,可进行森林昆虫测报。森林昆虫测报。如应用如应用黑光灯诱蛾观察森林害虫黑光灯诱蛾观察森林害虫黑光灯诱蛾观察森林害虫黑光灯诱蛾观察森林害虫种类、数量、雌雄性比、遗腹卵数、发生期、发生种类、数量、雌雄性比、遗腹卵数、发生期、发生范围、世代数、消长趋势、演变规律、防治效果等。范围、世代数、消长趋势、演变规律、防治效果等。遥感监测:遥感监测:航空航天遥感、防火探头、软光机透航空航天遥感、防火探头、软光机透视、雷达等视、雷达等第13页第14页n n3.3.化学方法化
9、学方法信息素诱测信息素诱测a.a.性信息素鳞翅目蛾类性信息素鳞翅目蛾类b.b.聚集信息素小蠹、蝗虫聚集信息素小蠹、蝗虫c.c.跟踪信息素蚁类跟踪信息素蚁类趋化性诱测趋化性诱测 利用害虫对一些化学气味癖好进行诱测利用害虫对一些化学气味癖好进行诱测第15页第16页n n.物候学方法物候学方法一些害虫经过长久适应,可能与寄主某一生长阶段一些害虫经过长久适应,可能与寄主某一生长阶段或其它自然现象一同出现,依此预测其发生期。或其它自然现象一同出现,依此预测其发生期。如竹发芽、放叶是竹蝗卵孵化出土、跳蝻阶段;如竹发芽、放叶是竹蝗卵孵化出土、跳蝻阶段;桃花盛开,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出蛰;桃花盛开,马尾松毛虫越
10、冬幼虫出蛰;油菜盛花,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化蛹;油菜盛花,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化蛹;泡桐落叶、初霜时,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入蛰。泡桐落叶、初霜时,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入蛰。第17页n n.一元回归方程预测一元回归方程预测Y=a+bXY=a+bX测报指标常数回归系数测报因子如松毛虫越冬代成虫始盛期()与当地月下旬至月中旬三旬旬平均温度累积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经过多年数据积累,回归分析可建立以下数学模型:48.130.8232x第18页(二)发生量测报(二)发生量测报(二)发生量测报(二)发生量测报n n.有效虫口基数法有效虫口基数法依据前一世代有效虫口基数推测后一世代发生量。依据前一世代有效虫口基
11、数推测后一世代发生量。公式:公式:f f0 0e()()mmf f下代发生量上代虫口基数产卵量雄虫数雌虫数死亡率()(a)(b)(c)(d)在种群数量相对较为稳定时期(如蛹期、越冬期)用此方法生存率卵幼虫蛹成虫第19页n n2.2.生物气候图测报法生物气候图测报法n n以当地月(旬)总降雨量或相对湿度为坐标纵轴,以当地月(旬)总降雨量或相对湿度为坐标纵轴,月(旬)平均温度为坐标横轴,标点各月(旬)降雨月(旬)平均温度为坐标横轴,标点各月(旬)降雨量或相对湿度、温度,用实线相连,绘成多边不规则量或相对湿度、温度,用实线相连,绘成多边不规则封闭曲线图。封闭曲线图。10203040908070旬平均
12、相对湿度平均温度生长发育最适宜温湿区当地某时期旬平均温湿度第20页.经验指数测报经验指数测报在分析影响害虫发生主导因子基础上,依据历年资在分析影响害虫发生主导因子基础上,依据历年资料统计分析作发生量预测。料统计分析作发生量预测。如温雨系数如温雨系数/T /T 或或/(T/(T)4.4.昆虫形态指标测报昆虫形态指标测报昆虫对外界环境适应,会从其内、外部形态特征上昆虫对外界环境适应,会从其内、外部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来。如虫态、脂肪体含量与结构、生殖器官变异、表现出来。如虫态、脂肪体含量与结构、生殖器官变异、雌雄比等改变,依此预计未来发生量。雌雄比等改变,依此预计未来发生量。第21页(三)危害程度测报
13、(三)危害程度测报(三)危害程度测报(三)危害程度测报n n.危害程度分级危害程度分级n n.危害程度计算危害程度计算n n被害叶量(株数)被害叶量(株数)n n被害率被害率 100 100n n 总叶量(株数)总叶量(株数)n n(某级被害率(某级被害率 该级发生面积)该级发生面积)n n危害度危害度 100 100n n 总发生面积总发生面积n n虫口基数虫口基数 (死亡率)(死亡率)取食量(头)取食量(头)n n估测危害度估测危害度 100 100n n总叶量总叶量第22页(四)发生区测报(四)发生区测报(四)发生区测报(四)发生区测报n n发生地点、范围、面积发生地点、范围、面积n n
14、依据病虫生物学特征来估测未来扩散或迁移范围依据病虫生物学特征来估测未来扩散或迁移范围和面积。和面积。n n另外考虑原因:另外考虑原因:n nI.I.当地繁殖能力强害虫,一旦环境适宜,就可能暴发当地繁殖能力强害虫,一旦环境适宜,就可能暴发成灾;成灾;n nII.II.虫口密度大,危害范围大;虫口密度大,危害范围大;n nIII.III.注意周期性、规律性改变。注意周期性、规律性改变。第23页第三章 监测调查方法n n线路踏查结合标准地调查 线路踏查:调查发生范围、发生面积。标准地调查:查清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危害程度、虫态、虫龄等第24页一、线路踏查一、线路踏查n n依据过去病虫害发生、分布情况
15、设计出适当踏查路线。第25页样样 地地 调调 查查 及及 踏踏 查查 情情 况况 记记 录录 表表 县(区)县(区)乡镇乡镇 村村 年年 月月 世代世代/次次 小号寄主面积亩小地名线路踏查相同发生程度小班号样株虫口数(头/株)虫口密度单株发生程度有虫株率%针叶保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调查人:填表时间:年月第26页二、二、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分为固定标准地和暂时标准地两种,面积普通在2亩以上。固定标准地:依据寄主分布和病虫害历史发生情况在林间设置,最少一个经营期内位置固定不变调查样地。样地内设置标识。第27页 暂时标准地:暂时标准地:在固定样地不能满
16、足调查精度时,依据不在固定样地不能满足调查精度时,依据不一样发生程度、危害程度设暂时标准地调查。一样发生程度、危害程度设暂时标准地调查。一一一一 个样地调查个样地调查20302030株样树株样树 第28页样地选择样地选择n n分级选择样地 是一个一级级地逐次随机取样方法。比如,要调查某一危险性害虫在某县扩散分布情况,可选取几个乡镇为第一级取样单位,再在选取乡镇中选取若干村,则为第三级取样单位。如此下伸到组、林班、小班等,层层选取。第29页样地选择样地选择n n分段选择样地 当调查区域中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有显著差异时,通常采取分段取样法,从每一段里分别随机选择样地或顺次选择样地。如在苗圃中发生蚜
17、虫危害,但各个苗床上虫数量和危害程度悬殊较大,则按害虫危害轻重不一样苗床,按随机或顺次取样调查。相同级别取平均值。第30页样地选择样地选择n n间接选择样地 一些难于直接观察有害生物惯用另一些方法进行取样调查。如统计油茶林中蛀干、枝梢害虫,则不能将林木树皮剥开检验,所以能够在若干地点设置饵木以诱集小蠹虫数量相关性间接推算林中小蠹虫。依据饵木数量相关性间接推算林中小蠹虫数量。第31页n n 又如直接调查茶梢害虫虫口密度既费工又费时,还会损伤树木。可先经过调查枝梢受害率(X)和茶梢害虫虫口密度(Y)相关性,而后建立直接回归式Y=A+BX,就能够调查枝梢受害率来推算松梢害虫虫口密度。第32页样地选择
18、样地选择n n随机选择样地 随机取样完全不许可参加任何主观性。依据调查区域大小,按一定间隔选取一个样地,要严格执行,而不能作意地加以改动。所以,随机取样不是随便取样。第33页样木选择样木选择n n监测调查惯用随机取样方法有以下五种:n n 五点取样:五点取样:在样地四个角和中心选择样木。在样地四个角和中心选择样木。n n 对角线取样:在样地对角线上选择样木。对角线取样:在样地对角线上选择样木。n n 棋盘式取样:方形网格式选择样木。棋盘式取样:方形网格式选择样木。n n Z Z字形取样:字形取样:在样地两条平行边上和一条对角线在样地两条平行边上和一条对角线 上选择样木。上选择样木。n n 平行
19、线取样平行线取样第34页样样 地地 调调 查查 样地选定后,首先将样地情况:样地号、地点、小地名、林分面积、林分组成、林龄、胸径、树高、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统计到对应病或虫害样地调查表。第35页样株号危害部位虫态和虫数计活虫数样 株号危害部位虫态和虫数计活虫数卵幼虫蛹成虫卵幼虫蛹成虫1172183194205216227238249251026112712281329143015累计16平均调查人:调查时间:虫害标准地调查表虫害标准地调查表标准地号地点县乡村,小地名林分面积(亩)林分组成林龄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郁闭度生长势地形地势发生面积(亩)已危害程度上一年(代)发生否第3
20、6页 病害标准地调查表病害标准地调查表标准地号地点县乡村,小地名林分面积(亩)林分组成林龄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郁闭度生长势地形地势发生面积(亩)已危害程度病株分布情况样株号危害部位病害分级样株号危害部位病害分级01234012341172183194205216227238249251026112712281329143015累计16平第37页五、统计汇总五、统计汇总调查结束后,以乡镇单位统计汇总,填入下表。虫虫 情情 调调 查查 汇汇 总总 表表年份:汇总级别(县、乡镇、村):虫种:世代:汇总单位:地点面积(亩)实际调查发生面积(亩)防治面积(亩防治率%标准地数调查面积计轻中重其中重复面积计化防仿生制剂人工生防同种重复异种重复计轻中重计轻中重累计第38页将调查结果输入电脑上报将调查结果输入电脑上报第39页第四章第四章 测报中应注意问题测报中应注意问题n n生物学特点 与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联络n n时间 世代、发育期、危害期n n空间 分布,传输特点n n人类干扰行为 第40页谢谢 谢谢第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