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选择、是非、问答题1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2 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3 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反映;信息是可通信的,通过传输工具获得信息;信息形成知识,信息进入大脑留下的痕迹。)4 数据包括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数值数据:可进行科学运算,它使得客观世界严谨有序 非数值数据:包括除了数值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如文字、图片、表单、声音、图像等,它使客观世界丰富多彩。5 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成为信息。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信息是
2、由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6 信息按加工顺序分为:一次信息:由现场直接采得二次信息:从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中取得。7 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时效性3)不完全性4)等级性5)变换性6)扩散性7)价值性: 8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小。10. 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知识: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述,如文字资料、图纸等。 隐性知识:要靠在实践中摸索和体验来获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伟的,如经验、技巧等。难共享,易流失。11. 系统的概念: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
3、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标而存在的集合。12. 系统按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 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对一系列的要素作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如:计算机、生产、运输系统。13. 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相关性4)环境适应性14. 信息系统:是人造系统,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15. 信息系统组织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16. 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MIS=管理信息系统; DSS=决策支持系统17.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18. 管理可表述为:1) 管理
4、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 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 协调的中心是人5) 协调的方法多种多样,计算机的应用和MIS的发展促进协调活动发生质的飞跃19. 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好人、财、物等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通过反映这些资源的信息来管理。20.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1. 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实施22. 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23. 管理信息的定义: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收集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的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24.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为
5、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且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25. 管理任务的层次:1)战略管理:规定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总方针。企业的组织层次;决定企业的任务。 2)管理控制(战术管理):资源的获得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的监控等。 3)运行控制: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在预算期限内活动。26.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1) 横向综合: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在一起2) 纵向综合: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业务按职能综合起来3) 纵横综合:或叫总的综合,这是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系统,能够做到信息集中统一,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27. MRP :制造资源计划
6、(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MRP的鼻祖奥列弗.怀特(Oliver W.Wight)在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MRP: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28. MRP逻辑流程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产品结构信息物品库存信息物料采购计划安排加工计划29.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制造资源计划30. 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资金源、信息流,EPR也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31. ERP系统的结
7、构:ERP在MRP基础上,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向内主张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应链管理功能。这样,ERP除了具有MRP的计划和控制工能,还包括以下功能子系统:1) 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2) 全面成本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系统3) 敏捷后勤管理系统32. CPU(中央处理器):CPU是系统最主要的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1) 运算器:计算机的运算单元2) 控制器:计算机的神经中枢33.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语言与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通用应用软件专用应用软件34. 数
8、据处理的定义: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35. 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映象 逻辑结构:数据间的逻辑关系,逻辑结构包括两大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及串为线性结构,而树和图则为非线性结构。 物理结构:又称存贮结构,指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贮器中的存储方式,存储方式一般有四种: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及散列存储。 映象:对于给定的逻辑结构需要寻找一种对应的存储结构,以便在计算机中存储。通常把这种对应关系称为映象36. 指针与链:在数据结构中,表征某一数据结构特点及其连接方式的基
9、本单位称为结构的结点。一个结点通常有几个域,用来存放与结点有关的信息。存放结点本身信息的域称为数据域,其中存放有与结点有关的结点的地址称为指针。若干带指针的结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链。37. 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顺序文件、索引文件38.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1) 计算机系统2) 数据库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4) 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程序员、用户39. 计算机网络经历的三个阶段: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 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3)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阶段40. 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41. 计算机网络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两个任务,从结构上可分为资源
10、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42. 拓扑结构: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网形拓扑43.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就是根据组织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资源状况,对组织信息系统近、中、长期的使命和目标、实现策略和方法、实施方案等内容作出的统筹安排。 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可以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规划两部分。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战略规划的具体化和细化。44.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的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系统的组织、人员、管理和运行;组织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和实
11、施计划等。45.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1) 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节省MIS投资2) 明确MIS的任务3) 为将来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46.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1) 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 组织的现状3) 业务流程现状、存在的问题、流程重组4) 对影响规划的IT发展的预测47. 诺兰模型诺兰模型及其指导作用诺兰模型: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Nolan)197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把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
12、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1)初装(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1) 初装阶段标志着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特点: 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2)蔓延(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2) 处于蔓延阶段的组织中,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 特点: 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3)控制(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3 ) 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 特点: 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
13、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4)集成(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4) 集成阶段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特点: 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 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5)数据管理(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5 )6)成 熟(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6)由于80年代时,美国尚处在第四阶段,因此,诺兰没能对该两个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他认为数据管理应该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成熟应该是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48.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3)综
14、合开发的开发策略49.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1)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 CSF)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 SST)3)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 BSP)50. 流程: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将一系列单独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实现将“输入”经过流程变化为“输出”的全过程。51. 企业流程:企业为了完成其业务获得利润的过程。52.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53. 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
15、(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巨大的(dramatic)改善。54. 业务流程重组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以关心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巨大的改善55. BPR的四个核心内容1)根本性(fundamental)2)彻底性(radical)3)巨大的(dramatic)4)流程(process)56. BPR的核心思想1)变革的驱动力:企业战略、流程愿景(
16、vision)、顾客需求2)变革的目标:不仅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让顾客满意并忠诚,企业绩效产生巨大的改善3)变革的改造对象:企业流程4)变革的主要任务: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反省,并进行再设计和改进5)变革的两大要素: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人员组织管理系统57.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包括三个阶段:1)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 3)系统实施。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58. 第五章(重点)59.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
17、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前者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必;后者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60.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这项工作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61.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 管理上的可行性2) 技术上的可行性3) 经济上的可行性62.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和结论 内容:1)系统简述2)项目的目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
18、 结论:1)可以立即开发2)改进原系统3)目前不可行,或者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以后再进行。63. 数据字典的内容:1)数据项(数据元素):数据的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描述数据项之间的关系可由若干数据项、数据结构,或数据与数据结构组成。 3)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4)处理逻辑: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 5)数据存储: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 6)外部实体:与数据有关的机构或个人。64. 数据属性分析包括: 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和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71. 逻辑方案: 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新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是今后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逻辑方案
19、的内容: 1) 新系统的业务流程2)新系统的数据流程3)新系统的逻辑结构4)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5)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65. 系统化分析的目标和内容1)目标:在对原有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并找出原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不足、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方法,给出新系统要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2)内容:分析系统的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66. 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67.
20、 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68.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系统网络结构设计和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69. 系统网络设计:是在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计算机资源配置图70.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工作:是在系统分析阶段对子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换分,将它逐层的解成多个大小适当、功能单一、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模块,以便程序设计工作的进行。71. 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72. 代码的种类:顺序码(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区间码(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助忆码(如CCTV-5)73. 输入设计的原则: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
21、74. 输入设计的具体目标:1) 控制输入量2) 减少输入延迟3) 减少输入错误4) 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75. 输入错误的种类:数据本身错误、数据多余或不足、数据的延误。76. 信息系统的开发思路77. 系统实施是开发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任务: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78. 程序设计的目标: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 效率、可维护性、可理解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和效率。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 79.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顺序
22、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80.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不是用来证明程序是正确的。81. 程序的测试方法:正确性证明、静态检查、动态检查82. 系统切换方法:1) 直接转换法:在指定的时间点,停止原系统的运行,启动新系统特点:转换简单,费用最省,风险较大2) 并行切换法: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特点:并行切换法的特点是风险小、安全系数大 开销大(需要同时运行2套系统 用户随着并行期的延长而失去热情,甚至拒绝使用新系统 隐含假设:原系统是正确的3) 试运行转换法:前面2种方法的综合特点:新系统的
23、部分采取并行方法,保险系数大4) 试点过渡法(逐步转换法):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的替换老系统,直到全部替代老系统特点:避免了直接转换法的危险性,费用也比并行转换法省;这种转换方式借口复杂,当新老系统差别太大是不宜采取该方法的83. 常用的信息系统方法:全部专门开发、全面购置商品软件、二者的集成等三大类。二、计算题1等概率下的信息量信息量I=log2n其中:n为可能出现的消息总数。若:n=8 则是I= log2 8=3 即是3位二进制bitn=2 I= log2 2=1n=1 I= log2 1=0 即不用发消息n=27 I= log2 27=4.75信息量为4.75比特,而编码的容量应取5位二进
24、制不等概率出现时的信息量 通常信息是以不等概率出现的为多,例如,英语中各字母出现的频率为(%)A B E空格6.421.2710.3118.59因此其信息量定义为: 因为:log21/Pi= log21- log2Pi= -log2PiI =Pilog21/Pi=-Pilog21Pi式中:Pi代表第i个出现状态的概率。2.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多对多联系图示一对多联系图示一对一联系图示3. E-R图 *重要*第三章4. 大题: 处理过程:车间填写领料单到仓库领料,库长根据用料计划审批领料单,未批准的退回车间。库工收到已批准的领料单后,首先查阅库存帐,若有货,则通
25、知车间前来领取所需物料,并登记用料流水帐;否则将缺货通知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根据缺货通知,查阅订货合同单,若已订货,则向供货单位发出催货请求,否则就临时申请补充订货。供货单位发出货物后,立即向订货单位发出提货通知。采购人员收到提货通知单后,就可办理入库手续。接着是库工验收入库。并通知车间领料。此外,仓库库工还要依据库存账和用料流水账定期生成库存的报表,呈送有关部门。5. 表格分配图6. 判断树下图是一张用于根据用户欠款时间长短和现有库存量情况处理用户订货方案的判断树。判断树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当条件多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出整个判别过程。7. 校验位(计算题必考)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有多种确定校
26、验位值的方法算术级数法原代码1 2 3 4 5各乘以权 6 5 4 3 2乘积之和6+10+12+12+10=50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若余数是10, 则按0处理),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50/11=46,因此代码为123456。几何级数法原理同上,但把所乘权数改为32 16 8 4 2 等。质数法原理同上,但把所乘权数改为质数系列,如17 13 7 5 3等。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无止境.更上一层楼。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