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接受理论对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491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受理论对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接受理论对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接受理论对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071当代思潮接受理论对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高校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并进一步要求新时代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新时代高校青年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是当

2、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接受理论视域研究新时代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对增强高校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获得感和参与感有助推作用,并且与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完全契合。本文主要以受教育者角度出发,从“读者中心”“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等接受理论重要理论概念,对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接受规律以及实践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借鉴意义。陈永花(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读者中心”“期待视野”

3、“召唤结构”是接受理论重要理论概念,对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以接受为导向,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和高校青年的主体作用,发挥双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重视全过程培育;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平台,创新培育方式,提升高校青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效。关键词:接受理论;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作者简介:陈永花(1982-)女,汉族,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4、研究思政专项课题“接受理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课题主持人:陈永花;项目编号:2019SJB503)。“读者中心”:以接受为导向,发挥双主体地位接受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界,“读者中心”是接受理论的基础概念。认为读者是文学研究总体过程的重点,文本的唯一对象是读者,只有在读者的阐释意识当中文本才有存在的意义,即:读者的理解和阐释才能赋予文本真正的意义,这一理论为文本意义的建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接受理论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实在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入到本文中,即为“高校青年”。主要以高校青年的角度,结合高校青年特点,确定接受媒介的方式方法,从接受过程、

5、接受规律以及具体实践活动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高校青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习效果。这以高校青年为本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理念相一致,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民本位思想相融通,促进了“接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重视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接受理论“读者中心”理论认为,文本在读者阅读之前,都只是文字符号,只有经过读者视野成为阅读对象之后,文本才有意义。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师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高校教师既是高校青年的指导者,也是高校青年社会072

6、当代思潮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否成功的基石,更是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路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对文本的选择和培育内容的整合内化,方式的创新,便于高校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接受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整合内化螺旋式上升,更好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培育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苏州外包学院)定期召开教师“勿忘初心”研讨会,加强教师自身工匠精神的提升,再分小组、分项目对接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受资助的学生,高校教师不但担任项目导师,还是生活导师。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并且在生活

7、上给予实践引导,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开展志愿服务,师生加强先锋示范作用,学生干部踊跃参加,受资助学生回报学校与社会,以党带团、以党团带群众,以点带面、以骨干带全体,学做并举、匠心服务。让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教师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在实践中感染学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扎根于学生心中。发挥高校青年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发挥高校青年的主体自觉性。接受理论中“读者中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要提升高校青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高校青年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动力机制来分析,高校

8、青年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接受动力是激发高校青年结合高校青年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充分考虑高校青年的接受方式、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施全方面、全员、全过程性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苏州外包学院通过开展“学做并举,强文化之基,重自信担当,承民族之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活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创新文化育人工作与教育教学、日常教育相融合,依托学生活动和项目教学,以日常教育为内容、以实践教学为重点,集学生学习生

9、活为一体,由党员教师担任导师,老师带党员、党员带团员、团员带舍员,将传、帮、带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期待视野”:以需求为导向,重视全过程培育“期待视野”在接受理论中指读者在阅读之前根据自我的审美经验和需求对作品产生的固有认知。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接受主体的具体特点和个性接受方式,以及接受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和社会实践的具体接受程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教师和高校青年作为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

1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是相互作用,具有双向驱动型,即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共同参与体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发挥不同层次的主体作用,相互作用、影响互动的过程。优化教学设计,满足高校青年“定向期待”。接受理论中充分尊重阅读主体的之前经验和读者的期待视野。新时代高校青年思维情感丰富,获取信息能力和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较强,这就要求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高校青年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意见和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校内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结合高校青年专业学习特征,优化教学设计,在知识目标上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意见的相关要求,在能力目标

11、上满足其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职业能力。高校教师可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通过课前任务布置,课中答疑解惑,课后社会实践等环节多环节开展培育,通过问题导入、案例、时事资料等在讲授知识和传递本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工匠精神嵌入到高校青年的日常生活之中,以满足“定向期待”。丰富教学内容,提升高校青年“创新期待”。接受理论的期待视野在满足读者定向期待的同时,也要增强艺术美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享受艺术美感的过程中,作品情节要有高低起伏变化,人物性格刻画要具体生动,个性要鲜明形象。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引导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丰富教学方式,勇

12、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依托专业课程及岗位实践,聚焦学生前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特征,通过故事驱动、情景驱动、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方式,开展线衫线下混合式教学,苏州外包学院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渠道,弘扬国学传承经典立德树人。在校内先后开展了“弘扬经典传承文明”系列活动,以国学堂为依托,先后为在校生和留学生举办国学经典活动,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设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成功搭建了“理论实践体验内化”四位一体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经典储备的学生群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需要。通过情境导入强化学习、目标设定深思探究、思悟升华持续改进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感和获得感,提升高

13、校青年“创新期待”。“召唤结构”,以实践为平台,提升高质量培育效果“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首次提出的观点,在著作本文的召唤结构中提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 073当代思潮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适当的意义空白和空缺,可以引发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第一文本”进一步思考理解,从而产生“第二文本”。由此推断,“召唤结构”是一种读者再生产再创造的过程,将“召唤结构”引入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用有意义的“空白”和“空缺”,引导高校青年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第一文本”

14、蜕变为自我实践的“第二文本”。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就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拓宽教学方式,注重高校青年的实践感悟。将“召唤结构”引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就要拓宽教学方式,注重高校青年的时间感悟。“红色资源”和纪念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作用,为高校“用什么培养人”的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实践教材,让高校青年参与到具体实践活动之中。比如多形式开展以历史人物和革命事迹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充分挖掘历史人物、革命先烈故事中的价值追求,在凝聚中华民族精神血

15、脉和中华民族先进思想文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青年文化学习生活中,并注重高校青年在活动中的实践感悟。苏州外包学院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整合资源,既要充分挖掘传统资源又创新形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场域。以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展“强文化之基,重自信担当,承民族之魂”志愿实践活动,让高校青年在志愿活动中切身体验长征精神的内涵,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一辈革命战士、先烈后代的畅聊中重温中国共产党艰苦行军作战的历程,在参与中见证苏绣这一地方民间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除此之外,与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展校馆共建,充分发挥苏州革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优势,致力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促

16、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有意义的“空白”和“空缺”,引导高校青年在实践中思考自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使苏州市革命博物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重视教学反馈,关注高校青年的“第二文本”。接受理论认为相对于作者创作的第一文本而言,经过读者阅读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产生共鸣,这种理解或共鸣的过程凝结着读者的经历和心理体验,是第一文本与读者世界融合的过程,也是读者在对文本进行创造中接受并加以实践的融合过程。从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来讲,高校教师选择的教材课本是第一文本,而高校青年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

17、和人生观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付诸于具体行动,就是“第二文本”,因此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适当“留白”,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第二文本”效果,才能更好的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践活动是提升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质量,增强高校青年对现实社会感知力和判断力,便于高校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诉求、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实践参与等情况,更精准的把握学生效果。苏州外包学院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点来分析,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同心领航、强基固本、智慧创新、红色先锋”四大工程为抓手,着力落实

18、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智慧党建引领,智慧课堂并行,智慧德育增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与校园文化浸润紧密结合,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思政”育人模式,打造集群化育人阵地,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条线协同联动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指引处于“拔节孕穗期”关键时刻的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信息甄别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为高校青年的成长释疑解惑,为高校青年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实现1+1+13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充分利用思政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实现“课程思政”100%全覆盖,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强化专业课

19、与思政课的“同心圆”效应。接受理论中“读者中心”“期待视野”“召唤结构”对高校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以接受为导向,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和高校青年的主体作用,发挥双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重视全过程培育;以实践为平台,创新培育方式,提升高校青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才能打牢新时代高校青年的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高校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的责任与担当。参考文献1王滢.接受理论对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2白锦霞,程艳芬.接受理论对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8).3闫立光,刘晓华.以纪念活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8).4董芸,刘猷洁.接受视域下高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科技文汇,20219(11).5张丽萍,单翀飞.接受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