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变电站二次接线.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065600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二次接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电站二次接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电站二次接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变电站二次接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变电站二次接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缆敷设施工工艺17.1适用范围变电工程的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和光缆的敷设施工。17.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17-1。图17-1施工流程图17.3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17.3.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图纸、电缆清册、电缆合格文件、现场检验记录。(2)现场布置: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电缆支架、桥架的防腐层应完整,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屏柜及端子箱已安装结束;敷设现场布置。(3)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安装负责人,安全、质量负责人,安装人员。(4)机具及材料:吊车、单车、放线架、吊装机具(包括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的钢棒),电缆捆扎材料、打印好的电缆牌等。17.3

2、.2电缆布置设计(1)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2)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3)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4)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 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 层。5)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1 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 层。(2)编制电缆敷设顺序表(或排列布置图),作为电缆敷设和布置的依据。电缆敷设顺序表应包含项目:电缆的敷设顺序号;电缆的设计编号;电缆敷设的起点;电缆敷设的终点;电缆的型号规格;电缆的长度;电缆所在电缆盘号。(3)编制电缆敷设顺序表的要

3、求:1)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换盘次数。2)应使得电缆敷设时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3)在确保走向合理的前提下,同一层面应尽可能考虑连续施放同一种型号、规格或外径接近的电缆。17.3.3电缆敷设(1)按照电缆敷设顺序表或排列布置图逐根施放电缆。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压扁、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2)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电缆终端头、隧道及竖井的上端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参见图17-2。图17-2竖井口电缆

4、敷设2)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标志牌应使用微机打印,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挂装应牢固并与电缆一一对应。(3)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4)直埋电缆应符合规程要求。(5)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7-1 的规定。电缆型式多芯单芯控制电缆1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 20D(6)所有电缆敷设时,电缆沟转弯、电缆层井口处的电缆弯曲弧度一致、过渡自然,敷设时人员应站在拐弯口外侧。所有直线电缆沟的电缆必须拉直,不允许直线沟内支架上有电缆弯曲或下

5、垂现象,参见17-3 和图17-4。图17-3电缆沟拐弯处电缆图17-4电缆沟直线段处电缆(7)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尚应将盖板缝隙密封。(8 光缆敷设应在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敷设结束后进行。对于非金属加强型进所光缆,应按照有关规定全线穿设PVC 保护管,对于厂家提供的尾纤光缆,应穿设PVC 软管,有条件时可在电缆层中安装弱电线专用金属屏蔽槽,所有通信网络线、光纤等弱电线路全部进入该屏蔽槽中,保证了电缆层中电缆敷设工艺。17.3.4电缆固定和就位(参见图17-5 和图17-6)图17-5屏柜电缆引上 图17-6设备引接电缆保护(1)电缆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垂直敷设

6、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m 处。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 10m 处。3)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单芯电力电缆固定夹具或材料不应构成闭合磁路。(2)电缆就位应符合下列要求:1)端子箱内电缆就位的顺序应按该电缆在端子箱内端子接线序号进行排列,穿入的电缆在端子箱底部留有适当的弧度。电缆从支架穿入端子箱时,在穿入口处应整齐一致。2)屏柜电缆就位前应先将电缆层电缆整理好,并用扎带或铁芯扎线将整理好的电缆扎牢。根据电缆在层架上敷设顺序分层将电缆串入屏柜内,确保电缆就位弧度一致,层次分明。3)户外短电缆就位:电

7、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4)户外引入设备接线箱的电缆应有保护和固定措施。5)光缆固定工艺方法与电缆类似。17.3.5质量验评(1)电缆出厂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现场试验报告、电缆安装记录及质量评定记录、施工图及变更设计的说明文件。(2)外观检查、绑扎固定、电缆标牌挂设等。17.4示范图例电缆绑扎及挂牌、电缆敷设见图17-7 图17-12。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18.1适用范围变电工程的各种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18.2施

8、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18-1。图18-1施工流程图18.3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18.3.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二次接线图、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全部电缆敷设结束、电缆沟、电缆层的电缆整理工作结束;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2)材料准备: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线技能人员。(4)机具准备:线帽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18.3.2电缆就位(1)根据二次

9、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

10、进行再次绑扎。(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18.3.3电缆头制作(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4)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包括目前的

11、反措,户外短电缆端子箱侧4mm2 一端接地、其余电缆2.5mm2 两端接地),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屏蔽层应留有一定的长度(或屏蔽线),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连接;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但都应确保连接可靠。(5)户外电缆一般均为铠装电缆,铠装电缆的钢带应一点接地,接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铜排上(参见图18-2)。(6)钢带应在电缆进入端子箱(汇控柜)后进行剥除并接地。钢带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其引出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不宜和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出。(7)在钢带接地处,剥除一定长度的电缆外层护套(2 5cm),将屏蔽接地线与钢带用焊接或绞接

12、的方式连接,同时采用聚氯乙烯带进行缠绕,确保连接可靠。用热缩管进行烘缩钢带露出部位。(8)18.3.4电缆牌标识及固定(1)在电缆头制作和芯线整理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电缆就位时的原有固定,在电缆接线时应按照电缆的接线顺序再次进行固定,然后挂设电缆牌。(2)电缆牌采用专用的打印机进行打印,电缆牌打印排版合理,标识齐全、打印清晰。(3)电缆牌的型号、打印的样式、挂设的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叠或并排,上下高低错位等方式进行挂设,但要求当排高低一致、间距一致,保证电缆牌挂设整齐,牢固。(4)电缆牌的绑扎可以采用扎带、尼龙线、细PV 铜芯线等材料。18.3.5芯线整理

13、、布置(1)在电缆头制作结束后,接线前必须进行芯线的整理工作。(2)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3)网格式接线方式(适用于全部单股硬线的形式,参见图18-3):图18-3网格式接线局部1)从电缆头上部开始,按照一定的间距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绑扎成一束。在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从芯线束中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90弯、分出线束引至接线位置。电缆头屏蔽线、钢带屏蔽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引出。2)电缆芯线的扎带绑扎间距一致,且间距要求适中(15 20cm)。电缆芯线3)固定的扎带应视为电缆芯线的绑扎带。4)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便于查找。电缆的芯线可以和电缆保持上下垂直进行固定;也可以

14、宜某根电缆为基准,其余电缆在电缆芯线根部进行两次折弯后紧靠前一根电缆,以节省接线空间。(4)整体绑扎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参见图18-4):图18-4电缆芯线扎把局部1)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将同一走向的电缆芯线绑扎成一圆把(主线束)。2)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或将部分芯线整体引出(分线束),在引至接线位置后在分别将芯线单独引出。3)线束的绑扎间距不宜过大(50 100cm),但要求间距统一。在分线束引出位置和线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4)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整齐美观。(5)槽板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多股

15、软线为主形式,参见图18-5):1)将芯线主要接入位置为线槽两侧端子的电缆合理排列在线槽正下方,宽度不宜超过线槽的宽度过大。2)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后引入线槽。3)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线槽,接入端子。4)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通过调整走向的线槽引至相应的接线位置。18.3.6芯线标识、接线(参见图18-6)图18-6电缆芯线接线与标识(1)芯线两端标识必须核对正确。(2)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底配置、不得任意的歪斜交叉连接。(3)电缆的芯线接入端子排应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当芯线引至接入端子的对应位置时,将芯线向端子排侧

16、折弯90,以保证芯线的的水平。(4)对于在线槽外固定接线的芯线,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S”弯,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断芯线、接入端子;对于在线槽内固定接线的芯线,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端子,不需折成“S”弯,在线槽和端子的间距较大、不在同一平面时宜折成“S”弯;“S”弯要求弧度自然、大小一致。(5)用剥线钳剥除芯线护套,长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长度一致,不宜过长,剥线钳的规格要和芯线截面一致,不得损伤芯线。(6)对于螺栓式端子,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圈的大小和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过大,导致螺栓的平垫不能压住弯圈的芯线。(7)对于插入式接线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

17、,并紧固螺栓。(8)对于多股芯的芯线应采用线鼻子进行压接方可接入端子,采用的线鼻子应与芯线的规格、端子的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一致。不得剪除芯线的铜丝,接线孔不得比螺栓规格大。多股芯剥除外层护套时,其长度要和线鼻子相符,不宜将芯线露出。(9)每个接线端子不得超过两根接线,不同截面芯线不容许接在同一个接线端子上。(10)弯圈或接入端子前需套上对应的线帽管,线帽管的规格应和芯线的规格一致。线帽管长度要一致、字体大小一致,线帽的内容包括回路编号和端子号中间利用符合区分,易于辨认。18.3.7备用芯、屏蔽处理(1)电缆的备用芯应留有适当的余量,可以剪成统一长度,每根电缆单独垂直布置,也可以将备用芯按

18、照每一根同时弯圈布置,可以单层或多层布置,参见图18-7。图18-7电缆备用芯1)电缆的屏蔽线宜在电缆背面成束引出,编织在一起引至接地排,单束的电缆屏蔽线根数不宜过多,引至接地排时排列自然美观。2)屏蔽线接至接地排时可以采用单根压接或多根压接的方式,但多根压接时根数不宜过多,并对线鼻子的根部进行热缩处理,以确保工艺,参见图18-8 和图18-9。图18-8屏蔽接地(一) 图18-9屏蔽接地(二)(4)屏蔽线接至接地排的接线方式一致,弧度一致。18.3.8质量验评(1)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和设备接线图。(2)接线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接线符合规范要求,螺栓紧固,电缆头、屏蔽线制作符合规范及反措要求,芯线固定牢固、垂直、平直;备用芯预留符合规范要求、工艺美观;线帽标识清晰整齐;电缆牌标识清楚、;扎带整齐、间距一致;整体接线工艺美观。18.4示范图例端子箱、保护柜接线见图18-9 图18-13。18.5主要引用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