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垂线说课稿.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62164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垂线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垂线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垂线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垂线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垂线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垂线?说课稿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垂线和平行线的第一课时认识垂线。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兴隆一小 刘淑丽一、说教材:本节课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认识垂线各种版本教材中都有所体现。首先我们看一下冀教版教材,教材通过几幅图片引出两条直线相交,通过让学生画两条直线相交,观察相交成的角引出垂直概念。我们再看一下人教版教材,教材开始让学生任意画出两条直线,通过学生画线的情况引出平行和垂直。纵观两种不同

2、版本的教材,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让学生画直线,观察相交成的角引出垂直,人教版更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冀教版注重从现实生活情景中引入。因此,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教学重点: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教学难点: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达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进一步分析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二、说学情:学生

3、已经掌握了直线、角的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一些垂直的现象,学生具备一些简单的分类思想,能够从实际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分析、思考,这也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三、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安排了4个环节:课前准备口算;活动一创设情景;活动二构建模型;活动三拓展交流;活动四解释应用。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每个环节。一创设情景:1. 投影出示交叉的小棒、竹篱笆、十字路口。提问:这些现象可以看做什么?学生经过观察,指出这些现象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两条直线相交。(设计意图:突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4、认识两条直线相交。通过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构建模型:(一)认识交点1、提出画图要求,让学生独立、任意画出两条相交直线,(你能画出几种情况)。教师进行巡视指导。2、交流学生画的图形,让学生展示不同位置关系的图形。然后讨论“说一说”的问题,“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3、讨论结果:(1)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用数字标出四个角。(2)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师应点明: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指交点。(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观察、操作中使学生明白了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二)认识垂线1、认真观察学生画出的两条直

5、线相交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展示:讨论结果:(1)1+2=180 2+3=180 1+4=180 师最后应归到每相邻的两个角的和都是180度。(2)在图形中四个角可能都是直角。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一量,验证自己的想法。(验证成立)2、教师介绍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认识垂线和垂足。3、举生活中垂直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操作、验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两条直线相交或垂直的基本特征,丰富学生对相交和垂直的感性经验。)(三)点到线的距离1、出示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找一找a点到直线有几条线段,让学生估一估这四条线段中哪条

6、最短?2、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并把测量结果填在书上74页。3、交流学生测量的过程和结果。4、教师介绍距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距离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想象、估计、猜测和验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理解距离概念。)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一练1、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和深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二:垂线的说课稿?垂线?说课稿任春华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

7、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垂线?。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初步认识垂线和点到线的距离。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角的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一些垂直的现象,学生具备一些简单的分类思想,能够从实际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分析、思考,这也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设计理念:1、“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断地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出要研究的内容,使学生从生活中感

8、知垂线的相关概念与性质;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通过理性的探索,获得知识,又提升了能力。2、“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的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交流、确认,体验成功。教法分析:在教法上我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活动:1、动教师指出要点,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索。2、导知识对比,合理引导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法分析:在学法上,通过学生观察验证讨论总结概括应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9、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2、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教学难点: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具准备:两根小棒、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 投影出示交叉的小棒、竹篱笆、十字路口。提问:这些现象可以看做什么?学生经过观察,指出这些现象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两条直线相交。(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景,激

10、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一)认识交点1、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画一画两条直线相交的图示。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观察、讨论“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2、讨论结果:(1)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用数字标出四个角。(2)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师应点明: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指交点。(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认识垂线1、认真观察学生画出的两条直线相交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讨论结果:(1)1+2=180 2+3=180 师最后应归到每相邻的两个

11、角的和都是180度。(2)在图形中四个角可能都是直角。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一量,验证自己的想法。(验证成立)2、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3、举生活中垂直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操作、验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两条直线相交或垂直的基本特征,丰富学生对相交和垂直的感性经验。)(三)点到线的距离1、出示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估一估这四条线段中哪条最短?2、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并把测量结果填在书上74页。3、交流学生测量的过程和结果。4、课件演示距离的概念。(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垂线,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介绍距离概念。)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多媒体

12、课件出示练一练1、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和深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三:相交线与垂线说课稿相交线与垂线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教材分析1. 、说教材的地位及其结构相交与垂直是在学习“点和线”以及“角”之后提出的又一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习后继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

13、课首先安排学生了解的两条直线一般相交,再演变成两直线的特殊相交垂直,从而引出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作法及其性质教材编排一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三是教材中实例的充分引用与知识的实际应用说明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又作用于生活,即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能力,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垂直垂足的定义;了解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14、;理解垂直的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知识的应用例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3 、重点难点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我一句教材和新课标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1)重点:垂直的定义及其性质,垂直的定义及其性质在本节课的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垂直的定义,它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加之,在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中常常要用到垂直及其性质,故把垂直及其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垂线性质

15、的探究过程,垂线的性质是通过探索分析归纳得出来的,学生在认识上是要经过两次飞跃,一次是由点到线的飞跃,一次是由线到面的飞跃。这一思维过程显得抽象,学生较难把握,因此,垂线性质的探究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选择教法依据教材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我采用了“引入-探导-训练-小结”四环课堂结构。使用了讲授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同时发挥了教具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重点的突出主要选用了讲授法和演示实验法,难点的突破主要运用讨论法和分析法。指导学法做到把学习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为了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

16、生的生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现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本节课通过启发、诱导,不断发出信息,指导学生有节奏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去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立定跳远中,体育老师是如何测量运动员的成绩的?学生结合模拟图形讨论分析测量的方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符合数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不给出答案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旧知,1. 把两条细木条看作是两条直线 ,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coa如图:可以看到,直线ab与cd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可以说成:“直线ab,cd相交于点o”.思考:

17、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能否都相等?如果可以那么等于多少度呢?探究新知1. 如图:旋转两条细木条,,当bod=90时,,其余三个角各为多少度? dca o bd通过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我们知道其余三个角也均为直角.设计目的: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讲授垂直的定义,给学生自然贴切的感觉,便于理解。一、垂直定义定义: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时,其它三个角也都成为直角,此时,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 abcd”它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二、垂直定义的理解对定义的理解:1. 在垂直的定义中要强调只有一个角是直角就可以了,不必说

18、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其它三个直角都可推出来。2.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指两条直线而言,因此,说到垂直,一定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 定义具有双重性,既是识别垂直的方法,也是垂直的性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两直线相交时有90角就有垂直,有垂直就有90角。三、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垂直特征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点滴生活中。四、垂线画法(动手操作)1. 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提示利用垂直定义)(1)请一用直角三角板作垂线的学生上讲台演示;(2)请一用量角器作垂线的学生上讲台演示;思考: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多少条?2.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思考:过一点作

19、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作多少条?3图形演示,总结画法画垂线的方法:画垂线的方法可归纳为“一靠、二过、三画”1. 一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垂直定义的运用,有90角就有垂直)2. 二过: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3. 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设计目的: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五、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1)“有且只有”中,“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2)为什么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留作课后思考,加强思维能力。)六、线段、射线的垂线图形演示作一条线段或射

20、线的垂线,就是作它们所在的直线的垂线。(化未知为已知,体现化归思想。)七、巩固垂线段几何画板观察: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所形成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d c b如图,ab与直线bc垂直。点a与直线bc上各点的距离长短不一,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最短的应该是线段_.线段ab叫做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由此可知: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距离:线段ab的长度就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回顾测量跳远运动员成绩的问题注意:点到直线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练习1抢答判断题(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2)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21、)(3)两条直线相交,若所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4)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4. 如图,abd=90。 a b(1)点b在直线_上,点d在直线_外;(2)直线_与直线_相交于点a,点d是直线_与直线_的交点,也是直线_与直线_的交点,又是直线_与直线_的交点;(3)直线_直线_垂足为点_;(4)过点d有且只有_条直线与直线ac垂直。设计目的:在随堂练习题的选取中,我也有意选择了多种题型加以巩固,及时利用练习进行巩固,落实新知和方法,增强运用数学的能力。)十、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十一、布置作业1. 必做题如图,

22、下列方格纸中,按下述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图略)(1)过点c画线段ab的垂线,垂足为d;(2)该垂线是否经过格点?如果经过格点,请在图中标出垂线经过的格点;(3)量出点c到线段ab所在的直线的距离。2. 选做题1. 下列说法:(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一定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4)两条直线相交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其中正确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2.直线m外一点p,它到直线m上点a,b,c的距离分别是6cm,3cm,5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

23、)a. 不大于3cm b.3cmc.5cm d.6cm课外活动:1. 请认真观察,看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中的线是互相垂直的?2.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在纸片上任意取一点,你能量出这点到长方形纸片各边的距离吗?设计目的:通过课外活动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作业我同样选取不同题型的练习,目的是想查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哪个知识点还留有疑问。一是体现知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规律;二是体现了分层教学管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说板书设计】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

24、作” abcd”。它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画垂线的方法:1. 一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2. 二过: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3. 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评价分析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有效而及时的组织,引导相结合。由单纯的考查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创造过程。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25、,谢谢!篇四:画垂线说课稿画垂线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教材分析:垂线的画法位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年级上册第66-67页例2。 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垂线的画法是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

26、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本课主要教学画垂线的方法。画垂线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另一种是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教材只具体给出了前一种情况的画法,用连续的三幅图表明画的步骤,没有出示文字说明。后一种情况只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把直线外一点a和直线上任一点连起来,经过实际测量得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是垂线段的重要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最后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高做准备。由于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作具体的指导,可以边结合

27、课件示范边强调。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本节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实际生活的相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培养

28、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及灵活运用绘图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能过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教学难点: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数学用三角尺量角器一套,题单。2、学具:学生用三角尺量角器一套。教学宗旨:突出重点,深化难点,拓纲务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

29、提问法、演示法、问卷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二、说教法:1. 教法分析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方法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2.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洞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

30、活动和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实际上力求从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见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加强练习、拓展延伸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性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师:(课件演示学生课间十分钟图片)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运动,你能在这些运动器材中找出我们上节所学的垂直与平行吗?怎样来验证它们是否互相垂直呢?(这里主要是回顾学生对平行于垂直的认识,起到一个温故知新的效果,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激发学

31、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动手操作、探索方法(1)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对于本节课书中没有给出过多文字描述,而是以三幅连续的图片形式出现的,在这里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课本的方法,探索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独立思考,在同伴面前敢于发表意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后学生汇报成果。教师进行规范总结,并以多媒体进行演示作图步骤:(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角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线边画出的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强调学生画出垂线后要标上直角符号“”。练习:快乐闯关1请同学们拿出图

32、卡,画出经过直线上a点的垂线(同桌交流垂线的画法后,作出规范垂线)(2)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过直线上a点作垂线的画法了,如果点a在直线外,这条垂线该如何画?你能利用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来完成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任务吗?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画法后在图卡上独立完成过直线外a点的垂线)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根据新课标“有效地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设计的,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体验画垂线的方法师:通过画图,你认为画经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应该注意什么? a设计意图:徐

33、长青老师在报告中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和探究中进行的学生能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在探究和思考中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数学老师的追求。在这里创设问题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画图技巧的领会总结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正确方法1、左手拿三角尺的斜边,一条直角边紧靠这条直线,沿水平方 向移动三角尺。2、垂线必须要经过直线外一点。过渡: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利用作图工具学会了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作图方法正确,画出的垂线很规范。你能比较这两种不同情况下画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相同点: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过已知点。不同点: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时,三角尺的直角

34、顶点和直线上的点接近重合,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 另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外的点接 近重合.(3)教学距离师:想一想:过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 一共可以画多少条线段?(无数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你能试着在画几条吗?(包括这条线的垂线)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都会发现在众多线中垂线最短,且只有一条,说明它的特殊性,引出“距离”的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快乐闯关2从商店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样修路最近

35、?篇五:垂线的教案及说课稿垂线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张屯九年一贯制学校数学教师胡腾,能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垂线。以下我就六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本节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内容,是一堂探究活动课。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垂直情形。另一方面,在上节课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了解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本节课对垂直的情形进

36、行专门的研究;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归纳、概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出“在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和“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难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垂线的概念及表示法。(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

37、垂线。(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2、能力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垂线有关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1)、通过垂线的有关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4、美育目标通过

38、垂线的有关性质及垂线的画法,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悟到学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2、难点:垂线的有关性质及垂线的画法。二、教学方法、手段(一)教学设想突出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三)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