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声声慢复习学案一、教材分析: 声声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词的能力。欣赏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且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
2、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故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前后期作品进行比较,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
3、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作者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立足诗歌形象,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作品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审美体验,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重点: 捕捉意象,品味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用。 2、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而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
4、论法、讲练结合法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课件显示如梦令插图)首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画中的女子端坐在小 舟上,小舟停泊在一片藕花深处,不远处有鸥鹭惊飞。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到这幅画,你们会想起怎样的诗句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错,正是李清照的如梦令,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作者。 二、自主预习检查: 关于李清照的作者简介及作品风格介绍(此部分由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资料讲述)(可以采用一人讲述,多人补充的方式) 接导语:通过各位同学的讲述,我们了解了李清照的生平和前后期的作品风格,那么,这首如梦令应该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呢?(前期)不错,它写的
5、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的情景。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清照,走入她的作品声声慢,一起来体味她的另一种心情。 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1、音读。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它能让我们与作者产生共鸣,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全班齐读,把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如戚戚、乍暖还寒等。读的时候要缓慢、低沉。 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并在心中默读,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红色词语的涵义,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课件播放女声配乐朗诵) 2、意读。听过刚才的配乐朗诵,我们感受了词作的音乐美。下面,
6、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再读全词,并思考: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同时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词句。 (板书: 直接抒情:首句 词眼:“愁” ) (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或者“寻觅、冷清、凄惨”呢? 提示:可以读一读进行比较、品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 作者在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的生活,并不是生来久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如如梦令:春游、饮酒。 那么寻觅的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什么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你的生活体验。 这些叠词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不可以,从动作(若有所失)身体、
7、环境(寂寞冷清)感受、心理(凄苦无告) 可以改成单字吗?不可以,叠词使感情更深厚。 在其他的诗词或者文章有这种叠词吗?想一想,你认为使用叠词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展示交流)(课件再展示) 如: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2、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叠词的好处: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2. 起强调作用。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 教师明确: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
8、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这14个叠字是李清照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比如我们以上举的这些例子等等。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同时,这是一种凄凉的美,这14个叠字彪炳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成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内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三)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为写“愁”情,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你能结
9、合相关意象的其他诗句来说说该意象的内涵吗?(课件展示) 提示:你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我选赏的是“ ”(词句)中的“ ” (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 (意象内涵),如在 (作品名称)中的“ ”(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 请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展示交流) (文中这些意象的选取正是词作间接抒情的体现,从意象出发感知意境正是鉴赏诗歌能力的体现) 课件展示:意象意境情感。 教师明确: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意象有: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这些意象与天有关
10、,如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风、细雨;与地相关,如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窗儿;更与人作者息息相关。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作者为我们筑造了一个“愁”的世界! (板书 间接抒情:意象 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意境 哀婉凄凉 ) (四)知人论世,深味结愁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合课前预习的“背景知识”,想一想,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为何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的? 教师引入背景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
11、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知人论世,揭示情感主旨,深味词作蕴含的词人身世之愁和家国之愁。) 教师明确: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你们愿意这其中的哪一件发生在身上吗?但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息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
12、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 板书: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四、反刍总结: 1、情读:全班配乐分角色深情齐诵声声慢,把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自己先评价、生生之间再评价,最后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
13、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今天,我们通过吟咏语言、品味形象、咀嚼情味,看到了中华诗词大花园中站立于秋风黄花中的一位美丽、才华横溢却又孤独异常的女子,读懂她的孤独,是她的慰藉,更是我们的幸运和幸福! 五、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一剪梅,比较李清照南渡前后不同的愁思。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1、红藕
14、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谢,只剩下一镂残香。玉簟,簟是竹席子,因其清凉光滑,故称玉簟。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产生色彩上的对照和联想。这里点出凉秋季节。 2、雁字:群雁飞行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大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飞。秋天正是“雁字回时”。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含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 3、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它们无法违背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怜惜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淡,实际有很深的感伤和寄寓,含有对一天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华的依依怀恋之
15、情。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离的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刚刚舒展,却又涌上心头。言相思之情的深挚难排,真是“无计可消除”。 探究问题: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怎样的情感基调? 2、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此部分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体味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六、语文素养拓展: 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核心,而仿写训练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本单元已有7课的词作学习体验,学生们已有初步鉴赏词作的审美能力。故在本课预习阶段,本人给学生布置了
16、一项仿写作业,仿照声声慢的格式,自加题目,注意意象选择及用韵平仄,试着完成仿写要求。从班级整体来看,学生仿写热情很高,部分学生的习作虽不成熟,但仍有可取之处。 1、在课堂上展示如下两位学生的习作: 生1:声声慢潇湘: 年年岁岁,朝朝暮暮,丝丝泪泪涟涟。夜半垂泪之际,独候熹微。一字一句誓言,怎抵那风雨霏霏。子规啼,独伤悲,已是春残花逝。满园落红飘零,陷沟渠,此时有谁堪怜? 病卧帐中,梦啼何来安睡?孤魂难逢雁归,无处寻,梦萦魂牵。路漫漫,哽咽回首恨秋悲。 生2:声声慢念故友: 孤孤单单,幽幽怨怨,痴痴心心念念。千峰万仞之间,枯绝肠断。知己推杯换盏,愿为我,时光不散。长亭外,古道边,且以情深眷恋。 西窗败柳寒蝉,漫惆怅,如今故人谁在?望穿秋水,何处渺渺人烟?黄花伴醉秋风,至黎明,萧萧瑟瑟。秋已重,请添衣,故友梦中遥看。 2、全班试着齐背声声慢。 (七)布置作业: 也许你还有很多话要跟李清照说,也许是共鸣的话,也许宽慰的话。那就写下来,献给这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请大家以写给李清照为题,写几句知心话给这位绝世才女吧。 附: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直接抒情:首句 间接抒情:意象 意境 淡酒 词眼:愁 晚风 归雁 哀婉凄凉 亡国之痛 黄花 孀居之悲 梧桐 沦落之苦 细雨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