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舒茨(1899-1959)一、生平、思想与著述1、生平舒茨,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后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和社会科学。1932年他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问世,受到胡塞尔的好评。1938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巴黎,次年来到美国纽约,从事银行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1952年被该校提升为教授。2、思想【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门格尔、维塞尔、柏姆巴维克 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
2、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价值量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 【韦伯的解释社会学】韦伯认为人与动物不同,社会与自然不同,没有客观的规律,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用于研究社会,要正确认识社会,就必须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通过研究个体行动者的社会行动的意义来研究社会。 所谓社会行动,就是指行动者主观上有目的,并且其行动指向他人,意义为他人所理解的行动。韦伯的解释社会学坚持一种方法论个体主义,把理解与解释结合起来了,注重对主观因素的
3、研究。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发端于对韦伯的批判性发展。 【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关于意识建构的分析,提供了比韦伯本人所运用的新康德主义更优越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现象学认为,人类只有通过经验才能感知世界,人类关于外部世界的所有观念都是以感觉为中介的,并通过心智意识来了解它。胡塞尔认为,由于人们只有通过意识才能感知世界,而意识是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建构的,要想客观测量外部世界与真实世界,就必须对意识的本质进行研究,也就是要对意识的抽象过程进行研究。舒茨正是借用了胡塞尔的这种思想,深化了韦伯的行动理论。 【美国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19世纪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
4、,其代表人物为皮尔士、詹姆斯、杜威等人。 实用主义接受了实证主义从经验事实出发的主张,主张在经验中发现行动与效用的真实意义。实用主义关注的是人们经验活动的实在世界,关注由经验构成的或创造的实在世界,即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与事实,从而超越了传统的经验论与实证论,实现了对经验过程的视角转换。 实证主义认为我们必须从经验事实出发进行研究与认知世界。 3、 著述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生活世界的结构二、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1、舒茨对韦伯解释社会学的批判舒茨同意韦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价值中立与科学的相对独立性思想,赞同韦伯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反对把社会科学降低为自然科学,认为“理想类型”的方法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适当
5、方法。舒茨对韦伯个体主义方法论的批判:韦伯没有充分考虑行动者与他人的关系对社会行动的意义产生的复杂影响;韦伯在分析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时,只是把它们看成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的意义,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真正区别;韦伯关于观察式理解与动机式理解的区分是无意义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行动的意义;韦伯对行动动机的论述,没有认识到,动机有两种含义,可以指一个人努力实现的目标,也可以指行动的原因,因此动机有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之分;韦伯没有指出行动的核心特征project。2、赋予行动以意义行动与行事: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可以看作是持续的意识过程,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
6、经冻结的、空间化的。前者是行动,后者是行事。意义构造:在行动中对意识的关注使得行动变为行事,最终从中构成行动的意义。不过,借助这种关注手段反思性地构成的意义并不是孤立的,在我的意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构造。当关注从绵延的时间流中挑选出若干经验时,这些经验会被进一步构成一个综合体,这种经验构成的综合体实际上就是意义构造。手头的库存知识:手头的库存知识由意义构造组成。借助这些“库存知识”,处于自然态度中的普通人的所有过去经验就都获得了有序的安排,而这些安排的基础就是各种意义构造形成的秩序模式。舒茨称这些模式为经验图式,人们就是借助这些经验图式赋予行动以意义的。3、 主体间性的理解(如何把握他人的行动
7、的主观意义)含义:行动者通过一种“彼此交换视野”(reciprocity of perspectives)的能动过程而达到的彼此主观状态的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我们对他人意图的理解,因为对意图的理解涉及到他人的主观经验。 主体间性的理解涉及两种情况:没有沟通意图;具有沟通意图,使用符号理解。 对意义的把握: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之间。 两种世界:直接经验的世界(理解主观意义)与匿名的世界(理解客观意义)。 4、社会世界的结构直接经验的世界:面对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空间和时间本质上都具有直接性。间接经验的世界:在间接的社会经验中,人们实际上是借助各种理念类型来理解他人,把他们的行动看作是
8、匿名的过程,这种类型化的解释图式,构成了人们的库存知识的重要内容。三、生活世界的结构1、生活世界 含义:包含人所牵连的种种事务的总和(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生活世界是与自然态度和主体间性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自然态度 :生活世界对普通人来说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许多时候是不可置疑的。普通人的任何行动,都是以一个不言自明的生活世界为前提的,主体间性:生活世界是我与他人的交往的前提,使得我与他人得以沟通。生活世界的结构性:行动的意义与特定的社会场景之间的制度化或某一些事物对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意义,使得不同视角的人可以相互理解。包括:他人是具有肉体的存在;他人的身体具有我自身在本质上一样的意识;
9、外在事物对于我们有基本的意义;我们可以与他们打交道,并采取行动;一个已经层化的社会文化世界是作为一个参照框架被预先给予的,这种给予方式使普通人相当然地将其视为“自然世界”;我发现自己置身其中的情景只有一小部分是我个人创造的。2、社会现实问题 生活世界的多重现实性:生活世界不仅包括日常生活,还包括其他的世界,如幻想世界、梦的世界,不同的世界在认知和体验上具有明显的不同;不同的世界具有不同的意义域,要从一个意义域过渡到另一个意义域,需要“跳跃”。生活世界具有许多的意义域,但最高地位的是日常生活世界,称为“最尊现实”。日常生活的现实感:日常生活的现实感体现在个人可以直接接触的那部分生活区域:可以通过
10、直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的区域;可以潜在触及的区域和不可能直接触及,但可以通过行动间接触及的区域。两者统称为工作世界。日常生活的超验感:世界的许多部分,并不因为我此刻不在场,没有我的行动的参与,就不存在。“我所经历的世界是超越我个人的时间的”(外在世界有自己的秩序,不因个人而停滞)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感和超验感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体现了生活世界的两面性:一方面,生活世界是我们生活、经历或者说承受的现实;另一方面,生活世界是我们借助行动来控制把握或者未能控制的现实。3、 生活世界的知识手头的库存知识:普通人和科学家一样,也运用一套复杂的抽象构造来理解世界,这些抽象构造就是“手头的库存知识”(见前面赋予行动
11、以意义)。普通人真是利用这些构造物才能理解世界普通人库存知识的形成:普通人在生活世界中逐渐形成的,生活世界的时间结构是理解库存知识的关键所在。包括社会行动的意义确立和意义解释过程中的内在过程和个人的生活历史“生活情境”两部分普通人库存知识的特点:不连贯的,模糊的(不同于科学家的严谨),并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如同生活小窍门)。库存知识构成普通人日常生活自然态度的基础;当个人的库存知识不够用时,就会产生危机感,破坏个人对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或现实感。库存知识发挥作用的形式:【类型化】手头的库存知识有限,而日常生活无限,普通人总是可以将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境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
12、来处理。类型化的特点:类型化强调库存知识不是科学那样的体系结构,而是由一些处理不同情境的办法构成;在日常生活中,类型化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人与情境的现象社会学性质,越是面对匿名性的情况,我们就也多采用类型化知识;类型化的知识是和库存知识的习惯性联系在一起的,舒茨特别强调了知识的类型化与身体的例行运作之间的潜在关系。【关联性】关联性,指的是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关注的焦点和考虑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关联系统: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和动机关联4、 科学知识的构造 从生活世界的多重现实来看,科学世界也是生活世界的一个有限意义域;科学世界与日常生活的不同在于日常生活为实践目标所支配,而科学世界
13、可以不为实践目标服务,科学家必须对日常生活采取科学态度所特有的悬搁。社会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普通人对其日常生活的一阶常识构造,社会科学家在普通人常识构造的基础上进行二阶构造,是对行动者构造的构造。 生活世界的科学构造必须遵循的四项基本假定:(保证社会科学家二阶构造的科学性、客观性)关联性假定,社会科学家的构造受到他们所创造的关联系统的限制;适当性假定,社会科学家对社会现实的构造和常识性的构造之间的一贯性;逻辑一贯性假定,社会科学家设想的构造体系要有最高程度的清晰性,要完全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相容性假定,社会科学家构想的类型必须只包含那些科学上可以验证的假设,这些假设又必须与我们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前两项阐释了解释社会学与日常生活常识之间的关联,保证了解释社会学的“解释性”;后两项明确了解释社会学中的科学认识论基础,保证了解释社会学的“科学性” 。四、 舒茨的评价贡献:舒茨的最大贡献是将解释社会学的关注重点从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意义理解转向对日常生活的结构分析:经典解释社会学的“去历史化”;从目的-手段理性到实践理性的变化,个人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从意义问题转向知识问题。舒茨对当代社会理论的影响:吉登斯,双重解释学;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批评:多大程度上克服现象学与社会学之间内在的紧张,经验性与“超验性”;对权力的忽视。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