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网球运动员击球效果的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4845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网球运动员击球效果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网球运动员击球效果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网球运动员击球效果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运动 休闲运动 休闲大众体育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19竞技与训练2023 年第 18 期1.引言击球是网球技术的基础,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探索多元化的击球训练方法,以持续性地提升运动员的击球技巧,为日后的竞技比赛奠定基础。传统模式下,网球运动员的击球技巧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对墙截击球练习、两人网前对截击球等,尽管对提升运动员击球效果有一定帮助,但也存在训练方法单一、击球力量增长缓慢等问题,不利于持续性地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久而久之,也容易导致一些网球运动员的击球训练效果出现瓶颈。因此,在传统击球训练方式基础上,探索新颖、实用、多元的击球辅助训练方法十分必要。2.概念

2、界定2.1 抗阻训练抗阻训练由国外学者 Thomas L.Delorme 提出,其核心思想为:通过各种阻力负荷工具,如哑铃、弹力带、实心球等设计阻力型力量训练动作,以此增强肌肉力量。抗阻训练最初被用在医疗领域,主要用于康复医学、伤病预防、肌肉受损恢复性练习等方面,直至 20 世纪70 年代后,抗阻训练才被逐渐引入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塑形健身项目训练等领域。抗阻训练的内容非常多元,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克服阻力动作,并进行持续性地练习,能够促进练习者肌肉增长和力量增加。相较于传统的力量训练项目而言,抗阻训练的模式更为广泛,且涵盖了较大范围的训练目标,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现代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力量训练中。

3、2.2 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是抗阻训练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距今已有 100 余年历史,是器械抗阻训练项目中的一种,具体指的是:使用能够产生阻力负荷的弹力带作为工具,在合理可控的基础上,设计阻力对抗型训练动作,通过逐渐增加弹力带负荷,不断刺激训练者肌肉力量,增强其身体素养,达到强身健体及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弹力带抗阻训练可分为单维弹力带抗阻训练和多维弹力带抗阻训练两种类型,其中,单维弹力带抗阻训练只能在水平面或单个方向进行阻力训练,练习者需要将弹力带作用于身体某个点位,训练难度较小,适合初学者练习。而使用弹力带在不限于单个水平面进行的训练则称为多维弹力带抗阻训练,这种训练模式下,阻

4、力来自于各个方向,且需要练习者在不同方向配合运动,难度较大,但更能提升肌肉力量训练高效果。3.研究对象与方法3.1 研究对象选取本地区 20 名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10 人。所有运动员在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为青年网球运动员,参训时间不超过 5 年。在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前,邀请职业心理咨询师对 20 名网球运动员进行了心理健康情况评估,显示所有对象心理健康,没有不良嗜好,身体和心理情况能够接受为期 8周的网球击球效果训练。此外,在训练实验开始前,对两组运动员的网球击球深度、击球精度、击球速度三项指标进行了前测,收集相关数据并做

5、统计分析。3.2 训练方法3.2.1 对照组训练方法 对照组运动员采用传统克服自重抗阻训练法,主要的训练动作包括:俯卧撑、深蹲跳、俄罗斯转体、前场移动击球,其中,俯卧撑、深蹲跳、俄罗斯转体主要锻炼运动员上下肢和腰腹部肌肉力量,前场移动击球主要锻炼运动员的击球技巧、击球速度、击球精度和击球深度、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移动能力。整个训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3 周为适应性训练阶段,训练强度较小,主要让运动员找到状态,体会击球方式和肌肉发力;4-6 周为提升性训练阶段,训练强度适中,增加了训练项目的组数、频度和时长,强度复合稍有增加;7-8 周为冲刺性训练阶段,在提升性训练强度基础上,继续增加组数

6、、频度和时长。此外,在训弹力带抗阻训练对网球运动员击球效果的影响研究潘慧玲上饶市体育中心,江西上饶 334000摘要:引入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法检验对网球运动员击球效果的影响,探索提升其击球效果的创新训练方案。选取 20 名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动员采用传统击球技巧训练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训练方案基础上,增加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项目,侧重对运动员肌肉力量、阻力抗性、击球肌肉记忆方面的训练。经过为期8周训练,引入击球深度、击球精度、击球速度三项指标对两组运动员击球训练效果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运动员的综合测试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员(P0.05),说明两组表 1 实验前两组运

7、动员击球效果前测数据对比测试项目实验组对照组P击球深度(分)12.54+4.5412.57+4.890.901击球精度(分)9.82+2.819.72+2.850.621击球速度(kph)45.51+1.2344.43+1.580.753表 2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击球效果后测数据对比测试项目实验组对照组P击球深度(分)15.78+4.9611.62+4.930.031击球精度(分)13.94+3.5810.61+2.900.022击球速度(kph)48.62+1.8744.96+1.710.018运动 休闲运动 休闲大众体育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21竞技与训练2023

8、 年第 18 期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前具有大致相当的网球击球素养,综合之前对两组运动员年龄、性别、身高、心理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也并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此次实验的组间安排具有科学性,可作为击球效果专项训练测试的对象。4.2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击球效果统计分析在此次训练对比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球运动员再次进行了网球击球效果测试,结果如表 2所示。由测试结果可知,击球深度、击球精度和击球速度三个测试项目上,实验组运动员和对照组运动员的测试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引入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法对提升网球运动员的击球效果有显著帮助。5.结论与建议5.1 结论(1

9、)采用传统击球训练法经过为期 8 周的击球专项训练后,对照组运动员的网球击球深度、击球精度和击球速度测试成绩相较于之前均得到了提升,说明传统训练法对提升网球运动员的击球效果也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2)采用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法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 8 周专项训练后,所有运动员的网球击球深度、击球精度和击球速度测试成绩相较于之前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与对照组运动员的后测成绩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传统击球训练方法基础上,增加弹力带抗阻训练法更有利于快速提升网球运动员的击球训练效果。(3)相较于传统击球训练方法,弹力带抗阻训练法的形式更为多样,更有利于激励网球运动员参与击球训练的

10、积极性,通过后期走访参训运动员发现,实验组超过 90%的运动员对“弹力带抗阻训练法”持肯定态度,对照组 95%的运动员则表示“迫切希望尝试弹力带抗阻训练法”。5.2 建议(1)通过此次对比训练实验发现: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法不仅对提升网球运动员的击球效果有显著作用,还能够提升运动员参与击球训练的积极性,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弹力带抗阻训练动作,还能够丰富运动员的训练生活,持续性地激励他们的训练热情,因此,建议在网球运动员击球训练中大范围推广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方法。(2)弹力带抗阻辅助训练法对提升网球运动员击球效果有显著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击球训练法。通过此次对比训练实验发现:传统的击球

11、训练法对提升运动员击球效果也有帮助,且是一种经过长期检验,比较主流的训练方法,因此,传统击球训练法仍应作为重要的击球训练方案予以保留。(3)由于弹力带抗阻训练法是一种基于传统击球训练法增加的辅助训练项目,因此,教练员在将其引入到网球运动员日常训练科目中时,应综合考虑运动员的身体适应性和负荷程度,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收集运动员的身体负荷数据,不能盲目增加训练强度,导致学生训练负荷过大,影响训练效果。(4)弹力带抗阻训练法仍有很多完善改进之处,例如:训练内容可更为多样化、训练形式可更为趣味化、训练效果测评指标可更为多元化等,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应不断探索,钻研出弹力带抗阻训练法与传统训练法充分融合的新

12、式训练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效果,在螺旋上升式的“探索-钻研-实践-改善”过程中,编订出最优化的网球击球训练方案,以更好地帮助运动员提高网球技术。(5)由于本次对比训练实验仅有 8 周,时间比较短暂,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增加实验周期、参训运动员样本数量,不断优化研究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研究目的。参考文献1 张海亮.弹力带抗阻训练对网球初学者正反手击球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D.南京体育学院,2023.2 雷正方,王东阳,江栩波等.传统抗阻与末端释放训练对网球发球表现的不同 PAP 效应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3):356-363.3 陈小龙.非稳定性抗阻力训练对高校网球专选学生运动

13、表现的影响研究 D.辽宁师范大学,2023.4 陈风.弹力带抗阻训练对女大学生体成分、力量及功能性动作影响实验研究 D.天津体育学院,2021.5 王倩茹,朱邱晗,陈永欢等.基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网球制胜技术分析及训练启示以 2021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为例 J.青少年体育,2022(10):72-74.6 葛聪.基于间歇训练法的男子网球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的训练研究 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05):98-102.7 古红洋.绳梯训练法对网球专选学生移动能力的影响探究以黄淮学院网球专选学生为例 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2):166-168.8 王真.浅析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的影响因素以遂宁市船山区业余体校为例 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4):184-186.9 韩政颖.功能性动作筛查在网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以高校网球体能训练为例 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0):75-76+79.10 盛治进,余千春.身体素质差异下超等长网球训练法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干预的实证研究 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34(02):8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