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六年级图形与几何复习交流.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54110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图形与几何复习交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图形与几何复习交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图形与几何”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石湖小学 邹小光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感谢教研室郭主任及中心校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次与在座各位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心目中的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重复接触和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如果把知识看作散乱的珍珠,复习就是把他们有机串联起来,使其成为美丽的项链。 六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总复习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板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因此 “图形与几何”总复习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开展全面系统的复习与训练使学生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达成深层重组与内化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与体会: 一、抓住核心,合理安排课前自主复习。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复习课具有知识点多、密度大、时间紧等特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许多教师要么选择“浅尝辄止而面面俱到的复习”,要么选择“练习有余而沟通整合不足的复习”。而即使这样,我们发现许多时候的教学时间仍然不够用。为什么时间不够?这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留给课堂”了,而没有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复习活动有机的整合起来。其实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复习能力。教师的复习教学重点应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前提下,合理地设置复习教学结构,把握课堂教学生成。把更多的复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组织方式等。让全体学生在较高程度上进入复习状态。使学生感悟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整理方式,体验复习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课前自主复习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对即将复习的知识点自主回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去查阅相关的数学章节进行再学习,初步达到整体再认、局部再现的水平。二是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收集与思考,比如新知学习中的一些疑难困惑,或者是平时练习中的一些错题等。 二、在梳理知识结构中沟通相互联系。 合理组织有效的操作交流活动,以图形为载体,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 1、通过操作、交流、整理,沟通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可以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围一围、转一转等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形体特征。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弄清相关知识的生长点、重难点、发展点等,整理出相对清晰知识脉络。 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复习。要通过操作与交流活动,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在图形里摆面积单位推导的,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而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推导出来,因此,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基础,转化是重要的思想方法。 2、通过猜想、对比、整理,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空间与图形的复习时,可以就某一条线索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猜想、操作来进行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的教学,要注意在比较中整合立体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立体图形是六年级教学的,圆柱、圆锥还是本册教材的新授内容。因此,立体图形的知识容易回忆,复习的目的不局限于回忆,还要整合知识,进一步精简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从意义和算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联系起来,体会它们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都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而且侧面积都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最后还用“底面积×高”概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整合,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能提升一个层次,不再孤立地理解、记忆各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专题复习,注重强化。 横向为主,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的集中训练,是提高解综合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既抓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又关注命题的热点与特点,有一定的难度,揭示思维过程。要精讲精练,重视通解通法。 以点代面,纵向和横向交叉进行知识重组。对阅读理解问题、动态图形题研究、开放与探究题要特别注意。尤其探究型问题的考查,防止学生将问题想象得太简单,考虑问题太片面,思维太定势,探究能力太欠缺。所以在开放与探究专题复习是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同时让学生在尝试中感悟,并及时展现师生的思维过程。这些题目的可以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内化已学知识。善于寻找解题的途径。 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