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领导科学与艺术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54043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科学与艺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领导科学与艺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 领导科学与艺术 编写时间:20 07 年 7 月 日 授课章节 第四章 领导体制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概述 第二节领导体制的类型 目的要求 了解:领导素质的地位与意义 掌握:领导素质的含义、特点 重点难点 领导体制的内容 教案内容: 授课提纲 第四章 领导体制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概述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中的上下左右之间权力划分和机构组织设置及领导工作制度。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1、 现代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 (1) 决策中心 (2) 信息反馈中心 (3) 咨询参谋机构 (4) 执行系统 (5) 监督系统 2、领导机关的结构方式 扁平形领导结构形态 ;锥形领导结构形态,金字塔 3、领导机关职责权限划分   4领导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督方式 领导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督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下列几种: 按照同一层级各机构被领导的关系是否统一的标准——一体制和分离制; 根据领导系统中纵向权力配置的集中与分散——集权制和分权制; 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 按照领导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层级制和职能之。 三、领导体制的作用 1、 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2、 提供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3、领导体制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4、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保证。    第二节领导体制的类型 一、 一体制与分离制 二、 集权制与分权制 三、 首长负责制和合议制 四、 层级制与职能制 详 案 第四章 领导体制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概述 一、 领导体制的含义 《辞海》——所谓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中的上下左右之间权力划分和机构组织设置及领导工作制度。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几层意思。 1、 领导体制是一种权力划分机制。 领导科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领导权的合理科学分配。 领导权科学分配地检验标准: (1) 权利和责任是否一致。 (2) 权利和责任的划分要明确。 (3) 权利和责任的划分要科学。 1、 领导体系是一种组织体系。 领导体制的组织体系在工作中起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 取得领导的成功,除了领导者素质要优秀、领导班子或集团结构要合理外,还要有一个科学的领导组织体系。 2、 领导体制是一种制度安排。 领导体制是领导功能的制度化表现形式。 领导体制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所处得社会生产力水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同的组织形态可以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在同一社会制度,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态。 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开展的载体。 二、 领导体制的内容(P78) 领导体制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领导组织结构,指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即各级各类领导机关的地位作用;二是领导的层次和跨度,即领导机关的组织制度或者说领导机关的结构方式;三是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四是领导机构的决策方式和指挥、监督方式等。 1、 现代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 (1)决策中心 决策中心是一个领导机关的灵魂,包括党委会、行政领导办公室等。 一个领导机构只能有一个决策机构。决策机构不应陷入具体事物之中。 (2)信息反馈中心 情报、资料、统计、信访等部门都是反馈机构。 (3)咨询参谋机构 我国设立的顾问机构、各种政策研究机构、各种研究中心。 (4)执行系统 执行要忠实于决策,不可以讨价还价。 (5)监督系统 各级纪律委员会、司法机构、审计部门等都属于监督机构。 2、领导机关的结构方式,即领导机关内部、领导机关都有一种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存在方式。(扁平形领导结构形态 ;锥形领导结构形态,金字塔。) 3、领导机关职责权限划分   建立严格的自上而下的领导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对各级领导部门或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划分作出严格的而明确的规定。 领导机关的职责权限划分涉及领导活动的几个基本层面的问题。 (1) 领导权力的授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2) 领导职权的承担问题 (3) 领导者掌握的权利和履行的职责必须一致。 3、 领导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督方式 领导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督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下列几种: 按照同一层级各机构被领导的关系是否统一的标准——一体制和分离制; 根据领导系统中纵向权力配置的集中与分散——集权制和分权制; 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 按照领导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层级制和职能之。 三、 领导体制的作用 邓小平:“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在谈到领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工作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的伟大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致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 1、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领导体制可以协调领导机构的内部分工,沟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关系,提高领导活动的整体效能。 领导活动复杂,刚靠领导者个人或领导班子中若干人不能达到效果,只有建立一定的领导体制,把各类领导机关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领导工作体系,才能保证领导活动正常进行。一旦建立起比较稳定的领导体制,人们就可以按照他的轨道和规范进行工作。 2、提供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领导行为是由个人来体现的,领导活动取得成功,领导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 3、领导体制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复习:领导活动的构成要素?    如何理解被领导者既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又是领导活动的客体? 4、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保证。   领导体制是关于领导活动中人们基本行为的规范。他是由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领导者群体等领导要素组成的体系。它具有制度刚性。是领导活动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平台。 第二节领导体制的类型 一、一体制与分离制 在领导体制中,按照同一层级各机构被领导得计观的关系是否统一,有一体制和分离制。 1、一体制(完整制、一元化领导),指同一领导层次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所接受的指挥、控制和监督完全集中在以为上级领导,或一个上级机关的领导体制。 优点:集中权力、统筹规划、责任明确、减少扯皮、雷厉风行、便于合作。 缺点:易造成独裁专断、下级对上级的依赖心理、下级单位失去自立精神的问题。 2、分离制(独立式或多元化领导),指上级的指挥、控制和监督不是集中于一位上级领导者或一个领导机关,而是分属于两个以上的平等或双重领导机关或个人的领导体制。 优点:能防止独断专行、滥用权力,并能促使下属单位独立工作、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使上级机关不健全或领导者不称职,一级机关仍能独立工作不致影响全局。 缺点:如果发挥不好,容易造成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政出多门、互不协调、重复劳动、浪费人力物力。 一体制或分离制,他们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题。有效的领导体制应该是一体制和分散制的有机统一。实际生活中,任何领导体制都不大可能实行非常纯粹的一体制或分离制,两者要有机结合,使两者的负面效应压缩到最小。 二、集权制与分权制 根据领导系统中纵向权力配置的集中和分散程度,我们可以把领导体制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 1、集权制的领导体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依赖于上级领导机关,下级必须依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办事的体制。 优点:有利于政令统一、标准一致、指挥方便、令行禁止。 缺点:灵活性差;产生官僚主义;易产生腐败现象。 2、分权制的领导体制是指下级机关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权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上层对下层有权决定和处理的问题不得干涉。 优点:下级可以因地制宜的贯彻上级指示,有利于下级人员发挥才干;从实际出发,依据具体情况、具体特点去处理问题,充分发挥本地区、本部门的长处和优势。 相对于集权制具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减轻上级负担,防止官僚主义、腐败行为的产生。 缺点:容易各自为政、政令不一、各方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也容易发生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和不顾整体利益的倾向,甚至导致全局失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集权制和分权制各有千秋。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有些国家侧重于集权,有些国家偏重于分权,也有些国家主张均权。总的原则是集权与分权要能达到调和统一。那些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哪些权力要分授给下级机关,集权应集到什么程度,分权应分到什么程度,并没有固定模式,必须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环境具体规划。并且要有一个动态的观念。 这里用“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加以说明。 中央政府对大陆各地区,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内容的集权制领导,是由其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政治制度以及统一的多民族文化传统决定的。 香港、澳门有相对独立的人事、立法、司法、行政自主权。 三、首长负责制和合议制 1935年遵义会议后——土城之战失利——新三人团 在领导体制模式中,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我们可以把领导体制分为首长负责制和合议制两种基本类型。 1、首长制的领导体制(一长制或者独任式领导体制):把法定最高决策权完全集中于一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体制。 优点:权力集中、指挥灵敏、责任明确、减少扯皮,办事果断行动迅速、效率提高。 缺点:个人知识、能力、经验、精力有限,处理事物难免有思考欠周之处。如果主要负责人选择不当,还可能造成独断专行、滥用权力,从而出现营私舞弊,危害国家或集体的现象。 2、合议制(委员会制)领导体制是指把法定的最高决策权交由两位以上的行政首长组成的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优点: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相互监督、彼此配合、有利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避免个人专断、滥用职权。 缺点:决策缺乏效率;容易出现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的现象。 一般而言,凡是行政性的、事务性的、技术性的、速决性的、突发性的等一类领导活动,宜采用一长制体制。凡是方针政策性的、长远规划制定以及立法性、协调性、综合平衡一类的领导活动,宜采用委员会体制。 领导体制发展到今天,首长负责制与委员会制均在相互靠拢。 四、层级制与职能制 按照领导的横向和纵向关系,我们还可以把领导体制分为层级制领导和职能制领导。 1、层级制是一种传统的领导体制模式,它是指领导系统纵向分为若干级别,每一级都对上一级别负责,各级别的职权性质相同,但领导的范围随着层级的降低而缩小。 例如:部队的军、师、团、营、连 铁道系统的铁道部、铁道局、铁路分局。 优点:系统内部各单位的关系一目了然、职责明确、行动迅速、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便于领导指挥。 缺点:领导管辖的事务太多,上级部门负担过重,大量时间用于协调各部门工作。适用于领导场合较小、上下级关系比较单纯的组织或单位。 2、职能式结构(功能式结构、机能式结构或分职式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机构中,按照领导工作的范围要求,横向平等地设置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个部门都以整个组织体统为服务对象,只是分工和服务不同的领导体制。 职能制的领导体制最初由美国管理学专家泰罗提出,这是一种为完成某一领导职能或管理业务的专门组织机构。在职能制的领导体制下,一个组织系统在横向的水平线上设置若干职能部门,作为首脑机关的顾问,参谋辅佐行政首长实施领导.如国务院的各部委,省市的各委办,局的各业务处,部队中的政治部,参谋部,后勤部等。 优点:分工精细,各部门的领导者各司其职,业务熟练,工作效率较高。 缺点:分工精细,易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世;政出多门、相互扯皮,协调任务增多;由于各部门只熟悉本身的业务,不了解全局,以违反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 层级制是一种传统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在现代经济、科技、社会高度地综合协调发展的条件下,使大政府、大型组织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使职能制不断发展起来。 现代大型组织实施领导方式大都把层级制和职能制混合使用。 旧三人团:伯古、李德、周恩来。 新三人团: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