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大茶壶教案
【篇一:小班整合课程计划《大大和小小》】
【篇二:幼儿园中班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教案设计--歌唱活动《一群小黑猪》
目的:
2、初步学习看简谱歌唱。
3、创编小黑猪叫的节奏及动作。
4、体验合作扮小黑猪歌唱的快乐。
过程:
1、律动:《哈巴狗》
2、练声:《小动物叫》
3、歌曲:《一群小黑猪》
(1)、故事:《小猪住新房》
(2)、教师范唱新歌。
(3)、幼儿看简谱跟着教师有节奏地念歌词(集体个别)
(4)、幼儿跟随教师歌唱。(可配合动作)
(5)、幼儿合作歌唱。
(6)、启发幼儿创编小黑猪叫的节奏并歌唱。
环境材料:
歌曲《一群小黑猪》简谱图一幅
#我们天天都会提供一些资料给大家,让大家轻松备课,欢迎关注,谢谢光顾--中国儿童教育
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教案设计:小茶壶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着重探索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在歌唱活动中,我一方面以感受为主,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让幼儿动起来,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记忆歌词,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小茶壶》这个音乐活动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这首外国儿童歌曲歌词浅显,曲调简朴且有反复,演唱的技能规定也不高,内容也贴近孩子的生活,具有外国歌曲所特有的生活化、简朴化、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
活动目的:
1、学唱歌曲,尝试创编动作和歌词。
2、初步感受和表现歌曲风趣、活泼的情绪。
3、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茶壶、水杯娃娃各一只,大茶壶一只。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词
1、出示茶壶和水杯娃娃,让幼儿通过比较,观测茶壶的形象特性,为理解歌词“我是小小茶壶,矮又胖,这是我把手,这是我嘴”打下基础。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客人,(出示茶壶和水杯娃娃,以茶壶和水杯娃娃的口吻自我介绍,并引导幼儿与它们互相问好)。
幼:小朋友对有鼻子、有眼的茶
壶和水杯娃娃很感爱好,立即互相打起了招呼。
(2)师:请你们说说我俩谁长得又矮又胖?(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小茶壶矮又胖)。
幼:幼儿一下子就看出是小茶壶长得又矮又胖,有的孩子用下蹲表达,有的用双手放在肚子前表达。我点评了幼儿的动作,并引导孩子们互相学习。
(3)引导幼儿指一指,说一说茶壶的嘴,把手分别在哪里,并用身体动作表达。 幼:许多孩子用手叉腰表达把手,另一只手上举表达嘴,动作的幅度都不同样。
(4)师做茶壶妈妈给小茶壶的肚子里灌开水,引导幼儿听旋律学说最后两句歌词。 幼:幼儿对这一游戏化的过程很感爱好,象声词的加入使歌曲变得更加形象。王杰小朋友说:“现在,我的肚子里都是开水。”在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很容易地掌握了最后两句歌词。
[评析:将难点一步一步进行分解后,能让幼儿更轻松地创编动作、记忆歌词。
2、幼儿扮演茶壶,按节奏学说歌词。
师:你也象小茶壶,我也象小茶壶,小茶壶们我们来自我介召一下。
幼:幼儿基本上能完整地边说歌词边表演。师对幼儿的动作进行了点评:有的小茶壶摇摇摆摆,有的矮又胖,有的脸上笑眯眯的…
[评析:在刚开始时,老师便通过打招呼等方法让幼儿对小茶壶产生感情,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学做小茶壶又让幼儿动了起来,在这看似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知不觉理解了歌词]
3、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说歌词边表演。
幼: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能完整地说歌词,部分幼儿表演的动作不够到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
4、鼓励幼儿听旋律再次表演。
师:小茶壶说你们太可爱了,想跟你们一起来玩。
幼:这一次,孩子们跟上了旋律,有表情地进行了表演。
[评析:这里出现音乐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同时感受歌曲旋律,为下一环节的歌唱打下基础。]
二、熟悉旋律
1、师手捧水杯随着音乐走到幼儿面前(每两小节换一个幼儿),幼儿扮演小茶壶,按顺序逐个随节奏给师倒水。
师:做了这么久小茶壶,老师觉得有点口渴了,我来做水杯娃娃,谁来做茶壶娃娃倒水给我喝。等会儿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倒杯水给我喝。
幼:孩子们做出了滑稽可爱的小茶壶,很多孩子还将身体倾倒了给“水杯娃娃”倒水。 [评析: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了歌曲旋律,熟悉了曲调,但幼儿做茶壶娃娃时身体左右摇摆的幅度不大,师须在此加强引导。]
2、请一名幼儿做水杯娃娃,其余孩子做茶壶娃娃。
三、学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伴奏下学唱歌曲。
[评析:幼儿对歌曲旋律和歌词都很熟悉,师虽然没范唱,大多数孩子能唱出歌曲]
2、引导幼儿重点唱准最后两句。
幼:老师提醒幼儿“小茶壶灌满开水是怎么喊的?”后,孩子们都能唱准最后两句的歌词和曲调。
3、请幼儿用清楚、自然的歌声表现可爱、有趣的小茶壶。
四、创编歌词
1、小茶壶还能干什么?(提起我,倒酱油)请创编出的幼儿到前面边唱边做小壶。 幼:小朋友创编的热情非常高,创编出了倒豆浆、倒可乐、倒牛奶。并能在前面边唱边表演。 [评析:由于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在前面一系列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幼儿创编出了许多。]
2、请幼儿两两结伴,交流自编的歌词和动作。
幼:孩子们对活动表现出了很大的爱好,积极地与同伴边唱边必须动作。
3、互换朋友表演。
[评析:在这一音乐活动中,我根据小茶壶的特点,设计了游戏化的活动过程,改变了常规的学唱顺序,因而减轻了幼儿的记忆承担,使幼儿能更好地投入到发明性之中,积极地学习,充足感受了歌唱活动的乐趣。
我作为活动的主导应在活动中去掉“暴躁”,针对有创意的动作进行点评。幼儿每次表演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突出活动过程的风趣活泼,以便目的更好地得以贯彻。]
歌唱活动:放风筝
活动目的:
1、学习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2、通过符号掌握和表现歌曲中的连贯与停顿。
3、能对的地对待评价,并从同伴的表演中获取信息。
活动准备:
1、对风筝的形状、特性、玩法有一定的了解。
2、两种不同符号的条形卡纸。
3、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在《化蝶》的乐曲的伴奏下,做“蝴蝶飞”进教室,每句句末做采花蜜动作,表现乐句的起止。
二、 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谁会用优美和活泼的唱法演唱歌曲。
2、全体幼儿提成两组,用唱衬词的方法,练习简朴的二声部合唱。
三、 学习唱新歌《放风筝》。
1、春天到了,一阵阵春风吹来,小朋友都到田野去玩,有的小朋友还放起了风筝,你们有没有见过风筝呀?幼儿学习新歌词,教师说出歌词后,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词优美的情绪。
【篇三:小班主题活动123】
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 设计思绪
“家”对每个孩子来说是那么甜蜜、温暖,是那么熟悉、亲切。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为密切的人,也是给幼儿最多亲情体验的人。孩子们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爱,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满足,但他们能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吗?能体会成人的辛劳吗?父母的付出能得到爱的回报吗?此外,小班幼儿入园后情绪容易波动、不稳定,对家庭还特别的留恋。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少分离焦急,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充满家庭气氛的幼儿园环境。基于以上因素,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便诞生了,本活动以“家”为切入口,让幼儿结识自己家人及与家人的关系,感受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爱家人并尊敬他们,学习关心爱惜家人,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行为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这也为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做好最佳的准备,更激发出幼儿爱园爱家的情感。
二、主题核心目的
能结识自己家人及与家人的关系,感受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体验家人对自己的爱。
知道爱家人并尊敬他们,学习关心爱惜家人,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行为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3、 环境创设
环境主题墙创设
主题墙创设“我爱我家”的主题栏目,其主题墙造型也与本主题相符合。这一主题分“瞧,我们这一幸福的家”、“我长大了”、“爱的甜甜话”三个子版块。其中,“瞧,我们这一幸福的家”用于展示幼儿全家福和班级全家福。“我长大了”用于展示幼儿用各种行为关心家人、爱家人的图片、“爱的甜甜话”则记录幼儿和家人之间温馨话语。
区域设立
(1)在娃娃家收集提供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衣物及用品(如皮包、钱夹、眼镜等),供幼儿游戏。
(2)娃娃家展示爸爸妈妈在家做家务的照片,鼓励幼儿在游戏时模仿家人行为。
(3)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相关美术材料,幼儿可以选择材料给爸爸画胡须,给妈妈装饰美丽的头发。提供彩纸,供幼儿折小花、小包等,为妈妈做礼物。提供油泥,供幼儿搓、团、压,为家人做好吃的点心
4、 平常活动
开展谈话活动《我的家》、《我为妈妈过节日》等,帮助幼儿树立家庭意识,并乐意大胆表达自己为妈妈过节日的方式。
通过诗歌欣赏《我的妈妈》、《我爸爸》等,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意。 结合“三八”妇女节、中秋节等节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如:美术、诗歌朗诵、亲子游戏等,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绘本阅读《我讨厌妈妈》,亲子共读,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浓情爱意,故事欣赏《不愿长大的小猴》,表达孩子内心世界。
数学活动《我的家里有什么》,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记录的方法记录家里的人和物的数量。
结合美工区和平常教育活动,开展多样的美术活动《我送妈妈一束花》、《我的妈妈》、《爸爸的胡须》、《妈妈的头发》,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音乐活动《我的好妈妈》、《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让爱住我家》
5、 家园合作
1.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全家照及幼儿成长阶段照片。
2.家长给幼儿介绍他小时候的事。说说家人是如何关心爱惜孩子的,特别说说孩子生病、进步时家长的心理感受,让孩子体会家人深深的爱。
3.家长适时向幼儿提出规定,教给孩子爱亲人的表现方式,对孩子的爱心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
4.邀请家长助教和参与开放活动,和幼儿一起游戏,体会幼儿对自己表达的爱。
5.请家长帮助幼儿做好相关教育活动的任务。 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和小小》
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有人说 :“大象很大!”有人又说:“鲸鱼比它还大!”有人说:“蚂蚁很小!”可是 ,又有人说 :“跳蚤比它更小!”其实,世界上各种事物的 “大”和“小”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大 ”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对孩子而言,他们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感念,并且还要通过多角度的观测,对 “大”和“小”的感念由更进一步的结识,大的东西不一定重,而看上去小的东西不一定轻。比如,一大团棉花外边看起来比高尔夫球大,但高尔夫球却比一团棉花重。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外表对事物做出判断或下结论。通过这个课程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测和思考是很重要的。
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对很多东西由小变大的变化结果惊叹不已。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很多东西在放大镜下变大的过程更让和他们惊喜!幼儿会发现,学习不仅是很重要的,并且也是非常有趣的。在“大”和“小”的探索过程中,希望能让孩子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趣味,引导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初步获得数、形、量、空间的感性经验和相应的数学概念,乐意并喜 欢不断地探索学习!
活动目的:
1通过 比较获得最大和最小的概念,初步尝试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
2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的强弱对比,尝试用乐器演奏歌曲。
3 结识成人和幼儿四肢及身体大小的差异。
4体验和父母一起制作、游戏的温馨和快乐。
具体活动内容
语言:大犀牛 小蜻蜓 大茶壶 大人国和小人国 我变小了 小小熊
音乐:大鞋和小鞋 大鱼吹小泡 大猫小猫 小动物与大石头 大小变变 大雨和小雨
体育:猎人和狐狸 小乌龟捉鱼 小鲤鱼跳龙门 小马过河
数学:大大小小的树叶 大与小 比一比 最大和最小的动物
三 七彩乐园
幼儿的世界就是七彩乐园,他们对七彩绚丽的外界环境极为关注。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三山岛街道中心幼儿园小班围绕“七彩乐园”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带幼儿去户外走走、看看、说说,在大自然中启发幼儿感受美、体验美,丰富其想象力和发明力。
一、环境创设:与幼儿、家长一起搜集有关春天的动植物图片,将其布置到墙面上,鼓励幼儿随时添加。在绘画区内投放各色水粉颜料,供幼儿使用。在科学区中提供万花筒、陀螺、三棱镜等供幼儿观测、操作。
二、生活活动:多带幼儿到户外散步告诉幼儿多晒太阳对身体好,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寻找观测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颜色,鼓励幼儿精心照顾种植区的花草,观测它们的生长变化。
三、家园共育:让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测家中、周边环境中丰富的颜色,感受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同感觉。请家长带领幼儿观测并寻找生活中的彩虹及彩虹现象,让家长在家多和幼儿玩有关色彩的游戏。
四、 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诗歌《春天的色彩》《番茄红了》《彩色的梦》等让幼儿感受了春天的美丽,学习了创编诗歌,并乐意朗诵诗歌。通过故事《小蓝和小黄》《贪吃的变色龙》《彩虹国》等让幼儿体会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并结识了彩虹这一自然现象。通过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颜色朋友在那里》,幼儿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巩固了对几种常见色的结识。
五、 区域活动:通过美工区“美丽的蝴蝶”“美丽的点彩画”“颜色魔术师”等,让幼儿享受了发明的快乐,通过阅读区“我的颜色小书”“彩虹色的花”让幼儿感受了帮助别人的美好情感。户外活动“小兔和蝴蝶”“围着圆圈动起来”“小鸡捉虫”等训练了幼儿按规定变换动作。
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了幼儿从多方位、多角度感知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发现了色彩的奇妙变幻,让幼儿可以享受发现表达发明的乐趣,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