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5讲 溶 液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一、选择题 1.(2014,重庆)某初三年级的同学正在筹备毕业晚会,预定有以下饮料,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B ) A.啤酒 B.酸奶 C.矿泉水 D.可口可乐 2.(2013,佛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3.(2014,莱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B.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4.(2013,宜昌)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D )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5.(2014,广西)下列除垢或除污过程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D ) A.自来水洗手 B.食醋除水垢 C.汽油除油污 D.洗洁精除油污 6.(2014,雅安)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C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7.(2014,昆明)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B )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4,黄冈)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9.(2014,雅安)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D.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 10.(2014,连云港)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1.(2013,河北)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二、填空题 12.(2014,甘肃)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C>B>A_。 (2)要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其方法是_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任写两种)_(至少写两种)。 (3)图中P点的含义是_在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_g_。 13.(2014,兰州)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t1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30_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减小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降低温度(或加适量溶质乙或恒温蒸发溶剂)_。 14.(2014,衡阳)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_。 (2)将相同质量t2℃时的a、b、c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a_。 (3)将t1℃时的a、b、c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b_。 三、简答题 15.(2014,山西)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40 ℃时,NaCl的溶解度是_36.6_g_。 (2)20 ℃时,称取31.6 g 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_饱和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 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继续加KNO3固体至天平平衡_。 (3)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为_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_。 (4)将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60 ℃降温到20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A、C_。(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KNO3>NaCl C.溶液质量:KNO3<NaCl 16.(2013,兰州)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与图乙所示。请回答: (1)由图甲可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_36_g;5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填“>”或“<”) 硝酸钾的溶解度; (2)欲对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进行提纯,可以使用的结晶方法是 _蒸发结晶_; (3)如图丙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石灰水变浑浊,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是_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所以结晶析出_。
第2课时 溶液的浓度
一、选择题 1.(2014,广州)将50 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 A.9.8% B.10.2% C.10.8% D.19.6% 2.(2013,上海)室温时,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3.(2014,福州)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的蔗糖 B.用量程为1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2013,庆阳)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C ) 5.(2014,苏州)下列有关“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 C ) A.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先取下支撑托盘的垫圈,再调节天平平衡 B.称取氯化钠前,要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同的纸片 C.移动游码使其右侧对齐3 g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右盘上 D.取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7 mL水,快到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是( A )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生石灰,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碳酸钙,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7.(2014,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二、填空题 8.(2014,泉州)“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1)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需要固体次氯酸钠_6_g,水_44_mL。 (2)可将上述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次氯酸钠溶液_3000_g。 9.(2012,甘肃)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填“>”“<”或“=”) B物质的溶解度。 (2)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其他条件不变),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B_物质。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B溶液,可采取_升温(或加入B溶质或蒸发适量水)_(任写一种)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t2℃时,将30 g A物质投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20%_。 10.(2014,绵阳)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乙的溶解度(填“<”“>”或“=”)。 (2)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不变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减小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t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乙相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是_D_(填序号)。 A.m甲>m乙 B.m甲<m乙 C.m甲=m乙 D.不确定 11.(2013,株洲)小雪同学想制作“叶脉书签”,需要50 g质量分数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_5_g。 (2)若用25 %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25 %的氢氧化钠溶液_20_g;蒸馏水_30_g;配制时应选用_50_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C_。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_要_(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 12.(2014,成都)某同学配制6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溶解_。(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玻璃棒_。(填名称)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_3_g,称量时,NaCl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左盘_(填“左盘”或“右盘”)上。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胶头滴管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_A_(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偏大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三、计算题 13.(2013,孝感)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要配制200 kg 18%的氯化钠,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45 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 g,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原理:NaCl+AgNO3===AgCl↓+NaNO3 相对原子质量Na-23 N-14 O-16 Cl-35.5 Ag-108) 解:(1)36 kg (2)设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14.35 g x=5.85 g 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5.85g45g×100%=13%
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