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食品化学1第第1页页食品化学(60课时)v教材:v1.食品化学马永昆主编v东南大学出版社v主要参考书:v1食品化学王璋主编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年v2.食品化学阚建全主编中国农大出版社v3.食品化学谢笔钧主编科学出版社年2第第2页页食品化学 4.Food Chemistry,Owen R.Fennema 3rd Edition,1996 5.Food Chemistry,Belitz.and Grosch.2nd Edition,19993第第3页页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二章第二章 水和冰水和冰 第三章第三章 碳水碳水化合物化合物 第四章第四章 脂类脂类 第五章第五
2、章 氨基酸、肽和氨基酸、肽和蛋白质蛋白质 第六章第六章 维维生素生素 第七章第七章 矿物质矿物质 第八章第八章 酶酶 第九章第九章 色素色素 第十章第十章 食品风味物食品风味物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食品内源性有害成份食品内源性有害成份 内内 容容 4第第4页页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1、食品与食品化学2、食品化学历史、食品掺假历史3、食品化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4、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中作用5一、各章内容介绍一、各章内容介绍第第5页页第二章第二章 水和冰水和冰1、水结构与性质;2、食品中水存在形式;3、水分等温线;4、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6第第6页页第三章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1、碳水化合物分类
3、与应用;2、单糖结构与性质;3、寡糖种类与性质;4、多糖结构与性质;5、碳水化合物分布与形态;6、食品美拉德(Maillard)反应与食品品质。7第第7页页第四章第四章 脂类脂类1、脂类结构与性质;2、脂类化学反应;3、脂类加工与贮藏;4、反式脂肪酸及控制;5、脂类与食品品质、安全评价。8第第8页页第五章第五章 氨基酸、肽和蛋白质氨基酸、肽和蛋白质1、氨基酸结构与性质;2、蛋白质结构与性质;3、蛋白质工艺学特征;4、蛋白质性质与加工贮藏;5、蛋白质加工改变与营养、安全评价。9第第9页页第六章第六章 维生素维生素1、维生素结构与性质;2、维生素加工贮藏改变与控制;3、维生素功效与利用保留方法;4
4、、维生素与食品营养品质、安全评价。10第第10页页第七章第七章 矿物质矿物质1、矿物质结构与性质;2、矿物质加工贮藏改变与控制;3、矿物质功效与利用保留方法。11第第11页页第八章第八章 酶酶1、酶种类、结构与性质;2、酶与食品加工贮藏关系;3、酶与食品品质;4、食品品质酶作用机理与控制;5、酶检测方法与评价。12第第12页页第九章第九章 色素色素1、色素结构与性质;2、色素加工贮藏改变与稳定性控制;3、色素与食品营养品质及检测。13第第13页页第十章第十章 食品风味物食品风味物1、食品风味成份结构与性质;2、基本理论与概念;3、风味物加工贮藏改变机理与调控;4、风味物提取、分离与判定。14第
5、第14页页第十一章食品内源性有害成份第十一章食品内源性有害成份1、内源性有毒有害成份分类与分布;2、内源性有毒有害成份安全性评价。15第第15页页二、食品化学二、食品化学p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组成、食品加工处理过程与食品贮藏过程化学改变及其与食品营养、食品功效、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关系一门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学科。p食品化学分类。p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基础关键课程。162.1 内涵第第16页页2.2 食品化学历史v起源能够追索至远古,但历史上没有详尽文件记载,与农业化学历史紧密联络在一起。v18世纪末期,人类在食品化学方面有很多主要发觉:以Carl Wilhelms Scheeie 和Willi
6、am Beaumout为代表药品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对食品成份进行分离、性质、转化和人体消化研究。以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Thomas Thomson为代表化学家首次采取分子式表示有机化合物,并用配平化学方程式表示发酵过程。17第第17页页v瑞典人Carl Wilhelms Scheeie:分离和研究乳酸性质(1780)、从柠檬汁(1784)和醋栗(1785)中分离出柠檬酸,从苹果中分离出苹果酸(1784),检验20种普通水果中柠檬酸和酒石酸及苹果酸。精密分析研究开端。v法国化学家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 首先测定乙酸元素成份,用一个平衡
7、反应式表示发酵过程(1784)。法国化学家Theodore de Sausure 用灰化方法测定植物中矿物质含量,并首先准确地完成了乙醇化学分析(1807)。18第第18页页vJosephLouisGay-Lussac和Louis-JacquesThenard于18创造了在干燥植物中定量测定C、H、N百分数第一个方法。v英国化学家HumpheyDavy在18出版了第一本农业化学原理。v法国化学家MichelFugeneChevreul是有机物质分析先驱,他在动物脂肪成份上所做经典研究造成了硬脂酸和油酸发觉。vJustusVonliebig在1882年将食品分类为含氮和不含氮,并于1847年出版
8、第一本相关食品化学方面书食品化学研究。19第第19页页v19世纪早期,在食品化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日益严重和普遍食品掺杂现象,大大促进了分析化学尤其是食品化学发展。v1820-1850年期间,很多大学建立分析研究和化学研究试验室,从此,食品化学连续地而且加速地发展。20第第20页页2.3 食品掺假v第一阶段:从古代至18左右,食品掺假不是一个严重问题。v第二阶段:有意掺假在出现频率和严重性两方面都显著增加。v第三阶段:19起,法规压力和有效检测方法将食品有意掺假频率和严重性降低至可接收水平。v第四阶段:开始于1950年左右。含有正当化学添加剂食品逐步占优势,食品被不期望工业化副产品如汞、铅和农药
9、污染已被公众和法规所关注。21第第21页页v19世纪中期英国Arthur Hill Hassall将食品微观分析提升至主要地位,他和助手们绘制了一套比较详尽显示纯净食品材料和掺杂食品材料微观形象示意图。v1860年在德国Weede建立了第一个由政府资助农业试验站。W.Hanneberg和F.Stohman发展了一个用来常规测定食品中主要成份主要方法。将样品分为几个部分,测定其中水、粗脂肪、灰分和氮,氮乘6.25得蛋白质含量。22第第22页页v1871年Jean Baptiste Dumas提出:仅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组成膳食不足以维持人类生命。v20世纪前半期已发觉大部分基本食用物质,并
10、对它们性质作了判定。这些物质是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一些氨基酸。v20世纪中期:日益广泛地使用化学物质帮助增加、制造和销售食品是一个尤其值得关注和有争议事件。23第第23页页2.4 食品化学学科特点v以化学为基础,融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营养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医药学、毒理学、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贮藏学等很多学科为一体,表达交叉性和综合性。v在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物质、食品物质化学改变及食品加工、贮藏技术,其认识和说明问题最为深刻。v研究过程需要最先进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起点高。v现有强烈理论和基础研究色彩,又有浓厚应用和开发背景。v是食品科学一门基础性、支柱性学科。24第第24页
11、页2.5 食品化学研究内容v组成和结构:食品物质组成;食品物质组织结构;食品物质显微结构;食品物质分子结构。v食品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功效性质;安全性质。v食品物质理化改变:形态改变;组织改变;分子结构改变;组成改变;生理生化改变;色香味改变;质地改变;营养成份组成改变。v加工技术对食品成份影响:原料起源与种类;原料处理与贮藏;配方、加工工艺与设备;产品包装、转运与货架期。25第第25页页2.6 食品化学研究方法食品主要质量特征是颜色、风味、质构和营养价值。(1)测定安全、高质量食品主要特征相关性质。(2)测定那些对食品质量和/或卫生含有主要影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3)综合前两点,
12、了解关键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怎样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4)将这方面知识应用在处理食品配制、加工和贮藏中出现各种问题。26第第26页页v食品科学基础是基础科学知识或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含数学原理、物理现象概念和化学结构与反应性。v食品科学是一门次级学科,利用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和数学等基础知识和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次级知识。v食品科学目标是取得对食品体系结构、性质、加工和保藏综合能力,食品科学集中关注食品体系科学方面。273.1 内涵三、食品科学第第27页页v食品科学可定义为食品体系化学、结构、营养、毒理、微生物和感官性质以及食品体系在处理、转化、制作和保藏中发觉改变这两方面知识综合
13、。v能够认为:将食品科学应用于食品加工和保藏实践就是食品工艺(技术)。28第第28页页3.2 食品科学体系组成v食品化学:食品组分化学与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性质,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改变,它们化学分析;v物理食品学:食品体系流变和物理性质;v结构食品学:食品体系微观和宏观结构;v环境食品学:微生物侵入和食品体系腐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保护,包含卫生和包装;v食品加工学:经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方法实现食品转化、制作和保藏原理29第第29页页v其中,食品化学包括范围最宽,其内容还包含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化学以及食品营养价值和毒物生物检测技术;还包括味觉和嗅觉原理。v了解食品化学原理和掌握食
14、品化学技术是从事食品科技工作必不可少条件之一。30第第30页页3.3 食品化学与食品科学研究和发展关系31第第31页页3.4 食品化学成功在推进食品工业发展中作用32第第32页页3.5 食品化学对食品科学研究及发展意义v能够促进食品科学工作从分子水平去认识食品原料、食品加工与贮藏、各类食品加工技术应用本质,使各项研究愈加深入;v能够促使食品工作者不停更新加工工艺,生产出愈加安全、卫生、营养价值更高食品;v能够促使食品科学由定性逐步走向定量,科学说明各种食品物质组成,制订愈加合理先进食品标准;33第第33页页v能够促使食品工业加速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各种先进加工技术,促进食品工业更新换代;v能够促
15、使食品科学不停发展,促进新、营养价值更高、功效愈加独特食品,以满足不一样层次和不一样人群需要。34第第34页页4.1 造成食品变质或损害食品安全化学与生物化学反应v低聚糖和多糖水解;v多糖合成;v糖酵解;v脂类水解v脂类氧化v蛋白质变性;v蛋白质交联;v蛋白质水解;35四、食品化学详细应用第第35页页v非酶促褐变;v酶促褐变;v天然色素降解;36第第36页页37第第37页页4.2 改变食品品质一些反应及产生效果38第第38页页食品可能发生二次改变及其产生影响39第第39页页40第第40页页食品中物质改变可能对食品属性产生影响41第第41页页4.3 怎样处理食品加工和保藏中实际问题v食品化学反应
16、控制条件v化学反应发生都需要一定条件,掌握这些条件对于调控反应速度含有主要意义。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条件主要有:温度、时间、pH、产品组成、水分活度。42第第42页页温度 温度可能是这些原因中最主要,因为它对可能发生全部类型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都有广泛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引发:(1)酶失去活性;(2)存在竞争反应使反应路线改变或受影响;(3)体系物理状态可能发生改变;(4)一个或几个反应物可能短缺。43第第43页页时间v必须将时间和温度随时间改变速度一起考虑。v考虑在一个指定贮藏期内各个化学反应或微生物改变发生时间,以及这些改变按何种方式结合起来决定了产品贮藏寿命。44第
17、第44页页pH值vpH值会影响许多化学反应和酶催化反应速度;v要为加以利用酶反应创造最适宜pH条件;v为了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抑制不希望酶反应,往往采取极高或极低pH,但也加速酸或碱催化反应;v有时pH值较小改变可能造成食品质量极度改变,如豆腐凝结和果胶凝胶形成。45第第45页页食品组成 食品组成决定了能参加化学反应反应物,原料成份和成品成份之间关系尤其主要。比如:(1)收获之后处理果蔬方式会影响糖含量,而这又会影响在脱水或深度油炸时褐变程度;(2)处理屠宰后动物组织方法会影响蛋白质水解和ATP降解程度和速度,而这些又会影响到贮存寿命、保水性、坚韧度、风味和色泽;(3)原料掺和可能引发意外相互
18、作用。46第第46页页五、食品高新技术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学科中发展很快领域,引入了大量新技术。v微胶囊技术v膜分离技术v超临界萃取技术 v新灭菌技术 v复合材料包装技术 v微波技术 v超微粉碎技术47第第47页页六、学习食品化学目标与意义为改进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提升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为食品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和思维工具,促进食品科学全方面发展。48第第48页页总结v食品化学定义、历史、研究内容和方法v学习食品化学目标和意义v食品化学对食品科学研究及发展意义v影响食品品质化学反应v食品掺假问题49第第49页页考试方式(Examination)v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10%)出勤(5%)+作业(5%)2.试验成绩(20%)3.卷面成绩(70%)50第第50页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