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44153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4 卷第1 期2024年3月信阳农林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Vol.34 No.1Mar.2024乡村振兴论坛乡村振兴背景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张欢欢(信阳农林学院旅游学院,河南信阳4 6 4 0 0 0)摘要: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绿色发展、均衡发展和融合发展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准则层权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均衡发展、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为“一

2、般”等级,应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升级乡村基础设施使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关键词: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592.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国务院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新时期我国旅游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2。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以其产业融合度高、产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等特点,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时期,在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转变中,探讨乡村旅游如何与乡村振兴这一国家重

3、大发展战略有机结合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基于不同视角探讨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与内涵。于法稳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以提供绿色旅游产品为内核,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归宿。崔健基于价值论的视角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乡村旅游十”的融合发展为路径,综合利用自然景观、农业资源,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 4。张祝平基于文旅融合理念指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厚植优秀乡村文化记忆

4、,发挥乡村文化驱动作用,以文塑旅,以旅促文,借助网络技术,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发展 5。肖黎明基于乡愁视域指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挖掘承载于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上的乡愁的内在价值为核心,通过乡愁与其他要素的组合,实现乡村旅游本土化创新 6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内在要求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借鉴。1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概况豫南大别山区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全境和南阳市桐柏县、唐河县共2 2 个县(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

5、二大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区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为我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豫南大别山区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有以郝家冲为代表的山水茶乡,以郝堂为代表的豫南田园风光,以丁李湾为代表的豫南古民居建筑,以何家冲、竹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皮影戏、花鼓戏为代表的豫南民俗等。近年来,在国家、河南省及各地市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效应显著。新县、确山县、商城县、遂平县、光山县5 个县陆续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狮河区郝家冲村、新县丁李湾村、新县西河村、新县田铺大湾村、罗山县何家冲村、平舆县大王寨村、遂平县红

6、石星村7 个乡村陆续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光山县东岳村、确山县收稿日期:2 0 2 3 1 2 2 0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 4 2 4 0 0 4 1 0 4 5 2)。作者简介:张欢欢(1 9 8 3 一),女,河南济源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8 9 7 8(2 0 2 4)0 1-0 0 5 1-0 551第3 4 卷第1 期竹沟村、西平县仪封村等3 7 个乡村陆续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已形成景区辐射型、产业带动型、民俗文化依托型和投资创业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7,乡村旅游已颇具规模与特色。2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7、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内在要求,参考王兆峰 8 、戴克清 、张雪晶 1 0 等学者的研究,结合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实际,选取绿色发展、均衡发展、融合发展3个准则层构建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是指乡村旅游开发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包括生态环境和乡村治理2 个要素层6 个指标层,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乡村振兴内在要求相契合。均衡发展是指要根据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旅游需求,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增强旅游吸引物的“乡村性”,为游客提供高

8、质量的旅游供给,达到乡村旅游供需均衡,包括区位特征和资源烹赋2 个要素层6 个指标层,契合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内在要求。融合发展是指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全面、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包括产业效应和产业融合2 个要素层6 个指标层,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要求不谋而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目标层A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法展评价体系2.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设计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邀请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旅游经济等相关专业专家和

9、教授共2 0 人根据1 一9 标度法对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的同级指标按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赋值1 一9)。根据比较结果,构造判断矩阵。采用方根法对判断矩阵求解,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对各个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各个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结果均小于0.1,具有良好一致性。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权重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以看出,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3 个准则层权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均衡发展(0.4 5 5 4)、融合发展(0.3 3 8 2)和绿色发展(0.2 0 6 4)。说明供需均衡是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文旅与现代技术手段相融合

10、、一二三产充分融合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指标层1 8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排序来52信阳农林学院学报表1 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B绿色发展BI均衡发展B2融合发展B32024年3 月要素层C指标层D卫生质量D生态环境C水体质量D2空气质量D3公共服务D4乡村治理C2基层组织D;乡村建设D。政策环境D区位特征 C3地理位置Ds交通条件D。旅游设施D1o资源赋C4旅游资源吸引力Di旅游产品创新性D12旅游年收人D13产业效应Cs旅游年接待人次D14人均旅游消费D15科技融合1 6产业融合C。文旅融合1 7农旅

11、融合1 8表2 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权重张欢欢:乡村振兴背景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看,位于区位特征、资源赋和产业效应3 个要素层的地理位置(0.1 0 7 0)、旅游产品(0.1 0 1 5)、旅游年收人(0.0 8 7 7)、旅游资源(0.0 8 1 9)、旅游年接待人次(0.0 7 7 3)和交通条件(0.0 7 1 5)等6 个指标是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位于乡村治理和产业融合要素层的基层组织(0.0 2 8 4)、科旅融合(0.0242)和乡村建设(0.0 1 5 9)等3 个指标对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小。目标层

12、A准则层B准则层权重要素层C要素层权重生态环境C0.1173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绿色发展B0.2064均衡发展B,0.4554融合发展B30.33823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实证研究3.1评价标准参考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和乡村旅游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见表3)。依据评价标准,设计调查问卷,邀请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游客、乡村旅游企业和经营户、旅游管理、乡村旅游相关专业专家和教授为评价指标打分。以河南统计年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信阳市、驻马店市、南阳市的统计年鉴为基础,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和实地考察结果为

13、1 8 个评价指标评分。目标层A准则层B要素层C生态环境C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法展评价体系绿色发展BI乡村治理C2区位特征C;均衡发展B2资源桌赋C旅游资源吸引力Di旅游产品创新性D12旅游年收入D13产业效应Cs旅游年接待人次D14人均旅游消费Di5融合发展B3科技融合D16产业融合C。文旅融合Di7农旅融合DIs3.2评价结果分析指标层D卫生质量D水体质量D2空气质量D3公共服务D乡村治理C20.0891区位特征C0.2363资源赋C0.2191产业效应C0.2254产业融合C0.1128表3 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等级指标层D100,8080,60卫

14、生质量D很好水体质量D很好空气质量D3很好公共服务D4非常完善完善基层组织D非常完善完善乡村建设D。很好政策环境D很好地理位置Ds很好交通条件D。很好旅游设施D10非常完善完善很强强很强强很高高很多多很高高很好好很好好很好好指标层权重排名0.0400130.0320150.045390.044810基层组织D0.0284乡村建设D0.0159政策环境D,0.0578地理位置D0.1070交通条件D。0.0715旅游设施D100.0357旅游资源吸引力DI0.0819旅游产品创新性D120.1015旅游年收入D130.0877旅游年接待人次D140.0773人均旅游消费D150.0604科旅融合

15、D160.0242文旅融合D170.0444农旅融合Dis0.044260,4040,20好一般好一般好一般一般一般好一般好一般好一般好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1618816144235717111220,0差很差差很差差很少很少少很少差很差差很差差很差差很差少很少弱很弱弱很弱低很低少很少低很低差很差差很差差很差53第3 4 卷第1 期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和得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由表4 可知,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为5 8.3 6 分,属“一般”等级。在准则层中,绿色发展(B)和均衡发展(B2)得分较高,属“好”等

16、级,融合发展(B)得分为5 2.1 8,属“一般”等级。从绿色发展来看,生态环境要素层所包含的卫生质量、水体质量和空气质量等3 个指标得分均较高,达到“好”等级。乡村治理要素层的基层组织和乡村建设指标得分偏低。从均衡发展来看,区位特征和资源赋要素层的政策环境、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等评价指标达到“好”等级,其余指标均属“一般”等级。从融合发展来看,产业效应和产业融合要素层所包含的6 个指标得分均偏低,属“一般”等级。表4 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目标层A目标层得分准则层B准则层得分要素层C要素层得分生态环境C69.08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绿色发展B62.0558.36均

17、衡发展B,融合发展B3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豫南大别山区“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类型多样的乡村资源及国家对乡村旅游的支持政策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保障,而交通条件、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收入及产业融合水平则成为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第一,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深,乡村旅游产业链不完整。目前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农文旅、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难以推进产业高效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第二,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不准,旅游产品创新性不够。从面上来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发

18、展如火如茶,但大多数乡村缺乏科学规划和明确定位,乡村旅游产品多为田园观光、乡土美食、采摘垂钓、民宿酒店等同质化、单一化、低水平产品,千村一面,产品缺乏特色和吸引力,难以满足游客的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第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不便。豫南大别山区因地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乡村存在内、外部交通不畅,停车场、服务驿站、指引系统等基础设施缺乏,旅游厕所、餐饮住宿、医疗点等服务设施不足,管理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4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4.1#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效应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灵魂,以乡村旅游为载体

19、,以乡村产业升级为目标,跨越产业边界,创新产业形态,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将乡村打造成多功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1。豫南大别山区乡村应立足于当地花生、芝麻、板栗、茶叶、水稻等特色农业产业自然优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元素,依托农业科技园、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和田园综合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创新“文化十”“旅游十”“农业十”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耕文化体验、美食品鉴、民俗体验、文化演艺、农产品销售、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54信阳农林学院学报乡村治理C252.80区位特征C362.3361.27资源赋C0

20、.2191产业效应Cs50.2352.18产业融合C56.092024年3 月指标层D指标层得分卫生质量D,60.66水体质量D271.87空气质量D374.55公共服务D54.73基层组织D47.62乡村建设D。56.60政策环境D,74.55地理位置D:62.87交通条件D,51.66旅游设施D1o57.23旅游资源吸引力Di60.82旅游产品创新性D1251.94旅游年收人D1350.80旅游年接待人次D1451.28人均旅游消费Dis48.08科旅融合D1647.62文旅融合D1757.38农旅融合D1859.42张欢欢:乡村振兴背景下豫南大别山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需求,延伸乡村旅

21、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应。如信阳市狮河区狮河港镇文新茶村可依托万亩生态茶园,对其原有业态进行升级改造,开发茶文化博物馆、制茶体验园、茶文化演艺园、茶文化主题餐厅、民宿等新业态,打造集茶园观光、茶事体验、茶文化展示、演艺、康养度假、茶宴茶席、茶叶销售等功能于一体茶文旅休闲观光综合体。4.2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高品质需求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一是乡村主题IP创新。对豫南大别山区不同乡村的特色资源、产业、文化、民俗、美食等进行充分挖掘、提炼、升华,打造出产业类主题IP、民俗类主题IP、艺术类主题IP、影视类主题IP等极具个性特征的乡村旅游

22、主题IP,并根据主题IP开发文创衍生产品。二是乡村旅游产品体验创新。根据豫南大别山区不同乡村的资源、产业、文化优势,确定不同的旅游体验主题,将旅游体验主题化策略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1 2。围绕旅游体验主题,开发系列化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不同产品在体验链上的互补,从而形成规模化的高端体验价值链。同时,要注意区域内不同乡村旅游体验主题的差异化,促进乡村之间的互补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乡村旅游产品空间形态创新。借助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以豫南大别山区自然山水为依托,以农业生产、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为核心,以“情景化、体验化、专题化”为设计思路 1 3 ,将景观与场景

23、紧密结合,开发乡村夜间休闲游、乡村民俗文化体验游、乡村农业体验游等沉浸式体验产品。4.3升级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从旅游交通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环卫设施、信息服务设施四个方面升级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合理规划交通线路,确保乡村旅游道路点、线、面结合,形成村村通、网络化的乡村道路体系,提高游客可进人性。完善乡村内部停车场、服务驿站和道路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提升交通便利性。二是升级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设施,突出豫南大别山区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打造高中低档类型多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餐饮、住宿体系。三是改造乡村环卫设施。确保乡村厕所和垃圾桶数量充

24、足,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施乡村旅游地区公厕无害化、生态化改造,并根据豫南民居建筑风格、村庄环境和民俗文化对其内、外观进行装饰升级。四是健全乡村信息服务设施。引进电子触摸屏、电子导览系统,实现乡村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的智能化。设立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开通游客咨询、预订和投诉等相关服务,加强服务监督,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0L.(2 0 2 2 1 0 2 5)2 0 2 3 1 0 3 0.h t t p s:/w w w.g o v.c

25、 n/x i n w e n/2 0 2 2 1 0/2 5/c o n t e n t _5721685.htm.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 0 2 1 1 2 2 2)2 0 2 3 1 0 3 0.h t t p s:/ J.中国农村经济,2 0 2 0(8):2 7 一3 9.4崔健,王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三重论域”透视 J.农业经济,2 0 2 1(5):4 6 一4 7.5张祝平.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 0 2 1(7):1 5 7-1 6 4.6肖黎明,王彦

26、君,郭瑞雅.乡愁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演变:基于黄河流域的检验 J.旅游学刊,2 0 2 1 1 1):1 3 一2 5.7张欢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转型升级研究:以豫南大别山区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 0 2 1(2):5 5 一5 8 十6 2.8王兆峰,邹佳.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动态耦合协调演化:以张家界为例 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 0 2 4(1):7 4 一8 3.9戴克清,蒋飞燕,莫林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其优化对策 J.皖西学院学报,2 0 2 0(6):2 2 一2 8.10张雪晶,陈巧媛,李华敏.从体验对象到体验场域:乡

27、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组态分析 J.旅游学刊,2 0 2 2(5):3 3 一4 4.11顾伟.江苏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多案例分析 J.商展经济,2 0 2 1(1 9):3 4 一3 712舒伯阳,蒋月华,刘娟.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及实践路径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2(1):7 3 一8 2.13吴彦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动力与路径 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1(5):1 0 2 一1 0 7.(编辑:苏婧)(下转第 6 0 页)55第3 4 卷第1 期5叶敬忠.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28、科学版),2 0 1 8(2):6 4 一6 9十1 91.6 王杰.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 0 2 1(7):8 5-8 6.DONG Xiangping(School of Marxism,Luo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uoyang 471022,China)Abstract:Since the successful convening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Party CentralCommi

29、ttee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Under thisbackground,strengthening family tradition culti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for cultivating civilized rural customs and creating sim

30、ple folk customs.However,under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thecultivation of some rural family traditions has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weakening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loss of objec-tive content,absence of inheritance subjects,and eclipse of communication carriers.To this end,it is of g

31、reat significance todeeply explore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family traditions and create a new trend of loving country and family,being positive,andco-building and sharing socialist family civiliza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and assisting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

32、tegy.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family tradition;traditional culture;socialist core values信阳农林学院学报The Principle and Path of Family TraditionCultivation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2024年3 月(编辑:苏婧)(上接第5 5 页)Evalu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Dabie Mounta

33、inousin Souther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ZHANG Huanhuan(School of Tourism,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to

34、urism,the paper uses the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of rural tourism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green development,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and evaluates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of

35、 Dabie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 Hen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that the weights of the criterion level are balanced development,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descendingorder,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 is general.We shoul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culture andtourism,innovate the rural tourism products,and upgrade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to make the rural tourism of Dabie Moun-tainous Region in South Henan Province on the roa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Key words:rural tourism;high quality development;rural revitalization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