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0243专题专栏职业教育农事百科尽量于非采茶期喷施农药,注意农药轮换使用及安全间隔期。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师培育三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 瑾1,杨章松1,蒋润迪1,霍海龙2*(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小哨 650212;2.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质量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云南省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与全国同类院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文章分析教师培育方面的不足,依托
2、“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师培育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开展研究实践,阐述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通过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培育体系,构建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理念。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资源。教师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新形势与新任务,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
3、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培养培训。”结合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等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提质培优。各职业院校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构建起教师培育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培育体系,成为一项重要且关键的研究课题。一、教育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律、政策导向、师资培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云南省职业教育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体现在教师数量与结构上。云南地处边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师
4、资力量薄弱,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较低,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学校对教师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一是学校对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培育工作的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教师培育工作缺乏应有的保障。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培养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短期任务,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对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目前很多学校仍然没有专门负责课程体系建设的机构或人员,有的学校虽*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
5、基金项目(2023J1634)作者简介:王瑾(1993),女,云南罗平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E-mail:*通信作者:霍海龙,E-mail:4720243专题专栏职业教育哲理不要因为暂时的处境而否定自己,人生这么长,总有一段路等你发光。然有课程体系建设部门,但其职能仅仅局限于组织编写和审核教材,缺少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评价等环节的统筹规划。(二)师资培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和兼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的形式实现的,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在岗位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而对其他不
6、同类型的教师,如知识技能长期缺乏更新的老教师、工作经验不足的新入职教师、能力和本领不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节奏的“躺平型”教师则很少顾及。同时,也缺乏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特点制定的长期系统的培养计划和培训体系,尤其是缺乏有针对性、连续性的职后培训,缺少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持续培训和指导,导致老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青年教师存在专业成长乏力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作用。(三)缺乏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三方面。作为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职业教育高
7、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多以“项目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为主,如牛羊生产畜产品加工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多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完成项目,教师负责指导和检查,这种“项目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单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对教师前期备课的要求较高,受教学设备配套不完备及教材匹配度不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课程知识的体系性构建,对教学相长的促进作用不大。(四)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不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上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重共性、轻个性。三是重教书、轻育人。四是重课堂教学,轻课外辅导。五是重校内
8、管理,轻社会服务。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常常不能像企业那样按照严格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课堂上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由于教师在授课中对实践环节的忽视,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教师培育三级体系构建为切实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师德师风不够高、教学能力不够强、教师梯队不够合理、综合素质不够全面”等问题,以教师发展为中心,遵循“需求驱动、整体提升”原则,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培育体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对教师队伍进行分
9、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培训的龙头作用,实现教师培训从“局部探索”向“系统构建”的转变,从“校内短期培训”向“校内外长期培训”的转变,从“封闭的教师个人发展”向“开放的教师团队发展”的转变,充分体现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结合现有师资实际情况,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解决教师发展及教师培育面临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实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训、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课程思政培训等项目化的培训,进一步优化在职教师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最终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构建全方位的“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师培育三级体系,全面提
10、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师由专业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的转变。(一)实施模块化专题培训通过深入二级学院等教学部门调研教师的素质提升需求,以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法改革、教材建设、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科研项目申报、团队建设、教育心理学等为关键内容,设置不同专题培训,制定完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师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体系,尤其重点打造三级“双师型”教师认定培养体系、三级“教学名师”培育培养体系等,将各层次各类型的教师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模块化搭配组合后融入各培育体系中。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及广度,结合农业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有机融入劳动
11、教育、耕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推动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在各类型培训中,高度重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4820243专题专栏职业教育农事百科茶花适应性较强,可耐-5低温,最适生长温度 20 25,有适当设施条件下省内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训,助力新入职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新入职教师专业素质,近三年累计培训新入职教师123人,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管理服务人员等类型,分职教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信息化等专题累计培训教师2 600余人次,助力中青年教师站好讲台。修订完善校级“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将资格认定、审核、评选、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化认定200多名校级“双师型”教师。(二)组
12、建教师教学能力三级参赛构架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每年举办的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是在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基础上,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全面检验的重要活动,对于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学、仿、超”的教师教学竞赛组织理念,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比赛项目作品、组织方式、比赛机制等。结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在校内创办校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照国赛和省赛的比赛要求,遴选出教学尖子和优秀团队,冲击省赛和国赛,借鉴学习职业教育教学前沿技
13、术模式,带领参赛团队教师向杰出获奖团队学习,创造交流机会,聘请知名专家对参赛团队一对一线上或现场备赛指导,使备赛培训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和高质量,组建出能够在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能力比赛中发挥优势的参赛构架。2023年校级参赛教师人数达到143人,参赛作品36个,作品数量同比增加50%,进入省赛与国赛团队数也逐年增加,突破历史最好成绩。通过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参赛架构,在参赛活动中积极推动“三教”改革,把教学能力大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学团队。以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抓手,发挥好赛事和参赛团队的
14、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院教师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和全面利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功能提升教学教改质量。(三)搭建教学团队三级孵化培育体系针对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为了解决教师能力素质的短板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合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各类师资培训、教学竞赛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组建团队,制定“教学能力比赛团队”“课程思政金课团队”“教学创新团队”“科技特派团”等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孵化培育体系。按照“分类培养、分层孵化、团队推进”思路,对教学团队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培育。通过建立校级教学团队孵化培育体系、省级教学团队孵化
15、培育体系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孵化培育体系,加大对校级教学团队的扶持力度,提高校级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通过搭建省级、国家级两个层面的培育平台,加强对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培养,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三、典型创新做法(一)实体空间及培育基地建设在学院原有教室、实训室等传统培训场所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内各部门和各行业资源,搭建实体培训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行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其中,教师学习中心包含开放交流区、自主学习区、智慧研讨区、微课录播区等,为教师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思维碰撞、课程研讨、专题
16、培训和实时分析教学案例提供场所;智慧化教师培训中心满足各类教师研修培训及智慧互动课堂实录,同时拓展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满足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需求。教师学习中心和智慧化教师培训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为各类教学研讨、教学比赛、师生竞赛课程录制、精品课程制作提供便捷场地。(二)建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开发信息化平台,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库。依托学院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建立教师培训资源库,包括各专业的教学资源、教学管理软件等,并进行相应的动态更新。建立符合学院发展特色的“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可实现培训报名、比赛报名、比赛作品提交、作品评审、发放培训证
17、书、场地预约等功能,“双师型”教师的材料提交申请与审核,同时还可进行教师培育过程资料收集、实录课程和教学成果展示,为有提升需求的教师提供学习资4920243技术推广推广园地源。“教师发展服务平台”通过收集每位教师使用各类功能的情况,生成教师个性化成长路径画像。平台中创建的微课资源库专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囊括了学校各类培训的课堂实录视频,以供本校教师课后在线上反复观看,课程资源现共有131个实录视频,播放次数达1 700余次。把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相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培育的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优质精品课程资源。(三)教师培育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培育和打造出2支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
18、支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8支校级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团队建设促进了老中青教师的搭配组合,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动人才协同培养,发挥优秀教学团队在学校及行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借助教学团队的力量,助力提升教师个人发展,实现教师间的知识交流与分享,反思与改进,可充分利用师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个人发展促进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拓展专业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推进课程高质量建设,专业高质量发展,贯通人才高质量培养全过程,落实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机制。四、结 语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
19、,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现代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此,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搭建起以校级为基础,以国家级为引领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师培育体系,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该体系已被省内多所兄弟院校借鉴并有效落地实践,正在为云南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教师。收稿日期:2023-10-10编辑/景 丹名言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西 双 版 纳 州 位 于 云 南 省 西 南 端,北 纬21082236、东
20、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热带湿润区。东南与老挝山水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土地面积近2万km2,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年均气温18.922.6,年降雨量1 1361 513 mm。州内最高点是勐海县勐宋乡滑竹梁子,海拔2 429 m,最低点是澜沧江与南腊河会合处,海拔477 m。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四季差异不明显的气候特点适合水稻种植,也适合渔业养殖。西双版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田连片集中,因物产丰富,当地农民仅每年37月种植1季水稻,收割后田中蓄水供翌年塘田式稻渔综合种养*王 慧1,安 莉1,张丽媛1*,杨世杰2(1.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
21、32;2.西双版纳渔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勐海 666205)栽插用,形成大量冬闲水田,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利用冬闲田开展水产养殖,逐步形成当地独特的塘田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能充分开发水田功能。为更好推广塘田式综合种养,联合当地水产推广站及企业开展滇南低海拔热区稻渔轮作模式研究与技术应用,选用勐海县勐遮镇曼吕村委会西双版纳渔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80.8 hm2稻田作为试验基地,总结出塘田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规范和提高稻渔轮作养殖技术,促进滇南地区稻渔养殖产业的发展。1 基础设施改造完善1.1道路修缮与改造为方便运输鱼苗、鱼种等,对进出塘田的主干*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云南省多种地理环境条件下淡水鱼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与应用作者简介:王慧(1987),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水产技术研究。E-mail:*通信作者:张丽媛,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