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怎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广大群众不断在问“我们要吃安全的食品”广大群众不断在要求,群众呼声,催动我们去思考,去行动。国家倡导“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而就近几年的食品市场无疑不让老百姓惶惶不安。就目前的食品安全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范围广由以前的农副产品到水果类,干货,奶制品各种各样的都有;其次是毒害程度越来深由最开始的细菌干净问题转移到农药化学用品添加剂上;三是,毒制品手段多样化,隐蔽性高。在这样愈演愈烈的趋势下造成了广大群众的担忧情绪
2、,不禁让我们深思国家如何让百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关键字: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监制 导致原因 解决对策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瘦肉精”,“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 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
3、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当然这其中不止有环境污染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大程度上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008年09月11日记者简光洲发表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开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2010年4月7日,江苏如皋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被发现在生产面粉增白剂时加入了石灰粉,含量竟达30。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公告称将设1年的过渡期限,此次卫生部终于展开禁用调查,却只判了面粉增白剂“死缓”,引来众多质疑。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4月15日,湖北省宜
4、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熏过的毒生姜与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像刚采摘的一样。诸如此类的事件在近几年是层出不穷。整个食品市场出现空前的信任危机,伴随而来的是还有群众毒国家的信任危机以及广泛的食品安全的立法呼声一呼百应的现象。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让我们不禁发出感叹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 2.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源头和原因2.1.源头2.1.1环境污染导致的安全问题 自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同时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近
5、几年重工业发展加快的背景之下“空气,水体,污染恶化的速度是改革开放前的十几倍。海产类食品受到都是损失最大。有害细菌的种类也随之增加。2.1.2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因素中最大的制造者就是企业,细数自03的金锣火腿到三聚氰胺奶粉,双汇瘦肉精火腿一系列的事件矛头都指向食品企业。这些企业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的化学化工用品的防腐增色等作用讲化工用品用在食品上,所以才有有这么多的大头婴儿,中毒住院的受害者试想把做制火药的硫酸把保存尸体的福尔马林吃到肚子里会有什么后果;是自爆,自杀还是制成真正的人肉干?“食品企业、良心事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合格、优质食品的生产者,是功臣,也是劣质有害食品制造
6、者,又可能成为罪人,因此说,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决定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管理和设备,关键在人关键在于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2.2安全隐患的原因2.2.1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频频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2.2.2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分级包装水平
7、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2.2.3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2.2.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
8、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2.5检测水平低,重视度不高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2.2.6食品安全保障意识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
9、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3食品安全解决对策3.1作为消费者角度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来看我们不能消除这种现象但是可以做到的是监督和防范的工作,比如:一、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二、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三、注意看食品的
10、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四、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五、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七、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八、购买肉制品、腌腊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九、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遇到受害行为要积极及时向质检部分反映情况以确保更多消费者的利益。3.2作为企业角度在投次主体逐渐多样,生产方式日益灵
11、活,食品贸易不断繁荣,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通过教育扶持、打击、监管等多种手段,倡导营造诚信、公平、负责任的食品安全生产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食品生产者要加强道德意识的培养,树立“食品企业、良心事业”的道德观,同时要严格规范作业流程和原料进货,严格把握员工健康检查关口。生产出三无健康的产品。 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建立起一整套的安全监督系统让企业自己成为生产者监督者,同时也有必要建立起透明的市场机制,即让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原材料暴露在群众下,让真正的使用成为监督者。3.3作为政府和立法部门角度 虽然,很多部门在食品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但与广
12、大群众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目前,从田头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分别见于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很多部法律法规,监管职能分属于农业、环保、林牧渔业、卫生、技监、经贸、工商、海关、检验检疫等很多部门,造成既有监督越位和监督重复,又有监管缺位和监管空白,形成“九龙管水,不如大禹一人治水”的尴尬局面。在政府加大协调监管力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严格监管的同时,亟待出台更加权威,更加统一,更加严格的类似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调整、整合现有的部门职责,组建职责明确、责权统一、监管严明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提高整治效果。所以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
13、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
14、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些行动刻不容缓。相信在政府企业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会得到很大的好转。相信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也会有所提高,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为民服务的理念,创建和谐社会。参考文献: 1 国家质检总局.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2005年5月12日 2 国务院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4号)3 谢明勇,陈绍军. 食品安全导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8-14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法律出版社. 2009-3-15 郝利平. 食品添加剂(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8-16周家华.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17(英)沃森 著.食品化学安全(第二卷 食品添加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18 (日)安部司.食品真相大揭秘.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5-19 刘亚平.走向监管国家-以食品安全为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5-110 王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最新标准应用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