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2汉语言文字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3801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60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2汉语言文字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2汉语言文字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在汉语中,有哪些字母只能表示一个音位?有哪些字母能表示多个音位?哪些字母表示的音位有交叉?(15分)二、汉语方言分为哪几个大区?语法学界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对此你又什么看法?(15分)三、“想想”和“椅子”都是“上声轻声”,其中上声的实际读音有什么不同?试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举出类似的例子。(15分)四、进来报刊中经常见到“被就业”、“被自杀”、“被网瘾”一类的说法,它们和一般的被动句有什么区别?试从语法和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15分)五、“山寨”一词近几年衍生出哪些新的意义?这些衍生义的产生与隐喻和转喻有没有关系?试举例说明。(15分)六、有人把“光带”、“山脉”、“枣泥”这些词称为逆序词,认为它们是“带状的光”、“脉状的山”、“泥状的枣”的逆序形式。说说你的看法。(15分)七、举例说明字典常用的释义方法有哪些?(10分)八、汉语中有哪些语法单位?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10分)九、一般认为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例子进行分析。(10分)十、从语法结构和意义角度等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特点。(30分)(1)昨天我谁也没有遇到。昨天我没有遇到谁。(2)在操场上我谁都没有遇到。在操场上我没有遇到谁。(3)考古队员在古墓里什么也没有发现。考古队员在古墓里没有发现什么。(4)这一年来我哪儿也没去。这一年来我没有去哪儿。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在汉语中,有哪些字母只能表示一个音位?有哪些字母能表示多个音位?哪些字母表示的音位有交叉?(15分)答:(1)只表示一个音位的字母有:b、p、m、f、d、t、n、l、z、c、s、j、q、x、zh、ch、sh、r、g、k、h、-i()、-i(-)和。(2)能表示多个音位的字母只有元音音位:/a/有四个音位变体,即a、;/o/有两个音位变体,即o、;/e/有两个音位变体,即e、;/有两个音位变体,即、;/i/有三个音位变体,即i、I、j;/u/有两个音位变体,即u、w;/y/有两个音位变体,即y、;/有两个音位变体,即、r;(3)音位有交叉的字母:/a/的变体、/e/的变体与。二、汉语方言分为哪几个大区?语法学界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对此你又什么看法?(15分)答:(1)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的不同意见七分区:a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b吴方言区,以苏州话为代表;c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d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e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f闽方言区,其中闽东、闽南、闽北分别以福州话、厦门话、建瓯话为代表;g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十分区:a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b吴语,代表话是苏州话。c闽语,代表话有两个:福州话和厦门话;d粤语,代表话是广州话;e客家话,代表话是广东的梅州话。f赣语,代表话是南昌话;g湘语:代表话是长沙话,老派是双峰话;h晋语,代表话是太原话;i徽语,代表话是歙县话;j平话,是汉语方言分布地域最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支方言,分布在广西从桂林以北的灵川向南、沿铁路到南宁的广大农村,内部分桂南片、桂北片。(2)对方言分区的看法对汉语方言分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连续性事物的分类具有较大的难度。从分类的逻辑起点来说,从整体出发向下逐层划分,其适用面要宽于从个体出发逐层向上归类。对于复杂事物来说,划分不仅比归类适用面更宽,而且更易于操作。方言既是分布广一裹的共时现象,又是绵延不断的历时现象,因而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都具有连续性。汉语是世界上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也是方言最复杂的语言。汉语方言即便以县为个体单位,其数量也超过两千,其中还有不少地点的方言情况尚不清楚。综上所述,汉语方言分区作为一种语言的分类,其难度是可以想见的。汉语方言分区的标准应该多样化。汉语方言分区要走划分的思维路线,其划分标准和分区类型应该多样化。事实上,从世纪年代汉语方言分区走上科学的道路时起,就采取了以确定的标准划分汉语方言的做法。这些标准起初带有工作假设的性质,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尽管没有一条标准是完美无缺的,但其中的核心标准至今仍不可取代。无论是对方言进行七分还是进行十分,都有其事实依据和语言意义,每一种分法都应得到尊重。三、“想想”和“椅子”都是“上声轻声”,其中上声的实际读音有什么不同?试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举出类似的例子。(15分)答:(1)上声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有两种不同的变调。214轻声一35轻声,例如:捧起、等等、讲讲、想起。214轻声21轻声,例如:姐姐、嫂子、毯子、奶奶。“想想”的变调规律属于第一种,前一个“想”的实际音值是35,“椅子”的变调规律属于第二种,“椅”的实际音值是21。(2)上声的变调属于语流音变的一种,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上声的音变属于逆行异化,即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所以“想”和“椅”的音值实际是受后面所带轻声音节“想”和“子”的影响,“想”和“子”是由上声音节改读为轻声的,它们的实际音值不一样,因而“想”和“椅”的音值实际也不同。四、进来报刊中经常见到“被就业”、“被自杀”、“被网瘾”一类的说法,它们和一般的被动句有什么区别?试从语法和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15分)答:一般被动句也称“被”字句,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被自杀”类的说法可以概括为“被自主动词”式结构。(1)语法方面的差别一般的被动句中跟“被”搭配构成被动句的动词只能是及物动词,且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例如:杯子被打碎了。“被自主动词”式结构中“被”所搭配的是不及物动词,即由主语直接发出产生的动作且动作是可见、可视的,动词后面不能添加其他补充说明成分。例如:今年我们毕业生大部分都被就业了。(2)语义方面的区别一般被动句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主语是受事主语,“被”标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被动关系,显示被迫性。例如“他被逮捕了”、“他被枪毙了”等。“被自主动词”式结构中主语虽然是受事主语,但动词却是自主动词中的不及物动词,“被”标示的被迫性与自主动词的主动性相冲突,造成前后言义矛盾,突出其中的蹊跷。例如“被自杀”结构。“自杀”本义是当事人自我施行的一种死亡行为,但“被”却标示出“自杀”是由他人或外界原因导致的,当事人丝毫没有半点自愿的色彩,该结构使原来深藏着的被动色彩一下子突显出来,并昭示人们:该“自杀”背后另有玄机。五、“山寨”一词近几年衍生出哪些新的意义?这些衍生义的产生与隐喻和转喻有没有关系?试举例说明。(15分)答:(1)“山寨”一词的本义是在山中险要处设有防守的栅栏的据点,后来引申出中国西南山区里的村落的意思,这两个意思是“山寨”的常用义。但近几年“山寨”一词逐渐衍生出新的意义,主要包括:“山寨”指有嫌疑仿冒或伪造第三方商品的生产厂家。“山寨”从字面来解释: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例如:山寨机,山寨游戏。“山寨”一词逐渐由生产领域应用到文化领域,精神文化层面的“山寨”主要指非正规的由民间力量组织的一种挑战精英文化的模仿文化。例如: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等。“山寨”后来也指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的行为。(2)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生产领域的“山寨”是由“山中村落”的意义转喻而来,最初盗版模仿的产品多实在某一村落或寨子中集中进行的,产品和生产地点有紧密联系,因此人们便用地点来指代产品,产生生产领域的“山寨”一词。精神文化领域的“山寨”和行为领域的“山寨”则是由生产领域的“山寨”隐喻而来。三者都是指在相关领域中的模仿,复制,盗版行为,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有高度的相似行。六、有人把“光带”、“山脉”、“枣泥”这些词称为逆序词,认为它们是“带状的光”、“脉状的山”、“泥状的枣”的逆序形式。说说你的看法。(15分)答:(1)逆序词是现代汉语构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逆序词须成对出现,构成一对逆序词的两个字的字形和读音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两字的位置进行了交换。例如:阁楼楼阁;合适适合;(2)“光带”、“山脉”、“枣泥”等词来两个字互换位置之后不成词,即它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逆序词,并且“带状的光”、“脉状的山”、“泥状的枣”是短语形式而非词,与“光带”、“山脉”、“枣泥”的字数,顺序和语法单位性质都不对应。因此“光带”、“山脉”、“枣泥”并非是逆序词,也不是“带状的光”、“脉状的山”、“泥状的枣”的逆序形式。七、举例说明字典常用的释义方法有哪些?(10分)答:释义是解释语词的含义、用法的。释义不仅要解释词汇义,且要解释词的用法。释义的方法,指的就是探求词语意义的方法。释义的方法有很多,但被词典经常使用的有四种:义界、互训、描绘、探源四种。(1)义界。直接用文字形式对词语进行界说,揭示词语所标示的特点。例如:巴豆: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圆形,花小,结蒴果,种子可入药。海鸥:鸟,头和颈部褐色,翅膀外缘白色,内缘灰色,躯干白色,爪黑色。常成群在海上或内陆河流附近飞翔,吃鱼、螺、昆虫等,也吃谷物和植物嫩叶。(2)互训。互训是传统的训诂也是今天语词解释的基本方法之一。这是利用词跟词的同义关系释义,被释者跟释者属于一个同义义场,前者难懂,后者易懂,靠后者懂得前者。如:依稀:似乎,好像。弥漫:充满,布满。照顾:照料。(3)描绘。描绘是跟义界并立的另一种释义的基本方法,同义界有明显区别,它不是直接说明语词的含义,而是用“比喻”、“形容”的方式说明语词的用法。如: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高兴极了。(4)探源。探源是语词释义的另一种基本方法,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语词的汉语。狭义的探源指探求语词(主要指成语)的来源,广义的包括探寻语词的原来意义。例如:请缨:汉书终军转“南越(粤)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缨:带子)。难兄难弟:东汉陈元方的儿子和陈季方的儿子是堂兄弟,都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争个不休,就去问祖父陈窘。陈寰说:“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见于世说新语德行)意思是元方好得做他弟弟难,季方好得做他哥哥难。后来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八、汉语中有哪些语法单位?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10分)答: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是:语素是成词单位,词和短语是构句单位,句子是表述单位。(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构词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短语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是表述单位,是语言使用中的基本单位。九、一般认为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例子进行分析。(10分)答:象征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同时还表示某一现象的特征和迹象。(1)象征作为修辞手法指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如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以夏瑜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2)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就是象征,如艾略特的荒原,通篇使用象征的创作手法。(3)象征是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的迹象和特征。例如叶紫的丰收:“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也都现出了由于热而枯萎的象征。”十、从语法结构和意义角度等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特点。(30分)(1)昨天我谁也没有遇到。昨天我没有遇到谁。答:从语法结构来说:句中“谁都没有遇到”是状中结构,疑问代词“谁”作状语,“遇到”是中心语;句中“没有遇到谁”是动宾结构,疑问代词“谁”作“遇到”宾语。从语用角度来说:句强调的是没有遇见相关的人,语义中心在“谁”上,句强调的是没有遇见,句子的焦点在动作“遇到”上。(2)在操场上我谁都没有遇到。在操场上我没有遇到谁。答:从语法结构来说:句中“谁都没有遇到”是状中结构,疑问代词“谁”作状语,“遇到”是中心语;句中“没有遇到谁”是动宾结构,疑问代词“谁”作“遇到”宾语。从语用角度来说:句强调的是操场上除了我之外没有其他人,语义中心在“谁”上,句强调的是我没遇见相关的人,句子的焦点在“谁”上。(3)考古队员在古墓里什么也没有发现。考古队员在古墓里没有发现什么。答:从语法结构来说:句中“什么也没有发现”是状中结构,疑问代词“什么”作状语,“发现”是中心语;句中“没有发现什么”是动宾结构,名词“什么”作“发现”的宾语。从语用角度来说:句强调的是发现的内容,句子的焦点是“什么”,句强调的是是否有所发现,句子的焦点是“发现”。(4)这一年来我哪儿也没去。这一年来我没有去哪儿。答:从语法结构来说:句中“哪儿也没去”是状中结构,处所名词“哪儿”作状语,“去”是中心语;句中“没有去哪儿”是动宾结构,“哪儿”是处所名词做宾语。从语用角度来说:句强调的是没去过什么地方,语句的焦点是“哪儿”,句强调的是没有发生动作,语句的焦点是“去”。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说明:题目缺失比较严重。一、写出古文字形体并进行结构分析,并写出其本义。天、它、县二、写出小篆形体。然、尾、尉、香三、谈谈说文解字里所收古文、小篆、籀文的关系。四、论述唐兰对古文字学的贡献。五、两篇金文的释读。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举例说明语句重音对语义的影响。二、说明方案o和u在不同的韵母中发音不同。三、汉语韵母可以按哪几种方式进行分类?四、举例说明形声字形旁对整字字义的影响。五、举例说明词典对表示性状的词的释义方式。六、“(把书)放在桌子上”应该分析为“VPP”还是“VNP”说明理由。七、举例说明都有哪些语法单位,其相互关系是什么?八、为什么可以说“我们全班同学集体买的礼物”而不可以说“我们全班同学都买的礼物”?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举例说明语句重音对语义的影响。答:(1)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做重音,或者叫做语句重音。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叫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是对语义产生影响显著的因素。(2)句子的某些需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要重读。哪些词语需要突出或强调,则要依据作品或说话人的要求和情感的发展来确定。下面同一句话由于重音的位置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思来: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不知道你会唱歌。)我你会唱歌。(你不要瞒着我了。)我知道 会唱歌。(别人会不会唱我不知道。)我知道你唱歌。(你怎么说不会呢?)我知道你会。(会不会唱戏我不知道。)二、说明方案o和u在不同的韵母中发音不同。答:(1)o在不同的韵母中的发音/o/有两个音位变体,即o、。o单韵母中 伯po、末mo 作复韵母韵腹 作tsu、够ku(2)u在不同的韵母中的发音/u/有四个音位变体,即u、w、。u,作韵腹及非零声母韵头,例如:呼xu、滚kun。w,作零声母音节韵头,例如:王w、文wn。,在f声母后腹,例如:f、富f。,作韵尾高,例如:k、叫ti。三、汉语韵母可以按哪几种方式进行分类?答:(1)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类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开口呼。韵母不是i、u、和不以i、u、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齐齿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合口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撮口呼。或以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2)按韵尾的情况进行分类没有韵尾的称为无韵尾韵母,例如a、er、i、io、uo、ua、ie等15个;有元音i、u作韵尾的称为元音韵尾韵母,例如ai、iao、ou、iou等8个;有鼻音n、ng作韵尾的称为鼻音韵尾韵母,例如an、ong等16个。四、举例说明形声字形旁对整字字义的影响。答:形旁,也称为义符,是组成形声字的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形旁是标示形声字字义的最重要的部分。(1)形旁对字义的作用标示种属关系。种属关系即义符提示被构字的类别,是形声字义符最主要的一种表义类型。例如:包含“艹”“鸟”“竹”“疒”等形符的字多是具体的草名、鸟名和疾病名。标示事物与事物所发出的动作的关系。被构字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由义符所表示的事物发出的。例如:如从“亻”的有“伐”“仿”“伏”等。标示事物与事物状态的关系。这些义符大多是表示具体事物名的,如:“贝”“虫”“车”“足”“衤”等,被构字表示这些事物的状态。标示物品与其所用材料的关系。义符表示某种材料,被构字表示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物品。如:从“艹”的有“蓐”“苫”“蓑”“芯”等。标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义符表示某种事物,被构字表示这种事物的一部分。如:“艹”表示植物;“月”(肉)表示人体;“阝”表示山峦之类等。标示事物与其所造成状态的关系。义符表示某种事物,被构字表示与这种事物有关的某种状态。此类的状态不是义符所代表的事物所具有的,而是其引起的。例如:从“饣”的“饱”,从”酉”的”醉”“酩”“酊”等。(2)形旁表意的局限形旁系统曾作为形声系统子系统的类聚标志,但发展至今却只能作为人们辨识形声字义的一个粗疏笼统的信号,形声字的形旁发生失“义”和记号化,表意也有其局限:只能表示一个笼统、粗疏、不确定的义类,不能具体到某个意义,需通过字音、上下文暗示。如:“恭”“尴”“尬”等。部分常用形声字由于客观事物或字形、字义的发展变化,形旁失去了它的表义作用。如“骄”“验”,原指马,现指骄傲、检验。五、举例说明词典对表示性状的词的释义方式。答:词典中对标示形状的词的释义方式共有以下四类:(1)“定义式”。即采用“(形容)的样子”这类下定义句式释义。例如:悠然:形容闲适自得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懒洋洋:没精打采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2)说明式。释义时用“(适用对象)性状描写”句对被释词进行解释。即在有适用对象的情况下,适用对象看起来像是释义句的主语,一般称这类主谓释义句为“说明式”。例如:新鲜:(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遍;稀罕。(现代汉语词典)外向:指人开朗活泼,内心活动易于表露出来。(现代汉语词典)老成:经历多,做事稳重。(现代汉语词典)苗条:(妇女)身材细长柔美。(现代汉语词典)(3)描写式。释义时省略适用对象,直接对性状词进行解释描写,释义句成了无主语的对于被释词意义特点的描写,一般也就称这种释义为“描写式”,例如:溟濛:模糊不清。(辞海)幽深:深而幽静。(现代汉语词典)(4)对释式。即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被释词的意义。例如:和美:和睦美满。(现代汉语词典)刚正:刚强正直。(新华词典)新异:新颖奇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六、“(把书)放在桌子上”应该分析为“VPP”还是“VNP”说明理由。答:“(把书)放在桌子上”为“VPP”,即动词介词短语,其中介词短语作状语。(1)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并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把”字短语是一种主述结构,“把名”代表主体,后面的成分代表述体,意为“把什么怎么样”。述体还必须包含动作的结果。例如:把钱存在银行里。“钱”是“把”的对象,也是“存”的对象。“存在银行里”是动结式动词,表示要改变钱的位置。(2)“把书放在桌子上”一句中,“书”是“把”的对象,也是“放”的对象。“放在桌子上”是动结式动词,表示要改变书的位置。“放在桌子上”中,“放”是中心动词,“桌子”是“书”将要在的位置,地点名词由介词“在上”介引,放在动词“放”后作状语。(3)“VNP”是动宾式结构,此处的宾语与介词“把”所介引的全句的宾语相冲突,不合句法,况且“在桌子上”是由介词和名词组成的结构,不属于名词性结构。七、举例说明都有哪些语法单位,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答: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是:语素是成词单位,词和短语是构句单位,句子是表述单位。(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构词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短语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是表述单位,是语言使用中的基本单位。八、为什么可以说“我们全班同学集体买的礼物”而不可以说“我们全班同学都买的礼物”?答:(1)“集体”,与“个人”相对,指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在“我们全班同学集体买的礼物”一句中,“集体”与“我们全班同学”复指,组成同位短语,共同做“买的”的领属性修饰语。在语法和语义上都成立。(2)“我们全班同学都买的礼物”一句中,“都”是范围副词,副词是用以修饰说明动词的,而此句整体是一个偏正结构,属于名词性结构,领属性同位短语“我们全班同学集体”“买的”都是用来修饰中心名词“礼物”的,因此,范围副词“都”虽然也表示“全部”的意思,但不能用来修饰名词性结构。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专业课一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十三经注疏2互文3十六摄4叶音说5读若6读破二、简答题1简述指示代词“这”产生的时代,学界对这的来源的分歧及评价。2简述历代学者上古声母研究的成果。3简述古代汉语词义发展的途径。4分析“以羊易之”和“易之以羊”的结构的区别。5简要解释“六书”并作评价。三、文言文阅读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1给文言文加标点。2翻译原文。专业课二理论语言学一、名词解释1话题2语言联盟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语法范畴有哪些。2语音演变的特点。3u在f后面的音值是什么?4“打一下”等为什么是述宾结构?5“每”和“各”用法的异同。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专业课一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十三经注疏答:十三经注疏是对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的合称。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命孔颖达、贾公彦、杨士勋等人编纂儒家精典的义疏,有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合称五经正义,后来贾公彦又编了周礼注疏和礼记注疏,徐彦编了春秋公羊传注疏,杨士勋编了春秋谷梁传义疏。这九部注疏与宋代的邢昺、孙奭等人编的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四部注疏,被后人辑录在一起,合称十三经注疏。2互文答:互文,也称作“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是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的使用情况有三种:(1)一个句子中某些字词互见;(2)多数情况下,互见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3)词互训,避免行文重复。3十六摄答:宋、元之间的韵学家,对广韵等韵目按韵尾相同和韵腹相近的原则归纳为十六类,即十六摄。“摄”有统摄的意思,即将相近的韵归纳在一起。通常来讲,音韵学中提到某一摄,指的就是十六摄中的某一类。十六摄分别是:通、江、只、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4叶音说答:“叶音说”是指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的现象。叶音说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5读若答:“读若”是古书注解中的术语,与“读如”相同,一般是用来注音。如楚辞离骚:“又重之以脩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读若”“读如”也可用于说明假借字。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说文解字“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6读破答:读破是古代的一种用来注音的校勘术语。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称作读破,如“长幼”的“长”不读chng而读zhng,“喜好”的“好”不读ho而读ho。zhng、ho的音称作破读。读破了的字称破读字。破读有时也用于释通假字,即“破其假借字而读以本字”。如:广韵铎韵:“恶,不善也。鸟各切。”暮韵:“恶,憎恶也。鸟路切。”二、简答题1简述指示代词“这”产生的时代,学界对“这”的来源的分歧及评价。答:指示代词“这”最早出现于唐代,对“这”的来源语法学界有不同的意见,下面列举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1)吕叔湘认为,“这”源于古代汉语的“者”。“者”原为上声字,作指示代词用的“者”和“这”在宋代已读为去声,和现代汉语中“这”的声调是一致的。(2)高名凯、王力等认为,“这”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之”。王力解释说,“之”和“照”同属照母。由于口语和文言读音分道扬镳,“之”在中古时,与文言中“者”相混,于是借用“者”表示。(3)叶友文先生认为“这”最早产生于唐代,异体有“者”“遮”等,语法意义是近指。语法作用是放在名词或量词“个”前作修饰成分。(4)陈治文则认为“这”是借字。(5)志村良治从音韵上来探究,认为“这”“遮”“赭”都音同或音近,认为敦煌变文中的近指代词和上古音系近指代词有语源上的关系。(6)梅祖麟提出一个假设,认为“这”的前身是“只者”。(7)冯春田认为,比较而言,“这”系字为“只么”的合音的推测似乎更为合理一些。以上几种意见大都有其理据,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至于“这”到底来源于何字或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考究。2简述历代学者上古声母研究的成果。答:历代学者对上古声母研究的成果如下:(1)上古时期无轻唇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舌上音:“凡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2)上古时期无舌上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3)上古时期无“娘、日”二纽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4)上古时期无“喻”母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归匣母,喻四归定母。(5)上古时期无正齿音黄侃认为,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透定”。3简述古代汉语词义发展的途径。答:古代汉语词义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并列式引申(放射型、辐射式)以本义为中心,并列地引申出多个意义,即是说,这种方式的多个引申义都是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例如:竟:本义是乐曲终了,由本义引申出完毕义,如汉书谢安传:“看书既竟。”又引申出停止、结束义,如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又引申出终于、终究义,如史记屈原列传:“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又引申出穷尽义,如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于无竟。”“竟”的这几个引申义都是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2)连环式引申(链条式、连锁式)从本义引申出甲义,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由乙义引出丙义,接连引申,一环套一环。例如:功:本义是工作、事情,如“上入执宫功”(诗经七月);从工作的结果引申出成绩和功效义,如“故事半古之人,而功必信之”(孟子公孙丑上);从成绩大小、成效高低引申出成就、功业、事业,如“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平”(孟子公孙丑上);再由此引申出功劳,功勋,如“劳苦而功如此”(史记项羽本纪)。功的这些引申义是一个接一个引申出来的。(3)综合式引申词义引申的两种基本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往往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这种情况,称为综合式引申或混合式引申。例如:朝,说文:“朝,旦也。”本义是早晨,古时君臣在早晨会见,从而引申出朝见义;朝见时君臣彼此朝向对方,从而引申出朝向义;朝见的地方叫朝廷,又是朝的一个引申义。朝见时,群臣必须下拜,引申出朝拜义。又从朝廷引申出王朝义,由王朝引申出朝代义。朝的这些引申义产生的方式,由早晨、朝见、朝廷、王朝、朝代组成连环引申,而朝见又分别引申出朝廷、朝拜、朝向等义,则是并列式引申。4分析“以羊易之”和“易之以羊”的结构的区别。答:(1)“以羊易之”是一般的状中结构,“以羊”是介宾短语作状语,中心语是动宾结构“易之”。(2)“易之以羊”则是介宾短语后置结构,“以羊”做补语。翻译时应按状语翻译,调整语序。相同结构还有:何不试之以足?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简要解释“六书”并作评价。答:(1)现在通行的“六书”理论为许慎说文解字中所定义的“六书”。下面简要介绍: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后代对许慎所作“转注”的定义,在理解上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但对所举“考老”两个字倒是认同的。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对假借下的定义最好理解,其意是说,本来没有这个字,依托读音才把事义寄托在该字上。但他所举的两个字例,后人大多认为不属假借,与许慎的定义不符。(2)评价汉人提出“六书”这个名称后,一般人都认为它是六种造字方法,但这种说法在明清时受到了挑战,如戴震就提出了“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这就是“四体二用”说。“四体二用”说直到现在仍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学界一般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法。三、文言文阅读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1给文言文加标点。答: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2翻译原文。答:冬天十二月时,齐侯到姑棼游乐,在贝丘狩猎。狩猎时齐侯发现一只大野猪,他的随从说:“这是公子彭生。”襄公大怒,说:“彭生竟然敢出现!”便拿箭射它。野猪像人一样站立着大叫。襄公害怕,坠落到车下,伤了脚,丢失了鞋子。返回齐国后,齐侯命令侍从费去找鞋子。费没有找到,齐侯便鞭打他直到出血。费走出来后,遇见造反者,胁迫捆绑他。费说:“我哪里会抵抗你们呢?”说着脱下衣服让造反的人看自己的背,(众人)相信了他。费请求先入宫作内应,他(趁机)把襄公隐藏起来,然后出宫,跟他们搏斗,战死在门中。石纷如也战死在台阶下。于是反贼入宫,在床上杀死了孟阳。反贼说:“这不是国君,相貌不像。”(反贼)在门扇下边看见了襄公的脚,就把襄公杀了,而把公孙无知立为国君。专业课二理论语言学一、名词解释1话题答:话题是指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实体。说话者向受话者说话,一定是要向他传达一定的信息,这个信息一定是关于某个实体(包括特定时间、空间)的信息,可称作“信息的基点”。话题是句子所传达的信息所关涉的实体,选择不同的句子成分做话题则所传递的信息也不同。话题具有有定性,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这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话题的句法表现有两种:用专门的虚词来标记和用句子中特定的位置来标记。2语言联盟答:语言联盟是指几种没有亲属关系或亲属关系较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密切接触,从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了共同特征的语言现象。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深度接触(指有大量同地混居的人口,有通婚关系)的若干民族,许多人口会成为双语或多语者。如果接触是相对平衡的,即各个民族都至少有部分人口相对聚居,且各民族在人数上、文化上差距不是很大(比如人口上相差不到100倍),则他们的语言会长期地“和平互协”:不仅各个民族的词汇会互相大量借用,音系和语法上也会相互感染而趋同。其结果是一片区域内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结构类型上都十分相似(“系统感染”),但各个语言仍保持着相当数量自己语言的核心词根,这被称为“语言联盟”。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语法范畴有哪些。答:(1)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2)常用的语法范畴性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二分为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如俄语。数数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或复数,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如英语,阿拉伯语等。格格是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如俄语。时时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和状态。时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与参照时间(一般是说话时间)的时序关系,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体体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和状态。最常见的有完成体或未完成体。态又称语态。是表示主语和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别主动态和被动态。如英语。人称人称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英语中有人称的区别。级级是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如英语。2语音演变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