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释义_陈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726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释义_陈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释义_陈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释义_陈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陈鸣,等: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释义湖南包装第 38 卷2023 年 6 月31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释义Interpreta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Urban Public Space Aesthetics 陈鸣 吴余青*CHEN MingWU Yu-qing*(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1)(School of Fine Art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摘要:城市公共空间美学量化评价第一步需要对美学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建立理论

2、模型为数据评价模型提供理论支撑。文章通过文献综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主题、生态、视觉和综合个维度出发,筛选出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所需的 16 个评价指标,并对这 16 个评价指标的内涵进行了解释,为城市公共空间美学量化评价提供评价范围和内容。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指标;指标释义Abstract:The first step i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esthetics needs to screen 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e

3、stablish a theoretical model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ata evaluation model.This article(chapter)selects 16 evaluation indicators required for 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me,ecology,vision and synthesis through literature synthesis meth

4、od,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expert interview method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and explain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se 16 evaluation indicators,and provided the evaluation scope and content for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esthetics.Keywords:Urban Public Space;Ae

5、sthetic evaluation indicators;Definition of Indicators 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体系是将城市公共空间美感度形成的心理结构假说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形成的对城市公共空间美感进行量化评价的体系。本文以文献综合法为基础,对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的相关评价指标进行诠释,以便在运用这一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体系时,对评价的范围和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撑。1 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和理论模型本研究通过文献综合法挖掘了城市公共空间评价指标(表1),对所有收集的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同时对一

6、些含义相近,仅在术语上存在差异的评价指标做了归纳、整理和提炼,而后通过民众和专家调研及主成分分析法,最终获得了 16 个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指标:经济性、功能美、技术美、社会性、植物的合理选择、水体的合理利用、地形的合理利用、可持续性、空间与尺度、形式美、色彩美、规划性、舒适度、愉悦性、文化与传统、风格与特征。通过因子分析,将这 16 个指标划分为主题符合度、视觉美感度、生态适宜度和综合美感度 4 个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构建了理论基础模型(图 1)。表 1文献中城市公共空间因子数量总结文献类型数量(本/篇)因子总数最终确定因子数量经典著作179616博

7、士论文2116518硕士论文531 01526中文期刊论文1221 40432外文期刊论文176419会议论文97117图 1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心理结构图。2 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内涵解释2.1 主题符合度主题一词最初源于音乐领域,指一部乐曲中处于优势地位且具有乐曲特征的一段旋律,是该乐曲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后来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广泛应用。在我国,对主题的称呼有“主旨”“立意”“意”等,主要是指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在设计活动中,设计作品的主题是设计师通过对主题内容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从而提炼得出的思想结晶,是贯穿于设计作品中的精神力量,也是设计作品的内容核心

8、,设计作品的所有表现形式都服务其主题表达。而作为设计作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是如此,先有设计主题才有设计内容,所有的设计手法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9BG124)。作者简介:陈鸣(1988),女,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吴余青(1970),女,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E-mail:收稿日期:2023-03-11DOI:10.19686/ki.issn1671-4997.2023.03.009322023 年第 3 期湖南包装陈鸣,等: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释义都服务于主题需求,设计的结果需符合主题思想,因此,主题符合度是城市公共

9、空间美学评价第一条件,也是评价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的关键指标。经过研究表明可以从 4 个方面反映主题符合度:经济性、功能美、技术美、社会性。2.1.1 经济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明确指出,在城市的设计和风貌的管控中要严格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全面提升城市的品质1。首先追求经济合理和实用效果的统一,其次是艺术形式和环境适应性。经济投入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终效果呈现的重要保障,经济投入的规模将直接影响设计的质量、材料的选择以及技术的应用。另外,对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的设置、景观的配置、设备的运营及后续的维护管理也有着重要影

10、响。因而,公共空间的经济性是获得适用、美观和优质的设计,提高公共空间的识别性、吸引力和知名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公共空间评价的重要一环。2.1.2 功能美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 F吉伯德认为功能和美是建造城市的两个主要问题2。可见,功能美也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属性,主要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对民众使用需求进行综合考虑,这种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即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功能和贯穿始终的公众美育功能。公共服务功能表现在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具体指基础设施能否满足人们社会公共生活的需求,其数量和实用性会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美感产生影响,而且功能之美往往必须在使用后才能得到印证。公共空间中精神需求主要表现

11、在美育功能,可以通过设置公共艺术等设施,展示社会文化价值和美学观念,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形象,增加公众对美的欣赏感受,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美的本质在于其可用、好用且美。2.1.3 技术美李泽厚先生在 谈技术美学 中提出,“技术是实践,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客观的工艺美”3。由此可见,技术美是人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劳动技能美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对客体进行加工后所形成的审美形态。技术美贯彻于现代文明的各个方面,既是工业生产的表现,又反映着人类的精神文化,是通过技术所表现的美的形态。技术美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主要体现在遵守施工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科学理论知识),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科学合

12、理的条件下(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获得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形式美感,实现主题和形式美感的和谐统一。2.1.4 社会性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在 交往与空间 中指出,公共空间的物质环境“能影响人们相遇以及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机遇”4,即从行为心理角度说明符合人类行为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够吸引人使用,同时能够引导人产生积极的行为。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公众来说是一个平等开放的空间,是有助于城市和谐发展的场所,其社会性体现在它承担着物质实体以上的社会价值5,通过公众被动参与、主动参与以及探索和展示从而形成共创共享的交流空间,使人们在每日生活发生的偶然接触中(不知觉地)形成了同社会的联系,使生活

13、具有意义6,这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所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社会性的考量主要包括公共空间是否为人们提供与他人接触、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及人们在空间进行公共交往活动频率的高低等。2.2 生态适宜度英国环境设计师和规划师麦克哈格在 设计结合自然 中提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中需要以整体的观念考虑自然的演进过程,由土地内在的自然属性决定其用途的适宜或限制程度7。生态适宜度,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其空间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为生物群落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是基于当地气候、自然资源、水文环境、地理地质等因素,通过设计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最优组合。生态适宜度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及公共空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是外在自然审

14、美价值的反映,是“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审美追求和境界8。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指标包括:植物的合理选择、水体的合理利用、地形的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性。2.2.1 植物的合理选择园冶 中有“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9等关于植物选择的论断,强调了“因境适树”的规律,也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植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植物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选择需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自然界中的植物群落总是成群地生存,有规律地组合生长,并按照生长习性与其他植物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群落中的植物存在寄生、共生、附生等相互关系,因此植物的合理选择尤为重要,是维持景观植物的生命力与多样性、衡量城市生态

15、品质最为真实和最易被感知的指标之一。植物本身的形态、空间感、观赏特性、季相变化都会对公共空间的造景造成影响;不同植物的群落物种组合所形成的空间关系、层次关系、体量大小和色彩等也直接影响到景观美感度的构成。2.2.2 水体的合理利用格朗特希尔德布兰德在 建筑愉悦的起源 中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水的环境能带来舒适感,寻找水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人类对水体有着强烈的亲近感10。对水体的合理利用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主要体现在利用喷泉、水池、湖泊、河流等来对景观进行营造。公共空间中的水景不仅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局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还可促进周边植被的生长和水环境的净化,发挥绿色生态系

16、统的功能。水体的合理利用中,水体类型、水质量、水体形式多样性、水体比例、亲水平台视线可达性、水际线自然度和水体视域等都会对公共空间的美感度造成影响。2.2.3 地形的合理利用美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斯皮罗科斯托夫在 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 中指出自然地形是决定城市形态演变和形成独特城市形状的主要诱因。自然地形使城市中各个区域具有相同的自然景物特征和类似的地形处理手法11。凯文林奇在 总体设计 中也指出,空间地面的形态由现有地形决定,绝大多数的建设基地都有特征和关键性风貌,在总体设计时应对此做出回应12。城市公共空间中对地形的合理利用主要指33陈鸣,等: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

17、标释义湖南包装第 38 卷2023 年 6 月在规划和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既考虑与整体地势的融合,也考虑城市公共空间整体景观层次的丰富度。每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在自然景观上都可创造出不同的形象风格,也形成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城市公共空间中对地形的合理利用包括:利用地势的高低差异创造丰富且具有变化的空间层次;利用地貌特点打造原生态的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素质;充分考虑水文特性,合理规划防洪排涝设施等。2.2.4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生态和谐发展的基础,是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3,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认为可持续性还需考虑强调“代内公平”,即一代人之内,发

18、达地区发展不能挤占发展中地区的发展机遇,也要体现公平14。因而可持续性不仅是对同代人的公平性予以考虑,也是衡量跨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核心是强调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意味着各个不同环境都能够保证自身健康的发展,同时又能够达成彼此的协调整合,最终达成共赢15。对城市可持续性的考量主要包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2.3 视觉美感度视觉美感度主要是指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否适合视觉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造物过程中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和概括出来的美的形式和规律,早在 20 世纪初,英国的“图画式”城市更新运动就将视觉原则作为城市

19、景观改造的主导控制性原则,并得到广泛的运用16。从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中可见,当公共空间的形式结构与人的视知觉感受达成了主客协调、物我同一,那么观者的认知心理就从环境中产生了美感的愉悦。运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空间与尺度、形式美、色彩美和规划性。2.3.1 空间与尺度F吉伯德认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尺度是以人的操作和现代技术的需要为基础,如柯布西耶著名的模数体系就是把人体尺度与模数联合所构建的体系,其目标是根据人体尺度优化建筑空间设 计2。空间与尺度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空间景观视觉美感的产生与空间尺度密切相连,公共空间中的各个组成元素之间关系和体量的合适与

20、否,将会影响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美感度认知。空间与尺度是基于使用者的需求考虑而形成的重要标准,空间和尺度也影响着人们观赏公共空间的情绪。2.3.2 形式美形式美是形式、技巧与审美效果的有机结合,不同的形式美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美学价值。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形式美是空间本身形式、外表美感和构成美感的综合表现,是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美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公共空间美学中最直观且最有效率的美感表达方式。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美主要有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变化与统一:变化在 辞海 中的解释是指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的转化过程或新状态,统一是指整体上的协调一致。公

21、共空间的统一是指空间整体视觉上的和谐,空间的和谐即为美,空间中变化是通过不同类型造景的不规则交替产生的,不同景观要素数量、色彩、形态、空间大小及比例的变化,可以突出空间的丰富性与多样化,从而对景观环境整体的形式美感产生积极影响。比例与尺度:比例指整体与部分或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构图布局关系,尺度是指与人相关的现实事物的尺寸与人观念中尺寸之间的关系。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比例与尺度不仅存在于空间局部,也存在于景观的整个环境中,包括了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和空间中各构成要素的比例与尺度,具有合谐比例与尺度的空间及其构成要素可以给人以良好的空间感受和形式美感。对比与调和:对比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各要素在大小、形状、颜

22、色、材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调和则是对不同空间构成要素之间对比的协调处理。在公共空间中,可以通过空间及构成要素的对比使空间内容富有变化,通过调和将空间中的构成元素进行协调与融合,实现视觉上和谐、舒适,从而创造出丰富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节奏与韵律:亚里士多德认为爱好节奏和谐之类的美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节奏与韵律最初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节奏指音乐中节拍的长短,韵律是诗歌中的声韵和格律。公共空间中的节奏与韵律体现为构成要素有条理的重复出现及富有变化的排列组合,当空间构成要素持续或交替地重叠排列时,就可以使空间呈现出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视觉感受。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图

23、形或物体轴线两边在大小、形状、排列关系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均衡则是指视觉上的平衡。公共空间中景观要素的对称分布能够突出中心,给人以有序、庄重的心理感受,而均衡可以使整个空间更自由、和谐,给观赏者更富有变化的形式美感。2.3.3 色彩美色彩美是指在色彩的运用中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和组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色彩美不能简单地以色彩鲜艳与否进行衡量,还包括对色彩的对比、协调、明暗、饱和度等方面的处理。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色彩美是渲染空间氛围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从而为空间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效果。公共空间中的色彩主要体现在构筑物、基础设施和植物 3 类载体上,包括人工色彩、半人工

24、色彩和自然色彩 3 种类型,其中自然色彩最灵活多变,多体现在随季节变化的不同植物中,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得到理想的空间美感,人工色彩和半人工色彩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则需做到因地制宜,兼顾自然与人文,尊重当地对于色彩的偏好与忌讳等。2.3.4 规划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性是指公共空间的空间及构成要素的规划和设计有组织有计划,这种规划性不仅局限于空间的布局、景观的设计以及设施的配备,同时也包含对时间、经济、社会等多种要求的综合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不仅要体现对个体的关怀也要包容与体贴群体性的活动5。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需考虑前瞻性,科学合理地满足城市和居民的需求,不断适应城市和社

25、会的变化,以应对人们动态的需求变化和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及效益的发展。342023 年第 3 期湖南包装陈鸣,等:城市公共空间美学综合评价指标释义2.4 综合美感度埃德蒙N培根在 城市设计 中把对城市空间的审美体验拓展到动态的、涉及时间和运动的全方位的空间体验17。综合美感度是指综合考量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形式、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后对城市美的程度的评价。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复合型空间,公共空间的美感度不仅需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还需要展示城市的人文之美,是功能、形式和意境等因素相结合的美。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美感度包括舒适度、愉悦性、文化与传统、风格与特征。2.4.1 舒适度 舒适度指人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

26、客观环境感受的满意程度。人对于舒适性的感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层面,二是知觉、认知等心理层面。因此,公共空间舒适度的提升需从满足人的感官与心理层面出发,充分考虑人的生理感受、安全需求及心理需求,从而使空间达到良好的舒适度。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舒适性主要体现在空间性能、空间构成、空间的设计、建筑功能的设定、环境的建设、小气候的调控等方面。2.4.2 愉悦性威廉H怀特认为公共空间的设计极大地影响了其中相遇的人们的互相交往,会产生愉悦或相反的感觉18。胡塞尔的现象学将人与环境看成关联的整体,人的客观心理感受是基于体验,而体验是围绕人自身的空间性而展开的19。公共空间中的愉悦性

27、来源于使用者的行为、感受与体验,其获取方式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公共空间中的愉悦性是基于人的需求,对环境中的“场所感”进行深层分析。对公共空间愉悦性的追求是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强调,是将人与环境进行整体性考量,通过增加空间中的交互性,营造出愉悦的环境,这种愉悦性可以使人在公共空间中感到轻松、自在,从而提升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2.4.3 文化与传统吴良镛在 北京宪章 中指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制约了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城市和建筑之魂20。城市的文化与传统是城市历史资源、文化底蕴与内在本质的外

28、在表现,包括了具有城市特色的民风民俗、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多种文化传统,是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和具有共识性的集体审美意识。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与传统的容器和标识,使公共空间具有文化性、观赏性和可读性21。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通常将公共艺术如雕塑、文化墙、文化牌、建筑物等,作为展示与传播地域文化与传统的艺术载体,其表现形式其适宜性和美观度影响公共空间的整体评价结果。2.4.4 风格与特征凯文林奇在 城市形态 中所描述:“一个地方的场所感是区别地方与地方的差异,能唤起对一个地方的记忆,这个地方可以是生动的、独特的,至少是有特别之处、有自己的特点的”22。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征,风格与特征指的

29、是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城市的风格是时代、民族或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的反映,城市的特征则是指该城市空间区别于其他城市空间的独特风格和表现形式,城市的风格与特征对城市综合美感的评价有着重要影响。3 结语文章对通过筛选出来的评价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的 16 个指标:经济性、功能美、技术美、社会性、植物的合理选择、水体的合理利用、地形的合理利用、可持续性、空间与尺度、形式美、色彩美、规划性、舒适度、愉悦性、文化与传统和风格与特征进行了内涵解释。在美学视角下分析了每一个评价指标所包含的范围和内容,为后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美学评价提供理论的支持。城市公共空间的范围较广,包括城市

30、中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活动的室内和室外空间,本研究提出的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指标,只运用于城市中建筑外部的公共空间美感量化评价中,未来将继续针对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评价所需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并对其美学评价指标的内涵进行诠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2吉伯特.市镇设计M.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22-28.3李泽厚.谈技术美学J.文艺研究,1986(06):4-5.4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5.5陈竹,叶珉.西方城市

31、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J.城市规划,2009,33(06):59-65.6CARR S.Public Spa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317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80.8祁海文.走向生态美育:对生态美学发展的一种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70-74.9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1.10希尔德布兰德.建筑愉悦的起源M.马琴,万志斌,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7.11科斯托夫.城

32、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M.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70.12林奇,海克.总体设计M.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6.13何兴华.可持续发展论的内在矛盾以及规划理论的困惑:谨以此文纪念布隆特兰德报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 发表 10周年J.城市规划,1997(03):48-51.14叶文虎,陈剑澜,邓文碧.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03):16-21.15杨东峰,殷成志.城市可持续性:理论基础与概念模型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06):64-69.16贾方怡.中国

33、当代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与价值问题刍议J.湖南包装,2019,34(01):78-81.17培根.城市设计M.黄富厢,朱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9-20.18怀特.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M.叶齐茂,倪晓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2.19汤新星,潘正斌.基于触觉体验视角下的现代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湖南包装,2018,33(5):26-29.20吴良镛.北京宪章J.时代建筑,1999(03):88-91.21吴余青,朱奕苇.中国山水画审美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叙事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5):128-132.22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