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以安徽省三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22331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以安徽省三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以安徽省三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以安徽省三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园林,2 0 2 4,41(0 1):38-47.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以安徽省三市为例Network Evolution Guides the Natural Construction of Urban SpatialCharacteristics:Taking Three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s Examples吴敏项珏吕晓倩耿萌萌WU Min XIANG Jue LYU Xiaoqian GENG Mengmeng(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2 30 0 6 1)(College of Architecture&Art,Hefei Uni

2、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Anhui,China,230061)文章编号:10 0 0-0 2 8 3(2 0 2 4)0 1-0 0 38-10DOl:10.12193/j.laing.2024.01.0038.005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 0 2 3-10-2 8修回日期:2 0 2 3-12-0 5吴敏1976年生/女/安徽宁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规划项珏1999年生/女/安徽黄山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吕晓倩1987年生/女/安徽巢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学*通信作者(Aut

3、horforcorrespondence)E-mail:eva_摘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认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以建成环境为投资对象的“空间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空间被视为最理想的空间生产对象,在资本的运作下持续遭遇侵占和割裂,日渐淡化了服务大众的公共属性。文章提出将生态网络作为一种捍卫城市空间特色的“空间工具”,超越当前“空间生产”的局限性,站立更广阔的时空维度进行理性思索与科学建构,引导一种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方式。结合安徽省域范围内的山地型、丘陵型和平原型三种类型城市(宁国市、淮北市、淮北市),基于历史层积回溯城市变迁脉络,探寻城市长久以来的“自然记忆”与生

4、态适应性,进而通过积极的网络演进策略与自然建构手段,在生态自组织与空间他组织的交互演替中构建由多元生态空间共同构成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并阐述了利用该体系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定类型城市空间特色的基本逻辑。研究探索了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以促进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关键词空间生产;生态网络;城市空间特色;网络演进;自然营建AbstractNeo-Marxist urban scholars argu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the essence of urban

5、spatial development lies in spatialproduction,where the built environment serves as an investment object Within this context,natural space is considered the mostoptimal object for spatial production.However,under capitalist operations,it becomes fragmented and encroached upon,graduallylosing its pub

6、lic attribute of serving the public.To address this issue,this article proposes employing a networked urban ecologicalspace system asaspatial tootosafeguardthe characteristicsofurbanspace.By transcending historical limitations and adoptinga larger spatiotemporal dimension for rational thinking and s

7、cientific construction methods,we aim to explore cities long-termnatural memory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based on tracing their historical changes.Through an active strategy of network evo-lution and natural construction methods,our approach relies on the interactive succession between ecological

8、 self-organization andspatial self-organization to construct a networked ecological space system composed of multiple ecological spatial elements.Thissystem actively intervenes in shaping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urban spaces by adapting to diferent types of cities within AnhuiProvince such as moun

9、tainous cities(e.g.,Ningguo),hilly cities(e.g.,Huainan),plain cities(e.g.,Huaibei),etc.Furthermore,thisarticle investigates a spatial growth method that involves transforming non-construction land into well-structured construction land.This approach guides the optimization of overall urban form and

10、patterns within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wordsspace production;ecological network;urba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network evolution;natural construction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山水城市论启发下的城市特色空间系统生成机制研究”(编号:AHSKQ2021D146)38 I国林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一一以安徽省三市为例1吴敏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1期长期以来,城市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在城市空

11、间格局和结构形态上的外在呈生态现,因区分于其他城市而呈现为本地化、在图1生态与城市一“图”与“底”的双向演绎地性的特性,而这种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Fig.1 Ecology and c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mapandbottom正是城市特色的物质表现。然而在极速现代化进程之中,在自然碎片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双重冲击之下,相比较强劲势头的城市建设发展,自然、文化以一种弱势的状态和冲突的方式,与城市之间经历着从融合到裂变、从异质到均质的共生历程。新马克思主义(Ne o-M a r x i s m)城市学者将视角投向城市空间之后,以资本运行的视角和逻辑解释这一现象。2

12、 0 世纪7 0 年代,列斐伏尔(H.Lefebvre)提出“空间生产”的概念,认为城市空间已成为一种生产资料,而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则是一种以建成环境为投资对象的“空间生产”川。空间生产理论表达了城市空间形成的内在动力和机制,目前已成为剖析空间现象的主要流派。城市内的自然空间是城市生产的一部分,也是空间生产的一种类型,当人工环境被批量化无情生产的同时,其作为一种倍受青睐的生产对象而被肆意加工。在城市土地资源的分配中,资本的利益一度超越了公共利益,规划一度成为了一种“工具”用以推进资本的积累与扩张,同步吞噬着城市千差万别的特色。安徽省自2 0 17 年出台了安徽省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导则并于两年内相

13、继组织编制了16 座地级市和56 座县级城市的生态网络规划,而后被作为城市空间的绿色“底图”局部融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布局之中,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城市生态环境格局的优化,生态网络的落地实践得以推进。纵观学界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关于生态网络的研究呈明显聚焦态势,尤以网络指标体系与空间建构技术等焦点研究成果颇丰,而在网络空间的城市增长逻辑,如何干预城市形态,捍卫并引导以及意识形态的产物。”这表明城市空间生城市空间特色,以及引导内涵式的特色空间产实则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类对于自然生产等问题,仍不在重点关注范畴。文章基环境进行改造与利用的过程,因此它是多种于这一背景,结合安徽省不同地貌片区的三力量博奔的

14、结果,与自然、历史相关联,也座城市的历史层积、网络演进与特色营建研与空间规划、意识形态相关联。故而,将究,探索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城市生态规划与空间生产理论相结合,对于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期当前城市的生态意识培养、环境品质的改冀引导城市摆脱当前规模化的空间生产模善、合理分配生态空间的正外部效应,以式,转而向着一种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而及优化空间生产的资本循环有着积极意义。行进。反之,空间生产理论也为新时代下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生态环境格局的优化提供了一种1空间生产:一种资本操纵的空间演变新思路。空间生产观点认为,与过去自然生长出来的城市空间不同,资本的扩张带来了对空间、

15、时间无节制的需求,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城市空间演变进入了一种有意识地受资本操控而被生产的阶段。而规模化、标准化则以一种最具效率的生产方式融入了这一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并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空间生产催生了城市面貌的雷同、建筑形象的泛滥,曲折的街巷肌理被无差别的网格复制所取代,并以最简单高效的方式为这种“生产”提供着原材料。与此同时,一些为迎合市场需求的非本土基因的“标签式”生产也成为一种流行,进一步吞噬着城市的特色,致使城市在物质形态上的日渐趋同。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既不是匀质的,也不是完全客观或完全主观的,因此对于城市空间的规划,它不单纯是一种科学和技术的方法,而应是各种历史、自然7

16、2生态网络:一种特色捍卫的“空间工具”城市特色因其稀缺性、艺术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资源要素。然而资本与经济操纵下的空间生产倾向于同质化的复制粘贴,这是当前中国城市文化危机、生态危机以及特色危机的根源,山水自然空间作为最佳的“空间生产”对象,在资本的胁迫下逐渐淡化其服务大众的公共属性,在大规模的低水平过度开发之下致使其空间持续遭遇萎缩、退化与私有化,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调整与适应能力更是与日消退。而若将这些危机归零至问题的起点,不难发现,城市的山水格局一直是最基础、最本色的城市特色。那些曾经赋予城市的千差万别和独树一帜的,实际上是依赖宏观山水形塑下的大格局和大特色。自然的“绿色生长”

17、与城市的“空间演进”,这一漫长的互动过程呈现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139专题:城市绿地生态网络1URBANGREENSPACEECOLOGICALNETWORK络的挖掘而获得。三座城市根植于各自所生态的内部“坚守”城市的外部图2 自然的“绿色生长”与城市的“空间演进”Fig.2Green growth of nature andspatial evolution of cities在空间上,即是一幅双向进退、耦合映衬的空间变迁图,也是一场“图”与“底”的双向演绎(图1)。其中,自然的“绿色生长”生态空间通过其空间内部的“坚守”、边缘的“交

18、融”以及外部的“生长”,呼应着城市的“空间演进”,呈现为城市外部形廓的“描绘”、中部肌理的“强化”以及内部功能的“升华”(图2)。而生态与城市,即在这一土地空间动态演变的过程中体现为生长、演进的空间互动以及协同、联动的效能机制。城市生态网络是一种具有高度连接与交叉结构特征的网络状城市生态空间体系。近年来,从空间形态到网络科学、从底线防御到主动干预,其发展研究与应用实践正经历着的一个持续前进的历程。无论是以系统观念整合山水、田园、人居等各类要素,以图论方法引导各类网络的结构及优化问题,培育具有本地化特征的山水意向、把握空间层次、展现特色地带等手段,城市生态网络无不在塑造着城市空间形象上的一种可识

19、别与自我存在的特征。城市中的生态空间,基于城市长久以来的“自然记忆”与生态适应性,在经“网络化”的人工组织之后,更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空间干预手段对于城市空间特色施以一种捍卫,提供了一种空间“反生态的外部生态的内部“交融”“生长”城市的内部生态的外部形态的“描绘”肌理的强化”城市的外部生产”或“高品质生产”的策略,作为最自然质朴的“空间工具”,与标准化、规模化以及“标签式”做抗争。安徽省(简称皖)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省域范围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丘陵与平原南北相间排列,长江、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北绵淮北平原,东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其中皖南、皖西山区层峦叠幛、群山绵延,沿

20、江水网地带河湖交错、平畴沃野,皖中江淮丘陵片区岗丘透、岗冲相间,而皖北平原片区则坦荡辽阔、广衰无垠。各大片区自然慕赋天资迥异,空间发展演变特征及生态空间构成各不相同。本文选取山地型城市宁国市、丘陵型城市淮南市、平原型城市淮北市三座城市为典型范例,探索以生态网络为特色引导并捍卫的“空间工具”而营建的三类城市空间特色。3历史层积一回溯城市时空变迁脉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城市始终处于动态的时空发展变迁过程中,表现为贯穿在时间维度上一轮又一轮的空间演绎。城市特色的造就是一个“全过程式”的,是历史层积的而非静态片段的,需通过时空脉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历经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均呈现出早期阶段的稳定性以及进

21、入快速发展期后的突变性,并在空间维度上均呈现出外部空间扩张与内部空间重组的双功能的“升华”重过程。城市的内部23.1宁国市(山地型城市)时空演变位处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以及皖西大别山区,多为山丘屏列、岭谷交错的山地丘陵,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大别山等构成了山地骨架,受山形地势的限制、约束与引导,是坐落其间的山地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因。宁国市地处皖东南山地区域,市域范围地势跌岩起伏,东、西部均围以崇山峻岭、高山丘,占地仅不足15%的平畈地带集中于市域北部,即主城区所在地。多山的城市多数也是多水,作为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三江源头,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和水阳江上游河段穿越主城区,成为这座城市的重

22、要自然脉络。早在解放前,这座不足1km的山区小镇,呈东西分散的两个组团。2 0 世纪8 0 年代后受水运交通、皖赣铁路及省际间商贸往来的影响,两组团各自扩展且空间相向而行,逐渐呈东西向连续形态,外围因地势约束呈小型、块状化布局,空间扩张较为谨慎,山水格局几无破坏,整体建成区保持着山环水绕、疏密有致,这种状态且延续至90 年代后期(图3-a,图3-b,图3-c)。进入2 1世纪之后,受乡镇工业的加速驱动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空间持续东西延展的同时亦开始南北纵深方向以及滨水地区的拓展,外围新增用地围绕建成区星星点点分布,临山、滨水地带的开发建设渐呈围合、封堵之势,加上东部、北部工业园区的跳跃式发展,保

23、持功能相对40I国林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一一以安徽省三市为例1吴敏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1期独立、交通便捷联通,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组团(图3-d,图3-e)。从早期的“分散团块”,到后来的“带形轴向”,再向着现今的“腹地延展”与“跳跃性扩张”,宁国市空间格局形态在历经不同历史时期的格局突破之后,业已初步奠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团式空间格局。3.2淮南市(丘陵型城市)时空演变a1949年之前坐落于江淮之间的皖中丘陵地带,属于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地形不如山地区域的跌岩起伏,地势走向也更为和缓与破碎,因而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较容易被忽略,甚至作为平地而对待。位处淮

24、河南岸的矿产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不连续隆起的低山丘陵呈东西走向分布在市域范围。除淮河及其支流外,还密布着诸多大小湖泊、水库,因采煤沉陷而形成的众多塌陷湖泊、湿地也成为了城市水网格局中的特殊构成。淮南市因煤而兴,自2 0 世纪初清政府始建煤矿形成大通集镇,至淮南矿务局成立后扩张为“淮南三镇”(大通、九龙岗和田家庵),自此奠定了中心城区的雏形。建国后西部八公山区域开展大规模矿井建设并大规模修筑铁路、公路,至2 0 世纪8 0 年代城市已形成从东部九龙岗到中部舜耕山,再到西部八公山的带状布局,并一直持续到2 0 世纪末(图4-a,图4-b)。进入2 1世纪后,随着东部、中部煤炭资源的枯竭,功能逐步转向

25、商贸和居住生活,煤炭开采开始向西北地区转移,并逐渐塑成“东城西矿”格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支撑了带状空间上各组团间的联系。伴随着建设提速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始由单一能源型驱动转向多元化发展。空间布局上,东、中部片区渐渐联为一体并构成了城市中心区,而八公山地带因煤b1987年d2006年a1980年C2006年图3宁国市城市时空演变图Fig.3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Ningguo City图4淮南市城市时空演变图Fig.4Spatial andtemporal evolution of Huainan CityC1997年e2016年b1996年

26、d2016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141专题:城市绿地生态网络1URBANGREENSPACEECOLOGICALNETWORK龙脊山等小型山丘点缀于市域北部,因滩河、龙河、岱河、闸河等丰富的水系穿城而过被称为“皖北水城”。淮北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经复垦治理的因采煤沉陷而成的矿山湖区业已成为城市独特的土地资源。与淮南同样被称作“能源之都”的淮北市,也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2 0 世纪50 年代依托滩溪立县至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后,a1975年C.2005年图5淮北市城市时空演变图Fig.5 Spatial and temporal

27、 evolution of Huaibei City炭枯竭而转向商、旅、居等功能并发展为西部组团。与此同时,东部与南部新区建设也在不断加速,促使城市空间摆脱单一带状而向着南北方向上的扩展(图4-c)。2 0 16 年左右,随着城市转型的进一步推进,整体空间形态渐由原有的东西向带状,演化为舜耕山以北、以南和八公山区的三大片区的空间格局(图4-d)。在淮南城市空间结构变迁过程中,受山水条件、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时序、交通支撑等多重因素影响,尤以煤矿产业的发展,“城”“矿”关系始终是空间拓展的主题,从“因矿而建”到“建矿兴镇”再到“矿镇分离”,从“独立团块”的独立工矿区,到b1995年d2016年“带

28、形延绵”的工矿城镇群,至产业转型后的“东城西矿”,又经“十字轴线延展”后城市空间肌理日渐模糊,呈相对集中式的片区蔓延,目前已基本塑成“多中心片区式”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3.3淮北市(平原型城市)时空演变位处淮河以北的皖北平原片区,具有着平川广野、广衰无垠的特征,除局部小山丘之外,其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因而城市发展受地形制约因素较少。地处皖、苏、鲁、豫4省交界的淮北市,同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地势广衰平坦,其间仅有相山、城市始入加速发展轨道,大批煤矿相继建成并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随着矿区而设立的一系列小型煤矿城镇呈线性离散态势。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政府、科教、商服以及工厂企业陆续汇聚于相

29、城,形成了“一带多组团”的格局,但空间仍较为离散(图5-a)。1990年以后,城市沿符夹铁路进一步延展,形成相对集中、绵延的带状格局(图5-b)。之后的发展进程中,各城镇空间进一步扩展转型,并开始了规模化的园区建设,空间呈现5“大分散、小集中”的中空形态,而中空区域多为沉陷区。在进入了资源枯竭的2 0 0 0 年之后,城市积极探索摆脱对于煤炭工业的依赖,主城区开始启动功能转型,主要沉陷区开始得到大力治理,在经生态修复与生境保育之后陆续开辟为城市公园和湿地公园,外围采矿用地也逐步整合与削减。与此同时,主城区与潍溪县城也在塌陷区公园的牵引之下开始连片发展,城市原有带形格局逐渐被打破,渐由过去围绕南

30、北向交通的轴向发展转向围绕中部塌陷地带的东西横向发展(图5-C,图5-d)。淮北城市空间结构变迁,从早期完全依托矿产资源、服从生产需要的无序离散状态,后以交通串联并组织各区,在资源因素降低之后,围绕功能完善、产业园区和沉陷区治理,空间日渐呈现出一种集中连片且均质蔓延的格局趋势。42I国林网络演进引得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一一以安徽省三市为例1吴敏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1期将常岭-果子山生老绿屏0200060010004000第山央西头山-包家山-满家山生态绿用2000100060004000赵山-鸡山-天山生态绿屏三屏三屏四廊六带七楔西洋河生态康道高山尖-商头山一包山第家

31、山生市单屏三屏四廊河生态脚三屏四廊山门酒六带七楔小南湖排海绿带6三屏四廊六带图6 宁国市城市生态空间格局Fig.6Urban ec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of Ningguo City4网络演进一一构建城市自然空间体系在城市历史层积的渐变与突变进程中,早期的渐变式发展阶段下城市与自然保持着一种睦邻友好的关系,然当进入突变阶段之后,城市绿地生态空间往往沦为一种“弱势空间”,在资本的运作下持续遭遇被侵蚀、被割裂与粉碎,甚至是突破了自我修复底线被动适应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反思这种城市环境被批量化无情“生产”的发展状态,以生态连接为核心手段,借助空间资源整合的契机,基于“自然记

32、忆”与生态适应性地在各类生态资源要素间建立空间联系,变被动为主动,以一种积极的网络化空间演进与建构手段,在生态自组织与人工他组织的交互、演替中构建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4.1宁国市(山地型城市)网络演进与生态格局山地型城市具有得天独厚、自然天成的山水生态资源,因而网络化的生态空间构建重点在于保持城市内部生态空间与外部自然山水两者间的贯通与连续。宁国市以“三屏”“四廊”“六带”“七楔”的生态空间要素,系统化地构建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其中,“三屏”即市区的西北部、中部与东南部,结合周边绵延起伏的群山形成三条藏风聚气的山体生态带,作为城市天然依傍的绿色屏障与背景,衬托坐落其间的城市;“四廊”即穿城而过的

33、三条大河,带给城市水乡湿地的景致,联同即将打造为铁路生态廊的废弃皖赣线,形成“三津一线”的生态廊道,贯穿城市中心区;“六带”即围绕6 条内河支流打造滨水带,构建水网纵横的绿色脉络;“七楔”即7 座嵌入城市的山体绿楔,从不同方向将城郊生态资源连通并导入城市(图6)。依托山体生态屏,贯通河流、铁路生态廊带,联通嵌入城市内部的生态绿楔,构建“屏一廊一带一楔”的城市主体生态骨架;依托内部河流、道路绿廊及生态防护绿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Journal143专题:城市绿地生态网络1URBANGREENSPACEECOLOGICALNETWORK2.25201000(

34、m)10050002501000100g(m)5000沿准一带瓦锦源一八公山生市街山河湖链临山一脉北生态绿购穿城三线沿准一带临山一脉穿城三线山河湖链图7 淮南市城市生态空间格局Fig.7Urban ec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of Huainan City带等,建立次级生态廊道与生态斑块,构成“廊道一斑块”的次级生态体系,共同演进并架构了高度连接与交叉的多层级、网络化空间生态体系。4.2淮南市(丘陵型城市)网络演进与生态格局丘陵型城市具有岗冲相间、河湖密布的地势特征,因地势起伏和缓,在城市建设中易被忽略,故而其网络化的生态空间构建重点在于充分尊重并梳理地势的波状肌理与

35、脉络,注重山、河、湖等自然生态资源的疏通。淮南市作为矿产型城市,在此基础上,还需重点考虑采煤沉陷区作为威胁型要素发展为潜在生态空间的可能,经系统整合并架构了“沿淮一带,临山一脉,穿城三线,山河湖链”的淮南市网络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沿淮一带”即滨临淮河南岸,连同两岸湿地区域构筑的沿淮生态发展带,作为市区北部东西方向上最为重要的生态轴脉;“临山一脉”即整合生态资源,衔接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的连续性山地生态廊道,构成贯通于城市中部东西方向上的生态空间,同时加强衔接老城、西城、山南新区的生态通廊,占据城市核心生态地位;“穿城三线”即利用城市内部衔接各片区的交通廊道为依托,形成贯穿三大城市片区的三条

36、城市生态绿廊,并可从南北、东西方向上将城郊生态资源连通并导入城市内部;“山河湖链”即保持环绕在中心城区外围的山体生态资源以及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系生态资源的脉络贯通(图7)。依托沿淮生态发展带、泥河生态通廊等水体生态廊带的空间贯通,同时链44I国林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一一以安徽省三市为例1吴敏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1期25001000500010000(m)2500100500010000(m)山-化华家山一轴轴一带四楔相山生态绿楔部龙脊山-化家湖-华家山凤栖湖-主引河生态绿楔生态绿楔新家山河生轴带一轴一带四楔8图8 淮北市城市生态空间格局Fig.8Urba

37、n ec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of Huaibei City接贯穿市区内部的山体生态带、外围河流与湖泊等形成的环状生态空间,在淮南市区形成了“环一廊一带”的主体生态发展骨架;依托道路形成的生态绿廊连同生态防护带,形成贯穿市区多级生态绿地斑块的“廊道一斑块”次级生态体系,共同架构了交互联通的网络化空间生态格局。4.3淮北市(平原型城市)网络演进与生态格局平原型城市因广衰无垠的地貌特征,城市发展受地形限定较少,因此,如何引导并约束城市的理性增长,阻止城市外部形态的无序蔓延,同时打破城市内部的密实板结,是其网络化生态空间构建的关键。结合淮北市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

38、资源的梳理与贯通,同时考虑采煤沉陷区发展成为生态修复性空间的潜在补充,系统整合城市山水生态空间体系,架构“一轴、一带、四楔”的生态空间格局。“一轴”是由多个因采煤沉陷而成的湿地水域,逐渐在城市中部形成首尾相连的生态湖链,连同西南部生态田园共同构成贯穿整个中心城区的规模兼具的中部湖链生态发展轴,形成驾驭整体城市生态格局与骨架的南北生态通廊,占据着淮北市的核心生态地位,并较为典型地突显出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所面临的生态反哺与转型的全新趋势;“一带”为环绕于中心城区外围的永久性环城绿带,依托建成区外围的生态防护带、部分农林生态用地、主要河流等,形成勾勒城市的大型生态绿环;“四楔”即由相山

39、、龙脊山以及西部、东南部河流生态绿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 Journal145专题:城市绿地生态网络IURBANGREENSPACEECOLOGICALNETWORK楔组成,分别从城市的4个不同方位将城郊生态资源连通并导入城市中心,构成城市生态骨架(图8)。依托贯穿市区中部的湖链生态发展轴,结合永久性环状绿带,连同楔入市区内部的生态绿楔,于淮北市区形成了“环一楔一轴”主体生态发展骨架;依托内部连接各片区的诸多河流生态廊道、道路生态廊道以及防护性生态绿廊等,联合多层级生态绿地斑块共同构成了“廊道一斑块”次级生态体系,并系统构建了高度联通的开放式、网络化空间

40、生态体系。5特色营建:干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空间的塑造既要符合全球化、城市化的现实需要,同时也要助力地方的特色化发展,且与地方的长远发展密切联系。城市空间发展史也是一部城市特色生成史,不同时期城市自然以及文化在空间上的积淀,最终绘就了城市的空间特色。基于中国数千年传统的山水自然观与“天人合一”哲学观,遵从自然的过程和格局来设计城市。当城市正值快速扩张与空间重组之时,引导一种自然再构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打破机械式“空间生产”之下城市与生态的空间割裂,实现二者的包容与交互。无论是大山大河,还是水网阡陌,或是一马平川,都会自然、质朴地映射到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甚至人文气质上,而这种大格局、大特色往

41、往最为独树一帜13。通过生态网络对于城市空间轮廓的勾勒、格局的控制、空间的疏导、脉络的组织、边界的描绘以及细部的刻画等等,都奠定着城市的“局”与“势”,引导着城市的“形”与“廓”,梳理着城市的“脉”与“络”,积极塑造着每一座城市独具的空间特色。山地型城市宁国市,在保护自然生态、山体资源与发展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借助自然之势与山水相成,在城市外围由周边山体与水体形成天然轮廓,加以山水生态廊道的镶嵌其间,无需太多的人工雕琢,即造就了有机疏散的天然城市格局,塑造了山水与共、疏密有致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形态。资源型与丘陵型并举的淮南市,受资源开采利用及交通连接引导等,基于山水生态底图的奠定自然刻画出中

42、心城区狭长连续的空间肌理,镶嵌其中的城市则传承并发展了东西方向延伸的“带形”城市形态。资源型与平原型复合的淮北市,因受自然山水的约束与限制较少,天然形成均衡匀质的城市格局,依赖外围环城游憩绿带作为阻碍城市无序蔓延的“空间工具”,中部经生态治理与修复的积水成表1生态网络引导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Tab.1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form guided by ecological networks山地型城市(宁国市)类型Mountainous cityType(Ningguo City)丘陵型城市(淮南市)Hilly city.(Huainan City)平原型城

43、市(淮北市)Plain city(Huaibei City)水阳江津河网络引导的城市结构上密山态发生八公山北村山城市形态生态格局网络构建重点“多中心组团式”三屏、四廊、六带、七楔保持内部生态空间与外部自然山水的贯通与连续“带形”沿淮一带、临山一脉、穿城三线、山河湖链尊重、梳理地势的波状肌理与脉络,疏通山、河、湖等自然生态资源“蝶形”(多翼形)一轴、一带、四楔引导并约束城市理性增长,阻止城市外部形态的无序蔓延,打破内部空间的密实板结46 I国林网络演进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一一以安徽省三市为例1吴敏等:园林2 0 2 4年/第41卷/第0 1期湖、衔接成带的沉陷区反作用于城市发展,致使城市空

44、间由依山建城转而面向湖链生态发展轴的临水布局,借助于河流、田园发展城市绿楔,加强城市内部自然生态脉络的疏通,打破匀质板结的城市建设布局,在绿环、绿轴、绿楔的空间隔离与疏导之下,最终将城市空间勾勒为“多翼”状的蝶形城市结构形态14(表1)。通过网络演进,在生态网络优先保护框架下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布局和优化模式,构筑城市的空间图底与限制性格局,进而实现了有机、富有生长弹性的健康城市机体,支撑了城市空间特色。6结语如果说,机械式的“空间生产”作为当代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那么,网络化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则作为一种捍卫城市独特空间格局的“空间工具”,超越了当前“空间生产”的历史

45、局限性,站立于更广阔时空维度进行理性思索。城市生态网络以土地健康、安全为名义,而非资本胁迫与短期利益为名义,自久远的历史层积中追溯城市变迁的脉络,并从广阔的自然系统中找寻积极的生态策略,引导生态与城市实现由冲突到共生、由裂变到融合,在提高空间效率、实现环境公平和塑造品质特色三者之间找到一种包容开放、动态更迭的平衡,而优质的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而产生的正外部效应,也必将会优化“空间生产”的资本循环,为更加特色、高效的“空间生产”创造条件。本文阐述了生态网络引导下城市空间特色自然营建的基本逻辑。通过采用网络化的自然演进手段,以建立在原始生态自组织之上的空间他组织,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

46、期冀引导城市摆脱当前规模化的空间生产模式,转而向着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的行进。以生态网络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然营建,不仅是一种生态战略、一种追求平衡的空间发展模式,也是对于特色化、多样化城市空间的一种缅怀。结合山地型城市宁国市、丘陵型城市淮南市、平原型城市淮北市三座案例城市,从时空变迁历程和网络自然演进角度,深入探讨了生态功能引导之下的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与特色塑造的思路、路径与策略,探索了一种自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以促进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L注: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参考文献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47、 SpaceM.Oxford:Blackwell,1991.2江泓,张四维.生产、复制与特色消亡一一“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特色危机.城市规划学刊,2 0 0 9,182(04):40-45.3陆扬.社会空间的生产一析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甘肃社会科学,2 0 0 8(0 5):133-136.吴敏,吴晓勤.基于“生态融城”理念的城市生态网络规划探索一一兼论空间规划中生态功能的分割与再联系.城市规划,2 0 18,42(0 7):0 9-17.5黄勇,曾干,朱芝铮.人居环境的生态网络演进:从空间形态走向网络科学.城市发展研究,2 0 2 3,30(02):12-22.顾玄渊历史层积研究对城市空间

48、特色塑造的意义一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HUL)概念及方法的思考.城市建筑,2 0 16(0 6):41-44.7王敏,梁爽,健康城市背景下太原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规划,规划师,2 0 2 1,37(0 4):44-50.8王敏,梁爽,王云才.城市双修背景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情景比较与综合:基于社会一生态功能复合的视角.南方建筑,2 0 19(0 3)/191:1-8.9宁国市规划局.宁国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2.2 0 18-12.10淮南市规划局.淮南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Z2018-12.1淮北市规划局.淮北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2 2 0 17-12.12】袁锦富,司马晓,张京祥,等.城乡特色危机与规划应对.城市规划,2 0 18(0 2):34-41.13朱东风.城市特色的认知、表达与规划探讨以江苏省为例.城市规划,2 0 16,40(0 7):6 5-7 3.14吴敏,马明.绿色生长的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2 0.15 曲曲艺,陆明.生态网络规划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城市发展研究,2 0 16,2 3(0 8):2 3-36.16】俞孔坚,李迪华“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ademicJournal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